返回 打印

全根先:歌声长留山水间

作者:全根先   来源:红色文化网  

歌声长留山水间

——纪念东北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同志

全根先

481A9976.JPG

在祖国东北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歌者:在长达九十五年的生命历程中,她一直在用自己的生命歌唱,用发自肺腑的一片真情在歌唱。当她还是总角之年的时候,她已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名义务宣传员,用自己的歌声宣传抗日,鼓舞士气;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歌声是她与战友们英勇不屈、战胜敌人的重要力量;在和平建设年代,歌声是她缅怀战友、畅想未来的奋进号角;在遭遇不公、受到迫害的艰难时刻,歌声是她忍辱负重、坚定信念的精神食粮;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腾飞时代,她又用自己苍老的歌声,向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宣传东北抗联的革命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她的歌声萦绕在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地的上空,穿越了万古千秋的时间隧道,长留于白山黑水之间,于今已成为传奇,化为永恒。

然而,她不是一位歌唱家。在任何一本音乐类辞典中,都不可能、也不会有她的名字,因为她不是一位歌唱家、从来也没有想成为一位歌唱家。

她是一名战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名勇敢的战士,从当年东北抗联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娃娃兵”,到年逾九旬仍奔走于祖国各地宣传抗联精神的老奶奶。

直到2018721日凌晨339分,她告别这个曾经无限热爱、无比眷恋的丰饶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勤劳、朴实而又善良的人民。

直到她离世前的几个小时,她仍在病床上轻声吟唱东北抗联的革命歌曲。

721日上午,星期六,我仍像平时一样,趁天还没有太热,去附近超市采购家里生活所需的一些物品。然后,当我拿出手机准备付款时,意外地看到了同事所发的一条消息:东北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哈尔滨逝世。

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我心中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先得放一下手中正在整理的一部书稿,要为老人写的什么。然而,由于这几天工作安排太紧,始终没有时间静下来,只是不时地回忆与李敏老人、东北抗联有关的一些往事。

李敏,原名李小凤李明顺,朝鲜族,1924年11月生于黑龙江汤原县梧桐河村。1932年参加反日宣传,1936年加入东北抗日联军,在第六师第四军被服厂做军服。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转为中共党员,在六军任护理员、政治委员1940年随部队赴苏联,在东北抗联教导旅(八十八旅)担任广播员、报务员,1945年9月回国。抗日战争时期,她跟随李兆麟、冯仲云等革命辈,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解放战争与建国初期她服从组织安排,在黑龙江省开展建党、建政、人民武装妇女工作,历任绥化工委委员、黑龙江省军区警卫连副指导员、北安县团委副书记,黑龙江省文教办副主任、副处长。1958年,改任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党委书记,是当时全国机械行业大企业领导中唯一的朝鲜族女同志,并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使企业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一。十年动乱中,虽身受迫害,始终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刚正不屈。1982年,她被任命为任黑龙江省民委主任、党组书记;1983年,被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副部长;1988年,当选黑龙江省第六届政协副主席;1993年离休,此后一直不辞辛劳,奔赴全国各地,致力于东北抗联精神宣传。

我对李敏老人的真正了解,是2014年调到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以后。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所开展的第一个资源建设专题,就是东北抗联。当时,我们对于在世的东北抗联老战士以及他们的后代的采访已基本结束,正在整理采访记录。我作为《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一书的审校,不仅自己负责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民族英雄赵尚志外甥李龙先生的口述访谈整理,同时审阅了由同事整理的李敏老人口述。在审阅过程中,我就为老人饱满的热情、良好的记忆而深深触动。

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红色记忆展1.JPG

我与李敏老人的正式见面,则是在两年以后的一次活动中。20169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五周年,我们特地邀请时年九十三岁的李敏老人来北京参加活动。这天上午,正好安排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带着这些东北抗联老战士及其家属去国家典籍博物馆参观“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馆藏文献展”,我一路上搀扶着李敏老人走,她一路上不停地跟我讲当年抗联的一些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两点:一是考虑到她已九十三岁高龄,我建议她坐电梯,由一楼到二楼展厅,她谢绝了,坚持要自己步行上去;二是在整个参观一个多小时的过程中,她一直边看边讲,时不时地给我们唱东北抗联歌曲。

她当时唱的歌曲,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首:一是当年在东北抗联广为传唱的《露营之歌》。这首歌词的作者,虽然在我们对抗联老战士及其后代的采访中,知道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它的影响力、经典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其歌词如下:

露营之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那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啊!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夜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片刻息烽烟。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灭。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记得她唱的歌中,有一首好像是《日本强盗凶似狼》这首歌没有《露营之歌》有名同样令人难忘,其歌词主要内容是:

日本强盗凶似狼

日本强盗凶似狼,强占我地方,抢夺屠杀后,再烧我村庄。

可怜我同胞们千万民遭殃,不打倒日本强盗,印度做榜样。

兵和民不要分,齐心打敌人。

联友军,杀仇人,仇与友认清。

穿枪林,冒弹雨,不怕水火深。

兄弟们,向前进,冲破敌中心。

不后退,不投降,敌军火虽猛强,我们心坚强。

镇山河,守四方,雪国耻,复边疆,万古把名扬……

    我为什么能记起她唱的是《日本强盗凶似狼》这首歌,是因为对《我的抗联岁月》一书中李敏老人的一段讲述有较深的印象。那是1939年的春天,她所在的部队在双鸭山被敌人包围了。在白福厚团长的指挥下,他们好不容易突围,找到了一个可以藏身有地方,但是,他们能听见敌人在不远处搜索、踩树枝经过的声音脚步声。敌人正在进行拉网式的搜索,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等到敌人的脚步声逐渐远去,他们才一点点地爬出来。饥寒交迫之中,战士们就在荒地里挖他们前年种下的吃,已长得很高,可吃多了难受,那也得吃,有的战士甚至还掏树上乌鸦窝中乌鸦烤着吃。李敏老人回忆说:

这时候我们一个姓朱的战士看到杨树上面有一片乌鸦,树上还有小崽,嘴是黄的,它不会飞,在那儿叫。大的乌鸦呢,在下面就叫,有的还给它送虫子吃。战士们就高兴了,这好东西,然后就上去把小乌鸦掏出来,在火堆里烧着吃。确实是味道不错,煳味儿,大乌鸦就在上面喊啊,但是战士们在这儿吃,连肠子都一块儿吃了。他们递给我们女同志,赶快吃一口,可香了。我说:不敢吃为什么不敢吃?”“你看乌鸦妈妈在那儿叫的,你们把它的孩子杀了。”“你还是没饿。男战士们说完,就在那儿吃。这时候,杜指导员过来了,别笑了,站起来,列队大家觉得,吃了乌鸦崽,这还犯罪了?这饿得都不行了,还不许吃啊指导员说站好跟我走,看一样东西。我们寻思:看什么?列队就走了我们吃乌鸦崽是在村东头,指导员把我们带到西侧去了。

那儿的房子已经烧光了,只剩下框子。进一个屋里,一进去出现在眼前是什么东西呢?这个屋子很大,全是人烧剩下的尸骨,大概有好几十。就是说明什么呢?当时归屯并户的时候,有些人怀疑,不愿意去,都被日本关东军杀了、烧了。当时杜指导员说: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就是日本关东军搞归屯并户,老百姓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被杀掉了。日本人抢了我们的土地、烧了我们的房子,把我们的父老乡亲都给杀害了。有人说要回家,我们的家现在变成了这么一个场面。我们有家吗?没有国家就没有家。他带着我们唱《日本强盗凶似狼》 这首歌

我虽然不会唱歌,李敏老人唱的歌词听得也不是太清楚,但是,我知道这个故事,悲惨的场面令人义愤填膺!于今,差不多两年过去了,当时她唱的这个旋律,犹如余音绕梁,至今仍在我的耳边回响。

那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活动中,有一件事也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她站起来,说着说着,硬是把坐在她身边的已九十九岁的李在德老人从座位上扶了起来,当年的战友、一生的好友,两位老人并肩而立,在座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自然而然地将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自那次见面以后,我经常能听到李敏老人参加各种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各种活动。在我的脑海中,以李敏老人这样硬朗的身体,期待百岁寿诞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在去年春天,李在德老人百岁寿诞时,我还特地写了一副寿联表示祝贺:在所不辞风餐茹雪,德被八方萱草长荣。我还想过,等李敏老人百岁生日时,我一定也要写一副寿联或者写一首诗,表示祝贺。

遗憾啊,逝者逝矣!

李敏与李在德在纪念九一八85周年特别活动上致辞1.JPG

李敏老人去世以后,李龙先生给我发来图片,并对我说:就在她去世的前十天,她还参加了黑龙江省梧桐河农场的赵尚志渡江纪念地纪念碑的揭幕仪式。在揭幕仪式上,她右手拿着上有赵尚志画像、题为《悼赵尚志将军》的一首歌,当场进行了演唱,同时还唱了其他的东北抗联歌曲。

我当然没有在现场,感受她那充满激情的演唱场面,而且我也只有一次在她身边听她为我们歌唱的难忘的经历。然而,这样的场景,我是可以想象的:火一样的热情,一片的赤诚,苍老而又有点沙哑的声音。

2012年6月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顾问史义军在采访李龙先生时,李龙先生特别讲到了李敏老人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感人事迹。他说:

李敏同志非常难得的,就是对抗联精神的宣传。你看,她那么小就参军,那么多人都牺牲了,她的亲人一个没有了,是吧?她跟陈雷结婚以后,又跟着陈雷历经坎坷。可以说,她,包括自己的女儿,都是变成了哑巴。自己的儿子,关心得也是不够。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来说,内心也不太好受,就是不够平静吧。这都是因为什么呢?就是他们两口子,都把自己全身心的精力用在了工作方面。李敏,尤其是她这个直肠癌手术以后,现在是好几十年了,大概有三十多年了,那是癌症手术!能活这么长时间,大概都很少。何况她这个手术以后,她的那种精神,真了不起。她上山的时候,年轻人都跟不上,老太太这么大岁数还上。赵俊清说,我也陪着她爬山,实在是太累,一直上山顶上去了。老太太常挂在嘴边的话说,抗联那时候那么困难,我都没害怕。所以说,老太太这精神,就是抗联精神的具体体现。

她还组织“抗联精神宣传小分队”,干啥啊?就是宣传抗联精神。

她组织那么多人,又唱歌,又干啥。她还想尽办法,团结抗联后代,尽量搞平衡,对李兆麟、周保中都是很崇拜和纪念,她对老首长、老战友的祭奠始终如一。包括2012年2月12号,赵尚志牺牲七十周年那个纪念活动,你看李敏已经是八十九岁的老太太,举个旗,走列队、唱歌,那个投入劲!如果没有那种精神,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她举的旗,还是二路军的旗,不是赵尚志三路军的旗。她认为,都是抗日联军,她要宣传抗日联军的精神。

李敏与李在德在纪念九一八85周年特别活动上致辞1.JPG

昨天上午,李龙先生、史义军先生在哈尔滨都给我发来消息: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黄建盛受省委书记张庆伟的委托来到李敏家中,向李敏家属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李敏同志逝世的哀悼之情和对其子女的慰问,习总书记将在李敏同志告别仪式上献花圈。黄建盛同志说,这是习总书记对李敏同志的尊重关怀和对她多年来宣传抗联精神的肯定。李敏同志以毕生的精力,献身革命,献身伟大的民族解放与国家建设事业,不愧是东北抗联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抗联精神的传递者、火炬手!

行文至此,只觉得再多的言语也难以表达我心中的悲痛与思念之情,就以午间休息时草拟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此文吧:

惊闻噩耗如雷击,

忽忆往事成传奇。

歌声长留山水间,

事业尚待后人继。

                   2018年7月26日于国家图书馆

 

附:我怎样成为一名抗联战士

李敏口述 史义军采访

我生于1924年,黑龙江的萝北县——过去属于汤原县梧桐河的河东村是我出生的地方。我五岁上学,在那个旧社会,一般人是上不起学的。幸运的是,1925年、1927年的国共两党合作失败以后,毛主席、朱总司令带着红军上井冈山了,党的其他领导人回到各个省去建军、建政、建党。所以,在九一八以前东北来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当时中央派的共产党员崔庸健等等,到我们村里办了学校,这个学校后来改为松东模范学校,我成了这个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这里开始接受了列宁主义思想的教导。

我们当时就是最贫穷的农民,这些共产党员到村里来对我们介绍列宁主义思想和苏联的革命,开始学习社会主义国家是什么样的”“共产党员是干什么的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我们农村,地主剥削农民,年底打场的时候,地主把粮食全部没收,不按规定分给农民粮食。后来我们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崔庸健、裴治云这些革命者的带领下,进行了农民暴动。那大概是1929年、1930年。这次农民暴动给大家、给农民,特别是那些贫困的农民,上了很重要的一课。当时,不光是我们这里,南满也爆发了农民暴动了。我全家都受到了这些革命者的教育和影响,理解了革命的事业是伟大的。

我哥哥抗战刚开始那时候就是宣传队的骨干了,到处宣传、讲话,也演话剧,宣传苏联红军、抗日救国。在老师的编导下演出,要求民众支持抗日救国。这些学生后来大多都参军了。

九一八的时候民众反应很强烈,我们的模范学校第一个组建了抗日救国宣传队,打着横幅标语,轰轰烈烈地到各个县、村、煤矿、金矿去宣传,向他们讲要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后来很多像王明贵将军这样的同志都是矿上的工人,一看到宣传队宣传,他们都参军了。我们动员老百姓的时候,就唱一些支援前线的歌,有的民谣就直接批评蒋委员长不抵抗。

我们儿童团的小孩儿跟着老师做宣传的时候,把红旗飘扬起来,给老百姓希望。老百姓高兴啊,就捐献小米、苞米碴子支援前线。当时宣传救亡的组织有很多,除了我们还有农会、运输队、妇女队等等。运输队专门负责把慰问品用牛车马车拉走,送到山上,给部队送去,非常热闹。

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来说,你讲很多的马列主义理论都听不太懂,所以老师首先给我们灌输的列宁思想是,列宁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是我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领袖。我们的老师张英华,她教唱了我们一首歌曲叫《列宁诞生歌》,你们听说过吗?这首歌对我们这些青年,特别是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给你们唱两句吧,这个歌词是真的:

一千八百七十年,四月十日美良辰,沃尔加河畔农村,诞生了红色列宁。

伊里奇是他的爸爸,玛丽亚是他的妈妈,星儿般美丽的花儿,滋养在其怀中。

工人阶级的宠幸儿,资本家的眼中钉,要问他诞生在何处,请你记着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伏尔加河,可爱的伏尔加河,自从列宁诞生之后,你便成了赞美对象。

    老师用这种歌声来告诉我们,列宁的伟大,列宁要领着我们打垮旧社会、解放劳动人民。列宁是为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人、农民、穷人的解放而奋斗的领袖。张老师教我们唱的时候,大家都很安静,认真地学习,歌声带着我们成长。

那时,我们不仅唱歌,还会加入列宁主义儿童团,优秀的学生都要参加。当时买不起红布,我们就用红线做一条红领巾。1931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北以后,我们的列宁主义儿童团改名为抗日救国儿童团,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参加了抗日救国宣传队。在这个环境中,我逐渐被培养、教育成一个抗联的战士。

(作者简介:全根先,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理事)



//m.syxtk.com/wzzx/djhk/jswx/2018-07-26/5161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