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

作者:林一章   来源:红色文化网  

 

  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

  作者:林一章

 

  学习、研究、评价鲁迅先生,必须明确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问题,那就是他一生的思想经历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质的飞跃,在后期成了一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今天,重温一下他的这个思想历程,是很有意义的。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前期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而且是彻底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但是在1927年至1928年之间,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和国民党日益走向反动之后,他的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一点,有鲁迅先生自己的一系列言论和行动、著作为证,也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论述和评价为证。

  这里,就请诸位网友先看一看下列的历史资料和记载,然后本人再来作一些简要的说明。不过,必须声明一下,之所以要澄清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特别是”以来,右派们在这方面制造了许多混乱,我们有的网友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客观上影响了对鲁迅先生的正确认识,有必要加以纠正。

  下面就是有关的历史资料和记载,共分五个部分:

  一、鲁迅先生的自我“解剖”

  二、鲁迅先生与马列主义理论

  三、瞿秋白同志的论述

  四、毛泽东同志的评价

  五、鲁迅先生部分马列主义重要论著篇目

 

  【一】鲁迅先生的自我“解剖”:

  我时时说些自己的事情,怎样地在“碰壁”,怎样地在做蜗牛,好像全世界的苦恼,萃于一身,在替大众受罪似的:也正是中产的智识阶级分子的坏脾气。只是原先是憎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不可惜它的溃灭,后来又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却是的确的。

  ——《二心集·序言》一九三二年四月三十日

  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并且因此译了一本蒲力汗诺夫[按即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三闲集·序言》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那时就知道了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酸辛,的挣扎;还和四十年代[按指19世纪]的作品一同烧起希望,和六十年代的作品一同感到悲哀。我们岂不知道那时的大俄罗斯帝国也正在侵略中国,然而从文学里明白了一件大事,是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先前,旧社会的腐败,我是觉到了的,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道这“新的”该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新的”起来以后,是否一定就好。待到十月革命后,我才知道这“新的”社会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但因为资本主义各国的反宣传,对于十月革命还有些冷淡,并且怀疑。现在苏联的存在和成功,使我确切的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不但完全扫除了怀疑,而且增加许多勇气了。

  ——《且介亭杂文·答国际文学社问》发表于《国际文学》一九三四年第三、四期合刊

  “苏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智识阶级就要饿死。”——一位有名的记者曾经这样警告我。是的,这倒恐怕要使我也有些睡不着了。但无产阶级专政,不是为了将来的无阶级社会么?只要你不去谋害它,自然成功就早,阶级的消灭也就早,那时就谁也不会“饿死”了。

  ——《南腔北调集·我们不再受骗了》一九三二年五月六日

  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按即“毛泽东先生们”],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且介亭杂文附集·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一九三六年六月九日

 

  【二】鲁迅先生与马列主义理论:

  从一九二八年开始,由于自己内在的要求,也由于创造社的“挤”,鲁迅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这对于他树立新的世界观起了重要的作用。创造社、太阳社对他的批评,虽然他有很多不能接受的地方,但这促使他去研究过去没有认真研究过的思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鲁迅追求新思想的热情是惊人的,他非到把自己要理解的问题弄透彻,决不放手。从“鲁迅日记”后面的“书账”上,我们大略可以看到他发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缩影。

  一九二七年之前,“书账”上已有马克思主义的书和有关无产阶级文化的书,但不多,只有“托尔斯泰和马克思”、“苏联革命后的文学”、“艺术与无产阶级”等若干本。

  但到一九二八年,数量突然激增,在全年二百二十四笔书账中,有关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的就有六十多笔,占总数四分之一还强。范围也极广,最多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研究文艺的书。

  在国民党反动派严禁一切共产主义书籍的情况下,鲁迅读的大多数是日文:从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斯大林的“论中国革命问题”等经典著作,一直到大量的通俗小册子,如“列宁的辩证法”、“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辩证法杂书”、“辩证唯物论”等许多关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书;“史的唯物论”、“唯物史观解说”、“唯物的历史理论”、“阶级斗争理论”、“阶级社会的诸问题”、“阶级斗争小史”等许多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苏联劳动党史”、“革命及世界的明天”、“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社会主义及社会运动”等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书籍;“马克思主义的作家论”、“无产阶级文学论”、“苏联文艺政策”等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书。

  鲁迅认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联系了中国的实际和他自己思想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武装了自己的头脑。许广平先生回忆说,有三、四年时间,鲁迅“几乎每天手不释卷的翻阅着这方面的著作”。

  鲁迅一接触马克思主义,就感到马克思主义有巨大的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明确地解决了他过去不少“纠缠不清的问题”,使他深信马克思主义才是真理。他心里的疑惑,都迎刃而解。他过去体验到的许多珍贵的斗争经验,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看就更深刻了,上升到新的思想高度了。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鲁迅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广阔的知识联系起来,不仅使他明确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用阶级斗争的观点代替了进化论的观点,抛弃了那些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帮助他站到无产阶级立场上来,并且使他很快就自觉地用辩唯物主义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他所接触到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真理渗透在后期他对许多问题精辟的分析中,无产阶级党性贯串他后期一切的战斗中。

  ——摘自《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

 

  【三】瞿秋白同志的论述:

  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他终于宣告:“原先是憎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无可惜它的溃灭,后来又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

  关于最近期间,“九一八”以后的杂感,我们不用多说,他是站在战斗的前线,站在自己的哨位上。他在以前,就痛切的指出来:“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而现在,这句话里的“青年”两个字上面已经加上了新的形容词,甚至于完全换了几个字,——他在日本帝国主义动手瓜分,英美国联进行着共管,而中国的绅商统治阶级耍着各种各样的戏法零趸发卖中国的时候,——忍不住要指着那些“民族主义文学者”说:“他们将只尽些送丧的任务,永含着恋主的哀愁,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运命。”

  ——摘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一九三三年四月

 

  【四】毛泽东同志的评价: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青的力量。

  ——《论鲁迅》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

  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第三个时期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的新的革命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年一月

  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他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他用了一番工夫研究,又经过自己的实践,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特别是他后期的杂文,很有力量。他的杂文有力量,就在于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一九五七年三月)

  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

  ——《在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一九五九年四月五日

  鲁迅是中国革命文豪。他前半生是民主主义左派,后半生转为马列主义者。鲁迅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很明确。他是从那个社会出来的,他知道那个社会的情况,也知道如何去斗争。

  ——《接见古巴诗人、作家和艺术家联合会文学部主任比达·罗德里格斯夫妇的谈话》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五】鲁迅先生部分马列主义重要论著篇目

  《革命文学》(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卢梭和胃口》(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文学和出汗》(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醉眼”中的朦胧》(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文艺与革命》(一九二八年四月四日)

  《文学的阶级性》(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流氓的变迁》(一九三○年一月一日)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一九三○年三月一日)

  《习惯与改革》(一九三○年三月一日)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一九三○年三月二日)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九三○年三月)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九三○年四月十九日)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一九三一年三、四月间)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上海文艺之一瞥》(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日)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友邦惊诧”论》(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我们不再受骗了》(一九三二年五月六日)

  《论“第三种人”》(一九三二年十月十日)

  《祝中俄文字之交》(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言论自由的界限》(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七日)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论“旧形式的采用”》(一九三四年五月二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一九三六年六月九日)

  《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一九三六年六月十日)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九三六年八月三—六日)

 

  【说明】

  看了以上这些历史资料和记载,相信对诸位网友正确认识鲁迅先生一定会有所裨益:后期的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位忠诚的马列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者!

  这时候的他,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由衷地坚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公开地申明“新的社会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热切地期望“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确切的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尤其是他将中国共产党人和他们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鲁迅先生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吗?

  这时候的他,刻苦地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几乎每天手不释卷的翻阅着这方面的著作”,并且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写下了大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斗檄文,广泛地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鲁迅先生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吗?

  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阅读一下鲁迅先生的著作,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思想观点是怎样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他的世界观是怎样从进化论发展到阶级论、也就是马列主义的。

  比如,在前期,鲁迅先生竭力剖析中国人的“国民性”,后来他论述的出发点和基础,则是阶级斗争和人的阶级性;前期,他愤怒控诉中国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希望青年们起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后来他则明白地宣告,“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运命”;前期,他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后来他却说,“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前期,他对劳苦大众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后来却坚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前期,他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道这“新的”该是什么,后来他则确切地相信无阶级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要出现……

  不但在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鲁迅先生前期与后期的思想有了根本的变化,在对当时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上的看法上,他的观点也有了很大区别。比如,对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1924年时,他讽刺梅的“男人扮女人”的“艺术”,抨击了畸形的社会状态;而到1934年时,他则主要批评梅的“被士大夫据为己有,罩进了玻璃罩”,“为艺术而艺术”,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显然,后面的评论要深刻得多,体现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

  当然这并不是说,前期与后期的鲁迅先生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不是的。在革命民主主义与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民主主义是走向马列主义的一个重要的阶梯。只要坚持世界观的改造,重视马列主义的学习,投身实际的革命斗争,革命民主主义者是完全可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会成为马列主义者的。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是这样,鲁迅先生也是这样。

  同时,像鲁迅先生这样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眼光、献身于革命的不屈精神,在成为共产主义者后,仍然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从中汲取营养的。正如瞿秋白同志所说:“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纠正的一个偏向是,将鲁迅先生前期的思想观点与后期的混同起来,看不到他的思想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质的变化,甚而不承认他是一位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这在不少网友的帖文中都有所反映,连许多专门的研究论著、传记及回忆录中,也根本不提及、不论述。在引用鲁迅先生的言论时,则不注意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对鲁迅先生前期的、他自己后来也认为有“偏颇”的某些观点,不加分析地接受、运用。这样,就无法正确地认识鲁迅先生,继承他的宝贵的思想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右派正是利用这一点,故意夸大鲁迅先生前期受尼采哲学、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文艺理论等影响所发表的某些看法、观点,来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或者恶意地抓住鲁迅先生前期某些有“偏颇”之处的思想、言论,来攻击鲁迅先生,歪曲、贬低、污蔑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这是我们必须要予以驳斥、反击的!



//m.syxtk.com/wzzx/djhk/wyj/2013-10-09/2314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