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从贫民到富翁

作者:刘仰   来源:红色文化网  

从贫民到富翁

作者:刘仰

    《贫民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另一种翻译叫《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这是一部最近非常热门的电影,在各个国际电影奖项中已经获得几十个大奖,前几天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等好几个奖项。据说3月以后,这部电影将在中国上映。估计到时候也会引起很多中国观众的兴趣和热议。看完这部电影,很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说,试着说说吧。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当今印度的孟买,故事情节是在印度现实的基础上改编的。印度的电视台有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节目内容是观众到演播室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回答正确每一个问题有相应的奖金。如果能连续回答正确,越到后面奖金越高。央视王小丫主持的一个节目与之很像,只是奖金差别较大。在印度社会现实中,这个电视节目的奖金已经高达2000万卢比(折合约27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在现实的电视节目中,最多只有人拿到1000万卢比,而且,获奖者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贫民富翁》这个电影就是在这个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凭想象制造的一个故事:一个来自贫民窟的孩子,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最终获得了2000万的大奖。
    贫民孩子突然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让无数的电视观众为之疯狂,但是,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很多博士都半途而废,无法进入到后面的环节,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孩子如何能够做到连续回答正确?他一定是作弊了。影片中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是这么想的。为此,在节目还没有全部完成,男孩贾马尔即将挑战最后2000万大奖之前,主持人将贾马尔送到警察局,让警察拷问贾马尔是如何作弊的。影片就这样从中间的插叙开始,先回顾了故事的前半段。
    贾马尔在警察的殴打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警察,他是如何在自己的低贱生活中,碰巧知道了主持人绝大多数问题的答案。观众由此知道,每一个问题答案的获知,背后都有一个贾马尔自己的故事。比方说主持人有一个问题是:某一个神右手拿着的是什么?贾马尔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与穆斯林发生的社会冲突,在那场冲突中,他的妈妈死了,他和哥哥成为孤儿。一个装扮成该神的人救了他们,由此,贾马尔永远记住了这个神右手拿着的是一支弓。再比如说,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是:某一个印度诗篇的作者是谁?这样一个远离贫民窟儿童的问题,贾马尔是如何知道答案的?贾马尔告诉警察,小时候他和哥哥以及另一个失去父母的女孩被骗入一个乞讨团伙,团伙的操纵者组织儿童乞讨,自己赚钱。而乞讨的手段之一就是给别人唱歌,所唱的歌正好就是主持人提问的那个印度诗篇。
    于是我们看到,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很多问题都与贾马尔的真实生活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知识题及其答案,将贾马尔的生活经历串联起来。比如说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是:连发左轮枪的发明者是谁?在贾马尔的生活中,他哥哥有一次用一支左轮枪,打死了乞讨儿童团伙的幕后操纵者,救出了他的童年恋人,贾马尔也因此知道了左轮枪的发明者。再比如说,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是:100美元钞票上人物头像是谁?故事回到贾马尔的生活,在他和哥哥被骗入乞讨团伙时,发现团伙的操纵者将其他孩子的眼睛挖出来,把孩子弄成瞎子,乞讨的时候可以讨到更多的钱。贾马尔和哥哥逃了出来,避免了眼睛被挖的厄运。几年后,贾马尔在泰姬陵为外国游客做导游、领路之类偶然赚到了100美元,他在街上遇到了那个眼睛被挖的童年伙伴。这个瞎眼的孩子正在乞讨,贾马尔将100美元给了他。瞎眼的孩子告诉他,他知道100美元上的头像是富兰克林。从电影编剧的角度说,主持人的每一个问题与贾马尔的悲惨生活如此吻合地联结在一起,“无巧不成书”的编造痕迹非常明显,但是,这个编造的故事确实引人入胜。似乎贾马尔就是为这个大奖而生的,他所有的经历都是为获得大奖而准备,连一点多余都没有。
    主持人与贾马尔的另一个互动情节,更是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主持人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并非都有贾马尔的生活经历作依据。其中一次,在贾马尔冲击巨额奖金的一个关键环节时,主持人在中间休息上厕所的时候,给了贾马尔一个明确的暗示,让他选择答案B。看过王小丫节目的观众知道,回答问题的人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要求主持人将四个答案去掉两个,剩下两个自己随机选择。因此,当时贾马尔面临的情况是,他已经用掉了50%的手段,只剩下B和D两个答案。既然亲切的主持人那么支持这位贫民孩子,那么友好,又给了他那么明确的暗示,贾马尔会如何选呢?贾马尔没有选择B,而是选择了D。他又选对了。这个看来与贾马尔生活无关的选择题,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贾马尔的生活经历:他不相信富人,对于社会地位高的人,贾马尔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
    警察拷问贾马尔之后,相信他没有作弊,又把他送回冲击最后2000万卢比的现场。主持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法国著名的三个火枪手的问题,没有受过教育的贾马尔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如果他放弃,可以获得前面已经到手的1000万卢比,如果他不愿放弃,一旦答错,他将一无所获。贾马尔没有选择放弃,他愿意挑战。这让人看到,一个本来一无所有的人,才容易获得这样的勇气:即便输了,结果只是和以前一样,有什么了不起?贾马尔随机地、坚定地选择了一个自己根本不知道的答案,他又对了。他获得了2000万卢比的大奖,电影里的印度电视观众为他而欢呼。贫穷、仇恨、信任、机遇、勇气、幸运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了故事。
    《贫民富翁》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本身是非常引人入胜的。这样一个印度文化与英国文化相结合的电影,有一点比较特别。以李安的《卧虎藏龙》作比较,《卧虎藏龙》是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结合,但它更迎合了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实质距离较大。印度由于做了几百年英国的殖民地,它与英国文化的融合与接近的关系,是《卧虎藏龙》所体现的中美文化关系所不具备的。因此,《贫民富翁》表现的英国与印度文化的结合,显得更加真实一些,不太容易见到生硬的嫁接。但是,在电影之外,我们还是有一个多余的问题。这个反映印度孟买贫穷阶层的电影,主创人员大多是英国人。导演是曾经导演了《猜火车》的丹尼-博伊尔,编剧是《光猪六壮士》的著名编剧,主要演员是出身在英国的印度裔青少年,他们对印度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贫穷阶层能有多少了解?

    在周星驰的《长江七号》上映时,我曾经试图寻找一个答案:周星驰的《长江七号》是真的具有一种对于贫穷的真切人文关怀,还是仅仅把贫穷也当成了娱乐的一个内容?在《贫民富翁》这个电影里,我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从贫民到富翁的童话故事,究竟有多少真诚的、对于贫穷的人文关怀?我没法简单得出结论说,影片中对于贫穷的描述都是猎奇,但是,它确实只涉及到贫穷的现象,而没有涉及到产生贫穷的本质。并且,《贫民富翁》以一个童话故事,把很多人对于贫穷的焦虑暂时地抛开了。尤其当影片最后,贾马尔既获得了2000万卢比的大奖,又获得了青梅竹马的恋人,这一童话的梦幻色彩更加浓厚。那么,它是否只能是一个梦想呢?不知道。
    当《贫民富翁》在富裕的西方频频获奖;当我看到电影的主创人员衣着光鲜、珠光宝气地在获奖现场,在鲜花和闪光灯下眉目含笑,与电影中的悲惨形象形成鲜明地反差;当有报道说,扮演贾马尔的英国19岁小伙子已经因为这个电影赚到了很多钱,而且还自己开了公司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这样一个电影能够改变什么,它对于改变印度的贫穷能有什么帮助?或者它只是利用了关于贫穷的社会故事,在中产阶级的同情心基础上,成功地娱乐了一把?然后赚足了钞票,其中甚至有很多就是来自印度穷人掏钱买的票房?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3-05-02/1722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