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公审“小时代”——一个忠实的人和一部忠实的电影

作者:余亮   来源:观察者网  

  这几天,大家的视线都被一场免费又精彩的律政大片所吸引。在我们这个小时代,已经很少见到这种情节跌宕起伏、形象气势恢弘、主题攸关国运的现实主义作品。不过枭雄总是昙花一现,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永生的,只会是“小时代”。

  关于郭敬明的首部电影《小时代1》,豆瓣上如今已有超过16万人打分,差评和中评超过80%,平均分4.8。《小时代2》的情况也差不多,平均分5.1。高出0.3分,大约是因为很多人连打分的兴趣都没有了。

  但面对这个公审结果,我猜没有人会满意。就算全是差评,反对者也无法安息。全差评又怎样?《小时代2》依然火爆。全差评又怎样?“脑残粉”依然不屈不挠。他们顽强,他们凶猛,他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然后还会有小时代3以致无穷。连人民日报也先批后赞,装模作样一番就收场,亭子间文人们就更没有耐心陪着一直吐槽下去。

  不过批评家至少是骂爽了。网上有很多快意的影评,比如:《不用看就知道是烂片,不用吃就知道是大便》,《看了发现还是烂片,吃了发现还是大便》,《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笑点低,可您也别老当咱是sb》。主题内容方向的罪状有:虚假、拜金、肉欲、伪女权、有钱人的中国梦等等等等。形式艺术上的罪状则如下文:“什么三一律啊、蒙太奇啊、剧作法啊、镜头语言啊都狗屁啊,演员也完全不需要有什么自我修养,镜头大特写,卖萌装无辜就可以了啊。而且上一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真的不用太关联啊,音乐一起故事就直接呼叫转移了。”(摘自豆瓣网友宇文翮影评)

  应该说这些批评言辞犀利,点抓得也很准。但《小时代》的缺点太明显,或许根本就没准备遮掩。因为缺点太容易被看出来,所以影评家们比拼的就是评论文字本身的犀利搞笑。郭敬明也做出了愤怒的反击,称“谁都不是上帝,别道德绑架”。听起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好像各说各话。也难怪,大家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对不上话。

  是的,郭敬明的电影几乎不遵守或者不知道那些成熟的艺术规则。但我要说,正是那些看似拙劣的地方,才不自觉地说出了我们时代的真实。批评家们诅咒的只是因为自己的理想在“真实”面前又一次碰壁,却并不能说出这个“真实”。

  就从形式感说起。都说《小时代》违背三一律,情节虚假,缺少过渡,缺乏修养……没错,如果想要这些,就去陈凯歌、张艺谋、姜文、陈可辛那里找吧,就算是赵薇的处女作里也能轻易找到。太容易找到的,丢了也不值得痛心。在一个连法庭证词都不一定遵循逻辑一致的时代,批评者所求的无非是烂片也要有底线。底线没了,不是郭敬明崩溃,是你崩溃。

  这的确是影片最值得关注的形式特点(缺点):说不遵循三一律也好,说拍得像MTV一样也好,都是指不经像样的铺垫便直接进入主题,从一幕切换到下一幕,从一个启示奔向下一个启示,证据链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比如电影要让女主角发现严苛老板柔软的一面,就只使用一个细节:在豪华办公室里撞见睡着的老板。这部看似向《穿普拉达的恶魔》致敬的电影,却几乎省去了后者所有的经营,后者用一连串细节来引出“恶魔”其实也有柔软人情一面。但《小时代》来不及。就好像一堆票友过家家,老板刚睡着,小伙伴们就喊:可以了可以了,这是为了表现老板的温情,赶紧下一幕。刚死了爹,小伙伴们就嚷嚷,这是为了表现遭遇背叛的痛苦,意思到了就可以了,开始下一幕吧。所以何必纠缠?这确实就是幻灯片,假如导演向你展示了一幢1600万的法国别墅,那就是为了要表现奢华腐化,你可别不领情还非要争辩。

  要让子女分手,就让父母相亲,言辞直奔主题毫无长者风范。要让男女闹误会,就让老板给女主角莫名其妙塞个戒指。老板对女主角显然没有情欲。可能,这是因为郭敬明不懂得异性之间的欲望,但更可能,就是为了省略一切过渡,想要什么变故就要什么变故,想来什么感怀就要什么感怀,想要什么证据就编什么证据。

  情节并不是最需要的。郭敬明深知粉丝们要的就是直接的自我感动——我被朋友伤害,我被爱人背叛,我刚死了爹、妈也不是亲生的,我在成年人面前被看低我绝不忍辱负重我要立刻扬眉吐气……小女生们要看的就是露天阳台上的友谊表演,就是女主角瞪着高富帅恋人的坚强锐利眼神,就是商场上大手笔惊四座,就是郭敬明附体周崇光在舞台上说出的一串充满星光、云朵的致辞。一切都是烘托,不,不是烘托,是泻药引子,引出唯一的看家本领——一那些能让小女生尖叫的句子——时间追不上白马,哈雷彗星七十六年才出现一次,你不能改变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大约是第一部太幸福了,第二部玩起劈腿专场,形式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劈腿,我们何必感叹人心不古风化不再?这一切都只是意思意思,都只是为了让主人公能互相问出:“你的女友/男友和别人上床你还能爱她/他吗”这种问题,然后可以深情地回答“你能砍掉你的左手吗?你能砍掉你的大腿吗?她/他已经是我的一部分了” 。

  是谁说过,有的作品就是为了说出某几句话而写出来的。一切过场、细节都只为了告诉你,我就要说出一句精彩的话了。小女生要体验的是所有的姿态、所有的格言、所有的梦幻。有人说小时代唯一遵守的是消费时代的欲望规则。我觉得还没说透,小时代这样做,恰好表达了当代少男少女的欲望形式:立刻高潮。

  立刻尖叫,立刻感动、立刻升华、立等可取、想来就来……技术党已经用大数据分析出来,观众80%是女生,60%用iphone(或者伪装iphone),大多是二三线城市观众。请理解80%小女生和20%小男生吧。我们忘了初中小女生是什么样了么?谁不是见了漂亮服装就欣喜若狂,谁不是看到一句美丽格言就念叨百遍?郭敬明更直接,让小女生不需要为了最后的高潮艰苦经营。何必费劲,反正就是那么些东西,直接来好了。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没有污秽,不会弄脏什么。即便玩公司并购,都是拽着天文数字过家家,神马直升飞球、双岛湾石化都是浮云,我几个电话就完成一桩不牵扯任何腐败的亿万并购。

  立即高潮、立即快乐。就连周星驰也厌倦了那些人性的铺垫、纠结。在《西游》里,他懒得再铺陈什么0.01公分的人性表述,在每一个本可以如《大话西游》里那般可以酝酿缠绵的节骨眼,他都毅然一脚踹开缠绵,直接放出魔兽来。蛮鱼、豪猪,连传统里仙风道骨的孙悟空也变成了原始蛮力的金刚。纯粹的强力,纯粹的欲望,纯粹的无耻。

  但小时代的欲望、高潮和启迪还是要纯洁些。即便很多人批评它肉欲,但影片里没有任何男女床戏,一切感情主要都是精神纠结,劈腿也好基情也罢,都是说说而已。对于家长来说,相当无害。片中一切阴谋诡计背叛伤害都是过家家,说明他们对真实世界一无所知,所以对成人的世界也毫无威胁。记住齐泽克说过的故事:东欧剧变之后,街上满是色情海报。一个一丝不挂的美女骑在摩托上。齐泽克父子站在海报前,异口同声地喊:“哇”!但齐泽克是:“哇,好正点的女人!”儿子是:“哇,好棒的哈雷!”这就像左派右派看薄熙来庭审大片看到的东西永远不一样。

  郭敬明还算节制,只让女生们看摩托,没有往裸女方向引导。因为郭敬明自己是看不见裸女的,只是忠实地追求时尚的哈雷彗星。拨开少女般的娇羞外表,小胸膛里有一颗赤裸的少女之心。娇纵她们,迷惑她们,从而圆自己的梦。郭敬明是一个忠实于自己欲望的人。多少人渴望他能利用自己的粉丝影响力去做一个公知,批批体制,传传谣言。如果他想,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是他从不那样做,只忠实地追逐自己的欲望,厮守在自己玲珑的欲望水晶宫里。我忽然觉得,在我们这个小时代,当一切坚守的堡垒都被拆除,这与世无争的欲望水晶宫难道不是躲避真正阴谋诡计的堡垒?

  相反,大影评人周黎明批评《小时代》的观点倒是问题,只是郭粉们反驳不到点子上,才单纯变成人身攻击。“该片对物欲和美色的炫耀完全是恶趣味的,它不像时尚杂志里的高档商品广告。广告需要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它往往借用憧憬。而郭敬明对于富和美的观念,如同一个小时候挨过饿的人,长大后看到一桌子食品时垂涎欲滴,没有淡定或自发的快乐,只有病态的贪婪。”“这样的作品编织出的是二三线城市中学女生最好的白日梦。”看到没,这就是高档商品对低档商品的鄙视,是繁文缛节对赤子欲望的害怕,是一线城市对三线城市的隐藏优越感。奢华,要藏着点掖着点,不然周黎明怎么和郭敬明区别开来?

  屌丝们的逆袭总是可怕的,不管是以败家子的方式,还是以人民的方式。君不见,重庆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立刻有一堆人批判老百姓是既得利益者,是文革经济模式。但无论有些人喜欢不喜欢,重庆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看到二三线城市逆袭的前景!

  最后,实在要批评这部电影,那就是太辛苦演员了。多不容易啊,屁大点事都要演得像真得一样。一点感动就要梨花带雨大哭一场,超冷的笑话也必须要做出会心一笑。为笑而笑为感动而感动,宏大的愿望,干瘪的细节。好在演员们都很敬业,简直就像这几天的庭审公诉人一样敬业,剧本事先没写好,就全靠演员勉力维持了。小时代就是小时代,又不是法庭,我们何必像现在网友对待庭审那样较真?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3-08-24/2256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