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电视剧《永远的忠诚》赏析之六:小岗、华西、大寨与余本福的“面子”(11、12集) !

作者:就不闭嘴   来源:红色文化网  

      电视剧《永远的忠诚》赏析之六:小岗、华西、大寨与余本福的“面子”(11、12集)!


       中国人很讲究面子。那么,面子,究竟是什么呢?

       不同的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面子观。30年前,人们把理想、信念、奉献、朴实当成面子,于是,时传祥掏粪的手、王进喜身上的泥浆、陈永贵头上的白围巾、焦裕禄手上的镐头、雷锋参加义务劳动的推车,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特质,装点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成为那个时代大多数人追求和仰望的最高人生境界;30年后的今天,人们把金钱、珠宝、轿车、奢淫当成面子,于是,许宗衡的票子、韩峰的日记、许迈永的三多、罗荫国的58条内裤、王亚丽的造假骗官、罗亚平的色相,组成了“特别是”年代异彩纷呈的画面,把普世价值观诠释解读的灿烂而耀眼。

       凤阳小岗,一面鲜艳的旗帜。“红手印”故事的传奇与浪漫、“带头人”红帽子的荣耀与威严,把小岗人的面子涂抹的光彩夺目、金光四射。然而,在这光彩夺目、金光四射的面子掩盖下,是他们难以面对的贫穷、落后、无奈和尴尬,还有“贾治国”、余本华、余本福、余本立内心世界的私欲、贪婪、无耻与龌龊。

       沈浩到小岗两年后,带领部分“红手印”开始了一次特殊的旅行,那飞驰的滚滚车轮,彻底碾碎了这些私分散伙的带头人自以为是的狂妄与叫嚣;那火车头发出的刺耳的鸣笛声,给这些象征着浩荡皇恩的牌坊保佑下的“红帽子”们,带来了永远无法弥合的阵痛和伤感。华西、大寨的繁荣与富足,无情地撕掉了小岗人华彩的面具,吴仁宝、郭凤莲的朴实和进取,让“十八勇士”们的自私与狭隘无地自容。

       本剧导演或许为了某些人的面子,把沈浩组织的这次特殊旅行,用几个匆匆而过的镜头轻轻带过了。但是,历史谁都无法涂改,沈浩对郭凤莲说过的一句精彩语录至今回响在我们的耳畔:“你们大寨是‘干’出来的,我们小岗是‘按’出来的”。这一“干”一“按”,就把沈浩在小岗两年来的实践和感受刻画的入木三分,就把对大包干和集体经济的评价表达的栩栩如生。

       沈浩到小岗任职是在2004年。此时,由“红手印”们掀开的农村改革的大幕已经进行了20余年。然而,小岗依然是一处穷山苦水、破败凋零的景象,人均收入不足两千,村民生活水平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而大寨呢?2004年,经济总收入达11026万元,人均收入4500元,经济收入比1980年增长520倍,人均收入增长24倍。集体积累3000万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上缴利税294万元,人均利税5700元。再看华西村: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大寨,曾经在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农业的先进典型,他们以愚公移山、改造山河的气概,用与天斗、与地斗,与私斗的精神,把“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荒山野岭变成一片片绿油油的梯田麦浪,带动了全国农业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改革开放之后,小岗的“红手印”们一举砍掉了大寨这面旗帜,把大寨几乎投入了无底深渊之中。然而,大寨人不沉沦,不气馁,在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带领下,在巨大压力和夹缝中,坚持走集体经济和共同致富之路,开辟了大寨的新天地。

      华西村,在60年代叫华西大队,年分配水平只有五六十元,社员“吃粮靠集体,用钱靠自己”,地薄、队穷、人心散。学大寨之后,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成为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被毛主席称之为“这是农村光明灿烂的希望”。70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压力继续实行大队核算。在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经过20余年的奋斗,吴仁宝带领着华西村在集体经济的康庄大道昂首阔步,成为举世瞩目的家家住别墅、家家有轿车的中国首富村。

       余本福,是小岗“红手印”的带头人之一,在任村主任期间,以权谋私,将村里的八间房用作假手段据为己有。他动用媒体的关系,以《小岗要重走集体经济之路?》的文章给沈浩施加政治压力,以抗衡沈浩以法律手段收回八间房的决心。在与沈浩对话时,余本福抑扬顿挫的讲到了面子。他说: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你沈书记一来就跟他们一样要收我的房子呢?那不是房子的问题,表面上是冲房子使劲,实际上就是想把我这个大包干带头人搞臭?不是这个问题么?我跟你说句不客气的话,我这张老脸不是我余本福个人的脸,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代表小岗村的脸,代表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脸。你往我脸上抹黑,你那容易犯历史的错误。嘿嘿,你得给我面子。

       余本福把自己的脸和小岗村的脸以及中国改革第一村的脸联系在一起,看得出他很有大局观念。那么,我不明白,余本福和其他“红手印”们当初私分散伙时,大局观念哪去了呢?那时,集体经济全国一盘棋,他们嗅到了农村改革的气味,躲在茅草屋里制造或编造了一个“红手印”的故事,还自称“坐牢杀头也心甘”,一方面为自己涂脂抹粉,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某些人大包干这个大局吧?既然余本福如此看重自己大包干带头人的脸面,如此看重农村改革第一村的脸面,那么,将集体财产据为己有,又是在抹黑谁的脸面呢?“红手印”之后,小岗经济停滞不前、原地踏步,让乡里乡亲苦守贫穷,而他们自己却贪赃枉法、吃香喝辣,这究竟是带的什么头?大包干的小岗村被走集体经济的大寨、华西抛落在后、望尘莫及,这究竟是丢人现眼,还是无限风光?究竟是谁犯了历史性的错误?究竟是谁想把凤阳小岗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搞臭?

       面子、面子,何等荒唐的面子,何等无耻的面子。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已经把凤阳小岗的面子撕扯的无比丑陋,把“贾治国”、余本福这些“红手印”、带头人们的面子暴露的格外邪恶与狰狞。我还想问问:到底是谁,曾经把凤阳小岗的面子涂抹的金光灿烂呢?有人不是一贯高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么?有人不是一贯高喊“实事求是”么?那么,面对小岗的大包干和大寨、华西的集体经济,谁来给我们一个公正的评判?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3-05-01/30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