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新来的小石柱: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作者:桃花舍主人   来源:察网  

          1.jpg

   长篇小说《新来的小石柱》,童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西元1975年5月第一版。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省体育学校体操集训队的故事:山区农村孩子小石柱被体操教练高志华带到体育学校练体操,他为人纯朴,性格憨直,头脑聪明,吃苦耐劳,关心他人,嫉恶如仇,很快赢得了大多数教练、队员乃至食堂炊事员的喜欢。但思想陈旧的老教练李文培嫌弃他“土”,认定他的身体条件不适合练体操,经常对他当面斥责、挖苦,被李教练重点培养、受家庭娇惯、骄傲自得的体操队员陈超也时不时嘲笑他。经过高老师的启发教育,小石柱正确面对别人的打击嘲笑,坚持刻苦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仍然直爽而真诚地对待李教练和陈超,逐渐感动了他们,教育了他们,使他们改变了错误的思想观念。

在体操队一次阶段性的技术测验中,陈超因精神紧张从单杠上脱手摔下,小石柱挺身上前用双臂护住了他,自己的右臂严重骨折。骨科大夫张金龙是小石柱家乡的恶霸地主,他弟弟进行破坏活动时被小石柱发现、追赶而落网,受到人民政府的镇压,张金龙怀恨在心,趁小石柱就医时暗中将他的断骨接偏。早就怀疑张大夫的高志华察觉问题,和小石柱一起配合医院人员揭露了他的罪行,小石柱的伤臂得到及时修复。养伤期间,小石柱坚持进行辅助锻炼;痊愈后,他又忍着剧痛加紧恢复手臂关节功能;为赶上落下的进度,他自觉地加紧训练,规定的训练指标、动作数量和训练时间总是超额完成。在高老师和李老师的精心规划安排下,在小伙伴们的鼓励帮助下,经过刻苦训练,小石柱突破难关,练成了“直体后空翻接转体1080度”这个世界自由体操最高难度的动作。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年体操比赛大会上,小石柱和同伴们都取得好成绩,他们成为我国体坛上一支体操运动的少年新军。

02.jpg

小说的首要主题,借用一句歌词来说就是: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集体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小石柱和高志华教练。

小石柱是个意志坚强的孩子,训练中能吃苦,同时还有集体意识,主动关心帮助队友:当小钉锤因疲劳而降低训练质量时,小石柱“单刀直入,丝毫不含糊”地提出意见,“给小伙伴鼓劲”;陈超受错误思想影响,只沉迷于自己得奖牌,轻视队友,脱离集体,小石柱组织队友们一起制作“百花盛开春满园”的羽毛画送给他以警醒他;全队下乡参加劳动锻炼时,小石柱不计前嫌帮助插秧速度慢的陈超和李文培教练,使他们跟上集体进度;队员们体操动作训练遭遇“拦路虎”,一时无法突破,小石柱就和小伙伴们连夜“聚在一起开了诸葛亮会”,终于使“大伙儿都找到了自己技术上的关键问题”。集体主义是小石柱的思想源泉和行动指南。

高志华是“一个朝气蓬勃、平易可亲的党支部委员、青年教练”,他由优秀体操运动员转任教练,不仅有高超的教学水平,还坚持把教技术与培养人紧密结合起来。他把小石柱招进体操集训队,要求小石柱“不光是学翻跟头,还要把金石岭的好传统、好思想、好作风带到体操房来,和同学们在一起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他鼓励队员们利用假日举行“勤俭节约训练班”,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他坚持“开门办学”,带领队员们到山区进行学农活动,让孩子们在集体劳动中得到锻炼,也让孩子们在与社员交流、为社员表演中受到教育。高志华教练以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

小说的另一个主旨是确立体育运动的意义。高志华坚持把在老教练李文培眼里“硬梆梆的”小石柱留在体操队,是要“石柱参加这次体操集训,回到金石岭以后,就可以成为在山区农村普及体操运动的小骨干”。他教育队员们“一个无产阶级的运动员,不要关门看成绩,不要搞自我欣赏,不要为奖牌奋斗”。小石柱在假日组织同学到公园进行体育宣传,是因为“俺们学呀,练呀,不就是为了用吗?学了本事,不出去为大伙服务,锁在学校当摆设呀?”体操队在山区表演,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年轻人和小娃娃纷纷要求“石柱,到省里多学点本事,带回山里教俺们呀!”“高老师,你们以后多多地到山里来辅导俺们练体操!”在北京参加体操比赛后,队员们“分赴北京的工厂、农村和学校,进行汇报表演”,“叔叔、阿姨们对孩子们报以极为热烈的掌声”,孩子们也在参观、交流中“心潮激荡,眼界开阔”。普及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思想品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反对锦标主义,这是小说中作为体育运动的本质意义所着力弘扬的。

这是一部少儿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简洁活泼,多有童趣。比如,小说开头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校园里的小青河”:

“嬉闹的小青河,唱着,笑着,向东边流去”,“远远地向跑道上的体育健儿招招手”,“热情地向球场上的男女同学点点头”,最后“对着体操房大声唱道: ’春天来了,加油干那!春天来了,加油干那!’ ”

又比如写小石柱与陈超争辩:

“ ’……陈超没听清俺的意思,就嚷嚷起来了。’

’谁没听清?你就是那么讲的!’

’俺的意思你弄错了!’

’我没弄错!’

’弄错了!’

’没错!’

’错!’

……”

这些描写手法富有生活气息,生动有趣,贴合少儿心理,将少儿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那时的少儿文学作品,要求的就是达到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9-10-13/5923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