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这是资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曲解——谈谈《雷霆战将》现象

作者:吴  铭   来源:吴铭再评说  

这是资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曲解

——谈谈《雷霆战将》现象

吴  铭

  应该说,这种对中国革命史的歪曲,特别是对毛主席领导下的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依靠农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的歪曲,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特有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错误倾向导致的,并不一定是出于他们的主观恶意。

  主席讲,看一个知识分子是否革命,关键要看其是否愿意与群众相结合。主席反复讲这些话,最著名的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天生是不愿意和群众相结合的,是看不起脚上有泥巴、手上有牛屎的农民的,从感情上不愿意与他们接近,不愿意承认他们才是世界的创造者。他们的世界观就是精英史观,不是人民史观,这个很难改、易复发。所以,小资产阶级非常容易看不起群众,容易脱离群众。主席利用延安整风,基本上纠正了小资产阶级的这个毛病,把奔赴延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建国后,也就是进城后,继续进行这种改造,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不过,因为共产党在城里革命,所以,客观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为身在城里,不容易暴露其鄙视群众特别是鄙视农民群众的真相。主席就发动这些大大小小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让他们上山下乡、接触群众、参加劳动锻炼,主动与群众结合,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应该说,相当多数的知识分子是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的,当然,并不是所有这样的知识分子都改造好了、并且形成了坚定的人民史观。

  这些没有形成人民史观的知识分子,尽管这些知识分子有一百个不愿意,碍于大环境,也不敢炸刺,只能入乡随俗。

  主席去世了。

  被毛主席的世界观改造运动弄得“灰头土脸”的所谓知识分子,一开始还要观察一下。等风向稳定之后,他们发现,他们可以诉苦了。隐藏在内心深处、被人民史观压制了好多年的小资产阶级名利、自私、脱离群众、鄙视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观念,终于可以发作了。

  老实说,由于毛主席时代的伟大成就,如何面对这个成绩,政治的、经济的、军事上、思想文化上的、体育卫生方面的、社会风气、道德品质,革命精神、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等等方面,成为一个难题。——对于这些人来说,毛主席时代取得的不可思议的成就,对他们来说,不但不是什么好事,而且是一种压力,一种让人无法面对的压力。

  全面继承?他们实在无力继承,也无意于承继。表现在文艺领域,就是所谓伤痕文学。不过,伤痕文章,引不起人民群众的兴趣。我70年代初生人,一开始,看的戏曲和露天电影是《奇袭白虎团》、《打击侵略者》、《难忘的战斗》、《三进山城》等类型,农民观众都能从头看到尾;孩子们玩游戏时,能把其中一些经典台词背出来。后来,很突然,“伤痕文学”电影出来了。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泪痕》《小街》《但愿人长久》等,农民观众看了一会儿,就散场了。根本原因在哪儿?一是看不懂,感觉小题大做;二是没有思想共鸣,没有人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不平;三是这些电影,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抱怨,与农民何干?而且,农民似乎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知识分子。这些作品完全脱离了工人农民解放军等主流生活。我觉得,从社会影响上来讲,所谓伤痕文学,是失败的文学,也是中国文学走下坡路的开始。

  但是,伤痕文学,是主席去世后,小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次登台表演。老实说,表演得很烂,属于自我表演,没有收获到几个掌声。所谓伤痕文学,其实是小资产阶级对自己生活的理解,还不是对革命的理解。

  资产阶级是如何理解革命的?他们完全从自己的得失角度看等革命!比如,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名利,自己的官位之类。革命给了我这些,那么,我就赞扬这样的革命,或者赞扬革命的这一部分。对于与我无关的那部分革命或者革命的那一部分,我就不提。给我的名利、地位、爱情、子女造成伤害的那部分,我就控诉。

  老实说,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此对待革命,其实是背叛了革命。

  对待毛主席的革命遗产方面,完全是以自我利益是否得到了保障为取舍标准。

  但是,大家知道,毛主席的革命,其实是动员、教育、组织、领导最底层的工人、农民、士兵,所进行的革命,所以,主席强调群众路线、强调深入群众、强调调查研究、强调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强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强调人民战争。这些,在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看来,都是苦差事,都是对自己的利益的损害。自然,他们不愿意做这些事。在当时的环境里,由于还不敢过于背叛主席,所以,以前做的这些事,都成了他们的资本,他们宣扬他们以前做的这些事,并不是说自己以后也要做这样的事,而是说,我以前做过这些苦差事,应该得到相应的名利。当然,他们也不鼓励别人也做这些事。

  反映在他们制作的电影中,一方面,屏蔽掉人民史观,屏蔽掉人民群众才是革命的第一功臣、决定性;二就是革命值不值的问题,革命对我是否有利的问题;三,当然要有一些革命色彩,不然,群众那一关不好过。不过,这里的革命,已经走了样子,已经和《难忘的战斗》《奇袭白虎团》《地道战》等革命文艺里的革命,有了差别:群众成了配角、不再担任主角,或者干脆群众消失了,当然,群众路线、人民战争等观念自然也不是表现的主题。

  反映在革命的目标上,原本毛主席时代的人民解放这一根本主题,这个支撑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支柱,被悄然抽掉。似乎,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革命,就是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没有人民解放、阶级解放这样的本质。

  以上,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中国文艺的改造。即用民族立场,取代人民立场,来观察革命、解释革命。

  这个改造,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甚至还有与人民革命理念的争夺攻防。最终,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理解,夺取了对革命的解释权。我认为,这种争夺的最终结果或者说标志,是小说和电视剧《亮剑》(李幼斌版)的出现。

  从《亮剑》中,看不出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组织领导抗日战争的最基本的做法:比如游击战、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群众支持,比如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比如争取伪军反正,比如团结国民党顽固派的统一战线及其复杂激烈的斗争。《亮剑》(李幼斌版)也有群众,比如秀芹,但是,秀芹只是个配角,甚至,其出现只是为了烘托李云龙这个形象,重点还不是李云龙深入群众的形象,而是其爱情形象。《亮剑》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老百姓对八路军那么亲密,似乎也不屑于解释,群众嘛,没有那么重要。

  群众没有那么重要!这种观念,在《地道战》《南征北战》《难忘的战斗》《平原作战》等作品中,简直是犯罪。

  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观念中,是他们为代表的共产党救了群众,所以,面对群众可以高高在上;而在无产阶级的革命观中,则是群众救了共产党,所以,必须与群众相结合,强调军民鱼水关系。

  民族资产阶级,对于买办资产阶级的文艺作品,没有免疫能力。伴随着中国文艺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化,文艺阵地迅速丧失,港台文艺顺利进入中国内地,抢尽了风头。不过,这时的港台文艺,由于受毛主席时代革命文艺的影响,其实,虽然立场还有这样那样、或重或轻的问题,但其格调也没有今天这么堕落。有些方面、有些作品,甚至比中国的伤痕文学格调还要高一些。

  我一直认为毛选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主席一生思想的框架,对主席一生、对中国革命、对毛泽东思想,有统揽作用。不理解这篇文章,恐怕就无法理解主席的革命思路。此文写于1925年,大革命爆发的前夜。

  这篇文章的意义不光是强调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还指出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特别是指出了如何对待当时在中国势力极大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问题。

  主席说,“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仅仅是一个幻想。”“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1940年代,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本性,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揭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它承担不了完全中国革命任务——民族独立和解放,更加不可能承担人民的解放。

  今天,我们看到,甚至,他们连无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人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的当家作主成果,也守不住。甚至,他们也守不住由于人民革命成功,他们所享有的政治盟友的地位。

  在帝国主义的文化、经济侵略面前,他们再一次打了败仗。

  体现在文艺领域,除了大量的小资产阶级文艺——今天充斥银屏的电影电视,其实都是小资产阶级的文艺,甚至是赤裸裸的买办文艺。

  以《亮剑》等为代表的作品,体现的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理解,这类作品对无产阶级这个革命的领导者与民族资产阶级这个革命的动摇者甚至是反动者,分不清楚。《亮剑》分不清楚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角配角关系、支撑者破坏者的关系,将两者混合、甚至混同起来,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绝口不提,甚至,还拼命美化国民党的抗日、抬高其地位、夸大其贡献,这不光是对历史史实不清楚——我相信创作人员对当时的历史史实是清楚的——,主要是因为立场问题,出于资产阶级立场,必然淡化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淡化游击战,淡化人民战争,甚至根本不可能理解人民战争,不可能理解“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样的论断,当然也不可能理解《论持久战》。

  原本,共产党、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要做“打傣族筹款子、做群众工作”,要建立革命政权,要分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要减租减息、三三制(抗日战争期间),要搞宣传、教育、卫生、妇女解放等工作,但在小资产阶级控制的文艺中,这些都 看不到了。呈现在小资产阶级文艺视野中的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似乎只干军事工作,而且,军事工作也只干打仗一项。不信,请看《亮剑》。

  好歹,《亮剑》(李幼斌版)还有比较坚定的民族立场,多少还保留了一些人民史观,还知道人民群众参加了抗日。虽然对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不那么清楚。这只是民族主义对人民革命的片面理解,还谈不上抹黑、诬蔑。到了后来重拍的《亮剑》新版,则人民群众的形象进一步淡化,似乎可以完全抹煞了,对国军的美化,则更进一层。

  而以两个四百、某某川为代表的文艺,则是买办资产阶级对革命的理解,这已经不是片面曲解的问题了,而是赤裸裸的抹黑、歪曲、诬蔑。

  中国今天的和平和建设成果,难道是四行仓库的几百国军打出来的吗?难道不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吗?怎么可以这个成果按在国民党反动派蒋匪帮头上?

  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新四军、八路军、东北华南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军民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个,小资产阶级是理解不了,当然也不愿意承认。但是,说国民党顽固派是正面战场、发挥了主要作用,他们在感情上很容易接受——虽然这些所谓的贡献不是事实。

  但即使是容易接受,碍于他们所知道的历史史实,他们不得不承认,共产党确实厉害,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不能抹煞。这当是主《亮剑》主创人员的心态。

  到了某虎那帮买办资本势力眼里,事情就不一样了。他们干脆痛恨抗日战争,更加痛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所以,他们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必然是站在蒋匪帮、帝国主义立场上,必然要对这些伟大战争进行抹黑、歪曲、诬蔑。

  回过头来再看看《雷霆战将》。这部作品,我只看过一些介绍,还没有全面理解。感觉,这是带有相当程度的买办色彩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对人民革命的理解。倒不一定是刻意抹黑人民的抗日战争,但是由于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狭隘性,他们要把那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改造成自己喜欢的那种资产阶级的样子,加上作风轻浮、急功近利,不愿意深入研究当时的历史事实,当然是把抗日战争歪曲得面目全非。

  怎么样展现真正的人民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革命战争?

  我觉得:指导思想方面,要充分端正政治立场,即切实用人民立场而非资产阶级精英立场,来审视中国革命,必须多看看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有关论述,吃透其精神,挣脱资产阶级有色眼光对革命的观察、记忆和理解,因为这种站在错误立场上对革命的观察、记忆和理解,都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曲解。民族资产阶级对人民革命的理解,保留了人民革命的民族主义的成分,但却屏蔽掉了其中人民解放的成分。这是他们有良知的地方,也是他们正确的地方。但是,这种片面的正确性,有很强的欺骗性,很容易让人忘掉人民革命中的人民解放部分,人民解放,是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基础和前提,忽略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解放就丧失了根源,成了空中楼阁。

  买办资本势力对革命的理解,其实就是歪曲、抹黑、诬蔑,虽然居心险恶,但是,欺骗性不强,容易识破,暴露他们的买办本质。某虎的两部片子,均被全国人民识破,虽然受到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掩护,但是,其社会影响却人民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了。

  创优技巧方面,我建议主创人员,包括有司衙门,可以参考一下《难忘的战斗》《奇袭白虎团》《南征北战》等电影的创作风格,准确理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主角地位,重点把握如何展现人民群众的主角地位,如何体现共产党毛主席对群众革命运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的组织领导,体现是这种领导把群众动员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

  创作队伍方面。中国人民革命的解释、继承、发扬工作,不能按照市场原则,转包给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更不能让买办资本势力染指。某虎的两部片子,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应该培养和爱护自己的革命的创作队伍,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教育、宣传、推广、经费方面的保障。

  作品的评判方面。不能把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评判权交给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更不能交给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必须建立和培养人民自己的文艺批评队伍,这个问题,恐怕需要人民群众自己起来,积极主动投入到文艺批评的斗争工作之中。首先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来指导作品创作和评判作品得失;其次,要看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要看客观上能不能起到动员人民群众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自觉性。第三,无论如何不能用所谓票房来评判作品是否成功,因为,票房,说到底是个资产阶级甚至是商业标准。



//m.syxtk.com/wzzx/djhk/wypl/2020-11-21/6615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