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邋遢道人:冯小刚成功的诀窍

作者:邋遢道人   来源:红色文化网  

冯小刚成功的诀窍  

   

冯小刚最近一个阶段拍了两部很成功的“大题材”电影,一部是《集结号》,一部是《唐山大地震》。两部电影都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深受主管部门的追捧,《集结号》还获了大奖。当然,他自己也很得意,说自己拍娱乐片没人能比,拍大题材也没人能比。观众们看了这些片受感动的多,因为确实感觉很震撼。剧中的人物的矛盾冲突都非常激烈,跌宕起伏,让人看了过瘾。  

   

贫道注意到,冯小刚的这两部大作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人物矛盾冲突的起因都是“逻辑上可能有,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事件引起的。也就是说,人物矛盾冲突的原因如果说可能发生,那是逻辑上的,是如果所有必要的、特殊的,或者再复杂最后也有可能出现的条件都具备了,也可能存在。但是生活中由于有太多限定,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或者极其罕见的。  

   

这样的矛盾起源对全剧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太大了。戏剧的生命在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包括个性冲突、利益冲突、思想冲突等。没有这些冲突的戏是没法看的,甚至不构成戏剧。而且冲突越尖锐,情节就越容易曲折,戏就越好看。因此,找一本这样的剧本很难。虽然现实中确实存在各类矛盾和冲突,但并不好写。尤其是假如有些矛盾是打算避开的话,就更感觉没什么可写的。这也是大陆最近流行大量无背景的,所有冲突都是根据“普世价值”编造的武打戏的原因。  

   

比如,儿子强奸母亲在“各种特殊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不是不可能的。拍一部这样的戏,肯定人物冲突非常激烈。可惜多数人觉得恶心不会愿意看。那么一个女人爱上了刚刚杀死自己的父母、兄妹和爱人的凶手,这件事在“各种特殊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真写出来,还是有人愿意看的。如果是一个爱国者因为与汉奸上床,体验了下半身的快感后就决定出卖同志,这也是概率极低的事件。但排成“色戒”,就很多人说好。  

   

这种以逻辑上可能,生活中不可能的创作原则搞出来的戏剧,优点是观众随着剧情的展开,很快会忽视引起矛盾冲突的原因,迷幻在曲折的情节里,沉浸在人物的大喜大悲之中,为之感动。  

   

这种以逻辑上可能,生活中不可能的创作原则搞出来的戏剧,缺点是“只要真出来了,就充满谬误”。比如:  

   

《集结号》所有冲突的起点,是领导指示某连坚守阵地,等他派人回来吹集合号后再撤退。由于一直没听到这个集合号,最后全连基本战死。当然后面的冲突也要很多特殊条件,但这个情节是核心。但是这个情节“在逻辑上有,在生活中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由丰富作战经验的共军,不是土匪或者国军。大部队撤退,留下少数部队掩护,首长通常下的命令是两种:一种是再守多长时间,一种是坚持到援军到来。因为只有这两种符合“战争生活逻辑”。自己撤走觉得安全了再派人回来吹号,在共军里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共军团一级首长都是身经百战,知道如果派人回来有两个不合适。一是需要两倍时间(撤离时间加通讯员返回时间),二是通讯员途中完全可能出事故。  

   

只有两种情况下上级才可能下类似集结号中的命令。一种是没有正规战的土匪,匪首临走时给小头目下命令:“哥们儿,顶住!待会儿我派人来喊你你再走。”或者是国军,原因是留下来的这些人是“异己”,借敌军之手消灭他们。  

   

集结号这个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作为矛盾起点,确实很尖锐:侥幸活着的人会觉得上级真他妈不是东西。因为只要这样荒唐的命令下了,后面所有偶然事情都能发生:通讯员途中被流弹击中没来到、小号丢了、吹了号但是炮火声音太响守军没听见、通讯员极端不负责任还怕死,一个人也不见吹了号就跑了。而且这都可能成为“首长”做“解释”的理由。  

   

这就是那年春节流行短信中那句“看了集结号,知道组织不可信”的原因。  

   

《唐山大地震》引起最后激烈人物冲突的起因是一块水泥板下压着兄妹两人,救援者发现救一个必然死另一个,于是母亲选择了儿子。这后来还不发生人物冲突?肯定很激烈。  

   

但这样的事情也属于“各种特殊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是可能发生的”,但现实中是不会发生的。别的不说,起码唐山大地震中死亡24万人,重伤16万人,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别说“万一”,就是“十万一”也没有过。为什么没有过?因为实现这种状况的条件太苛刻。  

   

首先,让一块水泥板压一边压住一个人,动一个另一个就危险的几率很低。其次,如果翘起一头另一头会下沉并压死另一个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先在另一头增加硬物支撑来降低死亡可能性的。除了救援人员缺少最简单的物理常识。第三,救援人员在完全有可能救出两个人的情况下(因为事实上就是救出了两个),不会轻易让母亲做选择。总的来讲,救援者必须像集结号里的“首长”一样傻。  

   

有人会说,道人说的有点偏执。比如香港的很多电影,情节完全瞎编的,细节上根本缺少真实性。尤其是星哥的电影,哪里找到一点什么“生活逻辑”。就像《功夫》里那些场面都是不可能的。说这样的话,是对文学创作不熟悉。文学中说的生活真实,是指剧中基本矛盾的真实。功夫里的武功虽然不真实,但“恶势力欺凌普通百姓的冲突”很真实。双方打起来的原因很真实。况且,无厘头电影有自身的规律,冯小刚的“主旋律”片显然不能遵循无厘头的逻辑。  

   

看来,冯导能拍出震撼观众的电影的诀窍是:找一些“逻辑上可能发生,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情做矛盾起点的大题材剧本,得到“主旋律”支持。既能赚钱,又能继续抬高地位。  

   

愿冯导一路走好。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3-05-02/800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