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王佳芝、玛柳特卡以及人性和动物性

作者:郭松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王佳芝、玛柳特卡以及人性和动物性


王佳芝,是电影《色戒》里的女主角,这段时间,她在海内外的华人圈里可谓声名鹊起。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她临时客串了性爱教练的角色,在这几天的社会新闻栏里,已经可以看到有青年男女模仿《色戒》中的高难度性爱动作,不慎受伤的报道;二是她成了导演李安手里的一个道具,李安利用她雄辩地证明了“人性”不仅是无所不在的,而且是高于一切的。

应该说李安做的非常之成功,这成功的证明就在于,凡是认为李安不该用肉色混淆了历史的大是大非的人,都会被一些人批为不懂人性。

但人性究竟是什么?批别人不懂人性的人,并没有做过多解释,大概他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吧,我们只好到小说原著和电影当中去找。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是这样描写的:王佳芝把易先生带进伏击圈后,再看易先生,发现“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于是她向易先生发出了“快走”的警号,出卖了整个锄奸计划,也搭上了自己和六位同伴的性命。

在电影《色戒》中,由于这样的心理活动不太容易表现,李安就安排了四段性爱戏,场面之火暴令人咋舌,这部电影在美国也因此被定为色情电影。当然,这也是符合张爱玲的原意的,因为有张爱玲的名言在先:“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王佳芝一开始简直就是被易先生强暴的,然后就有了快感,最后竟有了感情,待到易先生把一个六克拉的钻戒戴到她手上时,她也就完全臣服了,而结局则是和小说一模一样的。

这样看来,“人性”就是这么一种东西:情欲是最重要的,最高可以高过民族大义,最低也可以高过自己的职责和对同伴的承诺——凡是符合这一原则,就是人性,不符合这一原则的,就是非人性。

但如果这个逻辑可以成立,那我就想提出一个问题:假如王佳芝色诱和刺杀的对象不是汉奸易先生,而是一个日本侵略者如小野、龟田什么的,或者干脆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制造者松井石根大将呢?如果王佳芝仍然在最后关头放走了他,而有人仍然要说这是一种值得同情、可以理解的人性,我想大部分中国人恐怕都不会同意,但如果这不能归为人性,那《色戒》的逻辑又如何成立呢?

王佳芝就先说到这儿,再说玛柳特卡。

玛柳特卡是一部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个》(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并获195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的女主角。她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一位红军女战士,还是一位神枪手,每放一枪,她都要记个数,她的死亡簿上已经有四十个白匪了,但第四十一个却没打死,他一个白军中尉,投降了。

中尉是研究语言学的大学生,文质彬彬,非常英俊。对玛柳特卡来说,最有杀伤力的,是中尉那双迷人的蓝眼睛,玛柳特卡的目光与中尉的目光一相遇,就不禁全身打了个寒噤:“我的妈呀!你的眼睛蓝得跟海水一样……”在押送他到司令部的途中,小船失事了,只剩玛柳特卡与中尉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在这种特殊的境遇中,他们相爱了,中尉本应是玛柳特卡死亡簿上的第四十一个,可是他却成了玛柳特卡处女欢乐薄上的第一个了。

浪漫的故事最后有一个严酷的结局:有一条船越驶越近,是白军的船。中尉发狂似地冲向海边,大喊大叫。玛柳特卡蓦然惊醒了,她举枪瞄准,“砰”地一枪,第四十一个还是被打死了。在影片的结尾,是玛柳特卡扑到海边,把中尉的头抱在怀里,喃喃地哭道:“蓝眼睛……我的蓝眼睛……”

王佳芝和玛柳特卡最后都爱上了自己的敌人,很相象,对不对?但还是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在最后关头,王佳芝让大是大非听从了自己的情欲,而玛柳特卡则相反,最低限度,她遵循了自己作为一个战士的职责,因为政委叮嘱过他:“万一遇到白党,不能把活的交给他们。”

谁更人性?

记起来了,康德说过这样的话:在普遍的人性之上还有普遍的道德律!

也许这样的结论更接近事实:能够让情欲遵从了道德律的,则为人性,如玛柳特卡;而听任情欲压倒了道德律的,则为动物性,如王佳芝。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3-05-02/928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