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是什么——驳保尔森

作者:叶劲松   来源:红色文化网  

  美国为何低利率信贷泛滥——驳保尔森  
  叶劲松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1月2日对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一篇专访中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有部分责任。“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给其他国家获取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而这又导致利率降低,促使投资者去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 ”  
  保尔森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 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照他的话,似乎因为“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使全球资金过剩,资金呈供过于求状况,导致美国利率降低的,并最终导致此次经济危机。  
  如果保尔森的这种说法,用来确定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储蓄量与美国利率关系成立,那么就应该是在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储蓄总额越多的年份,美国的利率应越低。反之,美国的利率应越高。那么我们就在经济现实中去观察一下,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关系。  
  2001、2002年时中国经济没有2006~2008年时发达,2001、2002年时中国储蓄也远没有2006~2008年时那么多。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1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617亿元,2002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3388亿元,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  
  而本世纪以来,直到2008年年中,国际原油价格总趋势是上升。2002年时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平均约为20多美元,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平均约为60美元左右。2007年油价再次上涨,每桶平均约为70美元左右。随着原油价格上升,石油出口国的“过剩资金”——储蓄也应增多。  
  因此据上述资料看,本世纪初直到2007年这段时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是趋于上升的。按照保尔森的说法,随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增加,这段时间美国的利率应下降。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2001年12月美联储贴现率是1.25%,2002年11月是0.75%,2003年6月是2%,2004年12月是3.25%,2005年12月是5.25%,2006年6日29日是6.25%,2007年8月为5.75%(《美国利率变动资料》)。因此现实情况是,2001、2002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较小时,美国利率较低;2006、2007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较大时,美国利率较高。因此,保尔森关于“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最终导致美国利率降低的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  
  那么,本世纪初的美国低利率的原因是什么呢?美国“信贷泡沫”产生原因是什么?是美国本世纪初的经济过剩危机。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和迫于外部竞争的压力,总是盲目地、不断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造成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但资本家扩大生产并不是为了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造成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具体表现为,资本家为更多获得利润而千方百计压低工人的工资;小生产者因为竞争力差而大批破产,高效率的新机械设备的采用使工人大批失业,使这两部分人购买力大大下降;还没破产的小生产者,因为竞争能力差,也只能勒紧腰带,节衣缩食。因此,市场扩大远赶不上生产的扩张,最终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着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地发展生产力”(《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61页)。  
  上世纪末,美国制造业就已发生生产过剩,出现制造业生产下降。到2001年时,美国IT泡沫也崩溃了。制造业和所谓高科技产业(IT业)生产同时下滑,使美国经济滑向经济过剩危机。  
  危机来临,美国怎么办?里根上台后的近三十年,虽然美国平时高唱坚持市场经济的调子,但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基本上按凯恩斯的思路行事。凯恩斯认为,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分两部分:人们对消费资料的消费需求不足,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投资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低利率下加大放贷,能刺激投资,消除投资需求不足。而现在认为,低利率下加大放贷还会刺激消费,消除消费需求不足。因此,最近几十年,每当出现经济危机,美国基本上都会采用降低利率并加大放贷,来刺激消费、投资需求。  
  同样,美国为缓和世纪之交的经济危机,从2000年就开始降低利率。IT泡沫破灭后,美国加速降低利率。美国降低利率以 “反危机”的情况,有关当时经济状况的文献资料都有讲述。“当初美联储为了尽快摆脱IT泡沫的崩溃,频繁降息,以刺激低迷的经济”( 孙立坚《美房地产泡沫怎样被放大》)。
  “ 在“9·11”事件之后,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疯狂地降低自己所控制的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在几个星期之内从3.5%降到1.75%,以此来刺激经济复苏。2003年6月,格林斯潘更是把这一利率降到了1%,并且让这种状态维持了1年。同时,其他颇具影响力的中央银行开始公开表示对于通货紧缩的担忧,这也使得长期利率降低。2002年11月,当时的美联储理事本·伯南克警告说,对于通货紧缩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这种情况下,房屋抵押贷款的利率从2000年的8%降低到了2003年的6%。”(丹尼尔·格罗斯《 美国房地产泡沫成因》)从以上文章可看出,2001年及其后的降低利率,是用来“刺激低迷的经济”,“ 刺激经济复苏”。根本看不到美联储调低利率是因为中国等储蓄太多使市场资金过剩。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陈宝森,在2001年,也谈到因为2000年底至2001年美国经济正滑向经济危机时采用降低利率的“反危机”措施。他写道:由于“经济滑坡太快,幅度太大,有使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于是联储在12月19日的公开市场委员会上宣布,把调控目标转向防止经济疲软。从2001年1月起到5月连续五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2个百分点使之达到4%。……6月27日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决定第六次降息,幅度0.25个百分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3.75%,达到7年来的最低水平。联储在解释降息的理由时强调:‘近几月的明显特征是,盈利率和企业资本开支下降,消费扩张乏力,国外经济增长缓慢’。‘委员会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主要风险是导致经济疲软的各种情况’。” (陈宝森《当前的美国经济形势和前景》《国际问题研究》2001、5)美“联储在解释降息的理由”时,也根本看不到保尔森所说的中国等储蓄太多。  
  低利率下,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加大向企业发放贷款,向民众发放住房贷款和有助于购买汽车等商品的消费贷款,来使社会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大,保障他们生产运行,保障自己赢利。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受剥削的劳动大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状态,就产生经济过剩危机。而低利率下大肆发放信贷,作为资本主义扩大内需以“刺激低迷的经济”的“反危机”措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必然产生的经济过剩危机所决定的。因此保尔森在美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外去找原因,说“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不过是保尔森为掩盖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经济过剩危机根源,以及掩盖低利率下大肆发放信贷不过是经济过剩危机所决定的必然现象而使的障眼法。  
  保尔森说,“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那么请问,在这19世纪到这次经济危机之前的100多年间,没有“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这个“问题的根源”,为何美国也发生了约20次经济危机呢?  
  保尔森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我们前面已用“ 2001、2002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较小时,美国利率较低;2006、2007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较大时,美国利率较高”的事实予以批驳。实际上,保尔森的 “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的说法,也经不住上世纪50~90年代前期这段时间的美国经济史的检验。  
  上世纪50~90年代前期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中国储蓄额总的讲是极少,并且总的讲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关系很小,有二十余年甚至几乎无关系。但美国在1957年危机、1960年危机、1969年危机……等各次危机中,都采用降低利率的“反危机”措施。并且“在1961年2月肯尼迪(时任美国总统——笔者注)提出的‘反危机’措施中,在强调‘加快政府的采购和公共工程计划’以外,还重视‘降低长期贷款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以刺激企业投资和住房建筑” ((武汉大学经济系北美经济研究室《战后美国经济危机》人民出版社1976.87)。美国的经济史证明,低利率下大肆发放信贷,不过是资本主义扩大内需以“刺激低迷的经济”的“反危机”措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必然产生的经济过剩危机所决定的,并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美国“降低长期贷款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以刺激企业投资和住房建筑”,与中国的储蓄额多少无关,与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经济过剩有关。  
  下面我们再具体分析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当然,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受剥削的劳动大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不过我们要具体分析矛盾如何尖锐化,并如何引发金融危机。  
  二战之后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工人阶级受资产阶级剝削,“工人在财富迅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比较份额愈来愈小”,但扣除通货膨胀后的美国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收入还有增长。这段时间工人阶级还处于相对贫困化。80、90年代,从体现新自由主义特色的“里根革命”开始,资产阶级加大对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进攻,使美国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收入长期处于下降状况(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999年9月6日报道说,在过去20年中,美国几乎所有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有所下降,而个人年工作时间比1980年多83小时,增加近4%),这段时间工人阶级已处于绝对贫困。而这段时间生产还在不断扩大。因此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受资本剝削的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绝对缩小(以往一般是相对缩小)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更加尖锐化,生产过剩严重。  
  此时,资产阶级也企图用低利率下大肆发放信贷来刺激需求,缓和资本主义生产扩大和受资本剝削的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缩小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缓和生产过剩。由于这次矛盾特别尖锐,不仅制造业严重过剩,而且所谓的高科技产业(IT产业)也严重过剩。资产阶级认为,如以往一样低利率下发放信贷来刺激需求不足以緩和经济危机,需更大规模地发放信贷来刺激需求。因此,以往资产阶级还主要是对工作与收入状况相对较好、从而还款能力较好的阶层发放住房贷款。而21世纪后,美国资产阶级已大量对被认为工作与收入状况较差、从而还款能力较差的阶层发放住房贷款(即次贷)。这表明,美国资产阶级企图用发放风险极大的次级贷款,发掘最底层民众的消费,使他们也来参与购买被投机炒作的住房。资产阶级想这样来扩大房地产市场,并带动冶金、家电、建材等市场的扩大。资本家们希望这样能缓解越来越严重的生产过剩状况。
  因此,风险极大的次级贷款大肆发放原因,不是中国等储蓄额巨大。次级贷款大肆发放,是20余年来资产阶级加大对工人阶级生活、福利的进攻,使美国工人阶级绝对贫困,使资本主义生产扩大和受资本剝削的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绝对缩小之间的经济矛盾格外尖锐的结果。
  但是,仅仅低利率信贷还不行。沒有经济热点,即使拿到低利率的贷款资金,也不知这资金应该投向何处。而这将影响低利率信贷发放。因此,资产阶级还需据具体情况炒作出某个经济热点(或经济泡沫)。资产阶级、以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用这些投资热点、消费热点来吸引人们大量申请低利率信贷,并投向这些热点,拉动需求,以解决(或至少缓和)这种社会经济矛盾。资产阶级企图以此来避免生产过剩危机的发展,从而使自己利润率不至于降低。  
  当时,资产阶级找到房地产作为经济热点。这个热点经过投机炒作,最后形成严重房地产泡沫。    
  进入21世纪的美国经济危机期间,房地产被作为经济热点并投机炒作风的原因在于,美国的IT泡沫破灭时美国“股票跌得鼻青脸肿”,而房产价格却较稳定。前些年参与IT泡沫股投机炒作的大量资金,有不少的在IT股急跌时从股票市场撤出。这部分撤出资金的所有人中,不少认为购买房产是使这部分资金保值增值的好去处,因而将他们的这些资金投入房地产业,使参与房地产投机炒作的资金比平时增多不少,也就使房价增多不少。而资产阶级为了使它们炒作的热点足够热,换句话说,为了使它们吹起来的房地产泡沫能吹得足够大,就必须使尽量多的资金参与购房,各阶级的人都参与购房。资产阶级为此采取几十年未见的低利息和次贷的大量发行,来促使社会购房能力大增。资产阶级企图这样来使自己的房地产增值获利,并通过房地产发展带动经济其它行业,使整个经济走出经济过剩危机。因此,不管是信贷泡沫、房地产泡沫,不过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这种制度必然产生的经济过剩、资金过剩(因为经常经济过剩,资金常常不知投向何处而呈现过剩)的产物。  
  而保尔森回避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经济矛盾,将美国的信贷泡沫等归于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储蓄量,不过是掩饰美国自吹自擂吹起来的美国资本主义神话的破产。  
  新世纪初的房地产热和低利率次贷的大量发放,使不少最底层民众也参与购房。最底层民众也希望有自己的住房,或改善自己极简陋窄小的住房状况。但因为贫穷,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实现这种愿望。但次贷和“一年之内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加上巨额货币投放市场,大大刺激了房价上涨,形成了房地产业泡沫。房价的上升和利率处于40年来的最低水平”改变了这种状况。低利息促使有钱人贷款炒房投机,加大房价上升势头。低利息的次级贷款发放,又增大了最底层民众贷款买房可能。而房价的不断高速上升,也让最底层民众认为,在房价还未更高之时,现在不用这低利息的次贷买房,以后房价再升高,贷款利息升高之时再想买房,就更买不起了(或买房成本更高了)。这使许多的最底层民众也用次贷购房。    
  美国资产阶级掀起的房地产泡沫,提升了房屋价格,也提升了房屋销售量,并带动了冶金、建材、家电等诸多行业行情。这对于减轻新世纪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起了重要作用。“2002美国房地产业在经济衰退期间保持高速增长,是美国经济躲过深度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回头看过去两年左右的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在仅一个季度的负增长(其它一些统计数据又表明当时不止一个季度的负增长——笔者注)之后就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回升,……究其原因,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两年来美国的房价持续超高速增长救了美国经济的命。”“美国有专家分析认为,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经历了长达5年多的扩张期,……这一经济周期中,房价的持续上扬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过去5年里,美国的住宅价格上涨了57%。” 从这些讲述美国经济的文章中也可看出,房地产泡沫和帮助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大肆放发次贷(信贷泡沫),与美国“反危机”,使经济复苏有关。   
  但是,房地产泡沫虽然对于减轻新世纪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及其后几年经济增长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它本身仍然摆脱不了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受资本剝削的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缩小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的制约。房地产泡沫下房屋价格高涨,房地产商利润率急剧增加,使资产阶级加大对房地产的投资,以获得更巨大的利润,这造成房地产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而劳动民众实际工资几乎未增长,房屋价格却不断高涨,以及银行资本为获得与房地产业资本相适应的高利润,抬高贷款利息(包括次贷利息),都严重削弱了劳动民众贷款购房能力。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受资本剝削的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缩小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在房地产业空前尖锐。最后房屋销售量下降,房屋空置率上升,房屋价格持续下跌,房屋新开工量下降……,美国资产阶级掀起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了。又一次经济危机发生了。  
  房地产泡沫破灭还引发金融危机。次贷利率不断提高,使低收入家庭承担的利息越来越重,还款压力加大,可能导致其中不少家庭不堪重负,并违约断供。但如果这时房价仍上升,问题还不大,还可通过变卖房产来使次贷得到偿还。但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屋价格持续下跌情况下,即使变卖抵押房产,也不能使次贷得到全部偿还。这时许多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负,并断供,使大量次贷不能偿还,并产生次贷危机。  
  因此,所谓信贷泡沫破灭(或称次贷危机),实际就是房屋建造严重过剩、房屋价格持续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结果。即信贷泡沫破灭(或称次贷危机)是经济过剩危机——房屋建造过剩危机的结果。所以,为“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的,不是保尔森所说的中国等国家的储蓄额,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产生的经济过剩危机。  

  小议国内一些文章对保尔森的批判  
  对于保尔森的讲话,国内也有专家予以批驳。《金融垄断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金融危机是对“错误”金融制度的清算》属于在各网站刊载较多,影响较大的文章。但这二文章就表面现象说事,没有触及问题本质,因而是荒谬的。他们不过是以一种荒谬去批驳另一种荒谬。  
  例如《金融垄断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讲,“是美元在监管层纵容下的过度投放,致使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才最终使得美元低利率政策难以为继。”而《金融危机是对“错误”金融制度的清算》则讲,“美元不受约束的发行,美国无限度的信用扩张,美国人长期超出其财富创造能力的消费增长,是此次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这两篇文章说法虽稍有不同,但从他们对危机的原因来看,他们似乎都认为,搞好金融监管,使货币(美元)不过度投放(发行),就能避免金融危机。  
  照这两篇文章作者的意思,保留资本主义私有制,由他们主持美国金融,这场几十年一遇的危机就能避免。真是高人。不过,这两篇文章作者不过是在贩卖类似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观点。“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即“货币供应量”正常,“经济活动”就正常。但货币学派从未在西方有过“成功”的“反危机”案例。它从未制止过危机的发生,危机发生时也未被作为“反危机”措施来加以使用(这从上面主文讲述的西方“反危机”措施中可看到)。



//m.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787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