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蒋高明:人类历史上“食品化学化”过程大事记

作者:蒋高明   来源:红色文化网  

人类历史上“食品化学化”过程大事记

蒋高明

        2010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2011。过去的一年,中国围绕食品安全的报道超越历史上的所有一年,地沟油、转基因、反式脂肪酸、一滴香、香精大米、性早熟奶、后三聚氰胺奶粉等等,可谓食品安全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从这些事件中不难看出,普通消费者再也不能容忍食品安全“眼睛”中的“沙子”,开始关注食这个最大的“天”了。如果过去的一年,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盘点的话,上面的事件无疑都是值得回顾的。

        然而,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件是怎么发展到今天呢?还是让我们来回顾历史。下面的资料主要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卫生部十大"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赵霖教授的演讲材料。有关赵教授的事迹和他的著作,大家可以进入下面的网站做进一步的了解。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8/12/29/010385421.shtml

        从下面的资料看,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除了少数为中国人的发明(如三聚氰胺)外,多为西方人发明,许多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

  
第一阶段,1900—1939年,制造对化学合成物质的信仰  

   

        20世纪初,人类创造了甜味剂、味精、植物黄油、“部分氢化植物油”,形形色色的化学合成物质堂而皇之的登上了现代食品工业的舞台。1900年,美国癌症死亡率仅3%、列死因第十位,20世纪末,美国癌症死亡率达到死因的20%。 

        1901年   美国孟山都公司发明了糖精。  

        1908年   日本化学家在海藻中提取谷氨酸钠、即味精。   

        1909年   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了化肥。  

        1909年   宝洁公司获得“室温下液体植物油固化技术”专利所有权。   

        1910年   将植物油加氢的化学产物“人造黄油”诞生。到1950年,美国人均年消费 8磅人造黄油。加工食品日益增加,反式脂肪酸”进入美国居民的日常饮食。   

        1921年   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创造名叫贝蒂·克罗克(Betty Crocker)的人物,让她劝告美国人食用加工食品。   

        1930年   全美1.23亿人口中,约3000人死于心脏病;到1997年,美国2.48亿人口中,每年至少有72.7万人死于心脏病。    

        1935年前的55年,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中仅发现一例癌症;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爱斯基摩人接受了加工食品,癌症发病率已与美国和加拿大不相上下。 

        1938年,瑞士科学家发明了DDT,获得诺贝尔奖;同年英国科学家合成了雌性激素二乙基固醇(DES)。   

        从1938年到1990年,人类男性的精子数目减少约50%,睾丸癌的发病率增加了两倍。
   

    第二阶段,1940到1961年,化学添加剂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941年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二乙基固醇(DES)用于更年期妇女的治疗,后来进一步扩展用于孕期妇女。    

        1947年  雌性激素在美国被用于家畜饲料的添加剂,用以增加动物的脂肪和体重,当时曾被称为“人类食品生产史上最重要的发展”。(假如在1947年到1977年间经常吃牛肉,就会接触到高水平的雌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应用的历史长达30年。1977年二乙基固醇被证实确有致癌性,被美国FDA禁用)。   

        1948年以后,每十年美国食品工业味精(MSG)的使用量就会翻番。在加工食品、婴儿食品中都能发现味精的踪迹。  

   

第三阶段1962—1973年,化学合成毒素污染人类食物链  

   

        1963年   发现美国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测试分数每年都在急剧下跌。到20世纪末,人们开始怀疑这可能与摄入食品化学添加剂等合成化学物质有关。  

        1968年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有关味精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发现,大鼠进食大量味精后,普遍出现脑组织损伤。  

        1970年   美国人每年在麦当劳和快餐连锁店中花掉60亿美元;到2001年美国人每年花在快餐上的费用是1100亿美元,比花在音乐、录像带、报纸、杂志、电影和书籍上的总和还要多。  

        1971年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服用二乙基固醇(DES)的母亲与她们的女儿患罕见的阴道癌有关。很明显,孕期服用二乙基固醇会影响胎儿发育。   

        1971年   日本合成“高果糖玉米糖浆”廉价增甜剂,被饮料工业广泛应用。后发现这种果糖食用后,可以完好无损地抵达肝脏而不分解,虽不升高血糖水平,却直接在肝脏合成脂肪。

        1972年  美国环保署取缔了农药DDT,因为其可使人类致癌。   

        1996年   儿科专家在美国医学会会议上报告:儿童病人中一半的多动症病例,都与食品化学添加剂有关。当这些儿童不再食用含化学合成色素、化学合成调味料或化学合成防腐剂的食品后,症状就显著改善。      

        美国FDA因禁止使用有致癌性的人造色素“紫罗兰1号”,这种染料过去20年一直用来给检验过的猪肉盖章。  

        20世纪70年代,美国工厂化农场生产的鱼和乳制品都含生长激素,抗生素和各种杀虫剂。急剧增加的加工食品中都含各种化学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味剂等。

第四阶段 1974-1990  医学关注“化学化食品”与健康危害

 

     1974年   美国FDA批准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一年后FDA特别工作组发现,西尔公司提交的数据中,隐瞒了动物食用阿斯巴甜后出现抽搐和脑瘤,但FDA却没有取缔该产品。  

     1975年   世界畜牧业大会报告:工厂化农场里饲养的动物,比30年前喂养的动物,体内饱和脂肪含量高出了30倍。   

        1976年   美国癌症研究所所长阿瑟·阿普顿对国会做的报告指出:美国所有的癌症中,有一半是因为饮食因素导致的。   

        1977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首次发布警告(前后共有三次警告),指出美国出现肥胖病的流行。      

        从1977年到1994年   全美国因有学习障碍,而进入特殊教育计划学习的儿童人数增加了191%。  

        1981年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当时患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只有4/万; 但到1996年,有34/万的儿童患自闭症。   

        1982年  美国男孩牛奶饮用量是苏打水的两倍,而到2002年,苏打水饮用量变成了牛奶的两倍。从1982年到1992年,美国年轻人群体哮喘的死亡率增加了40%。  

         1983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阿斯巴甜能导致体重增加,因为其能够激发人体摄入更多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      

       1985年  英国发现“果汁饮料综合征”,著名杂志《柳叶刀》载文指出:79%的多动症儿童从饮食中除去人工色素和调味剂后,病情就能够得到改善。      

       1986年  《国际生物社会学研究杂志》公布了长达四年的调查结果:发现纽约市803所公立学校的餐厅如果减少人工色素、调味剂和防腐剂摄入量,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就会提高15.7%   

        日本石化公司利用基因工程制造出色氨酸补充剂,结果造成1500人致病,其中40人死亡。

第五阶段:1990-今  “化学化食品”灾难集中爆发期

 

          1990年 美国没有一个州的肥胖人口超过总人口15%; 而美国CDC宣布,现在大约有64%的美国居民肥胖。从1990年到1998年,美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33%。     

        1993年 美国FDA批准使用遗传工程制造的牛生长激素 (bovine growth hormone,BGH)来增加牛奶产量。奶牛使用激素后,乳房感染更加频繁,因此要服用更高剂量的抗生素。而残留在牛奶和牛肉中抗生素,污染人类食物链。      

     1994年  美国卫生和人员服务部报告显示,在1200种食品中含的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能导致人类出现 88种中毒症状。   

        1995年《癌症原因与控制》报道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每月食用热狗超过12个以上的儿童,患白血病的几率更高。原因似乎是在热狗中用亚硝酸盐为肉进行防腐处理。  

        1996年    名叫“莎弗”(Flavr Savr)的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一年就被迫撤市,因为其营养价值过低,而且肠道病原菌能从这种西红柿中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1997年   美国《儿科学》指出:受调查的1.7万名女孩中,1/7的白人孩子和1/2的非洲裔女孩8岁就进入青春期,乳房发育、阴毛生长。令人惊讶的是有1%的白人女孩和3%的非洲裔女孩3岁时就出现这些性征。性早熟的原因可能就与饮食有关。   

        2005年,印度医学家发现,凡是碳酸饮料消费量大的人群食管癌发生率都增加,医生推测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压力使胃酸逆流进入食管,从而刺激食道,促进食道癌发生。 每天喝 2罐可乐,糖分和磷使体液变酸,为维持酸碱平衡,人体不得不动用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导致骨钙流失。   

        2005年美国追踪研究报告表明,平均每天喝一罐碳酸饮料的孩子,有60%都体重超重。   

        2006年,为了抑制儿童肥胖的增长,美国政府公布禁售令:禁止在中小学出售碳酸饮料。

        2007年,美国爆发宠物食品受污染事件。事后调查表明:掺杂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导致中毒的原因。   

        2007年深圳检验检疫局从台湾进口的3批“爱族牌”观赏鱼饲料检出三聚氰胺,且三聚氰胺含量较高,分别为0.35 g/kg 、0.47g/kg 、0.51g/kg。这3批鱼饲料共 846千克。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0080


//m.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892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