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篇论文冲击全球转基因 |
|
作者:直言了
来源:红色文化网
|
|
中国一篇论文冲击全球转基因。 直言了,2012-01-26 | 2012-02-11 20:21:32]。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2735036_h.html 。
伴随德国巴斯夫公司全部撤离欧盟国家转基因市场标志着欧盟对转基因食品作物关了大门,另一个事件也引起欧美主要媒体和社会的密切关注,那就是:中国学者的一篇论文,严重地冲击了美国甚至全球的转基因食品作物市场,引起了美国社会罕见的媒体混战。
该中国学者论文,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张辰宇教授课题组于2011-09在《细胞研究》学刊发表的论文。那篇论文以确凿的科研实验说明,在人体中发现了微-RNA及其运作,而该成分是随着食品进入人体的;那就再次指明了基因成分可随饮食而进入人体并发挥作用、从而对人类健康安全有重大影响。
该论文直接引发的问题是:既然基因成分如此,那么,转基因成分当然也可随食品进入人体和发挥作用。鉴于目前转基因食品作物的转基因成分及其抗耐农药成分已有证明具有毒素作用或就是毒素农药,自然,那就再次提出了和证实了转基因食品有严重危害风险。
就此,大搞转基因推销的和中国农业部门林敏所负责的研究机构对社会发文说:该论文不过是一篇关于微-RNA的普通论文;论文没提到转基因食品,所以,该论文与转基因食品无关、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在此之前,林敏说微-RNA科研有“重要意义”;如今自打耳光,又说不重要了。为商业利益,林敏多次搞自欺欺人和自打耳光的造假言行。本文主题不是批评他说假话,打住。)。
然而,该论文在美国等国家却发生了震撼性影响。首先是著名科普杂志《发现》于去年九月下旬做了标题为“您吃什么可对您的基因发挥作用”的介绍文章,指明:到目前为止,包括食品在内的许多有关领域,还没有建立微-RNA的检测监控(即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一大空白),无疑,该论文把这个重要问题提到了桌面。与此同时,另一家著名科普刊物《科普》发表题为“我们与食品中的基因信息”的文章,说:该论文的新发现为食品药物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科学解释,而微-RNA是广泛用于转基因技术产品的。
接着,英国等西欧国家媒体也发表述评,说明该论文新发现有标志性的重要意义,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或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重大挑战,特别是对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始的所谓“实质等同”而不需检验转基因食品的做法、提出了动摇基础的重大挑战。
论文发表后大约三个来月里,美国孟山都公司默不作声。面对媒体述评介绍和足够强烈的社会反响,该公司终于按捺不住而于2012年01月10日发表题为“张某和他的论文”的技术声明(Zhang, et al),试图否定那篇论文阐明的新发现,说: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微-RNA对动物的作用是饮食方面的重要问题。还说:人们平时吃的植物都含有微-RNA,而且,植物和动物分享的基因比例很大(彼此相同);目前还没有微-RNA作用于人体或相关健康问题的报告;要知道,含有-RNA成分的药品的开发失败了,因而,下结论说微-RNA能作用于人体还没有足够的信息证据,等等。然后,用该公司以前针对不利于转基因推销的论文的惯例做法,就某些细节对中国学者的那篇论文做了些没有科学实验的逻辑推理的驳斥;譬如,该公司那声明说,那论文说的是大米的微-RNA,不是所有食物的微-RNA,因此不能对所有食品做个微-RNA能发挥作用的结论。(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细看一下孟山都公司的技术声明如何自打耳光。这里不赘)。
无巧不成书。就在孟山都发表那技术声明之际,美国老牌综合杂志《大西洋》发表述评《转基因食品真的很危险》。该述评介绍了中国学者关于微小-RNA可随食品进入人体和发挥作用的论文,说:该论文并非专门讨论转基因食品的,但是,它的科研新发现清楚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转基因成分可随食品进入我们的身体和影响我们的健康安全。更重要的是,那科研论文进一步证明了“中心法则”的破产,粉碎了从孟山都公司开始的所谓在“实质等同”原则下、不必检验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是否安全和是否有危害风险的谬论。
该述评说:早在1999年,就有一组领域内的行家科学家发表联名公开信《实质等同及其它》,指出“实质等同”是很荒谬的商业炒作、硬塞进科技学术就是个典型的伪科学,其目的就是阻止对转基因食品中的毒害成分做检验。孟山都公司回应说:“实质等同”是经合组织(OECD)于1991年公开承认的。
对此,该述评毫不客气地说:要知道,那时候的经合组织是富裕的白人和他们的企业所掌控的组织,该组织为孟山都公司的“实质等同”全球推销而卖了很大力气。面对“实质等同”受到挑战,一些“转粉”(原文“GM-Fans”;直译为“转基因粉丝”,可简称“转粉”。没见到标准翻译,请以原文为主)说:如果要检验转基因食品毒害,那就应该把所有农作物食品都做做毒害检验。可是,那些“转粉”就不能面对个常识:人类已经食用的天然食品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实际饮食的检验的,其中包括过敏、中毒和死亡的代价。通过转基因手段,让一个西红柿带上鱼肉,您能说那是“实质等同”吗?
该述评还说:孟山都公司是很傲慢的,时间会说明它是多么粗野。现在,是孟山都公司需要学习一个科技常识的时候了:生命内容远不是基因DNA-就能全部说明的;即便只说RNA,那也比沃森和克里克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注:两人因DNA结构发现而获得诺奖,克里克是“中心法则”的提出者;该法则于1970年代被特敏博士的RNA-科研发现所推翻,特敏博士因此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美国《大西洋》杂志的历史有大约有150年了,是个老牌的政策研讨刊物;它对西方世界(特别是西欧和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的决策知识或课题认知有非常重要的和历史性的影响。该杂志向转基因食品开火、特别是指名道姓地向转基因霸王孟山都公司及其产品的基础原则“实质等同”而公开地开火猛轰一通,无疑,那对美国甚至对全球的转基因食品管理政策走向将发生重大影响,而该影响的主题已经十分明确:所谓“实质等同”原则是商业炒作、硬塞到科技学术里就是伪科学;反对转基因技术泛滥,反对转基因作物上餐桌。
于是,包括孟山都资助的博士生学者在内的一些“转粉”们在《科学美国人》等杂志发文,猛烈轰击《大西洋》杂志发表的述评。面对早已经全球“火热”的微小-RNA科研及其成果,他们无法对中国学者论文做攻击,就在“身份”方面大做文章,说:《大西洋》杂志不是科学杂志、作者不是生物学家,等等。
再于是,《大西洋》述评作者发文反击说:《大西洋》杂志是综合杂志,包括科技学术、且历史比你们的媒体的历史要长久得多;我(作者)不是生物学家,但我是食品专家评论家,因而比你们那些只有一般生物学知识的博士生们更有“身份”资格来评论食品问题。正因为我(作者)讨论的是所有人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生物学问题,所以,我就到那家面对多数读者的综合性的《大西洋》发文、而不是去面对少数读者的生物学杂志发文。
就那些围绕中国学者论文而在美国发生的媒体混战,纽约时报食品专栏做了推荐介绍,同时,发表了该报专栏作者马克-彼得曼的《新年联系》等述评,说:今年,您更得好好看新闻了:在美国,为应付食品中毒问题的年度资金消耗大约为770亿美元;在许多城市,商店、餐馆、院校和社区都把食品安全作为今年的大事;而东部已经有中学生及其父母要求校方提供天然食品和杜绝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全国有80%以上的消费者反对或拒绝转基因食品,有90%以上的消费者要求食品标记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中国学者关于微-RNA的新发现论文简直就是火上加油。这就迫使美国FDA-部门必须检讨和改革它的转基因食品管理(从而可能给美国的转基因食品作物发展命运带来转折性影响)。新闻媒体如何反映和报道评论那些发展,对您的生活安全有重大影响。
写这篇帖文的时候,看到消息,美国孟山都公司宣布停止它在法国的转基因玉米销售。欧美主要媒体说,巴斯夫和孟山都前脚后脚撤出欧盟食品市场,标志着欧盟国家对转基因食品关上了大门、或说是转基因食品在欧盟市场进入了终结阶段。
孟山都公司给的撤出理由是当地反转情绪高涨。可是,美国的反转情绪也是高涨,且是全球反转发源地,孟山都公司为什么不撤离美国市场呢?细细考察,真实缘故远比反转情绪严重。
譬如,2011年,欧盟通过带有司法意义的决议,严格限制甚至禁止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蜜蜂之蜂蜜产品,而且,在那前后,欧盟数次要求孟山都公司就转基因作物花粉的转基因成分检验鉴定和危害风险防治措施提出报告。这就难倒了孟山都公司:不提供报告吧,那就别想打开欧盟转基因市场的大门;提供报告吧,那就等于否定了自己搞的所谓“实质等同”原则。
不管该公司是否提供报告,全球已有不少论文报告指明转基因成分可随食品进入人体、指明“实质等同”原则的荒谬;而中国学者张辰宇等人关于微-RNA新发现的论文,则是给欧盟的要求提供了更严酷的科学依据,更是给孟山都公司多年宣传的所谓“实质等同”原则来了个当头一棒,那是即便没彻底打死、也打残打晕了:面对欧盟反转倾向和各种要求,孟山都公司坚持了多年都没撤;而中国学者张辰宇等人的论文发表后三个月左右、孟山都公司否定中国学者新发现的企图失败了,它就宣布停止在法国市场推销转基因作物、实际上是撤出欧盟市场了。如此,孟山都公司就可以暂时回避是否提供报告的问题了,就可以让它的“实质等同”原则在彻底破产前、喘喘气了。
眼光转向中国。为转基因既得利益,中国农业部门官员编造谎言而竭力贬低学者张辰宇等人的新发现,充分证明他们的反科学本质和为利坑民的腐败无能。他们的名字已经被民众列出;根据国家问责制和责任法,中国民众社会早晚会一个个地算他们的帐。
附件:相关资料截屏记录(摘录): 上图:美国卫生部转发了中国学者张辰宇等人关于微-RNA新发现的论文。 中图:孟山都公司试图否定中国学者张辰宇等人的新发现。 下图:美国老牌杂志《大西洋》发文介绍中国学者论文和炮轰孟山都公司。
# # #
|
| |
//m.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1/19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