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铁矿石价格谈判,为何日本总是放黑枪?
——看日本如何逐步掌控巴西钢铁产业链
作者:白益民 2009年08月10日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白益民,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曾在三井物产工作12年,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电子信箱:baiyimin001@sina.com]
只是出去买铁矿吗?中国钢铁业应该如何走出去?
和中国钢铁业类似,日本钢铁业也没有足够的本国铁矿石资源支撑。很多中方观察人士认为,与中国钢企一样,日本也属于铁矿石进口方,在利益上具有共同性,但为什么近几年的铁矿石谈判日本频频“放黑枪”,主动挑起比中国同行预期更高的价格呢?
巴西和澳大利亚是全球最重要的两个铁矿石资源地。梳理日本钢铁业在巴西市场的布局,我们可以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日本钢铁业走出去的“巴西样本”,也值得中国同业系统性思考。这是一个全产业链的故事。
分享巴西铁矿资源
2006年12月18日,作为三井财团的重要关联企业,新日铁和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联合表示,双方已签署战略协议,将进一步推进铁矿石和煤炭项目的合作,并且双方还有意加强在巴西联合矿业公司(MBR公司)和Nibrasco公司的合作。
此时,新日铁在隶属于淡水河谷的Nibrasco公司中占有25.4%的股份。Nibrasco公司2005年球团矿产量860万吨。事实上,Nibrasco公司本身即是由淡水河谷和六家日本公司成立,日方的持股比例为49%,这六家日本钢铁公司是新日铁、JFE制钢、住友金属、神户钢铁、Nisshin钢铁和双日(商社)。
其实早在1971年,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就开始了对巴西联合矿业公司(MBR公司)的投资。时至1997年,三井物产拥有巴西资源公司CMM公司40%的股权,而CMM公司拥有MBR公司84.8%的股份。2001年12月,三井物产与淡水河谷合作完成了针对CMM的股权交易。此后,三井物产继续扩大和深化与淡水河谷的合作,扩展到铁矿石业务之外如金融援助、技术提供等领域,双方还不定期培训对方雇员,并建立了情报互换机制。
2003年9月,三井物产出资8.30亿美元收购了Valepar公司1960.7万股的普通股,Valepar公司是淡水河谷的控股公司。此次收购的股份相当于淡水河谷总股份的5.05%或普通股的7.84%。由此,三井物产成为了Valepar公司第三大股东,并直接参与淡水河谷的经营和投资。
巴西共有22处铁矿矿藏,仅CMM公司和淡水河谷公司就拥有其中18家的开采权,也就是说,三井通过参股巴西两个最大的铁矿企业——CMM公司和淡水河谷公司,接近垄断了巴西的铁矿石资源。
2008年6月13日,由于淡水河谷准备进行最多150亿美元(约1.6万亿日元)规模的公募增资,三井物产宣布向其追加出资约750亿日元,以保证三井的持股比例不变。
入主巴西钢铁生产企业
在占领铁矿石这个钢铁产业链上游的制高点之后,三井财团通过其重要的关联企业新日铁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优势,开始进入并占领巴西当地钢铁生产和市场。其实早在50年前,日本财团就对巴西钢铁产业链开始了从上游采矿业、中游钢铁生产以及下游铁矿物流全方位的布局。
新日铁旗下的巴西米纳斯吉拉斯钢铁公司(巴西Usiminas)是巴西国内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巴西Usiminas由包括新日铁、淡水河谷、工业巨头Votorantim Participacoes和建筑公司Camargo Correa组成的股东集团控股,年产能950万吨,目前占巴西钢铁产量的28%。
1956年4月,巴西政府曾向日本政府提出希望协助建设一家钢铁厂的申请。1957年6月,双方签订了有关建设日巴合资钢铁公司的协定。同年12月,新日铁出资额占30.1%,成立了日本Usiminas公司,并于1958年1月成立了巴西Usiminas公司(日本Usiminas出资40%)。
除投资巴西Usiminas公司外,新日铁还积极地与巴西Usiminas公司进行各种合作。1999年6月,新日铁和巴西Usiminas公司成立了汽车用镀锌钢板的合资公司“UNIGAL”。之后,随着以巴西、阿根廷为中心的南美汽车生产的急速扩大,南美的汽车用镀锌钢板的需求也在快速扩大。
2006年12月,新日铁公司收购了日本Usiminas公司拥有的额外股份,将其在日本Usiminas公司的股权提升到50.9%,并进行子公司化。加上对巴西Usiminas公司直接入股1.7%,使新日铁成为对巴西Usiminas公司持股21.6%的头号股东。而这一系列的运作,提升了新日铁在巴西Usiminas公司中的直接和间接控制权,使投票权提升至12.7%。
2009年1月29日,新日铁宣布从淡水河谷公司购买巴西Usiminas公司约5.9%的股权,加上直接入股,新日铁由此持股比例升至29.2%。
建设新日铁的钢铁厂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对钢材的需求不断高涨,新日铁还在巴西这一具有地缘优势的地方建设了钢铁厂。
2008年3月,新日铁集团在巴西新建大型钢厂的计划基本敲定,新日铁与巴西Usiminas公司合资,其中新日铁出资比例过半,掌握主导权。新钢厂初期投资近3000亿日元,建设一座大型高炉,年产300万吨,预计2011年建成投产。到2015年前后,该公司计划增加一座高炉,产能扩大至600万吨/年,总投资估计在5000亿至6000亿日元之间。届时,该钢厂将具有与日本国内钢厂相当的生产规模,产量将达到日本粗钢产量的5%,或者巴西粗钢产量的二成左右。
对于新日铁来说,这项投资计划也是其自1971年日本本土钢厂投产、近40年来新建的第一家拥有高炉的大型钢厂。一直以来,为了防止核心技术流失,规避大规模海外投资的风险,日本钢铁企业在海外的业务多以后期工程为主,没有在海外投资建设拥有高炉的大型钢厂。
尽管2009年的钢铁市场低迷导致收益形势严峻,但新日铁公司认为“未来巴西的市场将会扩大”。未来新日铁从品质管理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着手协助巴西Usiminas公司建造高炉以及增产,使其成为新日铁集团的海外核心生产基地。
有报道称,世界最大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正在加强对具有成长潜力的市场的攻势,为了与之抗衡,新日铁也正在谋求建立一个全球生产体制。
掌握巴西钢铁产业链
通过成为巴西Usiminas公司的头号股东以及新建钢铁厂,新日铁逐步实现了对巴西钢铁产业链的整合。
2008年2月,新日铁持股的巴西Usiminas公司出资9.25亿美元,收购了巴西Minas Gerais州的J Mendes矿以及两座未开发的矿山。这三座矿山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著名的“钢铁四角洲”(Global Mineracao),该地区是全球最高质量铁矿石产区之一。其中,J Mendes矿每年生产600万吨铁矿石,到2010年提高到1000万吨,最终目标使产量扩大至2900万吨。
2009年4月,巴西Usiminas公司在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Suape城的扁平材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这将有助于其开拓巴西东北部地区市场,该地区目前的市场状况是进口钢材占主导地位。
另外,巴西还有两家大型扁平材生产商CSN公司和ArcelorMittalTubar公司。其中,CSN公司于2008年12月向东亚钢铁联盟出售了其旗下的巴西国民矿业公司(Namisa)的40%股份,交易总额达30.8亿美元。东亚钢铁联盟包括日本伊藤忠商事、新日铁、JFE钢铁、住友金属工业、神户制钢、日新制钢及韩国浦项制铁。巴西国民矿业公司位于巴西东南部的米纳斯吉拉斯州,预计2010年铁矿石产量将达1800万吨,2013年将达到3800万吨。
物流领域也是钢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6月,新日铁持股的巴西Usiminas公司宣布2010年在里约热内卢Itaguaí港口进行扩建,按计划新设施将用于集团的矿石运输,初期的年发货能力为2500万吨,预计2013~2014年正式启用。与此同时,新日铁决定增持巴西Usiminas公司的1%普通股,相当于公司全部股份的0.5%。
日本百年耕耘
对巴西钢铁产业链的全方位整合,日本企业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我们能看到钢铁业之外的日本很多大手笔。
2008年5月14日,日本政府下属金融机构日本国际合作银行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签署协议,为淡水河谷提供最高30亿美元贷款,为淡水河谷旗下矿产开发项目融资。另一个政府下属机构日本出口投资保险公司当天也与淡水河谷签署协议,提供最高20亿美元保险金,为与淡水河谷矿产项目相关的日本银行贷款以及日本企业投资担保。有日本政府背景的日本国家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公司当天也与淡水河谷签署协议,建立非洲天然资源勘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如此大手笔更彰显了日本对矿产资源的用心。日本政府和财团企业与淡水河谷加强合作关系,显然将有助于日本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也有助于在全球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获得铁矿石和其他矿物原料。
至今,日本财团对巴西钢铁业的影响力已经很大,而日本在巴西的影响力可追溯到100年前。
作为南美大国,巴西有着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是人口却十分稀少。劳动力明显不足使得许多地方都无人开发,巴西政府只能望着沃土兴叹。在这种情况下,巴西政府开始全球寻求劳动力,并将眼光投向东亚,投向了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工业化的结果使得一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业游民。当时日本政府正为此大伤脑筋,对于巴西政府提议移民,自然一拍即合。从1908年日本向巴西进行有组织的移民开始,现生活在巴西的日裔已有100多万人。
时至今日,日本仍是巴西在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重点,是巴西在亚洲的最大贸易对象。日本在巴西直接投资占全部外国投资的9.7%,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在1979~1985年间,巴西日裔的上木诚昭还曾出任巴西采矿和能源部长,并兼巴西石油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