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宋鲁郑:乌克兰危机与中越南海冲突

作者:宋鲁郑   来源:观察者网  

  作为东南亚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GDP还不到两千美元的越南,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目光:一是以经济困难和经验不足为由,放弃了多次努力才申办成功的2019年亚运会。二是大规模地在南海与经济总量是其五十余倍的中国对抗,并在国内酿成袭击一切外资企业的暴力浪潮。

  应该说,中海油的钻井平台进入敏感的西沙地区和越南的强烈反应,都出乎世界意料。虽然南海一直被称为世界新的火药桶,但问题的存在已非一日。而且由于中国的克制、冷战后中国不再是西方盟友的国际形势以及东盟的缓冲角色,南海一向只是热而不炽。但这一次中越对抗,显然预示着昔日南海冷对抗时代的结束。

  一般会认为,中国此番钻探一是无法再容忍南海各小国的得寸进尺,更为了打破这些国家通过实际长期占有而达到符合国际惯例的用心;二是中国国力使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航母的中国,已有能力在远洋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一次中越南海对抗,中国海巡船在水炮对攻中屡屡令越南铩羽而归。

  然而,国力的强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国际大势。我们知道,中越在南海已经两度开战。一是1974年中越西沙之战。当时越南正处于内战之中,北越承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美国支持的南越为转移国内内部矛盾,决定在南海向中国挑战,结果被中国海军以弱胜强,取得1840年以来在海洋上对外战争的首胜。二是1988年中越“3.14”南沙海战。当时中国的国力远不能和今天相比,但在武装冲突中毫无顾虑,直接派军舰参战——这和今天只派执法舰船维权大为不同。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整个西方都站在中国一边,而站在越南一边的只有西方的头号敌人苏联,对中国进行谴责的也只有苏联。

  所以今天中海油的钻井平台进入南海,根本的还是世界大势又一次转到中国一边。只不过,这一次“帮助”中国的却是俄罗斯,这就是乌克兰危机。

  西方由于误判把一场乌克兰内部危机演变成与俄罗斯的全面对抗,不得不从中国这个头号遏制目标上分身。不仅如此,欧盟特别是德国和法国,一再呼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参与斡旋,帮助解决危机。相对而言,中国面对西方的压力大大减轻。另一方面,俄罗斯为了抗衡西方,对来自中国的支持需求急剧上升。可以说,中国的立场直接决定这场对抗胜负的结果。中国倒向西方,俄罗斯则无法承受西方的经济制裁。中国站在俄罗斯一边,西方的制裁则毫无意义。因此,过去俄罗斯一直在中国、日本和越南之间大搞平衡,但现在却不得不选择站在中国一边。更何况,身为西方一员的日本,也加入了制裁俄罗斯的行列,这个平衡术也无法再维持。

  所以此时中国在南海钻探,越南传统上最悠久的盟国俄罗斯至少会保持中立。而且俄罗斯也十分清楚,在南海钻探固然是中国的合法权益,可一旦越南反应过度,导致中越对峙,客观上就形成了对俄罗斯最有效的支持。因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和欧洲盟国一厢情愿的希望中国斡旋不同,美国一直担心中国借机在东海或者南海“出手”。届时,美国将两面受敌,疲于应付。所以,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一反常态,一再预防性的、虚张声势般地向中国施压。奥巴马也成为第一个公开表示日美安保条约涵盖钓鱼岛的总统,在菲律宾也是立场鲜明地选边。

  当然中国的做法一贯有理有利有节。我们选择不是美国盟国的越南,而且派出到第一线的只是行政部门执法船。在距离美国如此远的地方,它能赶到现场的却只能是军舰。但在这种非军事对峙中,显然“不适宜”发挥作用。而且尽管中国只是合法钻探,针对的只是越南,但谁都明白剑指的还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中越冲突发生后,最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旗帜鲜明地指责中国,俄罗斯则保持沉默,和1988年的情景完全相反。这并不是事件的性质变了,而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变了。所以,正如美国资深外交家基辛格所言:国际事务中没有道德的空间——尽管美国每次在国际上出手,总是祭出道德的大旗。奇怪的是,中国还总是有人对之颇为痴迷。

  我们可以预见,中越冲突后,俄罗斯在乌克兰更会放手一搏,与西方的对抗也会更加激烈、持久。这反过来又助了中国一臂之力。

  同样的,越南之所以在没有俄罗斯支持的情况下,敢于向实力远在其之上的中国叫板,甚至自不量力地进行水炮对攻,也是对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了如指掌。它也深知,只有“闹大”,才能把美国卷入。从这个角度讲,俄罗斯固然不会选边,不会反对中国,但内心中还是非常乐见越南的强硬和以卵击石。而美国虽然表面指责中国,恐怕还是对越南非常不满,就怕越南玩火烧到自己——我们只能叹息,美俄等老牌大国就是如此现实。

  在各大国中,中国外交有独特的原则,但不等于会将自己的利益拱手让人,也不等于会为了其他国家的观感,而把朋友推开。如果我们放眼即将到来的中俄高峰会,互相高度支持是双方的必然选择。俄罗斯有的是能源和小部分先进的军事装备,中国拥有的则是庞大的市场、充足的资金和无所不包的强大制造能力。如果说中俄合作是一加一大于二,美国和日本、南海诸国却未必:一个三心二意利用这些国家遏制中国,一个狐假虎威只想谋取自己的利益,一个不想被拉下水,一个则拼命要绑在一起。

  从全球的角度讲,乌克兰危机和南海冲突,预示着全球地缘政治和国际权力结构大变局即将到来,背后反映的就是各大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对于中国而言,过去如果是抓住机遇谋发展的话,现在则是抓住机遇谋改变——改变(而不是推翻)西方制定和主导的不合理的秩序、规则。至于各个小国,则要吸取乌克兰的前车之鉴:卷入大国博弈,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牺牲品。

  中越冲突,还揭示一个道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还是要让位于国家利益。中国和越南都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却相互对抗。美国和越南制度完全不同,却站在一起。所以那种以为中国只要移植西方的制度,就会成为西方的盟友,显然是过于理想主义了。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是否有历史合理性。

  众所周知,中国虽然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公里),但传统上还是一个大陆国家。这一方面由于中国是一个发达的农业社会,也由于中华文明的威胁总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直到清末中国屡屡被来自海上的文明所击败,对海洋主权的重视才提上日程。清朝在灭亡前(即1909年),还派三艘军舰到南海展示主权。之所以那个时候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还能够在南海巡视、展示主权而不受挑战,主要是由于当时亚洲除日本和泰国外,都已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日本当时满足于对台湾的占领,而且它的下一个目标是大陆(中国的东北),而不是海洋。欧美列强也只满足于对殖民地的占领,并无意于海洋。1883年,德国曾对西沙、南沙群岛进行调查测量,清朝政府提出抗议后,德国就不得不停止调查。西方列强之所以如此轻易屈服,根本原因还是认为其意义不大。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虽然是中国最短命、最孱弱的历史时期之一,抗日战争期间法国曾借机占领西沙、东沙和南沙(后又被南进的日本夺得)。但在二战胜利后,一方面其国际地位空前高涨,另一方面欧美列强又再度重返亚洲,重建殖民统治。此时的亚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南海感兴趣或者有能力感兴趣。重返亚洲的法国一度觊觎南海,但由于越南的抗法斗争而迅速退让。所以中华民国政府即使在内战期间也能在南海显示主权,出版了南海地图,并奠定了今天的九段线(当时宣布的是十一段线)。

  所以,从清朝起一直到中华民国,实质上就没有任何国家在南海主权上和中国有争议。只是到了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才出现了今天的南海争端。回顾历史,中国在南海主权并不存在道义上的不足,但中国要捍卫自己的主权完整,除了国际大势,就只有依靠自己的实力。



//m.syxtk.com/wzzx/xxhq/qq/2014-05-21/2603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