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中东乱局,实际是一盘大棋

作者:传灯   来源:红色文化网  

中东乱局,实际是一盘大棋

去年12月,突尼斯突然爆发“维基革命”,群众上街,迫使领导人下台。紧接着,这股炽热的革命火焰迅速在整个中东世界蔓延:苏丹、也门、叙利亚、埃及、伊朗、巴林、利比亚……中东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卷入了动乱的漩涡。几个月来,整个穆斯林世界风雷激荡,让人猝不及防。

然而,面对如此多矛盾的报道,听着政客们前后不一的话语,我渐渐体会到,在这纷乱的局面背后,有一只大手正暗暗地伸向整个穆斯林世界。他们正有条不紊地实行着既定的计划,以民主自由的名义,对整个中东地区,发动着新一次的十字军东征。

本文将根据已公布出来的各种报道,分析其内在联系,试图揭示迷局背后的真相。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论述埃及的青年反对派出发,直至牵出幕后美国庞大的“大中东计划”;第二部分依次分析埃及、利比亚和巴林三个国家的政治局势,及美国对三个国家的态度,并评估“大中东计划”在这三个国家的实施效果;第三部分试图评估整个大中东计划的在中东的效果。

第一部分:美国的中东大棋局

如果说中东现在正在下一盘大棋的话,那么对立中的一方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集团,另一方则是整个阿拉伯世界。本部分主要论述美国一方的战略目的与实施策略。但在这之前,请让我们从埃及动荡中的青年人反对派组织“Kefaya”中寻找突破口。

不简单的“Kefaya”

青年反对派组织“Kefaya”在这次埃及动荡中是一股核心力量。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新兴社会媒体和数字科技工具凝聚了数百万喜欢Twitter、Facebook的埃及青年,影响力极大。他们是一个极其专业,极其严密的组织。他们能组织青年人专门训练街头政治的各种技巧。不简单吧。更绝的还在后面:这个看似青年人自发的组织竟是由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建立的!他们与该基金会及其外围组织有许多联系。还不止于此,2009年5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华盛顿“自由之家”会见了包括该组织成员在内的许多埃及青年活动分子!紧接着,今年埃及就爆发了政治动乱。

有心的同志看出点门道来了吧。Kefaya哪里是什么自发的群众组织,完全是经过数年的准备、长期的计划,由美国势力精心培养的在埃及内部的青年组织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更不简单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上面提到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看上去是个私人的非政府机构,实质上是执行政权动乱和更迭任务的华盛顿政府协调机构。在苏联解体后,这个基金会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非常活跃,包括西藏、乌克兰、委内瑞拉、突尼斯、科威特、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策动了当地的颜色革命。

那么这个基金会在中东的其他国家还有活动吗?我们打开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官方网站(www.ned.org),该网站上列出了其自2003年以来活动非常活跃的中东国家:突尼斯、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叙利亚、也门和苏丹等。而这些国家目前几乎都有民众“自发”的反政府暴动!

还相信现在的中东骚乱都是自发的吗?

原来,这些都是美国基金会经过数年来长期细致努力的结果。他们苦心经营,在各个目标国家都埋好了他们的人,一旦带头大哥有令,立即引发全面的阵线进行猛攻,推翻原来的政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社科院制作的《居安思危2——颜色革命警示录》。那里把颜色革命的过程讲得十分清楚,一定会给你不少启发。)

因此,目前在埃及和突尼斯以及遍及北非和中东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整体的有预谋的战略部署。而且这个部署是五角大楼的战略家们制定的更为宏大的战略的一部分,这个宏大战略的制定已历时十多年。这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大中东计划”。  

“大中东计划”

a.该计划是怎么形成的?由哪些部分构成?

该计划起草于1996年,由前美国国防部顾问、新保守主义者理查德·珀尔执笔。正是该计划第一次公开呼吁清除伊拉克的萨达姆,并且主张对巴勒斯坦人发动军事攻击。但由于过于好战和冒险被暂时搁置。

2001年“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重新启用该计划的扩充版,称之为“大中东计划”。在已经披露出来的经济部分中,重点在于巩固私有产业。该计划宣称,这一任务将通过微观金融奇迹来实现。  

前面已讲到该计划的军事和经济部分,但其政治部分我还没查。但考察美国在之前颜色革命中的所作所为,其实不外乎是通过鼓吹整个中东世界的政治民主化来选择亲西方的代理人。

该计划于2004年6月在八国集团会议上公布。但由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国王的强烈反对,才使美国政府暂收其锋芒。

而小布什于2005年在国家民主基金会的演讲中继续把“伊斯兰极端主义”等同于共产主义的邪恶,将其认定为美国的新敌人。并希望推动整个中东的民主化变革。并说:“我们鼓励包括埃及沙特的中东朋友,走上变革的道路。”美国仍不止步。

b.这个计划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就是完全控制石油,完全控制石油收入的流向,完全控制中东的所有经济体,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之间的所有国家。中东之所以如此动荡不安不就是因为他掌握着几乎整个世界的石油吗?  

而且,在现代的国际经济体系当中,石油不单纯是工业基础原料,更是货币信用的保证。美元是与欧佩克石油销售直接挂钩的唯一国际通货,因此石油就是美元继续作为全球硬通货的定位性保证。掌握石油就是掌握美元!

c.为什么中东会在这个时候动乱?

这需要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首先是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极大地打击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许多中东国家的石油出口急剧下降,而中东国家的经济结构多半依靠石油,这对本国经济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比如08年金融危机让利比亚的石油收入减少了40%之多,这构成了利比亚内部矛盾升级的经济基础。

即便是有一点工业地方也多是依附型低附加值制造业,市场需求减少自然使这些企业破产,失业率不断增高。突尼斯就属于这种情况,其失业率高达20%,而且青年人的失业率更高。而突尼斯骚乱的导火索就是由一个失业的蚁族青年自焚引起的。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去年开始爆发的粮食危机。由于美国越来越多的农田用于生产提取乙醇燃料的玉米,导致食品价格暴涨。而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大部分小麦来自于美国。2010年6月至11月,芝加哥小麦期货大幅上涨74%。这导致在即使有政府食品补贴的情况下,埃及食品价格还是上升了30%。这是导致埃及政治危机的重磅炸弹。

第三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美国去年的“量化宽松”政策。由于美国狂印钞票,遭到整个国际社会的抵制,因此美元再想继续量化遇到的阻力将会极其巨大。因此美国急切需要一个契机推动自己的“量化”政策,缓解自己的金融危局。前面提到,石油是美元作为全球硬通货的定位性保证。油价飙升,美元自然自然坚挺,而这便可以作为美联储继续“量化宽松”的理由,超量发行货币。而要让油价飙升,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石油产地发生动乱,这也是美国选择出兵利比亚的动机。

这也是为什么动乱会在这个时候爆发,并且不断升级的原因。

第二部分:个案分析

现在开始分析这个大棋局的另一方:穆斯林世界。可是穆斯林世界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被分割成一个又一个民族国家。这些国家中,有些占有重要航线,有些占有重要资源——石油,因此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富裕的。但是这些国家还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比较亲美的国家即使很富裕,但由于新自由主义政策推行较早,因此内部的两极分化也很严重;比较反美的国家虽然受到些国际社会的制裁,但国内分配相对平均,因此社会矛盾少些。埃及和巴林属于第一类,利比亚属于第二类。本部分将分析这三个国家。

埃及,金字塔下的暗流

社会经济基础

埃及,以金字塔文明世界。但他在70年代后实行新自由主义以来,大力引进外资,开发自由区和经济特区,发展私营企业。渐渐地,国内社会阶层也形成了一个两极分化的金字塔,并且越来越陡峭。处于社会金字塔底部的人民生活是很困顿的。因此,各种社会积怨在这社会金字塔底下慢慢形成股股暗流,并最终在2011年爆发。

在埃及危机爆发之前,埃及社会情况已经很糟糕了。首先是通货膨胀率高。有数据显示,仅2008年埃及通货膨胀率高达20.2%。另一方面,失业率也居高不下。官方数据显示仅2009年第一季度的失业人口就为234.6万,失业率达9.4%。还有一个情况有点像现在的中国——高房价。首都的部分地段接近中国大城市。再加上之前说到的粮食危机,终于引爆了民众郁积多年的愤怒,将斗争矛头直指当权政府。

政治斗争格局

有一个误区,埃及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盟友,而且穆巴拉克执政期间一直很温和,奥巴马应该力保他才对,怎么会让他下台?然而事实上,奥巴马和穆巴拉克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很冷淡,穆巴拉克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和对伊朗核计划的制裁,反对美国对波斯湾各国以及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国的政策。真正让美国下决心扳倒穆巴拉克的,是他对美国提出的“大中东”计划的坚决抵制。

现在分析埃及的反对派。反对派大致由四股力量构成:以青年人为主的组织Kefaya,以宗教势力为主的“穆斯林兄弟会”,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会和共产党,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全国变革协会”。

之前提到了Kefaya与美国势力的关系,那其他三股力量呢?有报道称,穆斯林兄弟会与英国和美国的情报机构和共济会都有联系。还有,“全国变革协会”的领袖正是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他还是2005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国人对这个奖的心态肯定很复杂)。其与美国的关系也不容小视。那共产党与工会呢?我们再回到之前的民主基金会网站,基金会旗下有四个“核心基金会”,其中一个就是与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有联系的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专门鼓动目标国家的工人罢工反对本国政府。不好意思,“工人阶级无祖国”这个口号也会被帝国主义反动派利用。那埃及的工会和共产党是否会遭到基金会的眷顾呢?

还有更要命的,埃及的军官很多都是在美国军校训练的,跟美国关系很紧。当埃及民众上街游行的时候,埃及主要军正在美国五角大楼喝茶。这样美国便轻而易举地阻止了埃及军队在前期重要时刻压制反对穆巴拉克的游行队伍。并且最终国家权力是移交给了军方。(美国与埃及军方在五角大楼达成了什么协议?)

综上观之,埃及的几乎所有反对派力量都有美国势力的渗透!这样的民主真是可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的民主运动中,反对派中天然反美的声音也是很强烈的。反对派并不是铁板一块,美国固然想利用反对派之间的种种矛盾最终导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并且他们不遗余力地为此苦心经营多年。但是另一方面,反对派中反美的力量也很坚挺。比如穆巴拉克任命苏力曼为副总统之后,不到几个小时,群众喊的口号是“不要穆巴拉克,不要苏力曼,他们两个都是美国人。”  

因此,穆巴拉克的下台,仅仅是一场漫长斗争的开端。而且相互矛盾的信息太多,一时还判断不清。埃及局势的演变到底是像有利于美国还是有利于埃及人民的方向发展,还需要我们有更加深入的关注与思考。  

利比亚,摇摇欲坠的多米诺骨牌

社会经济基础

利比亚是非洲第三产油国,储量非洲第一,石油是它的经济支柱。而且地广人稀,全国人口只有600多万,和北京三环内居住的人数差不多。人均GDP早就超过了1万美元,是名副其实的富国。而且石油工业国有化;教育医疗都是免费,国内治不了的病,就送到外国治;一户只能有一套住房,多余的谁住就归谁;剥削是不被允许的,店铺不允许有雇员,只能有参与分成的合伙人……因此像这样的国家不太可能因为民生问题引发全面性的社会冲突。要寻找利比亚的动乱根源,还需要从他的社会结构入手。

但利比亚不是一个市民社会,而是一个部落社会。一百多个部落的利益的确很难协调。有分析称,这次利比亚冲突的爆发,其根源就是东部的部落对西部的部落不满。  

政治斗争格局  

西方社会对卡扎菲的利比亚有诸多微词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卡扎菲一直有着反美反西方的“光荣”历史。卡扎菲被里根称为“疯狗”。虽然“9·11事件”之后卡扎菲曾试图回归西方社会,但卡扎菲的统治本质上是不符合西方利益的,因此卡扎菲与西方的关系一直不好。更何况他底下占有非洲储量第一的石油,他又怎么可能阻挡得了列强们垂涎瓜分的冲动?  

美国开始对利比亚也想打民主牌,国家民主基金会也早已把他列入自己的目标国家名单中。经典的颜色革命公式是鼓动民众上街,专制政府镇压,国际社会制裁,领导人下台。但是刚才说了,利比亚不是一个市民社会,而是一个部落社会。部族间的矛盾协调不好便直接暴力升级,接着上升到内战。我们在新闻照片里看见正反两派都有人拿着枪。暴力升级使美国等西方国家直接找到制裁利比亚的理由。 2月26日 ,美国主导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0号决议,制裁利比亚。  

然而制裁并不能阻止利比亚政府军的攻势,反倒在 3月15日 大举进攻,使反对派领导人撤离“大本营”。美英法等国再也坐不住了,在17日主导安理会通过了新的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且授权使用“一切必要措施”(包括军事手段)。接着就是19日多国联军出兵,卡扎菲“要武装人民对抗西方”。  

美国的民主把戏在利比亚行不通,接着就撕下和平的外衣直接武力干涉,其霸权本质暴露无疑。民主本来是本国人民内部的事情,外国武装一干涉立即变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了。  

当然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反对派是否愿意被外国武力支持?我们知道,在 3月5日 就有8名英国特种兵被利比亚反对派扣押。客观上是对西方军事势力介入的一种反抗。但20日又有消息称“利比亚反对派感谢西方发动攻击”。也不知真假。但反对派中存在着挺美反美两股力量的斗争应该是真实的。  

另一方面,从卡扎菲敢于“武装人民对抗西方”来看,卡扎菲还是很得民心的。如果他真是一个众叛亲离的独裁君主,那他怎么敢给老百姓发枪?老百姓拿了枪直接上来造反咋办?显然卡扎菲是没有这个顾虑的。这也揭穿了主流媒体的谎言。  

因此,目前利比亚的局势还是不明朗,而且愈发复杂。  

巴林,第五舰队的后院起火

经济基础

巴林其实是一个岛国,比香港还小。国民经济以石油为主,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三来源于石油。近年来巴林大力发展金融业,成为海湾地区银行和金融中心,被誉为“中东的香港”。09年人均GDP 为19430美元,比利比亚还多。也是富国。(百度百科)

但跟许多亲美的中东国家一样,巴林也有比较大的两极分化。具体的数据我还没有找,但从前期巴林民众示威的口号可以基本做出判断。他们喊出的口号多是“改善群众的医疗、住房条件”,“实现各阶层的平等”等。

政治斗争格局

巴林是美国的长期盟友。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他拥有良好的海军和空军基地。美国第五舰队就驻扎在巴林,巴林还对赴阿富汗作战的美国飞机提供基地和过境服务。我们看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网站公布出来的目标国家,其中就是没有巴林!

巴林王室属逊尼派穆斯林,而占巴林人口多数为的什叶派穆斯林。两派长期有矛盾,教派冲突实则是阶层间利益分配矛盾的爆发。巴林政局还涉及到其邻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关系。隔壁的沙特王室和巴林王室同属逊尼派穆斯林,两家关系异常亲密。长期以来,沙特为巴林的王室充当着保护伞。但是,占人口多数的巴林什叶派穆斯林和同属这一教派的伊朗由于历史的原因也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巴林是这两个国家势力交汇斗争的战场。沙特和伊朗都是对整个中东局势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并且两国长期对立。而且沙特是美国铁杆盟友,而伊朗是中东重要的反美斗士。

当巴林的反对派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要求改革王室的时候,从道义上美国应该“义无反顾”的支持巴林的示威者,因为他们的口号非常符合美国公开宣言的价值观。而且美国似乎也这样表示了。 2月12日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问了巴林,督促巴林国王要继续进行政治改革。然而一天之后,沙特的军队就开始进驻巴林。按巴林王室的说法,这支外国军队是他们邀请进来维持本国的稳定的,实际上就是镇压本国反对派。仅15日一天就造成了200多人的死伤,酿成的了重大的“人权危机”。  

参照对利比亚的做法,美国完全应该主导安理会通过一个授权使用“一切必要措施”(包括军事手段)保护平民的决议,然后直接运用驻扎在巴林的第五舰队就地把外国的武装侵略赶出巴林国门。从技术上完全没有像对待利比亚那么困难,甚至连火炮都不用,只要第五舰队绕巴林小岛转一圈就够了。但是很遗憾,美国没有这么做。

美国官员在评价这次军事行动时,没有表现得非常强硬,而只是委婉地表达了不赞成这次军事行动,并且称此次行动不是“占领”。为什么利比亚和巴林同样是武装镇压反对派,美国对前者是坚决予以武力回击,而对后者却只是委婉地表示不赞成,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行动?一贯以民主平等自居的美国怎么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

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国一来“丢”不起沙特这个盟友,二是不能容忍伊朗在这个地区做大。因此,美国实质上是默许了沙特这次行动的。

由此可见,美国的民主把戏是多么的虚伪。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本国的利益。凡是这样的口号有利于他们的本国利益的时候,他们就高喊着口号肆意对他国的利益进行侵犯;凡是这样的口号侵害了本国利益的时候,他们就只喊不做,最多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当伊朗的势力借着这股民主的旋风在第五舰队的后院点火的时候,美国只能撕下自己民主的面具,默许沙特把堆小火浇灭。

第三部分:效果评估

现在从整体上考虑大棋局中的对战双方。

首先是美帝国主义一方,实际上美帝已经是骑虎难下。因为美元危机的确逼得他不得不打石油的主意,而这其中变数也很多。正在成功的政权颠覆行动只成功了两个,而新上台的领导人是否会亲美也要打个巨大的问号。对利比亚动武会不会逼出整个中东世界的反美浪潮?从美国准备转移对利比亚空袭的主导权可以看出美国还是很谨慎的。但这是不是美国下一波更大攻击前的蓄势,准备放手一搏?别忘了,伊朗这个眼中钉还在呢。

另一方面,整个穆斯林世界面对这场民主浪潮似乎也有点招架不住,有被动防御之感。而且相互之间似乎不见什么明确的反抗同盟。然而从一些消息中也看出新的希望。如新华网21日报道《埃及修宪公投 巴拉迪被指美国代理人遭投石》。穆斯林世界天然的反美力量到底有多强?

老百姓怎么说来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美帝惦记着“大中东”可有十几年了,而且现在背后又有这么大的政治经济压力,他怎么可能放手?

无论如何,中东必然将陷入剧烈的动荡。让我们为善良朴实的穆斯林子民祈福吧。谁敢保证他们的今天就不是我们的明天?谁敢保证中国就不是美国的下一个目标?



//m.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1/391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