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戴旭:一个空军上校眼里的中国海军

作者:戴旭   来源:红色文化网  

   新华军事特约专家、空军上校:戴旭

    首先,我要献上一个庄严的军礼,向青岛港列队接受祖国检阅的中国海军致敬!

    滔滔黄海,中国海军威武列阵,三大舰队精锐尽出,数十艘战舰盛装满旗。29国海军代表团,14国21艘军舰前来助兴。

    瞩目中国海军成立60年的空前庆典,我相信海内外有太多的人,和我一样百感交集。

从郑和下西洋说起

    世界上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海军身上,记载着一个民族荣辱兴衰的全部历史。

    20世纪初,有感于马汉海权论风靡全球,世界列强无不乘风破浪竞相扩张海权,而中国身受其害却只能望洋哀叹;一代文豪梁启超用他的如椽大笔,写下《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那个被压在王侯将相堆里的三宝太监才突然"挺拔"起来,成为空前绝后的人物。

    所谓时势"造"英雄,一个在血水泪水里浸泡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无法从现实中看到希望,只能请来自己的祖先"聊以自慰"。写给孩子们看的中学课本说:郑和航海,"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比世界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在香港话剧团举行的"郑和,不一般的太监"研讨会上,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家荣称,当年郑和率领的航海舰队,比当今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规模还要大。

    一边是以祖宗与现实"比阔"的人们;另一边却是以现实责难祖宗的人们。香港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就问道:郑和下西洋早于哥伦布航海将近90年,为什么后者却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当我瞩目今天中国海军高耸的桅杆,脑海里仍然晃动着郑和舰队的帆影。

    自豪也罢,责难也罢,疑惑也罢,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世界早已进入海洋时代,海权决定国家兴衰的定律已经不止一次地被证明。今天的中国要想在未来争得一席生存之地,需要郑和那种冒险的勇气,来鼓舞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民族跨出黄土。

    我经常毫无意义地假想:如果是作为中央帝国的尖兵,郑和和他的船队,本可以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如果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商队,郑和和他的船队本可以丰厚的利润唤起国君和国民的物欲,从而可以像欧洲那样开辟出一条世界贸易之路。如此,也许资本主义的萌芽将最早在文明领先的中国出现。只要"如果"中的一个成为真实,就会使郑和和他的船队"永垂不朽"并完全改观后来的一切。可惜,历史不能"如果"。郑和耗费巨资打造的船队和七下西洋,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当然也没有给明王朝带回来任何实际利益,甚至没有让国君和国民从此培育出一点海洋意识。失意的王朝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郑和之后,明代中国的蓝色大门轰然关闭,一支曾经无敌于天下的大舰队瞬间消弭于无形。梁启超一针见血刺破中国国民性特征:"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当中国的郑和消失的时候,世界的"郑和"们却纷纷降生,绵延不绝。中国的大风帆落下的时候,西方的工业文明开始起航。就在这些寻找黄金的欧洲木帆船后面,跟着后来蹂躏中国的蒸汽舰队。500年后,这支蒸汽舰队来到虎门,来到中国所有的海岸线。这时,中国才惊慌地意识到海洋的重要。但500年的疏隔,海洋对于中国来说已经变得陌生。当世界都以海为通途的时候,清朝却以举国之力,试图将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延伸到海上。北洋水师--一堵移动的帝国城墙,就这样出现了。这是一支规模总量堪与郑和船队媲美的舰队,但是却没有了郑和那样扬帆世界的雄心。

甲午海战——中国忽视海权的恶果

    甲午战争是一场具有多重意义的战争,其中之一是:对中华民族忽视海洋的惩罚。

    曾经决定了中日两国百年命运的甲午战争,即使以当时的眼光看,也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海战。但几艘日本军舰却摧毁了一个庞大的王朝,彻底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巨大影响直到今天。这是世界战争史和世界政治史上不多见的。大约同时代的日俄对马海战,英、德日德兰大海战的规模都要大得多,但没有哪个国家因为一场海战陷入如此深重和长久的灾难。

    我相信,只要中华民族还在延续,中国就永远不会忘记这场战争。和近代史上所有的败仗都不一样,中国是在国力、兵力、兵器、战场均占优势的情况下战败的。清军以陆地防御战略用于指导海洋决战,战略偏差带来战术的走形,一败涂地,使一个诞生过孙子兵法的战略古国千载蒙羞。甲午战争表明,一个对海洋陌生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可能真正拥有和正确使用海军的。它可以买来最优良的战舰,但它买不来海洋意识和海战理论。此战教训之深,后果之重,为中华5000年历史所未有。这一教训,今天仍是暮鼓晨钟。

    中国因为忽视海洋,而丢掉海权,最后竟连立足之地也危在旦夕。甲午战争,日本这条瘦小的"鬣狗"却扑倒了比它自身大几十倍的中国"水牛",极大地刺激了其他"野兽"的胃口。甲午战前,中国购兵舰、修军港、编练新军,"新军事变革"看上去很有成效。西方被洋务运动的表象所迷惑,一度将晚清看作远东的庞然大物,然而甲午一战一下子暴露了大清帝国的"黔驴"真相。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凡与中国交涉者,亦为之大变,中国被日本老拳横击,使其水陆之师一齐放倒,故各国乘此危弱,群向竞噬。另一家德国报纸鼓吹说:"自中日失和以后,我欧洲之人,皆欲瓜分中国"。《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

    只有非洲大草原上才会出现的群兽争食的场面,在中国的这个文明古国上演了。余痛所及,1912年12月,孙中山在悲悼民国海军第一任总司令黄钟瑛逝世时,还在"伤心问东亚海权"。此战使中国相对于日本整体战略态势的全面倾斜,直接为日本后来从中国本土发起灭亡中国的战争埋下伏笔。

    甲午战争还重创了已经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的自尊。海军出身的思想家严复"中夜起而大哭";谭嗣同更挥笔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便是被后世鞭笞的李鸿章,赴日签约途中也"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感伤万分。台湾民众"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军心悲沉,几无斗志。五年后,八国联军两万人马,如入无人之境,直捣京师,而大清国数十万装备了和列强一样洋枪洋炮的大军,竟望风披靡!

    甲午战争对日本成为世界大国起到了奠基和催化作用。日本从一个被人忽视的蕞尔小国,一跃登上世界政治军事舞台。海军对日本的贡献如此重大,以至于日本从此定下海洋立国战略。短短三十多年,日本建造了当时世界一流的航空母舰数十艘,其超级战列舰达到7万多吨,便是海军始祖的欧州诸国也难望其项背。依仗这样一支联合舰队,日本傲睨群雄,二战中竟同时向中、苏、美、英四大国开战。太平洋战争之初,三天之内,日军就清除了进军东南亚的三大障碍:美军太平洋舰队、麦克阿瑟的空中力量和英国远东海军。半年时间,日军舰队在东起夏威夷,西到印度海岸的五万里征途上,一手遮天,所向无敌。邱吉尔惊呼:"日本战争机器的效率高得可怕。"即使是经过二战的浩劫,日本凭借其此前50年奠定的大国基础,仍然迅速在经济上崛起,并于今日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再次走向政治和军事大国。究其本源,实自明治维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国策。

    反观中国,经甲午一战,一蹶不振。此后50年,竟再也没有建立起一支像样的海军。以至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海军228艘舰船只能自沉于长江充当炮台。这是近现代中国海军在50年内第二次全军覆没。纵观世界海军史,有此记录的大国海军,独中国一家。

    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一部地理书中悲观地写道:"我不是先知。我不知道在未来的10年或15年中,会发生什么事情。条件不会有太大改善,因为中国追赶队伍开始的太迟。也许上苍会如她所做过的那样怜悯他们,因为他们需要偿还一个多么大的账单啊!天啊,多大的一个账单啊!"

走向海洋才有出路

 

    甲午战争给中国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海权课。笛帆在《海上主管权之争夺》中说:"观察各国势力,即以其海上权力之大小定之";梁启勋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说:"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商国主义者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梁鸿烈在《海军发刊意见书》中也深刻"检讨" "我国自有史以来,素持农本商末主义……使人民醉生梦死于小天地中"。

    令全世界都感到诧异的是,如此惨烈、空前绝后的甲午战争,竟然没有焕发出国民的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赞奋斗不息》中,这样警戒美国国民:"我们决不能扮演中国的角色,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覆辙,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对国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沈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奋发向上、苦干冒险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满足我们肉体暂时的欲望,那么,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中国今天已经发生的这一事实: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民族,在其它好战,爱冒险的民族的进攻面前是肯定要衰败的……"

    20世纪四十年代,感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中国学术界曾经出现过一个以 "自存自强"为最高目的的"战国策派"。"战国策派"从"现时代"民族国家的生存处境出发,反思传统文化。林同济说:"我们必须了解时代的意义。民族的命运,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了解时代,猛力推进,做个时代的主人翁,便是茫无了解,即或了解而不彻底,结果乃徘徊、分歧、失机,而流为时代的牺牲品。"何永佶形象地将当时中国比做一条金鱼,别国早已对它垂涎三尺,日本更张开血盆大口欲以吞噬。国家民族危在旦夕,然而,国人尤浑噩如梦。他说:"譬之一条金鱼:当其在金鱼缸时,"悠在游在",以为天下是一个"信义和平"的世界,那里面没有鲨鲸鼋鳖而只有青草白石金鱼缸,也的确是这样的世界。那条金鱼在这安乐窝的金鱼缸里住了几千年,忽然被抛入大海,那里有的是海虎、海豹、海狮、……海蛇、海蝎,各各垂涎它金色的美,……这条金鱼也许就因自己的美丽而遭不测。把"中国"二字代替"金鱼",就可知我们的处境之危。国人犹以为现在仍是"金鱼缸"的政治,而不知早已变为"大海洋"的政治了。"

    "战国策派"那时已经意识到,强势的西方文化正在主导全球。从拿破仑的统治到一战,是西方文化的"战国时期"的序幕,二十世纪则是将成为真正战国的世纪……主要的世界都市的权力中心将随意处置较小的国家--它们的领土、它们的经济以及它们的人民……后来的事实正是这样证明的。只是新中国的诞生才让中华民族,躲过灭顶之灾。

    英国的战略家富勒说:1588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那就是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除了历史上的英国、日本,美国是另一个"发现"海洋的国家。美国海军学院前院长艾·塞·马汉说:"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美国前总统 约翰·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就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美国人最早发明海权一词,也是最早悟得海权奥妙的国家。正是掌握了这样一个奥妙,美国一步步走向超级大国和世界霸权。美国通过一系列战争,打败老牌的海上强国,取得海上立足点,然后又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攫取世界全部的大洋。为了不让它的对手意识到这样一个奥妙,美国自二战结束后一直在对苏联实行一个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的大战略:组建北约,构建美日军事同盟,一是从陆地上压迫苏联,一是从海上拦截,诱使苏联把大部甚至全部的国家战略资源用于陆地,无力发展海上力量,从而为美国在全球海洋上闪开通路。世界上只有海洋是相连的,要想成为全球大国,必须首先是海洋大国。游牧民族后裔的苏联,在陆地和它的祖先一样扩张成性,但眼界却比海洋民族后裔的美国人低了许多。苏联一直重视陆军,它顶多不过能够建立一个有限的帝国,但美国从它的大英帝国先辈那里却看到整个世界的财富。双方按照各自的战略理念,竞赛到1991年,终于见了分晓:苏联被挤碎了。用基辛格的话说: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中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后来俄罗斯痛苦地意识到,没有海权,"任何国家都不能长期成为强国"。

    300年来的历史早就告诉世界:一个不拥有海洋也不能走向海洋的国家,是没有出路的国家。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意识到了这一点。

寄语中国海军——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寄语中国海军——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在世界进入海洋时代200年之后,中国才开始自己的海洋时代。今天的情况已经复杂得多。一方面海洋已成命脉;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控制海洋和捍卫海外权益的能力却严重地滞后。某些海洋强国的恶意拦阻、设障,使这一危局更加凸显。"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一个被说滥了的话题。但如何在理论、决策和实践环节上,系统地落实这一沉重的命题,是我们在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中无可回避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历史的重负,现实的逼迫,未来的期许;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同时指向大海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中国军人的目光和思维,也必须凝望并那一片超越时空的寥廓蔚蓝。

    毫无疑问,中国海军六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有了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岸基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等五大兵种_这也是中国海军阅兵中展现出来的全部家底,自己和自己纵向比,中国海军是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是值得自豪的;但放到横向的世界坐标上,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清醒:中国海军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因为我们和当今的海军大国不在一个台阶上,不能做平面的对比。

    由于历史的欠账,在百年的时间里,中国海军思想断层,致使近代以来,中国没有出现一位被世界公认的海军理论家,当然也没有一部有影响的海军著作。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后再没有资格参与近代的世界海战所致。我们看今天新中国的海军不能隔断历史,要有更大的纵深。中国海军百多年来只和当时二流的日本海军,打了一场水面战争,还彻底失败了。一战中的日德兰海战打得天昏地暗,二战中大西洋和太平洋上航空母舰的战争惊天动地,但中国海军只能做观众。中国军队在陆地上和天空上都留下过经典战例,唯独海上乏善可陈。

    没有历史的积淀,就不会有思想意识的升华。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中国海军有自豪的理由,但没有自满的本钱。

    这次中国海军阅兵的主题是和谐海洋。这是把住了时代和未来的脉搏。

    海洋是人类生活的公共空间,谁都不能垄断。所有国家都应该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和平共处。

    我向中国海军编队敬礼!向威武的驱逐舰、核潜艇及所有中国舰艇和海军官兵们致意!新中国是在被列强掠夺、蹂躏成一片废墟的历史起点上,追赶世界的;中国海军也是在一片空白中走向未来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横渡长江时,用的还是木帆船,这个时候的世界海军强国却在炼钢炉里回收堆积如山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中国海军能有今天的成就的确可喜,但旷古艰难的重任又横亘眼前。中国海军不仅承载着历史的重压,更肩负着未来的希望!

    啊,海军!中国海军!你们和共和国一起走过非凡的里程,又一同踏上充满希望的起点。遥望征途,我和无数祈望祖国富强的人们,在2009年眺望你在未来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雄姿!



//m.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893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