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卡斯特罗的几个故事

作者:刘培根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我从青年时代起就关注、同情古巴革命,钦佩它的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不畏强暴、不惧艰险的英雄气概。在担任中国驻古巴大使期间,我有机会经常接触卡斯特罗本人,听到古巴干部、群众讲述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又有了一层新的感受:卡斯特罗坦诚质朴,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

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

19963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我在使馆宴请古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古巴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兼部长会议执行秘书(相当于常务副总理,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卡洛斯·拉赫一家。

拉赫自己开着一辆拉达牌旧轿车,车里挤着他的夫人、母亲和三个孩子,一共六口准时到达使馆。随后,卡斯特罗的助理菲利佩佩雷斯·罗克带着他的夫人和刚满周岁的儿子,一家三口也到了。他们都是革命胜利后由少先队、共青团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领导人,关系亲密,请一家就等于自动请另一家。

拉赫低声对我说:司令今天也来。你按原来准备的就行了,不需要再增加什么。我喜出望外,也来不及准备新东西,只是把宴会桌上的名签重新安排了一下。

19963月中旬,卡斯特罗到中国使馆做客时的合影,后排右起第3人是拉赫,肩扛小孩者是外长佩雷斯。图源:《外交官 第4辑》

不一会儿,卡斯特罗到了。他气色很好,兴致很高,对我说: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所以我也来了。我说:您平常工作太辛苦,太累,能撇开一下繁忙的公务,到使馆来休息片刻,我们都很高兴。衷心希望您经常来,白天晚上什么时间都行。那天我们过得轻松愉快,加上有几个孩子,更增添了一层家庭气氛。

世界各国都喜欢中餐,但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珍视的一些东西,如鱼翅、海参,西方人不一定欣赏;还有些东西,如松花蛋,人家甚至不敢吃。卡斯特罗比较熟悉中国的饮食文化,认为它的优点之一是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古巴的许多海产资源至今未被认识和利用,他喜欢吃松花蛋,还索要制作松花蛋的配方和工艺,准备自己试一试。

使馆能上宴会作陪的人很少,但所有人都想见到卡斯特罗,和他一起留影,他很高兴地满足了大家的要求。先是全体合影,然后是一对对夫妻站在他两边拍照,最后是单身汉们单独和他拍照。那一天使馆像是过了一个节日。

古巴人民应该成为科学的人民

哈瓦那有一幢雄伟壮丽的建筑,是古巴革命胜利前仿照美国白宫建造的,中国人都叫它小白宫字并不确切,据说它比白宫还高一米。当时它是古巴的国会大厦,现在一部分是科技环境部的办公室,大部分对外开放,因为它的精美建筑、装饰、壁画等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

我拜会时任科技环境部长罗莎·艾莲娜女士时,听她说这幢大楼是各部中最漂亮的办公室。她对此颇感自豪,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1960116日,革命胜利刚满一年,卡斯特罗发表了一篇讲话,提出古巴人民应该成为科学的人民。因为古巴没有石油之类的天然财富,它的主要财富就是人民,只有将人民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国家才会繁荣、强盛。为了体现对科学的重视,卡斯特罗把这幢宫殿般的建筑给了古巴科学院,后来科学院改组为科技环境部,一直在这里办公。

小白宫

其实,卡斯特罗当时讲的就是我们今天倡导的科教兴国的思想,他坚持不懈地贯彻了这一思想。1960年,古巴用一年时间扫除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文盲。很快又在全国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且实行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全民免费教育。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古巴把生物技术列为科技研发的重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哈瓦那建起了一个科研院所密集的科学城;制定了优惠政策,以院所为中心建立了科工贸综合体,赋予经营(包括外贸)自主权;给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干。

卡斯特罗定期和院所的领导、专家开会,听取汇报,组织协调,一起研究和解决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古巴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专家,在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制药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生产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不仅造福于本国人民,为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越来越多地出口创汇,并援助非洲、拉美一些贫穷地区的人民。

古巴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平很高,这与生物制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例如80年代古巴就用自产的乙肝疫苗实行了普遍的免疫接种。卡斯特罗从建国开始就重视科技、教育,几十年如一日真抓实干,颇有成效,其远见卓识令人佩服。

交流 沟通 关怀

卡斯特罗一向喜欢和群众在一起,年轻时常在大会上发表长篇演讲,和群众一起徒步游行。他始终和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做得更加细致深入。古巴的工会、共青团、少先队(也有全国性的组织)开全国代表大会时,卡斯特罗都从头到尾参加(会期一般为一两天),不时提问、插话,和代表们讨论、交流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学校教育、文化娱乐等等,凡是能马上解决的,相关的部长要当场向代表们拿出解决办法,限期办到。

外国领导人来访,常到哈瓦那大学发表演讲,卡斯特罗也常参加。他不上主席台,就坐在听众席里。演讲完毕,一出礼堂门,学生、老师就围住了他,他也乐于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接触,有时站在那里交谈很长的时间。

一次,古巴共产党哈瓦那省委的领导同志陪我参观农村,到了一个名叫胡安·戈麦斯的老农家里,专门看他种的土豆。老农是全国的土豆状元,单位面积产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多,质量也特别好。老农自豪地说,卡斯特罗是他的朋友,经常到他这里来了解生产和生活情况,半月前还来过一次。

据同行的省委书记说,卡斯特罗在全国有十五六个农民朋友,都是各方面的行家里手,他经常走访这些人,不断吸取鲜活的知识,对全面了解农村的情况很有帮助。

卡斯特罗在中国驻古巴大使馆与作者交谈。图源:《外交官 第4辑》

1997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同志访问古巴,我在使馆举行答谢宴会,卡斯特罗和古方其他许多领导同志出席。

席间,当时的外交部长罗瓦伊纳被人叫出宴会厅,回来后低声和卡斯特罗说了几句,就离开了。我们都以为外长是有公事,第二天才知道,外长夫人遇到了车祸。宴会结束时已近半夜,卡斯特罗还是亲自去医院看望、慰问。

19981月,古巴国内贸易部长芭芭拉·卡斯蒂略访华之前,我到她的办公室去商讨日程。她本来就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那天更是满面春风,神采飞扬,一见面就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太高兴了,司令给我打电话祝贺生日,还给我送了一份礼物。在古巴,你难得看到一张卡斯特罗的肖像,却很容易听到关于他的动人故事,他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普通百姓之中。

当台风袭来的时候

加勒比海是一个多台风的地区,就像中国每年要防汛抗洪一样,古巴每年都要抗御台风的袭击,干部、群众对此有丰富的经验,并不害怕。如果台风中心擦边而过,带来充足的降雨,更是利大弊小。但199610月的那次台风却十分危险,因为台风中心要登陆古巴本岛,而且很可能从南到北穿过哈瓦那市区,造成巨大的破坏。最令人担忧的是有二十多万市民居住在危旧房屋里,经不起狂风暴雨,必须全部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哈瓦那全市动员,紧急安置从危房转移出来的群众。卡斯特罗以身作则,在他的办公地革命宫安置了几百人。二十多万被疏散的群众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在紧急关头,全市人心安定,秩序井然。卡斯特罗还亲临气象中心,掌握台风的最新动向;到关键地方督促检查,落实抗灾准备工作。其他各省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结果,那次台风在哈瓦那以东一百多公里的地方登陆,首都没有遭受大的破坏;台风中心经过的中部省份财产损失惨重,但除个别人不慎溺水外,没有其他的人员伤亡。台风刚过,卡斯特罗就到了灾区,察看灾情,落实救灾措施,尽快消除灾害的后果。

古巴·飓风过后 资料图

古巴的防灾救灾工作十分出色,把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邻近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遇到类似的灾害,总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这里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卡斯特罗在关键时刻的领导作用。

19614月,当美国组织的雇佣军在吉隆滩登陆的时候,35岁的卡斯特罗亲临前线指挥,在72小时之内粉碎了敌人的入侵;年逾古稀的卡斯特罗依然率先垂范,哪里最危险他就奔向哪里,总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

作者简介

刘培根 曾任中国驻智利大使馆三等秘书、新华社驻马那瓜(尼加拉瓜)分社记者、中国驻古巴共和国大使。



//m.syxtk.com/wzzx/xxhq/lm/2023-03-14/8068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