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俄罗斯:和苏联漫长的告别——俄罗斯纪行之三

作者:郭松民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在俄罗斯,有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苏联解体已经26年了,但苏联的遗迹比比皆是。

  列宁的塑像、壁画、红军战士的浮雕、红五星的标记,乃至苏联的国徽到处可见。

  很多苏联时代的命名也仍然保留着——当然也不是全部保留,名震天下的斯大林格勒就被改成了谁也没听说过的伏尔加格勒,列宁格勒则被改回成圣彼得堡——列宁大街、十月广场、革命广场、红十月疗养院等。

  各地的列宁故居、列宁纪念馆仍然开放,并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

  克里姆林宫红场上的列宁墓、斯大林墓照样人流不断、鲜花的不断,唯一的变化是撤掉了仪仗礼兵。

  在俄罗斯外交部大楼的顶端,巨大的苏联国徽浮雕完好无损,赫然在目,和苏联时代毫无二致,只是在苏联国徽下方,加装了今天的俄罗斯国徽——双头鹰!

  与之呈鲜明对照的是中国。

  虽然中国从未经历“剧变”,但毛泽东时代的遗迹,经历了二十世界八十年代自上而下有组织的大规模拆除运动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恶性市场化的大拆大建破坏之后,基本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民国大师”、“至圣先师”一类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或宽袍大袖一类人物,也许还应该加上陈纳德【点击阅读。】

  经历此番浩劫而幸存下来的毛主席塑像,则成了各地红色网友心中的圣地。

  继续说俄罗斯。

  俄罗斯对苏联的态度究竟怎样?

  国内一些自由主义精英喜欢把俄罗斯说成是一个极端反苏、反共的国家,他们也编造了很多所谓普京讲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之所以编造这样的谣言,目的当然是为了指桑骂槐——指苏共之“桑”,骂中共之“槐”。

  这种自以为高明的做法其实并不高明,不仅会被一眼看穿,而且显的很low、很没有自信。

  当然,自信从来都不是精英的特征。

  在列宁、托尔斯泰就读过的喀山大学,校史馆馆长,一位优雅端庄的女教授,在回答我们关于苏联问题的提问时,一字一顿的说:“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接受这段历史。我们不反对这段历史。”

  这应该就是俄罗斯主流社会对苏联的态度。这种态度,在俄罗斯的“国家符号”系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俄罗斯的国徽,采用了沙皇时代的双头鹰;国旗,采用了被十月革命推翻的临时政府的蓝白红旗帜(蓝白红三色源自法国大革命,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国歌,在普京总统的坚持下,采用了苏联国歌的旋律。

  看看这些年,普京总统不声不响的做了些什么努力——

  2000年,俄国家杜马根据普京的提议通过有关法律,规定用苏联国歌旋律作为俄罗斯国歌。

  2002年,普京宣布,俄罗斯军队恢复使用苏联时代的红五星旗帜作为俄军的胜利旗。

  2013年,普京签署总统令,恢复苏联时期家喻户晓的“劳动英雄”奖章。大约类似于中国的“全国劳模”,这也是斯大林生前接受的唯一勋章。

  2014年,普京签署命令,恢复苏联时期的“劳动与卫国制度”(简称“劳卫制”)。普京当天在体育运动发展委员会会议上表示,苏联的劳卫制吸引大多数民众定期参与体育运动,他决定签署总统令恢复这一制度。

  如果普京总统内心深处最渴望签署什么命令的话,那一定是“从即日起恢复苏联”。当然今天形格势禁,他不会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这可能是普京作为政治人物最大的遗憾。

  很显然,俄罗斯的主流社会是要把苏联历史整合进一千年以来的俄罗斯历史当中,总体上将之视为“俄罗斯光荣”的一部分,而不是把苏联历史作为“俄罗斯原罪”背负起来。

  俄罗斯,或者说苏联,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惨痛教训的。

  苏联末期,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影响下,历史虚无主义盛行,从否定斯大林开始,发展到否定列宁、否定十月革命,把苏联说的比纳粹德国还要罪孽深重,结果导致苏联的主流社会在美国和西方面前完全丧失了自信,对美国言听计从,亦步亦趋,不仅亲手解散了自己的国家,还按照“休克疗法”毁掉了自己的经济。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过程中遭受的损失,超过了血流成河的苏德战争。虽然俄罗斯出了一位堪称杰出人物的普京总统,但目前也是“止跌”而已,回升尚遥遥无期。

  1995年,还是叶利钦时代。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俄罗斯修建了气势恢宏的胜利广场,叶利钦甚至一度考虑把红场的胜利日阅兵转到胜利广场来举行。

  胜利广场不远处,就是纪念1812年战胜拿破仑的凯旋门。很明显,这是要记住而非忘记苏联的光荣,并且把“苏联的光荣”和“俄罗斯的光荣”联系在一起。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得不在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造成的记忆废墟上重建历史叙述,这一努力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之一,就是重建了俄罗斯的国家自信。

  留心国际新闻的人都会发现,虽然今日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远逊于中国(这也是苏联解体的后果之一),但普京面对西方,却始终不卑不亢,毫无心理弱势。

  普通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难以释怀,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能够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尽管斯大林之后,苏联制度逐渐扭曲变形,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安排仍然存在)。

  现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年轻人,和中国的同龄人一样为高房价所苦,他们为此而吐槽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的回忆起父辈可以免费分配住房的好时光,苏联平等的教育制度也令他们留恋不已。

  妖魔化自己的历史、“切割”自己的历史,并不能使自己变的高大、光荣,反而自证自己是有前科的,进而丧失了自主选择国内外政策的正当性——俄罗斯精英在为时过晚的时候才明白这一点,中国呢?

  苏联解体已经26年了,许多人曾以为俄罗斯会和苏联一刀两断,但俄罗斯在和苏联经历了漫长的告别之后,却发现告别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那就是曾经的自己。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m.syxtk.com/wzzx/xxhq/oz/2017-11-11/4717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