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英国记者:苏联社会出现“三个装模作样”,是解体前征兆?

作者:泥腿看客   来源:泥腿看客  

“苏联解体前的“秘密”,被英国记者识破,但苏联并未警惕 ”

有朋友问,有资料不认同西方对苏联的“和平演变”,认为苏联解体不是外部引起,是内部因素。

挺长时间没探讨苏联历史了,有些问题需要更多的苏联档案解密,或者才会有新的发现。

看了一下朋友提出的这本书,7年前出版的,但资料大都是10年前的了。不过里面云集了一些专家。

当然单纯看某一个因素,并不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但如果认为外部因素不是苏联解体原因,甚至认为有这种看法的“愚蠢”,就些太主观了。

1

首先,西方的“和平演变”的对象是谁?

美国杜勒斯提出和平演变,耗费大量的钱,有资料认为,美国快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曙光”出现了。

西方曾决定用600亿美元作为和平演变费用,基辛格当时说了一句话:没必要花这么大价钱,直接在苏联内部成立“第五纵队”,培养美国的代理人。

由此可见,并不是和平演变没有成功,而是继续实施,只不过有了更针对性的演变手法,直接采用培养代理人的手法。

如果苏联是铁板一块,恐怕基辛格不会建议在苏联建立第五纵队,也不可能培养代理人。

外因起了作用,导致内因形成。

没有西方和平演变,一步步改变苏联人的认知,怎么可能让西方有机会培养代理人呢?

由此可见,西方和平演变,虽然不仅提前给苏联解体挖了坟坑,而且起到了很多重要作用。

杜勒斯提出和平演变之时,还不可能直接实施,他们一直寻找机会。终于等到斯大林去世,苏联赫鲁晓夫上台,他开始全盘否定斯大林,这是致命的错误,让西方看到了机会。

赫鲁晓夫时代,一度出现了“放开”迹象,与西方亲近交好,西方借机涌入并渗透,和平演变就起作用了。

为什么赫鲁晓夫敢在古巴部署核导弹,后来又拉索子害怕了,把导弹从古巴撤出呢?

这一变化很奇怪,赫鲁晓夫的怕,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导致这种渗透更为严重。

另外,赫鲁晓夫反斯时,也出现一代像戈尔巴乔夫这样的“苏联二十D产儿”,这些人思想已经被西方的渗透,只是受苏联体制限制,他们把对苏联的不满隐藏起来。

应该说赫鲁晓夫时期,是西方对苏联第一阶段的和平演变,效果好不好,美国也没法评估,直到后来美国发现了机会。

2

其次,英国记者发现。

和平演变制定者杜勒斯之所以制定这个策略,他意识到武力无法打败当时的苏联与中国,也只能想这种方式。

他制定的和平演变时间没有止境,直到发挥作用,推翻目标国。不过基辛格的第五纵队以及培养代理人的战略,都是在和平演变渗透的基础上形成的。

苏联经历勃列日涅夫时期,这一时期勃总自大,但他赶上苏联高速发展的红利期,只认勋章,虚荣心强,而且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更没有什么理论。勃总时期的苏联发展之所以快,得益斯大林时期的基础,不过也导致勃总自大误国,对国家被渗透的隐患无从知晓,只听赞歌。

苏联意识形态在勃总就已经出现问题,当时流传勃总的一些笑话,其实大部分都是苏联人厌倦无能领导而无奈的表现。

西方也制造了很多勃总笑话,但西方看到苏联社会发生的变化。于是基辛格才建议建立第五纵队,培养代理人。

也正是在勃总阶段,一些赫氏时期改变的一代“二十D产儿”出现了,西方盯上这批人。但至于成功于否,与现在西方在我们国家的培植的战略内鬼差不多,不能只培养一个,要有很多备胎,为什么后来有了戈尔巴乔夫,还会有个叶利钦,他们只是其中优秀者,还有当过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被称为“高加索银狐”。

人数很多,戈尔巴乔夫不出来,也有其他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社会很开放,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封闭,有人资料认为苏联解体是内部封闭僵化导致,并不完全正确。

当时西方媒体已经逐进渗透进入苏联,一个英国记者曾对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社会状态有一段描述“领导装模作样地坚信马列,群众装模作样地拥护领导,领导又装模作样地做出接受拥护状”。

英国记者的讽刺,其实点明了当时苏联社会状态,他说出了真话,但那时苏联根本没有警惕性,契尔年科长期有病,整个苏联虽然在运行,但出现很多空档。

3

那时之所以出现英国记者描述的状态,也说明一个严重问题,用中国话讲“上下忽悠”,没有真信真干的人了。

就如戈尔巴乔夫,我始终说,此人在赫鲁晓夫时期,就已经变质了,而且他因为祖父和外祖父被流放过,一直痛恨苏联体制以及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受妻子赖莎的影响更为严重,赖莎本是莫大马列系毕业,但她最不信马列,她对苏联痛恨比戈尔巴乔夫还严重,两人不愧为恩爱夫妻,居然商量好,在苏联体制内发展,等一步步升任大官后再试图改变苏联体制。

戈尔巴乔夫信不信马列?

说他不信,也太绝对了,不得不说,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来自于平民,一步步成长起来,吃了红利,但照样埋葬苏联。

当然英国记者所说这三个“装模作样”,并非就直指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各加盟国、各州都存在这种情况。

老百姓那时也被渗透严重,认知早就改变了。苏联社会当时丑化斯大林之所以多,并非因为赫鲁晓夫揭出了“老底”,与西方也有关系。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中指责斯大林的那些事并非真事,数据也造假,很多不是斯大林做的,也安在他的头上。这种所谓的“真相”一旦被老百姓知道了,人心就散了,对当权者的不公而反感,并厌倦他们。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假装。

官员为了俸禄,也装模作样。看看苏联解体后,那些独立的加盟国领导人,哪个不是苏联时期的党员,他们有几个真信马列的。虽然面对苏联解体无奈,但最后都“墙倒无人扶,却众人推”。

英国记者对苏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描述,也值得我们警惕。大量出的贪官里,你能说他们真信?还有多少“两面人”?



//m.syxtk.com/wzzx/xxhq/oz/2024-05-29/8826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