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方鲲鹏:美国校园滥射与宪法异化问题

作者:方鲲鹏   来源:红色文化网  

  (一)

  12月14日,美国又发生校园滥杀惨案。一名20岁青年持高性能步枪在康州桑迪•胡克小学滥射,总共28人死亡。美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校园枪击案,但这一次特别令人揪心,因为凶手在小学一年级大开杀戒,20名只有6、7岁天真烂漫的孩子惨遭杀戮,另外还有6名教师遇难。

  凶手名叫亚当•兰扎,生长在一个富裕的白人家庭。兰扎作案用的步枪和手枪,都是他母亲的收藏品。他的母亲是一位枪支痴迷者,兰扎很小的时候就随母亲去射击场,接受射击训练。因为经济条件非常优越,他母亲不必为谋生工作,而是在桑迪•胡克小学担任义工。据媒体报道,此举激起了兰扎的嫉妒心,认为母亲把爱转向了桑迪•胡克小学的孩子们。案发当天,兰扎首先枪杀了在熟睡中的母亲,然后驾车来到桑迪•胡克小学,冲进他母亲担任义工的那个一年级班,用高性能步枪几分钟内向幼童射击子弹100发以上。看到警察赶到时,他用手枪饮弹自尽。

  凶手亚当•兰扎其人,只能说他是个疯子。然而,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容忍枪支泛滥的态度,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绝大多数人们看来,也同疯子一般。在桑迪•胡克小学惨案4个多月前,还发生过一起震惊美国的影剧院滥射事件。7月20日凌晨,24岁的詹姆斯o霍尔姆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一个影院内,用自动步枪向观众滥射,造成1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惨剧。

  兰扎和霍尔姆斯作案用的步枪、手枪、子弹,全是在商店合法购得。丹佛市影院惨案发生时,总体选战正酣,两位总统候选人在枪支管理问题上玩起了不触及实质问题的太极功。奥巴马说对影院枪击案感到“震惊和悲痛”,承诺要将肇事者绳之以法。罗姆尼说,现在不是谈论严格管制枪支的时候,他并且不认为制定新法律就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在选战的这个节骨眼上,两人都不敢得罪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

  NRA是美国反对枪支管制的龙头。这个组织成立于1871年,最初只是为了帮助提高民间手枪射击水平。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会员超过400万人的强大团体,拥有雄厚的财力和职业说客队伍,是反对枪支管制的最大院外游说势力。

  桑迪•胡克小学惨案发生后,NRA责怪政府没有给小学配备武装警卫。NRA说可以用枪保护总统,为什么就不能用枪保护学生?它建议全美的每一所中小校,都要派驻一名武装警卫;还建议教师携枪上课,“用好人带枪来对付有枪的坏人”。接着,它立刻推出免费学习班,培训学校教师使用枪械,这种学习班居然还获小学教师踊跃报名。如果按照NRA的建议实施,可以预见不用多久,全国就似个大兵营了,学校、影院、商场,乃至于公共停车场,全都要配备武装警卫。而好人、坏人都带了枪上街,时光回到牛仔时代,一言不合,拔枪相向。当然,枪支制造商会躲起在一边偷着乐。

  NRA这个建议,那个建议,就是不建议管制枪支,削减枪支销售。12月21日NRA提出这些建议后,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随后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54%的美国民众赞同NRA的观点。逾半的美国人会跟随NRA的疯狂念头,只能说是举国疯了。而与此同时,民众因为怕以后政府会加强管制,立刻大肆抢购兰扎杀戮用的那种攻击型步枪,一直抢购到市场断货。

  NRA只是一个民间团体,80年代以前基本上不涉入政治,怎么会在二、三十年时间里发展成一个财力雄厚、人员众多的政治势力?很多人认为,枪械制造商、军火商因为不方便直接向美国人民推销杀人凶器,就隐身NRA背后,操纵NRA。在财大气粗的军工利益集团和NRA收买下,国会议员和媒体大造拥枪理论和舆论,把美国人引导到对枪支如痴似醉的地步。

  美国是世界上国民枪支拥有率最高的国家,每100人中有89把枪;而枪支拥有率第二高的国家也门,每100人有54.8支枪,比第一位的美国大幅度下降到几近一半。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最新数据,2011年全美被谋杀人数12,664,其中8,583遭枪杀,占谋杀死亡总人数的68%。而英国枪杀死亡仅占谋杀死亡总人数的6.6%,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以上资料来源,美国部分: http://www.guardian.co.uk/news/datablog/2011/jan/10/gun-crime-us-state 世界其他国家:http://www.guardian.co.uk/news/datablog/2012/jul/22/gun-homicides-ownership-world-list )

  需要指出,英美两国人民的传统相近,英国本来同美国一样,国民有拥有枪支的权利。1996年英国苏格兰的邓布兰镇一所小学发生一起枪击滥杀案,凶手枪杀了16名儿童和1名老师后自杀。惨案发生后,英国举国震惊。第二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禁止私人拥有枪支的严厉法律。

  以上的统计数据和英国的禁枪令证明,美国必须同样实行严厉的枪支管制。然而,自从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高中1999年4月发生凶手开枪杀死12名学生和1名老师的惨案以来,又增添了40多起校园枪击滥杀事件,而且枪击滥杀行为还发展到商场和影剧院,但制法部门却没有通过任何一项枪支管制法案。此次桑迪•胡克小学滥射案,尽管残忍和血腥无以伦比,夺去了20名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幼童和6位老师的生命,还是不能指望国会能出台有实质意义的枪支管制法。

  (二)

  美国立法管制枪支,要比英国困难得多,最关键的困难是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规定:“纪律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要;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注:这是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全文,译文取自美国驻华大使馆提供的美国宪法中文版)。利益集团反对枪支管制的理由,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枪支管制违反了宪法;其他的理由,千条万条都无足轻重。如果政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转弯抹角制定法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私人拥枪权,以NRA为首领的反对枪支管制组织就会使出杀手锏,到联邦法庭打官司,要求法官作违宪审查。只要法庭接下案子,法官最后只能宣布这些枪支管制法规违宪,予以撤销。

  “异化”这个概念,哲学上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主体创造的事物变为主体自身的对立面,成了外在的异己力量。按照这个定义,在枪支问题上,美国宪法已经异化了。宪法的拥枪权条款,本来是人们创造了用来保护自己,然而在枪支泛滥成灾,校园、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滥射无辜的情节日益严重的今天,宪法这项条款异化为外在的异己力量,反过来支配自己,压制自己,使人们不能制定枪支管制法律来保护自己了。

  尊重宪法没有错,但是宪法也应与时俱进,对宪法一些不合时代的陈旧条款不敢改,膜拜过头就成迂腐了。人民有权携带武器的宪法修正案第二条,是在1791年制定通过的,那年头骑马持枪,就算高端军事装备了;坦克飞机等,更是连影儿也没有。经过200多年后,武器的种类和威力、战争的形式、政府控制的国家机器等等,与当年不可相提并论,在今天仍然鼓吹人民可以凭手枪步枪保卫国家或反抗暴政,无异于疯人说痴话。本质上,宪法这一过时的条款如今被利益集团绑架了,他们一方面唆使百姓盲目膜拜陈腐的宪法条款,另一方面收买国会议员,致使修改宪法成为不可能的任务,美国人民只能被迫时不时听到歹徒或疯子在校园和其他公共场所持枪滥杀的惨闻。

  (三)

  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各自有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相对来说,美国的问题更难解决,因为美国人已演变成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族类。

  在中国,改革是国民的共识。而美国不同,美国人民虽然感觉到国家大有问题,发展方向错了,可只是空洞地希望改革,并不知道具体要改什么,实际上也缺乏改革的真诚意愿。

  2008年,奥巴马以改革为号召赢得总统大选。当时“改革”成了选战中最蛊惑人心的语言,连奥巴马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也接过了“改革”的口号,为此奥巴马讽刺说,麦凯恩喊改革就像一头猪擦上了口红。

  2012年,奥巴马在争取连任的总统竞选大战中,与4年前迥然不同,完全不提“改革”之事,他的对手也不触及这个问题。是“改革”已大功告成了?非也。什么改变也没有发生,银行还是大到不能倒,政客还是只会作秀,国家的发展方向还是混沌不清。人民也还是满腹怨气,但他们对改革已经没有热情了。

  长久以来,英国人被认为思想保守,美国人则以锐意进取著称。现在看来,这些印象是老皇历了,美国人已比英国人更会抱残守缺了。温度、长度、重量、容量、面积等等英制计量单位,全世界只有美国还在使用,连英制创始国,也已放弃,改用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制。在枪支管理问题上,亦可见一斑。英国在校园滥杀事件发生的第二年,就通过了严厉的枪支管制法。而过去12年,美国发生了40多起校园滥杀惨案,还是没有产生哪怕是很宽松的枪支管制法。每次惨案发生后,民众聚集到事发处点蜡烛,祈祷无辜死难者能进天堂;政客们则发表一通慷慨激昂,但不触及实质问题的讲话,有时还挤出几滴廉价的眼泪作秀。几天以后,一切就像没发生过,直到惨案再起。然后这些节目再上演一次。

  美国政府又热衷于管外国的事,不处理本国的问题。例如,美国要去管几万里以外的伊拉克和伊朗的武器制造问题,却不管自己鼻子底下的武器泛滥问题。又如,美国政府每年发表人权报告,对世界上200来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评估,就是独独不评估自己的人权状况。其实,美国政府和媒体根本不承认美国有侵犯人权的问题,他们不使用“人权”(Human Rights)这个词谈美国的相关现象,而是取“民权”(Civil Rights)这个词。言外之意,美国没有人权问题,只有民事问题,这很像中国以前刻意区分“资本”和“资金”的运用场合。

  由于美国政府和媒体对人民的洗脑术高超,久而久之,美国人民以为自己国家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国家。金融海啸爆发后,美国人民才突然意识到国家管理一塌糊涂,才想到要改革,但长久以来形成的傲慢思维方式,又使他们六神无主,不知道要改什么,于是“改革”口号喊了一阵就熄火了。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9期)



//m.syxtk.com/wzzx/xxhq/bm/2013-05-02/1904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