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用化武当借口军事打击叙利亚,是不是很眼熟?

作者:   来源:环球视野综合  

用化武当借口军事打击叙利亚,是不是很眼熟?

美国刚打完叙利亚,就被玻利维亚狠打脸。

题图说明:当地时间47日,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玻利维亚驻联合国代表跟两天前的美国代表一样也在会上拿出了照片。连鲍威尔后来都承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情报事故”。

44日,叙利亚西北部一座反对派武装控制的小镇疑似遭到化学武器袭击,国际社会为之震惊,也再次掀起了叙利亚化武的疑云。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说叙利亚境内针对平民的化学攻击是由叙利亚政府发动的。随后,美国发动了对叙利亚的空袭。

结果,连玻利维亚驻联合国代表都看不下去了,拿出美国惊人相似的黑历史,站出来怒怼美国。

看来美国总是又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精神”,早已引发众怒了……

当地时间4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发生的疑似“化武袭击”事件召开紧急会议。期间,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拿出叙利亚受害儿童的照片,指责阿萨德政府实施了这一惨案。

她还抛出极具分量的警告:称如果联合国方面一直未能通过统一行动履行自身职责,美方将不得不对此“采取自己的行动”。

果然,第二天(46日),美国向叙利亚境内空军基地发射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作为叙利亚毒气袭击事件的回应。针对这次行动,五角大楼的声明称,根据美国军方获得的情报,发动这次化学武器袭击的战机是从位于叙利亚中部霍姆斯省的沙伊拉特军用机场起飞的,这里还存放有化学武器,因此发动此次袭击是“预防叙利亚政府再次发动化学武器袭击”。

这种宣称对方有杀伤性武器、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主权国家发起军事打击的单边行动,是不是有些眼熟?

相信我,感到似曾相识的并不是你一个人。

当地时间47日,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玻利维亚驻联合国代表看不下去了。跟两天前的美国代表一样,他也在会上拿出了照片,不过这次的照片是2003年,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发表的一场臭名昭著的演讲。

200325日,鲍威尔在联合国公布了有关美国证明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后来事实证明,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连鲍威尔自己后来都承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情报事故”。他当年在联合国义愤填膺挥着有白色粉末试管的照片,如今看来成了极具讽刺的一幕。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还不忘补上一刀,吐槽鲍威尔这试管里“搞不好是洗衣粉”……

玻利维亚代表在发言中称:“现在美国觉得自己既是调查者,又是律师,又是法官,还是执行者。”

“我认为,我们现在有必要记起历史曾教过我们的一课,在这个同样的场合,当年的美国再三确认他们在伊拉克找到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但那些大规模武器呢,到现在也没找到。”

“现在美国打算又一次搞单边军事袭击,并且已经付诸行动。这次(针对叙利亚的)导弹袭击,毫无疑问,是一场单边行动,严重威胁了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安定。”

不仅是在发言中批评美国,玻利维亚的代表还做出了行动——呼吁针对美国单方面行动以及公然破坏联合国宪章的行为,召开联合国安理会闭门会议。但作为本月安理会的轮值主席,美国代表否决了这一提议。(来源: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

俄国防部:美国对叙基地空袭后没有提交任何存在化学武器的证据

据俄罗斯卫星网48日报道,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少将48日表示,美国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在对叙利亚沙伊拉特空军基地空袭后一整天后都没有提交任何那里存在化学武器的证据。

科纳申科夫称,“美国海军军舰发射巡航导弹对叙利亚沙伊拉特空军基地实施了密集打击,此后一整天不论是五角大楼还是美国务院都没有提出任何空军基地存在化学武器的证据。”

观察者网此前报道,47日凌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他已下令美军对一座叙空军基地实施打击,美方认为该基地曾发动化武袭击。据五角大楼消息,美海军驱逐舰发射了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打击目标是位于叙利亚霍姆斯省的沙伊拉特空军基地。

美国打击叙利亚化武事件只是借口

来源:中国台湾网

美国《纽约时报》美国东部时间46日报道,美国官员表示在当地时间6日晚对叙利亚进行了导弹攻击,以回应叙利亚5日发生的化学武器袭击,美军随后宣布发射了59枚战斧巡航导弹。

特朗普下令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这是网易新闻的标题。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对叙利亚政府军采取的军事行动,也是特朗普上台之后的第一次军事行动。突然行动不仅让叙利亚不知所措,也让俄罗斯措手不及。

几个月前,叙利亚政府军刚收复阿勒颇,几天前,叙利亚刚爆发化武事件,从事件的反应来看,国际社会普遍猜测美国会对叙利亚采取措施,但没想到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叙利亚直言这是侵略,俄罗斯也称美国此举严重伤害俄美关系,但这些话对于美国,对于特朗普而言,都在预估伤害之内。

几个月前,叙利亚人民还在欢呼,战争快要结束了,随后俄罗斯驻叙利亚大使被刺杀,在“不要忘记叙利亚,不要忘记阿勒颇”的呐喊中,人们发现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在战争的硝烟背后,是美俄两国的巨大暗影,刚发生的叙利亚化武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证。

化武事件只是军事打击的借口,美国和西方的霸权不会容忍叙利亚投向俄罗斯。叙利亚政府军的阶段性胜利让西方国家如鲠在喉、芒刺在背,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完整的叙利亚,更不愿意看一个完整和平的中东。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利比亚到叙利亚,有战争的地方就有西方国家的身影。

军事行动的时间更值得玩味,叙利亚化武事件还未清晰,美国就耐不住性子祭出杀器,给原本就疑云重重的化武事件增添更多疑点。化武事件一出,西方媒体的口径出奇地一致,其实并不复杂,在叙利亚,中毒者等待施救,战火并未消失。而联合国上面的唇枪舌剑又已经开始。政治立场之间的交锋总会导致结果与真相相去甚远。

这在此前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不过,叙利亚局势至今已经相当明朗,被踢出和谈之外坚持顽抗的各种势力显然大势已去,再造出各种新闻也改变不了最终的命运。这一幕你是否似曾相识?

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叙利亚政府军一路高歌猛进收复重镇阿勒颇,形势一片大好之下无需给自己找茬,反倒是反对派却拥有重大嫌疑,而西方对此却视而不见。一片谴责和口之笔法之后,美国随即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时间出奇地离奇对平民投放化武,谁会受益,明眼人一看便知。

如果说化武事件此前还没有答案,那么随着美国投下的导弹,答案便已揭晓。十几年过去了,彼时,伊拉克战争时,美国妄称其拥有化学武器,而如今连一包洗衣粉都懒得拿出来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但特朗普就是在逼俄罗斯站队,叙利亚逐步稳定是中俄的诉求,叙利亚一直动乱石油资源被攥取在华尔街手里是北约的诉求。但是对叙利亚人民而言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未来是他们的诉求。但这个诉求明显与西方的诉求相悖。

化武事件只是借口,军事打击才是目的。看看阿富汗,看看伊拉克,再看看利比亚。(中国台湾网网友:程世杰)

空袭叙利亚 美国要从俄罗斯手中夺回主导权

来源:海外网

美国媒体6日援引政府官员的话说,美国当天晚间向叙利亚一个军事机场发射数十枚导弹,以回应此前发生在叙利亚战场上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报道称,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两艘美军舰船向叙利亚中部的沙伊拉特军事机场发射了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沙伊拉特军事基地位于叙利亚中部霍姆斯省,美方称叙利亚政府军此前从这一处军事基地发动一起化武袭击,因此采取行动摧毁叙利亚储存在此的化武库存。

此次美军的行动显然是蓄谋已久的。笔者认为,美国这次针对叙利亚的巡航导弹袭击在几个方面是进行了充分考虑的。

首先是时机的选择。众所周知,美国在奥巴马任期即将结束时曾在叙利亚与俄罗斯展开一系列对峙,结果在强人普京的强势出击下,奥巴马没讨到便宜。从那时起,美国可能就学到一课——不要在叙利亚与普京进行正面对决。然而,近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中东重新成为美国的地缘政治重心。美国因此有了在中东重夺主导权的决心。而美国的老对手俄罗斯却遭遇了一些麻烦:326日俄罗斯若干城市突然发生了系列抗议示威活动,示威者们直接针对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指责他可能涉嫌严重腐败,但是普遍认为示威的真正矛头其实是对准了总统普京。随后不久,俄罗斯又发生了伤亡惨重的地铁爆炸事件。俄罗斯已经是自顾不暇。因此美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窗口,秉持“趁你病要你命的精神”,一举出手对叙利亚进行巡航导弹袭击。

其次是目标的选择。这次美国巡航导弹袭击的目标是沙伊拉特军事机场。现代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贯穿始终,叙利亚战场也不例外。俄罗斯强势介入叙利亚战局就是以航空兵作为主体并在短期内实现了逆转。美国巡航导弹打击军用机场的目的就在于削减政府军在空中力量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反政府武装获得哪怕暂时的喘息机会。此外军用机场属于比较孤立的目标,由于净空程度的需要,周边民用目标较少,没有民居。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削减附带杀伤。毕竟打死了无辜平民,特朗普脸上也挂不住——上任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大打出手本就不是光彩的事情,再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其推特上估计要被反战团体的口水淹没了。

最后是手段的选择。此次美国是以驱逐舰为平台发射巡航导弹对叙利亚目标进行打击的。巡航导弹打击精度高,圆概率误差(CEP)大概在10米以下,打击机场之类的面状目标可谓小菜一碟。与其他进攻性武器相比,巡航导弹不但精度高,还拥有机动性好;可采用密集饱和攻击,打击效率高;能够与其他武器装备形成多用途、系列化的搭配,经济性好;突防能力强,纵深突击成功率高,并且难以拦截等诸多优势。其中单位成本低、利于大量生产和部署的经济优势显得尤为突出。并且由于巡航导弹并不载人,因此即使发生意外也不会有人员伤亡,因此成为美国打击叙利亚的首选。

从巡航导弹接到发射命令的那一刻起,美国又一次拉开了美俄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博弈。谁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叙利亚人民将迎来又一次浩劫。战斧的爆炸声在提醒他们,战争仍在继续,苦难的生活仍将继续。



//m.syxtk.com/wzzx/xxhq/bm/2017-04-10/4355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