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张志坤:中美关系的下一个“压舱石”是什么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色文化网  

中美关系的下一个“压舱石”是什么

张志坤

  在一些中国人看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中美关系,世界上最特殊的关系也莫过于中美关系。有关其重要性,相关论述已浩如烟海、毋庸赘言,有关其特殊性,诸般特点让人们仍旧饶有兴致地议论来研究去,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这一重要关系有“压舱石”,据说,这是几十年来中国一些“专家”、“学者”在国际关系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与发现。

  既然这项发明发现是如此伟大,既然这个东西是如此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不放跟着人云亦云一番。

  第一个重要且脍炙人口的“压舱石”,是中美两国之间密切的经贸联系

  曾几何时,有关“密切经贸联系是中美关系压舱石”一说甚嚣尘上,响彻神州上下。当此之时,这些人把中美关系绑架在这里,把立论根据依附在这里,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这里,以此为逻辑起点,演绎出中美关系无比玄幻的蜃楼美景。

  可惜的是好景不良、好梦不长,在闹哄哄一片的嚷嚷声中,这块珍贵无比的“压舱石”几乎一瞬间就变成了霸权当局砸向中国的巨石。直到这个时候,那些坚持“压舱石”之说的中国人还十分嘴硬,他们要么继续坚持认定经贸关系仍然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要么就阿Q式地说美国当局搬起这块石头将砸了自己的脚,好像霸权主义者无论如何都砸不到中国而只能砸美国自己一般。

  美国当局将上述中美关系压舱石搬起来开砸,最后结果如何,现在言之尚早。但这块石头已经不再压舱,而是在打在砸,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这样,那么中美关系中还有没有这个压舱石了呢?显然是没有了。

  第二个被提起但却短命的“压舱石”,是中美两军的关系

  也许是因为看到或意识到经贸压舱石失灵不管用了,所以接下来就又有了“中美两军关系是中美关系‘稳定器’”一说问世。“稳定器”与“压舱石”,一个是“器”,一个是“石”,二者当然并不是同样的东西,也不是一回事,但其基本功用或者核心属性高度一致,因此可以视为第二个或第二阶段的“压舱石”。

  这款新的“压舱石”虽然也曾被隆重推出热烈登场,但其突出特点却是“短命”,大约在2018年左右问世诞生,到2020年就可以断定已死翘翘了,因为中美两军关系已经闹得不可开交,虽然还没打起来,并且一般也不会打起来,但彼此之间恐怕连个好脸色都不复存在,更遑论什么“稳定”与“压舱”了。

  现在,这两块压舱石都呜呼了,接来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压舱石”呢?或者直白的说,中美关系的下一个“压舱石”是什么呢?

  曾有人寄希望于新冠疫情,认为这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大灾难,中美理应携手并肩,由此给中美关系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可惜天不遂人愿,时至今日,基本可以断定,这个指望落空了。新冠疫情已不能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还有人指望天气帮忙,以为愈加严重全球气候问题可以促使中美两国走到一起,在这个问题上开展合作,由此对中美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稳定与压舱的作用。这个希望眼下还在,还没有破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笔者估计结果也将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见笔者文章《靠天气来拯救中美关系,可能吗?》),老天爷成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还有人指望“全球化”,以为全球化不可逆转,在此大潮之下,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终归还是会好起来的(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文章《还有人相信中美关系会好起来吗》)。所以,“全球化”就成了一些人心目中另一个可能的中美关系“压舱石”。

  当然还有人把中国“改革开放”当“压舱石”,认为中国注定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的市场魅力与利益引力今后将更加强烈的焕发出来,美国不可能经得起这样巨大的诱惑,不可能不被这等魅力与引力所征服。所以,“开放”就有可能成为中美关系新型与新颖的“压舱石”,等等。

  但是,上述种种,在笔者看来,一概不过是得病乱投医,是深陷“压舱石”思维的泥潭中难以自拔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没有什么“压舱石”一说,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所谓“压舱石”不过是人为捏造出来的噱头而已。压舱石不存在,真正决定中美关系属性与走向的,是两国各自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制度、历史道路,这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才是真正深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直接的力量影响中美关系表层温度与风浪的话,值得提出的大概有两个力量,一个是人为的消极力量,即当代中国的亲美势力与资本集团,他们是中国国内在中美关系问题上制造混乱、兴风作浪的推手;一个是物质的积极力量,那就是中国的核打击体系,这才是稳定中美关系并决定其颠覆与否的最后的决定性要素。

  所以,中美关系不必寻找什么“压舱石”,事实上也找不到什么“压舱石”。



//m.syxtk.com/wzzx/xxhq/bm/2021-04-23/6884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