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中常有这样的画面:主人公千方百计给反派设下圈套,诱人上钩,终于在得手一刻喜不自胜,激情挥拳,欢呼一声:“Gotcha”!
▲ 为了博人眼球不择手段的“捉人新闻”已经成为了西方一种独特的传媒文化。
所谓“Gotcha”是英文口语中的常见词汇,全称“I have got you”,可以理解为“我捉到你了”或“骗到你了”。
如今,“Gotcha”已不仅是美国演员的俗套台词,更是西方记者的常用把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媒文化。美国新闻界美其名曰“捉人新闻”(Gotcha Journalism),泛指媒体为博取眼球,设套诱导或曝光报道对象“犯错”,也被学者译作“陷阱式采访”。
一、“捉人新闻”怎么个捉法?
“捉人新闻”最早出现在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马岛战争期间,英国《太阳报》以巨大的“Gotcha”为题发表头版消息,兴奋喝彩道“我们的小伙子们击沉了一艘炮艇,打残了一艘巡洋舰”。这条“战场喜讯”为当期《太阳报》挣得惊人销量,却也招来广泛批评。不少评论家认为,此类好战标题不仅有失“客观公允”,而且冷血无情、毫无新闻伦理可言。
▲ 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英国《太阳报》用大写的“GOTCHA”在头条报道了阿根廷军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击沉一事。
然而,更多西方记者看到的是《太阳报》大卖,嗅出的是“财富密码”:只要“蹭”上各种政治敏感议题热度,语不惊人死不休,就能吸眼球、搏出位。如果能“捉”得大人物们一时语塞,就能出尽风头、升职加薪,何乐而不为呢?“捉人新闻”就此被西方媒体发扬光大,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咄咄逼人甚至有时粗鲁无礼的西方记者。
“捉人新闻”最经典的套路是强行打断采访对象,或是提出与采访主题无关的问题,打对方一个猝不及防,诱骗甚至激怒对方,让采访对象尴尬、失言、犯错、出丑。
历任美国总统都没少被美国记者“捉到”过。老布什曾被公开质问是否服用过可卡因。小布什曾被“考”到车臣、巴基斯坦、印度和台湾地区领导人姓名。奥巴马还在竞选总统时,曾有记者问他为什么在拉票活动中不佩戴国旗胸针,暗示他“不爱国”。
▲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由于没有佩戴美国国旗胸针,一度被媒体推向风口浪尖。
特朗普更是各大媒体的重点围攻对象,比如被问及“你说你很虔诚,那《圣经》哪种版本更好”“你和苏莱曼尼将军(被特朗普下令暗杀的伊朗将军)很熟吗”,逼得特朗普怒斥媒体是故意在出“捉人问题”。不过,特朗普同样擅长“以毒攻毒”,曾当面直接打断CNN记者的提问,痛批“你们是假新闻,下一个”,让CNN很下不来台。
▲ 2017年1月11日,当时的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当选之后的首场记者会上拒绝回答CNN记者的提问,并痛斥其是“假新闻”。
此外,“捉人新闻”还通过选择性剪辑拼凑事实,搞一叶障目,歪曲受访者本意,塑造或强化负面形象。
奥巴马政府时期,福克斯新闻曾转载了一段美国农业部黑人女性官员雪莉・谢罗德有关种族观念的演讲镜头,断章取义为她贴上“种族歧视分子”标签,迫使她无奈辞职。
但当谢罗德长达43分钟的完整演讲被公之于众,大家才发现这是一起冤假错案,谢罗德的本意并非种族歧视。最终,奥巴马不得不亲自打电话致歉,拨了三次才接通,整个过程如同荒诞喜剧。
二、四大黑手试图“捉到”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以美媒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屡屡将“捉人新闻”用于涉华报道,费尽心机捉“大鱼”、造“猛料”,演变出“四大黑手”。
▲ 近年来,西方媒体不断在涉华报道中妖魔化中国。(漫画 | 陈霞)
黑手一:
故意挖坑,突然发难
2019年10月23日,中国刚刚喜庆建国70周年华诞,英国发生了著名的“货车惨案”,一辆集装箱冷藏货车中发现39具偷渡者尸体。事情还没调查清楚,CNN记者就在2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问,既然“中国过去70年取得巨大成就和进步”,为什么“中国公民却通过这种极端危险的方式离开中国”,居心叵测、昭然若揭,当场就被发言人有理有力驳回。等到英国警方查明遇难者全部来自越南,CNN又对真相视而不见、不予报道。
▲视频:2019年10月25日,华春莹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CNN记者提出的有关英国货车事件的问题,称其“出发点是很有问题的,反映出你思想深处的一些问题”。
今年3月20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登上美国CBS王牌节目“面向全民”接受采访。主播布伦南在9分钟内无理打断23次,丝毫不给秦大使完整表达的机会,并在连珠炮般追问涉乌克兰问题后,突然抛出所谓新疆人权问题,质疑即将访华的联合国人权事务高专能否自由访问。秦大使从容不迫、一一化解,用大国使节的雅量赢得人心。连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布伦南的行为,纷纷批评她“很粗鲁”“不专业”。
▲ 2022年3月2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面向全民”节目采访,主要就乌克兰问题阐述中方立场。在9分钟的采访中,布伦南23次打断秦刚讲话。
黑手二:
生编硬造,以偏概全
美媒以“捉住”中国道路、制度甚至领导人为目标,东拼西凑出所谓“内幕真相”,误导不知全貌、随波逐流的西方群众,给中国贴上“威权专制”“封闭高压”等“异类”标签。
▲ 2021年3月,多次赴新疆考察并出版《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一书的法国记者马克西姆•维瓦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方针对新疆的新闻,充斥着毫无逻辑的谎言。
例如,将镜头对准个别吃“反华饭”的“演员”,紧盯中国社会极端个案和所谓“污点”不放。至于中国发展成就和最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歪曲解读。报道中方官方表态时,美媒更是热衷炒作“强硬”表态,却只字不提中方陈述的事实真相,只字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 2021年2月3日,吐尔逊娜依在接受BBC采访时假哭,妄言在新疆的教培中心内存在所谓“系统性的对妇女的性侵行为”。2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用事实予以驳斥,称其“不过是一些势力用来抹黑、攻击中国的工具、演员”。
黑手三:
甩锅推责,强加因果
这点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美媒涉华报道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媒普遍无视中国的劝和促谈努力和“第三方”身份,捕风捉影,捏造出中国“知情论”“共谋论”“援俄论”,甚至还编排“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谬论,试图“捉住”中国不放,把万里之外的中国架在火上烤。
▲ 2020年4月,福克斯主持人珍妮・皮罗在节目中诬称中国故意让新冠病毒扩散到全世界,置其他国家于危难之中。
美媒还曾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附和美国政府说法,称中国未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芬太尼输美,导致美国内芬类药物滥用、危害美民众身心健康,让中国背锅。但没有需求又谈何供给?中国出口芬太尼等药物是正常的医疗用品出口。数据显示,占世界人口总数5%的美国人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美国内监管力度匮乏才是导致芬太尼类物质制贩和走私泛滥的主要原因。看来不仅美国政客喜欢内病外治,自诩“独立思考”的美国记者也不遑多让。
黑手四:
党同伐异,厚此薄彼
在反华“白色恐怖”弥漫全美的大背景下,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媒政治正确。公众人物只要稍稍流露出友华态度,就会被贴标签、扣帽子,被打入“文字狱”。
蒙大拿州参议员戴安斯、新闻集团总裁汤姆森曾数次率团访华,重视对华合作,却因此被美媒奚落为“中国啦啦队长”“熊猫拥抱者”。前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董事沃克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称赞中国抗疫措施有效,就被称作“叛徒”。如今,美国各界人士都惧怕被媒体“捉到”,不敢理性发声,美中关系的土壤就这样被“捉人新闻”毒害。
▲ 蒙大拿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戴安斯由于多次访华,被美国新闻网站《野兽日报》称为“中国啦啦队长”。
反之,对华“鹰派”则广受追捧。特别是部分被美国收编的华裔“异见人士”,出于“皈依者狂热”时常发表种种极端反华反共言论,更是被美媒奉若至宝。曾在国内媒体工作过的记者袁莉移居美国后以撰写涉华评论为生,对中国抗疫政策恶毒攻击,遭到无数中外网民唾弃。可《纽约时报》仍将袁莉之流供为“专栏作者”和“中国专家”,目的无非是靠丑化中国来彰显自身“人权教师爷”形象。
“捉人新闻”泛滥成灾,根子还在于美西方舆论和社会环境的演变。
一方面,资本和市场力量导致传媒生态“娱乐至死”。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大爆炸加剧媒体竞争,短平快、情绪化、戏剧化的“后真相”更易吸睛涨粉,严肃新闻和深度报道日益失去市场。传媒集团化、寡头化趋势也使美西方“报阀”们日益将市场利润、眼球经济置于新闻伦理之上。
▲ 2022年4月28日,拜登在一场小型新闻发布会发言完毕后,并没有按惯例接受记者的提问,并小声吐槽“他们从来不问适宜的问题”。
反华传媒大佬默多克大言不惭,娱乐化是传媒的未来。美国媒介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也早在《娱乐至死》中预言:“我们的神父和总统,我们的医生和律师,我们的教育家和新闻播音员,都不再关心如何担起各自领域内的职责,而是把更多注意力转向了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上镜。”
另一方面,西方传媒已从民主“看门狗”沦为政客“哈巴狗”。媒体极化往往与政治极化同频共振。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媒日益以党派划界,左右分立、各为其主、相互攻讦,“捉人新闻”也因成本低廉而屡见不鲜。民主、共和两党为捞取政治资本,争相对华示强,各自给媒体充分“喂料”,媒体也乐得利用“捉人新闻”迎合反华声浪,丝毫不顾及对美中关系及本国利益的长远危害。有研究认为,美媒已沦为“政治家的密谋代理人”。
“捉人新闻”高明吗?不高明。正如澳洲记者马尔科姆·法尔所言,“捉人新闻”的实质就是“粗鲁新闻”。美国电视新闻黄金时代的传奇主播拉里・金生前曾说,“捉人问题”绝不是他的风格。Reddit上的一位网友总结得很好,好的采访应当是一场令人愉快的交流,当其中的一方(记者)是个混蛋,那这场交流就不可能令人愉快。
▲ 在2022年1月24日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面对福克斯新闻频道记者关于通胀问题的追问,拜登十分不满,小声爆出粗口,称该记者为“蠢货”。
“捉人新闻”对社会有益吗?显然无益。在“捉人”风气影响下,西方媒体沦为点击率和话题热度的“囚徒”,对冲突和丑闻等浅层表象趋之若鹜,却再也抓不住深层次的主要矛盾,无法客观全面解读复杂的国际和社会问题,更不能服务西方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年来,美媒愈发背离新闻伦理,公信力更是江河日下。2021年盖洛普美国媒体公信力调查结果显示,仅36%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能够作出“全面、准确和公平”的报道,接近历史最低点。美媒再这么作下去,终有一天会彻底砸烂自家的老字号招牌。
▲ 美国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在过去20多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 | 盖洛普咨询公司)
“捉人新闻”终究只是操弄舆论的小聪明,而非激浊扬清的大智慧。“捉人新闻”是邪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才是正道。
我们自己既要养成强大的“抗毒能力”,不被“捉人新闻”带偏了方向,更要培养“解毒能力”,好好煞一煞“捉人新闻”的歪风,揭穿“谎言帝国”的皇帝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