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中美两国医疗的巨大差异

作者:teafox   来源:茶狐看世界  

最近,小区附近翻新了一座篮球场,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天气好,我连续去打了好几天。

前天打球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有点头晕、胸闷,心跳加快,一个人斜靠在铁丝网上,几分钟后,才恢复正常。

后来又遇到一个在宁波的美国朋友,跟我说,他这几天有感冒症状,味觉丧失,想看医生。

我说,你别吓我,不会是「冠」了吧?不过好在核酸还是阴性的,我也刚好有空,于是,就带着他一起去看医生。

我做了一堆检查,没病,医生说,你也一把年纪了,打球要节制!

老外也没病,没做检查,医生说,回家多喝开水,多睡觉。

就医过程中,我顺便和他讨论了两国医疗体系的差异。

我先说结论:

美国「医疗水平」依然是人类天花板,是富人的天堂,但「医疗体系」效率很低,花钱多,效果差。

中国「医疗体系」效率世界一流,但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缺钱、缺人,「医疗水平」有待提高。

最后,不看过程看结果,数据会说话,中国人的健康水平和人均寿命,已经超过美国。

接下来说说这次就医的感受,和中美医疗状况的对比分析。

信息化加速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 2020622日的帖子,网友抱怨道:

去医院做个简单的抽血检查,总结起来上下楼共跑了9趟,排队排了18支,总共耗时2小时,整个看病流程繁琐复杂缺少指引,病人要跑很多地方才能完成多件事情,极其不便利,并且医生护士的态度都很不耐烦,大大拉低了看病的效率,增加了时间损耗。

说实话,以前大医院给我的体验也不好,医院越大,效率越低。过去几年中,我要么去看社区医院,要么最多去大医院看急诊,已经很久没有体验大医院的门诊了。

这次,我在早上打开附近一家「三乙」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发现新增了「当天预约」的功能,我得到下午3点的号。

我约的是一个专科主任医师,挂号费25元。

老外约的是一个普通内科主任医师,挂号费17元。

到了医院后,去机器上扫码取号,然后就可以看病。医生开了化验单,当场扫码就可以付钱,整个看病的过程,除了候诊,没有排队。

一进医院,跃入眼帘的就是空荡荡的挂号结算大厅,以前这里可是最拥挤的地方,每次看病,挂号,化验、缴费,然后开药,缴费,排队少则半小时,多则几个小时。

这么大一个医院,以前收费部门的人员,好歹也要30~50人,现在都转岗了。这只是近几年收费电子化的一个缩影,停车场的收费员,好像也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全国范围内,有多少各行各业的收费员下岗转业呢?至少以百万计吧。

而这些职业的消失,底层逻辑都是移动支付的普及。西方发达国家,不能普及移动支付有很多原因。

首先,是既有支付系统的抵触,比如说,信用卡系统、投币收费机等,是一个很庞大的利益集团,短时间内很难代替。

其次,既有体系背后,是数量庞大的员工工会,也是一个很大的势力,要想让这些人中年改行,哪有这么容易?!道理大家都懂,早点改,还有学习新技能的机会,越晚越被动。在中国,我们可以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理论上,这是最优解。但在西方国家,他们办不到。

很多人认为,移动支付最大的优点是方便,出门不要带钱包了!其实,移动支付可怕之处,不只是方便,论方便,如今的信用卡早就可以免接触NFC支付,比起手机扫码更快捷。很多年前,我去冰岛,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上个厕所也可以用信用卡NFC支付。

在我看来,移动支付最大的特点是「普世性」和「革命性」。

先说「普世性」,如今,哪怕再小的生意人,只要贴出一张二维码,不需要Pos机,也不需要网络支持,就可以收钱。对那些路边摊、个体户来说,零门槛实现收钱自由,告别脏兮兮的零钱罐,省去结账的人力,简直就是天大的福音。

所谓「革命性」,就是打通所有节点,全面整合数据流和资金流。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拗口,且听我慢慢道来。

20191023日,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接受美国国会质询。国会老爷们发问: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约39万亿美元,而美国则是1800亿美元,差距达到数百倍。Facebook为什么没有推出和中国竞争对手支付宝、微信一样的支付系统呢?

扎克伯格一脸无助地说,在中国,支付宝和微信所依赖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比美国先进得多。

听完他的解释,国会老爷们一脸怀疑,但又不知如何追问,到底什么是「移动支付基础设施」?中国怎么可能比美国先进?现在回头看,Facebook心里的苦,扎克伯格最清楚。其实,别说那些老态龙钟的美国议员无法理解,就算每天在用移动支付的中国人也不一定能理解,什么叫「移动支付基础设施」?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软硬件结合的体系。

首先,手机要普及,移动信号要好,这一点,美国不如中国,但差距不大。

其次,手机支付要普及。这一点中国完胜,我看了一篇美国金融报告The future of US mobile payments,到2023 年,美国将有大约 3800 万人使用移动支付,也就是11% 的人口。而早在2021年,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已经高达87%,遥遥领先于美国。

再次,渗透率要高。

最近我越来越感觉到微信的强势。这几天我去实体店消费,老板提醒我领支付宝红包,我一次领了4块多,还有2块多。而微信,几乎没有任何线下红包促销。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线下用支付宝了,我问老板,现在顾客支付用什么比较多,老板说,当然是微信,压倒性优势。

如今,支付宝进退维谷,没补贴,就没人用,经常补贴,就亏本。这似乎是支付宝最后的抵抗,不久的将来,大概率会缴械投降,线下支付这一块,会被微信完全占领。

阿里系以前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但规模不是护城河,京东、拼多多的份额越来越大,他们都可以接受微信支付。社交才是最深的护城河,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自己的支付年报,微信支付的使用额度,应该远超支付宝。

美国目前手机支付的普及率非常低,苹果支付一统天下,而苹果最缺乏的就是社交属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群收款」,比如小孩出游活动费,家长只要在群里设置「群收款」,输入总额,就会自动形成AA收款,金额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如169.37元,支付起来,毫无障碍。如果不是社交化的支付系统,这样的收款模式,如何操作?难道挨个去收钱吗?

另外,社交属性也是推广很多应用的前提。如果让你重新下载一个app ,还要经过复杂的注册,面对一个全新的界面,很多人都很难适应,尤其是老年人,根本没法接受。在中国,微信人人都用,只要搜索一个小程序,甚至不用重新填写自己的信息,就可以无缝接入医保体系。

扎克伯格羡慕的中国「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就是让移动支付成为人的本能反应,打通各种数据链条,彻底颠覆商业生态,这样的基础设施,美国显然没有,其它国家也没有。

中国医院的支付结算体系,深度嵌入整个医疗流程。在医院结算的时候,报销部分,直接从医保账户划走,其余用微信支付,整个过程,丝滑柔顺。

而在美国,你看完病都不一定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若干天之后,医院账单会邮寄到你的家里,然后你还可以去跟医院和保险公司讨价还价,最后再付钱。

按照我美国朋友的说法:在美国看病,就像进入一个没有标价的商店,老板可以决定把什么商品放入你的购物车,在结帐之前,你都不知道买了什么。消费后的若干天,你会收到一个账单,最终你付多少钱,取决于你的议价能力和保险条款,多数情况下,你可以得到 0% 100% 之间的随机折扣。如果你下次光顾同一家商店,上次的惯例统统作废,折扣、价格都会不一样。

美国医疗体系的结算过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工最贵,医院和保险公司的员工陪着你耗时间,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买单的都是消费者。美国的医疗费用,能不贵吗?!在结算系统电子化这一块,美国想追上中国,就要彻底推翻现有的系统,回炉重造,难如登天!

医生态度

这一块,美国完胜。时刻保持微笑的美国医生,个个都像职业的演员。在美国,普通人看专科医师,预约一般等2~7天,checkin等半小时,然后护士给你测血压、测体温,护士看完等20分钟,然后医生看病,10~30分钟不等,最后去药店拿药,大约等一个小时,其实等待时间也很长,但过程中,大家态度确实非常温柔,微笑的时候,露出八颗牙齿。

中国的医生的确经验丰富,但多数时候,看病的过程就是短暂的对答过程,就像老师质问小学生。

另外,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存在以药养医的情况,医生在看完我所有的检查报告之后,说我的身体没问题,但还是给我开了一个中成药,这种药的结局一般都是在我的药箱里,闲置到过期为止。幸亏我问一下,否则二维码一刷,一百多块钱就刷掉了。

医生态度的差异,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根据美国医师基金会 2018 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医生平均每周工作51 小时,每天接诊 20 名患者。根据《台州晚报》 20160314日的文章。记者调查了台州市区一家三级医院部分专家门诊的工作量,最多平均一上午要看76个病人,少的也要看41个病人。

看的病人多,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中国医生经验丰富,误诊率低,效率高。坏处是,高强度劳动下,很难做到和颜悦色。

可以说,美国医生的从容,是建立在对病人高收费的基础上,而中国医疗体系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医生的超额劳动的基础上。看看两国医生的生活质量就可以知道,这个高效的医疗卫生系统牺牲了多少一线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活。

数据最直观。北京协和医院一年接诊量226万,员工4000人。美国最顶级的梅奥诊所,一年接诊量116万,员工61100人,等于说协和医院以梅奥诊所1/12的工作人员数量,完成了梅奥诊所2倍的接诊量,协和工作人员人均负荷是梅奥的24倍。梅奥门诊费500美元左右,协和挂号费一般50块钱左右。

50元人民币就想享受500美元的诊疗服务,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隐私保护

大约10年前,我在医院做超声波,医生几乎让我处于半裸状态,然后,泰然自若地把一群实习女医生叫过来,让她们观摩学习,一边看着我,一边交头接耳,互相讨论,总结经验。

中途还有人窜进来,好像是医生的老朋友,来打个招呼,唠家常似的聊了很久,而我,就像标本一样,任由别人评头论足。那一刻,我感觉,我就是一只实验室的小白鼠而已,连最基本的尊严都没有,更别说什么隐私。

这一次,感觉最大的变化是病人隐私的保护上,比以前好多了。诊室外,是一个集中的候诊区,刷二维码之后,就按照挂号顺序,等候问诊。

轮到我的时候,诊室里面,只有我和医生,中途只有一对老年夫妻,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直接闯入,医生马上让他们出去等待叫号。现在中青年病人,基本上可以做到安静等候,单独问诊,以前那种「乱哄哄一堆病人围着医生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

高效廉价

这次,我做了2个血液化验,分别是:「生化常规」「心肌钙蛋白」,还有「常规心电图」,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医生开单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了,4点多就出结果,一共1个多小时,花费499元。

这样的效率和价格,是让美国人最震惊的!

在美国,普通诊所,连最基本的血常规也要一个礼拜。就算在大城市,心电图、超声波之类的检查,也必须预约,少则两三天,多则几个礼拜。至于价格,差距更大。

The average cost of an EKG at urgent care varies by geographic location but is about 205 when paying without insurance.心电图的平均费用因地理位置而异,但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支付时约为205 美元。

On MDsave, the cost of an Echocardiography with or without Color Doppler ranges from 577 to 1407.  MDsave 上,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波的费用从 577 美元到 1407 美元不等。

我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这里的人均GDP大约2万多美元,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收入水平也差不多三分之一。我的这类检查,原价499人民币,如果在美国做,至少1000美元,按照汇率,价格相差13倍。

根据 Our World数据,美国人均寿命,发达国家最低,但医疗支出,全球最高。

其实,站在中立的角度看,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医生高收入,医疗高收费,都有合理性。无论哪个国家,读医科都是很难的,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中国一个五年制的临床本科,读过的课本,垒起来比一个人都高。寒窗苦读5年,毕业后还要坐好几年的冷板凳,难道就不应该比一般人多赚一点嘛?

另外,美国医疗保险行业,制药业,都要切走很大的一块蛋糕,这也是美国医疗费用昂贵的原因。但从本质上看,这也是美国收割全球,在国内重新分蛋糕的一个过程。

虽然美国医疗支出占GDP比例高达16%,全球最高!但无非也就是一个分配的问题。比如说,美国人均GDP超过6.3万美元,如果支出16%也就是1万美元,那还剩下84%,依然还有5.3万。而中国的人均GDP1.2万美元,就算医疗零支出,那也才1.2万美元。

有朝一日,我们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水平,我们的医生一天很可能也只看20个病人,到时候,态度保证很好,但医疗费涨10倍不止。

美国医疗水平依然先进

写到这里,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数落美国医疗体系的弊端。美国的医疗体系也有自己的优势,医疗技术水平依然领先世界。

美国在全球药品市场的占比超过45%,拥有市值排名前十家医药公司中的6家,分别为强生、辉瑞、礼来、艾伯维、默沙东、BMS。其中,强生为全球市值最高药企,达4287亿美元,也是唯一超过4000亿美元体量的药企,美国依然掌握世界主要创新药的研发。

美国癌症协会(ACS)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布的统计数据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对比了中美双方的癌症治疗与生存数据,分析两国之间癌症诊疗的差异。

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美国高达70%,而中国只有40.5%,比美国落后30%!癌症治理拼的就是医疗资源。显然在这一块,美国胜出。

美国医疗体系最大的赢家是「有钱人」,中国有钱人排队去梅奥诊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得不说,美国真是有钱人的天堂,隔壁加拿大虽然号称免费医疗,但有钱人照样组团去美国看病,与此同时,美国的穷人为了省钱,组团去墨西哥看病。美国的医药科技,医学技术,绝对世界第一,只不过世界第一的资源,只有你的钱包够丰满才能享用。

美国医疗体系最大的问题

美国医疗体系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过程中的细节,而是结果!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却得到一个不如中国的结果。衡量人类健康水平的最主要的2个指标就是,人均预期寿命和肥胖率,美国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预期寿命

中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美国。2021年,中国预期寿命77.1,美国76.1,这数据可不是来源于中国方面,而是OECD和美国CDC。这张图,前段时间在Twitter上刷屏,很多美国大V,都认为这是美国的国耻。

肥胖率

肥胖率的定义有很多,这里是指PMI>30的成年人比例。计算公式BMI=体重÷身高的平方。2016 年,全球13% 的成年人肥胖。其中,美国的肥胖率为37.3%,中国为6.6%。另外,经合组织(OECD)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美国成年人肥胖率,升高到38.2%,当之无愧成为全球最胖的国家。

与此同时,全球最瘦的国家是日本,成年人肥胖率只有3.7%,第二至五位依次为:印度(5%)、韩国(5.3%)、印尼(5.7%)和中国(7%)。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肥胖率低于20%

肥胖不仅仅是一个审美问题,还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去过美国的人都知道,美国沃尔玛有一种设备中国没有,那就是肥胖患者代步车。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一定要有战略定力,美国的敌人有很多,比如,肥胖症,全民磕药、基础教育失败……中国根本排不上号,只要认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美国也只能发发脾气,在风中凌乱,最后的结果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总之,以目前中国的经济条件,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能超过美国,已经是一个奇迹。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医护人员的埋头苦干」,他们的劳动强度是欧美同行的好几倍,相当于一个人当好几个人在用。对此,我们一定要心怀感恩。



//m.syxtk.com/wzzx/xxhq/bm/2022-10-01/7780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