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北京87岁爷爷义务扫桥11年意外身亡 市民自发祭奠

作者:宗禾   来源:央广网等  

  央广网北京11月27日消息(记者李文蕊 通讯员原梓峰)今年87岁的窦珍老人被亲切地成为“扫桥爷爷”、“铁桥卫士”,在北京右安门万芳桥西侧有一座横跨铁路的过街天桥,因为解决了群众绕行的困难也被称为“连心桥”。2002年开始,家住离桥200米远的窦珍老人自带工具,清理桥面卫生,一干就是11年。11月25日上午,老人在扫桥时不慎坠落身亡,次日一早,居民自发将一大束白色的百合花放置在桥栏的拐角处,纪念这位被广泛赞颂的右安门文明之星、北京榜样、中国好人。

  坚守

  老人是北京市供电局一名退休司机,他所居住的翠林三里社区与三环路之间有一座铁路过街天桥。从2002年开始,每天上午和下午,老人提着扫帚、簸箕和抹布,来到“连心桥”,迈上196级台阶,开始打扫卫生,风雨无阻,从没间断过。老人生前曾告诉记者,开始扫桥时候用市场买来的扫帚,年龄一大,腰、膝盖和后背都受不了,就接长了扫帚柄,就这样,扫帚与老人共同成长。

  除了浮尘、杂物外,老人还用自带的小铲子清理小广告,生前老人告诉记者,小广告清理起来比别的垃圾费时间,得先用水捂一会,再用铲子铲掉,有的还的用指甲抠掉。同住20号楼的吴女士说,老人性格幽默,健康开朗。他还自编了扫桥顺口溜:“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清扫大桥,锻炼身体;生命不息,守桥不止。”每天打扫天桥时,老人把它当做小曲哼唱。

  意外

  11月25日上午,老人出来遛弯走到桥上,大约11点半,他家的保姆接到听说老人坠桥后跑到现场,此时,窦珍老人已趴在地上。目击者说,当时老人脸色煞白,但面容安详,像是睡着了。老人坠在桥下的工地里。工人张先生回忆,上午10点不到,他听到“咚”一声,跑过去一看,老人趴在地上已不能动弹,他赶紧报了警。警察、救护车赶到现场后,确认老人死亡。“听人说,他是要够什么东西,还是看什么东西摔下来了。”

  下午,翠林社区居委会书记田女士介绍,警察勘查认定是意外,“家属也无异议。”赶来的老人的女儿随后被两名女子搀扶着,一步一顿走进工地。直到下午3点15分,老人被抬上殡仪车。提及窦珍,社区居民只用两个字形容——好人。“就那扫桥的事,一天两天还行,他干了11年,不为名利,谁做得到?”

  遗憾

  11月26日一大早,在老人“工作“了11年的铁路过街桥上插着一大束白色的百合花”。据了解,这是跟窦珍老人同住20号楼的居民自发买来鲜花并放置在桥上的。今年以来,社区居委会陆续安排志愿者接过老人的扫帚,代替老人继续将桥扫下去,并准备于近日举办“窦珍志愿者服务队扫桥交接仪式”。令人惋惜的是,没等到仪式这天,老人就先走了。

  窦珍老人生前是所在翠三社区的志愿者,曾经两次被评为右安门街道“文明百佳”之“志愿者服务之星”;2012年被评为丰台区“最美丰台人”,并入选2012年度“中国好人榜”。原定于29日举行的义务扫桥交接仪式,因为老人的离世不得不暂时推延时间,但翠三社区党委书记田彬说,活动一定要搞,老人的扫帚肯定有人接,老人的精神也一定传承下去。

  附文1:

2012北京榜样候选人:窦珍

  

2012北京榜样候选人:窦珍

  主题:《百姓生活故事》——桥

  时间:2012年6月14日

  解说:走进85岁的窦珍老人家里,室内的陈设都很简朴,唯独一样,扫帚特别多。

  窦珍:往里头看,旮旯里扫帚一堆。

  记者:都是您使剩下的?

  窦珍:不是,都还能拿出去使,这是自己的笤帚。

  记者:轮着使。

  这是您平时拿的工具?

  窦珍:对对对。

  解说:拿上扫帚、簸箕、麻布,窦珍老人不是打扫自家的卫生,而是走出家门,来到离家不远的铁路桥,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开始清扫这座他心爱的桥。

  记者:这桥不小啊?

  窦珍:120米宽,底下六个铁道,走六趟火车。

  记者:这够高的。

  窦珍:五节,每节19个台阶,95个台阶。

  记者:您太熟悉了。

  窦珍:数遍了,数够了。

  解说:您看看,这天长日久,窦珍老人都有经验了,他还自制了专门的工具,就说这擦桥栏杆,他用的抹布都和一般的不一样。

  记者:这抹布也是您自己做的吗?

  窦珍:这是墩布。墩布没那把儿,把这捆起来当抹布了,这当抹布老使,使不完。

  解说:不光是抹布,老人还自制扫帚,自己招来些树枝,中间捆上根长长的木棍,老人说,这样的扫帚好扫瓜子皮,而且把儿长,比短扫帚可强多了。以前用短扫帚的时候,需要弯腰,会把膝盖磨破,腰也常常很疼,除了禁用的大抹布和长把的扫帚,每天扫桥的窦珍老琢磨的门道还多着呢。

  窦珍:擦的时候也有个规矩,逆行擦,这么着往上擦看得见,自行车推着下来了,赶紧给人靠边让人过去。

  记者:怕耽误人家,您想得挺周到。

  窦珍:既然你做好事了,就是为了让人方便,你给人挡道就不行了。

  解说:扫完擦完这座桥,我们回到了窦珍老人家里,他给我讲起了他跟这座桥之间的缘分。1999年,窦珍搬到了现在住的翠林小区,那时候还没有这座铁路桥,两边居民往来常常都在铁路上穿行,不小心被疾驰而来的火车撞伤的事故,发生了不是一次两次,所以2000年这座桥建立起来以后,窦珍和他的邻居们都很高兴,都叫它连心桥。尤其是窦珍老人十分爱惜这座铁路桥。

  窦珍:有这个桥的时候,老伴就这屋里摔伤了,摔完了以后她卧床不起,静卧60天,静卧当中伺候老伴的时间有富裕,那时候这桥新建得,也没有搞卫生的人,自己找点活儿吧,所以这么着,在家里看家做饭照顾老伴,空余时间扫桥去,擦桥去。时间一长了,擦桥也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了。

  解说:那时候窦珍老人已经75岁高龄了,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起床,下午三四点钟再到桥上去一趟,一天两趟又扫又擦,为的就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干干净净的环境。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的苦心。随地吐痰的,乱扔瓜子皮的,还有自家宠物狗随地方便的,都让老人没少费劲,可老人不抱怨,反而替这些人说话。

  窦珍:经常有狗屎狗尿,谁瞅着不烦哪,我不烦,我有我的理解,中国人的人心软,慈心,老头老太太走路都走不动了,他还牵着遛狗呢,为什么呢?养时间长了,都有感情,这些人都是善良的,我一直同情养狗的,所以看到狗屎狗尿了,我给处理完了我没事了回家,我爱干什么干什么,他不行,牵着回了家还得管它吃,搞卫生,还得伺候那狗。

  解说:老人替那养狗的人说话,可有的那不自觉的人,倒嫌窦珍老人每天桥上桥下的忙活,怪碍眼的。所幸老人有心胸,从不跟他们计较。

  窦珍:一不认识,也不知道是哪儿的,你跟他生什么气,他说得不顺听的话,你一笑一乐,有的时候,歇会儿好不好,我说人各有志,就这一句话,人各有志,这是我的志气,你管不着。

  记者:您也不耽误他的事,他干吗对您这样?

  窦珍:要没有你,往桥上哪儿,哪儿光滑,狗一卧,拿梳子给狗梳毛,弄得桥上哪儿都是,那狗毛没法扫,所以这些人瞅你别扭。

  解说:几句难听的话,老人可以不计较,可如果有更大的危险,就不是窦珍老人自己能够解决的了。尤其他早上起得早,有时天刚亮,路上行人也不多,要真遇上那横的、不讲理的,老人也没辙。所以他求助于社区居委会的书记。

  窦珍:为什么我找他去了,过年,咱们老习惯,得了,初五都过了,初六了开张,咱也开张,去扫桥,有在桥上烧纸的,砖压着纸,桥铺的是塑料的,着火一烧,化了,跟砖连在一块,我现起的,起完了这砖以后我找的书记,他说你放心,把这志愿的箍给你,你什么时候去扫桥,你就戴上出了什么事居委会负责。

  解说:书记给了老人志愿者的红袖箍,老人维持桥上的卫生就更加名正言顺。常在桥上往来,老人对这座铁路桥前后的情况都非常熟悉,连心桥位于铁道的上方,又是两个街道的分割线,所以它的官吏维护一直没有明确的归属,就这样一个三不管的地方,2011年夏天,大于造成桥下积水严重,影响行人往来,这可把老人急坏了。

  窦珍:这个桥由这边上去了,那边下去,到桥下头,过不去,大水坑,我自己买了把铁锹,上哪儿挖土,垫水坑,垫不起了,挖了两个大坑,也没把水垫下去,后来这社区,在这面码了点砖,那是社区修的,后来我一瞅他码砖,给我脑子启动了,我找社区去了。

  解说:自己也并不富裕的窦珍老人,拿出省吃俭用攒下的三千块钱,在这段50米左右的土路上铺上砖石,这段路再也不积水了。路旁的这座铁路桥,每天迎送着上万的居民进出南三环,为了让行人走得干净舒心,已经为这座桥付出整整十年的窦珍老人,不顾自己85岁高龄,还要坚持把扫桥进行到底。

  窦珍:我什么都倒了,我这人不倒,我跟这桥耗上了,我干到底了,我说我开承包公司,

  记者:您一人承包了。

  窦珍:我大桥上挂一承包公司,承包公司的条件,内容是“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打扫卫生,锻炼身体,坚持生命不息,绝不休息!”,我说我跟这大桥耗上了,死在这儿都高兴。

  附文2:

300多京城民众集体默哀 向“扫桥爷爷”致敬

  来源:中国新闻网

  

300多京城民众集体默哀向“扫桥爷爷”致敬

  11月29日,300多名民众顶着凛冽寒风,脱帽默哀,向87岁的“扫桥爷爷”窦珍老人缅怀致敬。图为默哀现场。 曾鼐 摄

  

  图为民众献花现场。 曾鼐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曾鼐)11月29日早上,北京市丰台区连心桥旁人头攒动。百合、雏菊、薰衣草插满整座天桥,迎风招展;桥下,300多名民众顶着凛冽寒风,脱帽默哀,向87岁的窦珍老人缅怀致敬。人群中,时不时能听到轻微的抽泣声,不少人默默地用衣袖擦试泛红的眼眶。

  窦珍,被亲切地称为“扫桥爷爷”。今年87岁的他,曾是北京市供电局的一名司机,退休后成为了热心的公益志愿者。自2002年起,他每天义务清扫所住社区附近的过街天桥——连心桥,已有11年。

  位于丰台区右安门外的连心桥,是一座横跨六条铁道的铁道桥,被视为附近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隶属关系不明,桥面一直无人清扫。每天义务扫桥的窦珍,成为了连心桥的守护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缺了主角的交接仪式

  今天,本应是个欢喜的日子。

  窦珍老人所住的街道社区,组建了一支“窦珍志愿服务队”,原定于今天为窦珍举办一场特殊的“扫桥”交接仪式。然而,4天前,窦珍在清扫天桥时意外跌落,不幸身亡。今天缺少了主角的交接仪式,成为了一场特殊的哀悼会。

  28日早上10点,300多名志愿者、社区居民等聚集在窦珍老人生前打扫了11年的连心桥边。顶着呼啸的冬日寒风,他们手持鲜花,摘下帽子,集体默哀1分钟,缅怀老人。

  默哀结束后,翠林三里社区和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的志愿者们,接过了“窦珍志愿者服务队”的大旗。窦珍的儿子窦孟显也是其中一员。

  窦孟显接过旗子说,父亲是个普通的老人,一生辛勤简朴,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自己永远的精神支柱。他说,全家人既悲痛又宽慰,“爸爸扫了一辈子桥,直到最后,算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28日上午举行的“向窦珍老人学习,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主题活动,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丰台区政府、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联合主办。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龙彬动情地说:窦珍老人“把做好人当信仰,把做好事作追求”。他呼吁,缅怀老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自己做起,做好事行善事,要让好人有好报。最后,他深深鞠躬,祝愿“老人一路走好”。

  传递正能量义不容辞

  早上10点半,交接仪式结束后,人们陆续走上天桥,将手中的鲜花挂在桥上的铁栅栏上。

  自发的献花仪式不失庄严神圣,除了耳边呼啸的北风,只能听到“爷爷走好”的轻声耳语;不少人用铁丝将鲜花反复固定了很多次,生怕被风吹跑。

  窦孟显也带着一束白花上桥,放在了父亲坠桥的地方。他默默婉拒了所有采访,只表示,自己走上桥后心情悲痛复杂。

  手拿抹布、笤帚的志愿者们虽难掩悲伤,却立即行动起来。有人扫地,有人擦扶手,有人蹲下用手将桥边缝隙的垃圾捡出来。

  身着蓝色志愿者服的马培思,是窦珍生前所住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她边扫地边说,窦珍老人朴实热情,常到居委会聊天。马培思也曾和老人一起清扫天桥,她指着自己的扫帚告诉记者:“爷爷并不用这个,他为扫桥自制了很多特殊工具。”

  正在用抹布擦试天桥扶手的李燕麟不住地说:“太惋惜了”,她低头边干活边说,要多干点实事,传承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邻里:好人一路平安

  窦珍老人的家在连心桥北侧的一处普通社区内,红砖的六层小楼稍显破旧。记者一路偶遇的邻里街坊,提到窦珍老人都止不住话匣子。

  杨丽珠与窦珍住在同一栋楼中,她告诉记者,从阳台上经常能看到老人拿着笤帚出门,十几年如一日。她惭愧地说,自己也曾和老人一起扫桥,但由于要照顾孙子忙家务,没有坚持下去。“他的精神,太让人佩服和感动了,值得每个人学习。”

  邻居王秀容形容窦珍是个“实干的人”。她说,老人扫桥很认真,烟头、果皮,小广告都不放过。“他穿着很简单,很朴素,但却经常为社区捐钱。”王秀容指着连心桥后的一条路示意记者,“这条路就是窦珍老人自己捐3000元修的”。

  李跃住在窦珍老人的隔壁小区。她说,自己每天接儿子回家都能在桥上看见老人,“老人平日话不多,很低调,但特别和蔼,经常逗小孩玩。”在听记者说了今天的悼念活动后,她表示马上要到现场去参与。

  窦珍老人所住的翠林三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全连生说,老人很幽默,由于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扫桥,他就自编了一句顺口溜‘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打扫卫生,锻炼身体,生命不息,永不休息’。她说,在老人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已超过200人,“我们要接过老人的扫帚”。(完)



//m.syxtk.com/wzzx/sdjl/gr/2013-11-30/2394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