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彭于晏再帅,我也没有办法花痴这部电影

作者:花痴女王   来源:花吃了那女孩  

彭于晏再帅,我也没有办法花痴这部电影

花痴女王

这几天,有不少人在后台留言,希望我写写《湄公河行动》。

写写电影里面的彭于晏和张涵予。

的确,彭于晏和张涵予这两个男人,在《湄公河行动》里面,确实很帅。

他们的肉体,就像核武器,炸裂一大片少女心。哪怕你不去电影院,光看剧照,也能感受到他们喷薄而出的荷尔蒙。

不得不说,彭于晏又帅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连粘着络腮胡都是帅的。

只是,这一次,真的很抱歉。

无论彭于晏有多帅,张涵予有多man,我都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用花痴的角度去舔这部电影。

因为当电影一开始,出现毒犯枪杀中国船员的那一幕,我的心就被揪住了。

根据缉毒警说,这部电影的细节还原得非常好,就算是船员的尸体,上面那些炸裂的弹孔,都能看出是由AK系列近距离射击造成的。

老实说,这并不是一次爽快的观影经验。

整个过程,我都看得非常难受。

吸毒、腐烂的尸体、娃娃兵、枪战、人肉炸弹……当这些缉毒细节一一暴露在面前的时候,我实在没有办法喘过气来,更别说去花痴彭于晏的颜了。

娃娃兵应该是最震撼的一个情节。看到那些小孩像野兽一样,眼神里充满了杀戮,我的心是纠结的。

看完电影,我回家翻了很多跟“湄公河案”有关的新闻、纪录片。

因为我想知道的,不是这部电影到底拍得好不好,不是彭于晏拍这部片到底有多努力,而是真实的缉毒警察到底是怎样的?

抓捕“湄公河惨案”凶手糯康的缉毒警

以前看《余罪》的时候,剧情是小说改编的,真实感并不强,我可以非常跳脱地看张一山耍贱。

可是,《湄公河行动》不一样。

它的原型是五年前的“湄公河惨案”。

电影里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场景,甚至彭于晏和张涵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让我联想到现实:

2011年10月5日,中国两艘商船“华平号”和“玉兴8号”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到袭击,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

泰国军方在两艘船上搜出90万粒冰毒。

泰国媒体一开始称,中国商船在“偷运”毒品,被泰国军人抓获并击毙。

但经过中国公安代表团调查之后发现,这是当地贩毒团伙头目糯康(电影叫“糯卡”)策划的恶性案件。

他的目的,是和泰国军人达成交易:搜到毒品的军人可以升官发财,糯康呢,则可以得到军人提供的“保护”和武器。

糯康的手下依莱被抓捕后供出了“湄公河惨案”的案情

上面就是“湄公河惨案”的基本案情,也是电影的主要剧情。

关于案情,我不想多说了,因为这两天已经有很多文章写了,而且电影里面,其实也交代得很清楚(只是五年前里抓糯康更辛苦,抓了四次)。

我想说的,是“湄公河惨案”里的缉毒警察。

比起彭于晏和张涵予,我觉得,这些警察才是在“湄公河案件”中,更应该被记住。

湄公河专案组代表曾经上过《天天向上》

比如张涵予演的高刚原型——专案组境外行动组组长李晋波,就是一个彪悍的人物。

李晋波是第一批到金三角地区调查案情的缉毒警察,他几乎走遍了糯康出没的地方。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张涵予乔装打扮成老板,和毒贩交易。

在现实的抓捕行动中,李晋波也要乔装。

只是他不像张涵予,可以穿西装。

为了到村庄收集糯康的情报,李晋波穿着大裤衩和拖鞋,扮成来买橡胶的商人,和村民东拉西扯搜集线索。“一个小时能问一句相关内容就不错了,问完以后还要马上跳开话题,不能让人察觉。”

估计缉毒人员当时就穿得和彭于晏电影里差不多

而且,专案组都选在中午最热的时候工作,因为那个时候人少,不容易暴露。

再加上不能在现场画图,他们只能一遍遍地跑,每个岔路、每栋民房住的什么人和犯罪集团有什么关系都要摸清楚,光一条路就走了十几遍,每天皮肤都晒得发红发烫。

电影里的情报墙,在现实中是要一个个缉毒人员跑出来的

不过,上面这些困难都算不了什么。

李晋波带领的专案小组,还要冒着暴露在糯康团伙面前的危险进行搜查。

听说有一次,他们问完一个村民不到半小时后,糯康就出现了。等他们再回去的时候,村民已经不肯再说什么。

“糯康被抓以后,他说见过我。”李晋波说,糯康对他印象特别深,哪怕是穿着裤衩,糯康也觉得他像个“大将军”。

电影里也还原了专案组在村庄活动的场景

最危险的一次,是2011年的11月。

李晋波三人骑着摩托车盯梢,经过一处树林的时候,突然“砰”的一声,一颗子弹在他们其中一人的耳边飞过。

李晋波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暴露,马上把油门一踩到底,以最快速度离开树林,身后都是枪声。当他们离开树林听不到枪声的时候,摩托车上都是几个弹孔。

现实里的危险,一点都不比电影中少。

除了危险之外,糯康很狡猾,专案组的人,需要和他斗智。

对此,2012年的1月加入到抓捕糯康行动的张洪峰,感触很深。

当时,他们收到的命令是:“活捉糯康,只有活捉了糯康,才能说清楚整个案件的情况。”

“我们要向中国人民说清楚,要向13位死难的中国同胞的家属说清楚。”(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 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电影里的张涵予一次次强调“活捉糯康”)

可是,糯康已经躲到了深山老林里,在张洪峰看来,“活捉糯康”,难度比抓拉登还难。

但难又怎么样?警察就是要服从命令。

为了侦查,张洪峰的小组,就驻扎在距离糯康的营地不过十几公里的地方。

这段期间,他们养了几条狗,因为一旦外面有异常动静,狗吠就能起到预警作用。(电影里的哮天啊,高刚最好的朋友,也不是虚构的啊)

张洪峰说,那时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被糯康发现。

“他们一个火箭弹就可以把我们的房子炸掉。”(导演林超贤说,娃娃兵用人肉炸弹炸大使馆那一幕,就是来自于这里,事实上并没有被炸掉)

而电影里最后的场景,树林抓捕糯康,其实原型就是张洪峰参与的——2012年2月的抓捕行动。

跟电影里很像,糯康的营地周围都布满了地雷。

抓捕小组花了三天时间,摸清了地势,才慢慢接近了营地。

哮天闯地雷阵这幕,承包了我整部戏的泪点

不过和电影不同的是,这次抓捕行动还是失败了。

他们的包围网还没形成,其中一个小分队就碰上了糯康的哨兵。

糯康听到枪声,又跑了。

之后,就是专案组最难熬的几个月,糯康的消息又没了。

但是专案组没有放弃。

他们用了“斩首”“断肢”的作战策略,把糯康身边的关键人物一一逮捕,要把糯康逼急,让他自己现形。

因为活捉的命令,这段时间,专案组用的最多的武器,就是麻袋和封口胶。

见到目标人物就用封口胶把他绑住,然后塞到麻袋里。张洪峰说,这两个最原始的武器,又快又稳,比手铐还好用。

别看张洪峰说的这么好玩,他当时一点不轻松。

在湄公河案期间,张洪峰的老母亲病了,甚至一度还传出病危的消息。

老婆希望他回去几天照顾家里,可是张洪峰还是没有回去。

虽然母亲后来情况稳定了,但张洪峰在采访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声音还是颤抖的。

想家却不能回,电影里面张涵予看着女儿视频傻笑的情节,并不是故意煽情的,而是在外办案的缉毒警察的真实心情。

在外这半年,张洪峰瘦了十多公斤,头发也白了很多。

这一切的煎熬,直到2012年4月26日,专案组在老挝边境和老挝警察合作,成功抓到糯康的时候才结束(当时糯康身上还有一把瑞士制的手枪,五十多发子弹和一个手雷)。

张洪峰说,抓到糯康以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大家想的是:“我们终于可以抬着头回国了。”

可是,就跟电影一样,现实中,也有人是回不去的。

专案组中,张洪峰提到殉职的缉毒警察,是柯占军。

柯占军并不是在抓捕糯康的过程中牺牲的,而是在2012年2月23日,他把糯康的四名马仔押解回西双版纳以后,与另一伙武装毒贩枪战而殉职。

刚从境外回来的柯占军,完全可以不参加这次行动,但柯占军知道这是大案子,极力跟领导要求参加。

结果没想到,柯占军争取回来的这次机会,竟然是他最后一次行动。

当时,西双版纳的缉毒警察和毒贩在景洪市的一间民房对攻。

先冲进去的柯占军受到了毒贩夹击,背部中枪。

中枪之后的柯占军,居然还一直跟毒贩搏斗。

“一般情况你中枪了,躺在地上装死,可能还能保住这条命,但柯占军没有,他继续死死地抱住毒贩,一直到自己头上再被开了一枪。”

和柯占军一起参加了这次行动的张青说:“那是他的一种警察意识,面对毒贩他不服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一口气。”

这个不服软的缉毒警察柯占军,牺牲的时候,只有30岁。

他的母亲还等着他回去吃晚饭。

他的妻子还等着他结束了案件之后补休“婚假”。

张洪峰说,听到柯占军牺牲的消息,他一个人坐了一个晚上,根本睡不着。

“明明我们才没见不到24个小时。”

关于《湄公河行动》,有不少人说,人物塑造太死板,非黑即白。

警察太伟光正,反派呢,就是残暴的坏人,在人性刻画上,不够有深度。

是的,如果你要用评价电影的眼光去看,《湄公河行动》确实是有这样的问题。

它太主旋律,它的人物缺乏个性。

电影里的反派糯卡远没有真实的糯康有智商

但是,看了一些纪录片和报道之后,我发现,有些事情,可能真的只有黑跟白。

特别是对于这些游走于黑白之间的缉毒警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越分明,他们就越不容易越界。

电影里的彭于晏就需要经常做卧底和毒贩打交道

就像GQ有一篇关于边境缉毒警的人物特稿写的那样:

“因为我们被灌输正邪两立的思维框架的同时,却时常要在二者的交界地带游走。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规束内心,也许我们的确会滑向跷跷板的另一端。大多数时候,边境缉毒工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杀机四伏。我们需要面对的首要困难是心理博弈,而非肉体搏斗。”

大部分缉毒警察,都需要面对卧底、潜伏以及被收买等各种考验。如果没有这种“黑白分明”的价值观,他们又靠什么在毒品世界支撑下去?

福清市的禁毒副局长在《天天向上》就说,有人曾用500万收买他

在以前,我是一个很反感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的人。

把爱国挂在嘴边,实在是太难为情了。

但是,我承认,《湄公河行动》多少改变了一点我的思想,让我这种从来不看《新闻联播》的人,开始认真去了解,到底我们的警察、军队做了一些什么。

所以,对这么一部特殊的作品,我真的没办法按照电影的标准去评价。关于《湄公河行动》,我喜欢张涵予写在微博的那一句:

“你说歌功颂德没意思,但是有些人,你不歌颂,这世界上就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没人知道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国民安全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这张合照也是泪点

或许在艺术的评价体系里,《湄公河行动》算不上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没有丰富的人物,没有曲折的故事。

但它确实告诉了我们一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比如,我突然开始明白到,以前避讳谈爱国,其实是自己的矫情。

只要情感是真实的。

我们又为什么要对“自豪”“感激”这一类情绪感到不好意思呢?



//m.syxtk.com/wzzx/sdjl/jfjgb/2016-10-18/4057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