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美军成建制地淹没在中国军人的血性之中!

作者:   来源: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美军成建制地淹没在中国军人的血性之中!

再有15天,是朝鲜半岛那场战事67周年。

再有46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31.jpg

(志愿军群雕)

8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成军10年左右、还很弱小的时候,美军已经是世界“老大级”的了。80年来,敢于同这个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掰手腕”的军队没有几支,能够一争胜负的就更少了。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世界现代军队家族的“小弟弟”,就是这极少数之一。我前后服务25年的老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如今的79集团军),就在这个阵列中。

当年,意识形态壁垒森严,各方对那场战事的称谓各不相同:我们国家把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的阶段称为“抗美援朝战争”;“闹事的宝宝”朝鲜把他们单方挑起的战争称为“祖国解放战争”;“受伤的宝宝”韩国称其为“韩国战争”或“六二五事变”;“吃瓜的宝宝”香港和台湾等称其为“韩战”;“挑头的宝宝”美国为了证实他们带头“拉偏架”的正当性,称其为“朝鲜冲突”;“战斗的宝宝”俄罗斯(前苏联)隐形参战,十分低调,直接称作“朝鲜战争”;而“不甘心的宝宝”西方世界通常称其为“被遗忘的战争”,原因是朝鲜战争不被欧洲重视。

32.jpg

(跨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的39军首批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开头两句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其实,最初都是悄么声地过去的,每个人身上不许带任何可以证明是中国军人的东西,包括香烟盒、碎纸片。入朝作战2年零10个月,39军连续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和临津江两岸340天阵地防御,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先后取得了首战云山、突破临津江、横城大捷等重大战役战斗的胜利,创造了志愿军战史上的九个之最:

最先与美军交锋

一个连最先歼灭美军一个连

最先击毁和缴获美军坦克、飞机

最先迫使美军成建制投降

最先攻入平壤

最先攻入汉城

打到抗美援朝战场最南端

一个师一次战斗俘敌最多

最先创造坑道战范例

在那场战事中,39军共歼灭包括2.8万名美军在内的“联合国军”4.08万人。(美国方面近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在整个战争中,美军阵亡33629人,其他原因亡20600余人,负伤103248人,被俘后遣返3746人,8142人失踪,一般只能归于死亡一类,总计损失169300余人。)39军的骄人战绩,当然是真实的。

挑重点说说“九个之最”:

第一最:最先与美军交锋

“第一最”出现在39军首战云山。云山位于朝鲜平安北道,西距中国丹东150余公里,南距平壤120余公里。1950年11月,39军与美军的第一仗在这里打响。云山战斗,共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和骑1师第5团、韩一师12团、15团各一部及美军两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连大部,共毙俘敌2200多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骑1师第5团团长被击毙,击落和缴获飞机7架、坦克28辆、汽车176辆、火炮119门。其中,缴获的1架炮兵校正机、3架从日本飞来运送慰问团和记者的轻型运输机,由于没有制空权,第二天早上又被美军自己炸毁了。

33.jpg

(云山战斗中举手投降的美国军官)

首战云山,是在最高统帅亲自指挥下进行的。39军军史馆的电报原文可以证实,那时,毛泽东经常发电报直接指挥到军、师,而且往往是先下令给一线将领彭(德怀)邓(华)韩(先楚)洪(学智)并告高(岗),再按照“即发,再送”的方式给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常委看。朝鲜战场当时的情况是,金日成的军队先胜后败,被挟二战余威的麦克阿瑟率领联合国军包抄后路,打得溃不成军。1950年10月26日5时,毛泽东急电令39军进至云山、温井线一带,挥出重拳。

这一战,是为中国军队、中国军人正名的一战。39军取得了自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来,中美两国军队首次交锋的胜利。

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隶属美国陆军第3军,驻得克萨斯州胡德堡。骑1师是美国军队历史上最悠久的王牌部队,可追溯至美国独立战争时期(1855年)的第二骑兵团,被称做“开国元勋师”。这个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功显赫,作战中总是充任开路先锋的角色,没吃过败仗,享有“铁骑军”、“先驱师”和“常胜师”的美誉。其绰号“第一队”,说的是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进占马尼拉,第一个进驻东京。该师虽然已改装为机械化步兵,但一直保留“骑兵师”的番号,臂章仍采用最初的马头图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骑1师作为第一批地面部队参战,从洛东江反攻到突破三八线,又是第一个侵占平壤。云山之战,是骑1师历史上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几十年后,一名参加过云山之战的美军军官接受采访时说:“云山?我的上帝,那是一次中国式的葬礼!”

云山战斗,打出了国威、军威。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元帅说:“华盛顿开国时组建一直没有吃过败仗的美国骑兵第一师,这回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上将说:“云山战斗不时发生近战,其激烈程度是以往战争中所没有的。”“中国人对云山西面第八骑兵团第三营的进攻,也许达到了最令人震惊的突然性。”

20年后,日本自卫队士官学校编写的军官训练基本教材《作战理论入门》一书,精选世界古今著名战例,将云山战役选入。书中说: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战役是与美军的初次交战,尽管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还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 力求全歼,不使漏网。五、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七、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八、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九、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十、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第四最:最先迫使美军成建制投降

1950年11月27日,朝鲜战场第二次战役,39军116师347团(这是我工作过两年的团队,当年在陕甘边由刘志丹创建的红军团)在云山郡东南上九洞战斗中,军事打击结合政治攻势,迫使美军第25师24团3连(工兵连)连长斯特莱率115名黑人士兵集体投降。这是朝鲜战场上美军唯一一次成建制投降,震动美军高层。李奇微接任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立即改变黑人单独编制的做法,实行黑白混编。

34.jpg

(集体投降的黑人连)

当年,美国是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没有地位。那时,美军中有92、93两个有色人种步兵师,基本不被信任,没有大规模参战。还有少数独立团级有色人种部队和有色人种独立营,比如442步兵团(以日本人为主),直接参战比较少,主要作为后勤单位。比较出名的有色人种单位还有黑豹坦克营和红球特快(运输部门)。陆军航空兵有有色人种飞行大队,电影《红色机尾》就是描写这支部队。文艺作品么,当然“高于生活”。

美军第25师步兵24团,是根据187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令组建的。在19世纪对印第安人的战争中,24团的勇敢作风曾受到称赞。这是一支由清一色的黑人组成的部队,在种族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们永远是“次等士兵”。24团黑人官兵根深蒂固的观点是:“既然他们不把我们当人看,我们干吗要替他们去死?”24团作为被派往朝鲜战场的第一批部队之一,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扼守醴泉城。执行任务的第一天,24团的表现就令25师师长威廉·基恩火冒三丈:士兵们胡乱开了一阵子枪,然后就开始仓皇逃跑,理由是“遇到了占绝对优势的北朝鲜人民军”。第二天,美军派出的搜索队回来报告说,人民军根本没有到过醴泉这个地方,城内燃烧的大火是美军炮火击中建筑物引起的。美国陆军战史对24团的表现记录如下:“在尚州以西几乎所有的战斗中,步兵第24团都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士兵们擅离阵地,溜向后方。他们把武器丢在阵地上,有一次,第3营从一座高地撤下来,扔掉了15挺机枪、11门迫击炮、4支火箭发射筒和102支步枪。”

这一最,不仅是战斗力和战果的对比,更是军队内聚力的对比。在我军的战史上,这种成建制投降的事情极少发生。而且,少数民族部队、少数民族士兵往往是一支部队的骄傲。比如,全部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野战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它的前身是新疆民族军。还有“回民支队”。这是“民族英雄”马本斋1938年1月在河北献县东辛庄组建的抗日武装。抗美援朝期间编入志愿军第68军,参加过1951年的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的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这个军最著名的是“双料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创造“奇袭白虎团”战绩的杨育才。

1955年至1965年,解放军共授予分属壮、满、蒙、藏、回、苗、京、瑶、侗、土家、维吾尔、吉尔吉塔族的46位少数民族指挥员将衔。其中,大将1人,上将4人,中将9人,少将32人。毛泽东在谈论政治时形象地说:政治没那么复杂,“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在对待少数民族的问题上,我们的军队,当年比美军高明。

两国争竞以气胜,两军相搏拚血性。

朝鲜战场上,39军涌现出19000余名战斗功臣,有7000余名官兵慷慨捐躯。忠魂这样向我们诠释血性:

35.jpg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

36.jpg

(志愿军39军政委李雪三)

一、血性就是闻战则喜,请缨上阵。

辽沈战役解放义县,在全连干部6人牺牲、1人重伤的情况下,王凤江站出来,带领战友勇猛拼杀,攻克敌人重兵把守的吴家小庙,荣立三个大功。加上之前的七个大功,以“十大功臣”誉满第四野战军。1950年9月,王凤江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抗美援朝战争动员时,王凤江作为著名战斗英雄,可以不上战场。但他咬破手指写请战血书,再披战袍。1951年1月,在釜古里战斗中,面对呼啸而来的炮弹,已是副指导员的王凤江为掩护战友牺牲,被授予“保国英雄”称号。王凤江烈士的陵墓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与我军炮兵创始人朱瑞的陵墓比邻。

那个年代,许多人都是这样走向战场,不再回来。他们知道,军人捐躯沙场,既是义无反顾的使命,也是甘之如饴的宿命。

二、血性就是有我无敌、舍我其谁。

1952年7月,美步兵2师23团连续3天3夜以整营兵力向我115师343团七连坚守的老秃山轮番进攻。坚守222.9高地的四班副班长倪祥明和战士周元德拉响手榴弹,与冲上阵地的5个美国兵同归于尽。

军人的血性就是这样:越是强敌侵凌,越激发无所畏惧的虎气;越是对手凶悍,越激发压倒一切的霸气;越是以命相搏,越激发血溅七尺的豪气。

三、血性就是视死如归、勇于牺牲。

突破临津江战斗前,。突破连扫雷组组长张才书的决心书上写着这样的话:“为突破临津江,我保证完成排雷任务!钩子断了,用手拉;手断了,用脚踢;脚断了,我用身子滚,也要为突击部队开避一条通路!”发起冲锋后,张才书率扫雷组将第一处群雷拉响,扫雷杆被炸断一截;拉响了第二处群雷时,扫雷杆被炸的没法用了;张才书冲向第三雷区,手拉脚踢,连续引爆两处群雷,右手、左脚炸伤。这时,冲锋号吹响,还有一处群雷没有排除,他毅然爬向雷区,用滚动的身躯触发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

曹植的《白马篇》最后两句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军人是弹雨纷飞中的舞者。除去胜利别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他们用生死置之度外,完成大写的血性。

四、血性就是以身许国,马革裹尸。

吴国璋11岁在鄂豫皖根据地参加红军。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已经是副军长的吴国璋因病住院。恰在此时,失散二十多年的母亲有了消息,吴国璋已经安排回乡看母亲,母亲更托人带话急切盼望见到儿子。但39军是第一批入朝部队。作为部队高级指挥员,吴国璋放弃了探望母亲的安排,带病参战。先后参与指挥了1至5次战役。首战云山痛歼美骑一师八团,突破临津江创造“三险三奇”,横城反击战创志愿军一次歼敌最高纪录,这些赫赫战绩都与吴国璋指挥用兵分不开。1951年10月6日,吴国璋在志愿军司令部开会返回,遭空袭牺牲,年仅32岁。牺牲时,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一份染血的账单,记着他从志愿军后勤部门借的100元钱的开支情况,几角几分都未遗漏。

军人受命忘家,临敌忘身。面对国家召唤,什么都不再重要;面对战争胜利,什么都肯放得下;面对生死考验,什么都能豁出来。

社会上有这么种说法:为了别的国家,为了他人利益,自己拼一时血性,牺牲那么多人,许多人埋骨异国,是不是值得?有没有意义?对此。我提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是不想值得不值得,战争的胜利,就是牺牲的理由。

二是没有值得不值得,家国的安宁,就是付出的代价。

三是别说值得不值得,军人的荣耀,就是最高的回报。

2017年6月10日写于沈阳浑河北岸

原标题:壮哉!“九个之最” ——忆三十九集团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段战史



//m.syxtk.com/wzzx/sdjl/jfjgb/2017-06-12/4459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