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毛泽东同志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作者:   来源:华岳论坛  

毛泽东同志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毛泽东从1959车12月10日到1960年2月9日,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先后在杭州、上海和广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参加读书小组的有: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

这个小组采取边读边议的方法,逐章逐节地讨论,在边读边议时,毛泽东发表了许多谈话,参加读书的同志将他的谈话整理成了读书笔记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有两个本子,一个名为《读政治经济学下册的笔记》,一个是《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谈话记录稿》,前者将毛泽东的谈话按问题做了归纳,加了小标题。后者按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顺序,以边读边议形式,记录了毛泽东的谈话。

1.这本书的写法很不好,总是从概念入手。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就是用这种方法,总是从现象出发,找出本质,然后又用本质解释现象,因此,能够提纲挚领。教科书对问题不是从分析入手,总是从规律、原则、定义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从来反对的方法。原理、原则是结果,这是要进行分析,经过研究才能得出的。人的认识总是先接触现象,通过现象找出原理、原则来。而教科书与此相反,它所用的方法,不是分析法,而是演绎法。形式逻辑说,人都要死,张三是人,所以张三要死。这里,人都要死是大前提。教科书对每个问题总是先下定义,然后把这个定义作为大前提,来进行演绎,证明他们所要说的道理。他们不懂得,大前提也应当是研究的结果,必须经过具体分析,才能够证明是正确的。

教科书的写法,不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没有说服力,没有吸引力,读起来没有兴趣,一看就可以知道是一些只写文章、没有实际经验的书生写的。这本书说的是书生的话,不是革命家的话。他们做实际工作的人没有概括能力,不善于运用概念、逻辑这一套东西而做理论工作的人又没有实际经验,不懂得经济实践。两种人,两方面——理论和实践没有结合起来。同时作者们没有辩证法。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

2. 教科书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 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 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 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首先就是劳动者有没有权利来克服各种敌对势力和它 们的影响的问题,象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的手里,由谁来 发议论,都是属于权利的问题。如果这些东西由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这些少数人来 掌握,那么绝大多数迫切要求大跃进的人,在这些方面的权利就被剥夺了。如果 电影掌握在右派分子手里,人民又怎么能够在电影方面实现自己的权利呢人民 内部有各个派别,有党派性。一切国家机关、一切部队、一切企业、一切文化教 育事业掌握在哪一派手里,对于保证人民的权利问题,关系极大。掌握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者手里,绝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就有保证了掌握在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 者右派分子手里,它们就可能变质,人民的权利就不能保证。总之,人民自己必 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 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 等等权利。

人民公社由基本队有转变到基本社有的时候,在一部分人中间,会不会发生 抵触现象,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将来实现这个转变的一个决定性的条件,是 社有经济的收入占全社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在转变的时候,是队共社的产,而不 是社共队的产。社员在这种“共产”以後,比在这种“共产”以前有利。这样, 估计绝大多数人不会抵触。但是原来的队干部,那个时候不能像原来那样当家作 主了,他们的管理权力势必相对缩小,他们对这种转变会不会抵触呢 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即使消灭了旧的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影响还会长期存在,阶级意识形态还会长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值 得注意,这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每一个时期,总会有这样一部分人, 保持旧制度对他们有利,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对他们不利。他们安于已有的制度 ,不愿意改变这种制度。例如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对他们很有利,在转到 按需分配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不舒服。任何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总要对旧制度有 所破坏,不能只有建设,没有破坏。要破坏,就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抵触。

苏联有个高薪阶层,在农村中还有富裕农民阶层。对这些人来说,保持和扩 大物质刺激,对他们是有利的。取消物质刺激对他们不利,他们就会进行反抗。(275-277页)

3.文化高低和才智大小这两件事情不是一致的东西。旧社会的规律是:被压迫 的阶级文化程度低,一般地说他们知识少,但是比较聪明些,原因就是他们参加 生产劳动,联系社会生活,他们的社会生活知识丰富压迫的阶级,他们的文化 水平高,书读得多,一般地说他们的知识多,但是他们比较愚蠢些,原因就是他 们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 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科学发明也不一定出于文化高的 人。许多工程师并没有发明,而普通工人反而有发明。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工 程师和工人的差别,不是不要工程师。历史上常常是文化低的打败文化高的。在 我们的国内战争中,我们的各级指挥员,从文化上说,比国民党的那些从国内和 国外军事学校出来的军官低,但我们打败了他们。列宁说过,先进的亚洲,落后 的欧洲。亚洲当时文盲多,欧洲当时知识分子多,文化水平比较高。 社会主义社会里,情况不同了。可是我们还是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这个 社会里的高薪阶层是有危险性的,也就是他们的知识虽然多些,文化虽然高些,然而同工人、农民比较起来,他们同样是愚蠢些。我们的干部子弟,一般的说来 ,就不如非干部子弟。他们的架子很大,优越感很强,可是没有生产经验,没有 社会经验。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警惕,如果我们及早注意,是可以解决的。 列宁死后,苏联的辩证法少了。是说少了,不是说没有。他们有时强调斗争 不讲统一,有时强调统一不讲斗争。这两种片面性都是形而上学,都是缺少辩证 法。他们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认矛盾的发展和转化,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的动力还是矛盾,怕讲社会主义社会有阶级斗争。这本书的缺点就在这里。

赫鲁晓夫完全没有辩证法,只有形而上学。社会原因,是他们那里的生产关 系、社会制度停顿的时间太长,多年来已经形成一个高薪阶层,农村中出现了富 裕农民。因此必然有反映这种社会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就是这些人的意识形态。 事情要从两方面看。既有高薪阶层,就一定有低薪阶层,既有富裕农民,也 一定有非富裕农民,而且后者总是占多数。有低薪阶层、非富裕农民,必然会有 反映这种社会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两种世界观、方法论的相互斗争,是必不可免的。辩证法代替形而上 学,也必不可免。我们对苏联的前途是乐观的。苏联是列宁主义的故乡,是十月 革命的产物,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联共党是第一个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 党。现在,他们完全走到了形而上学,将来一定会从形而上学走到它的反面,回 到辩证法。低薪阶层、非富裕农民总是要起来代替高薪阶层、富裕农民。辩证法 总是要代替形而上学。

一种上层建筑如辩证法,代替另一种上层建筑如形而上学,一种社会制度代 替另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阶层的统治代替另一种社会阶层的统治,就要革命 。总的趋势是这个革命必不可免,但是目前革命的条件还不成熟。 苏联的自然科学有辩证法,现在这方面发展得快。苏联的社会科学不大讲辩 证法,斯大林的后期,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就没有多大发展。赫鲁晓夫上台以 後走下坡路,滑到修正主义那边去了。(741-744页)

4.关于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苏联教科书只有一句空洞的话,即社会 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这句话是对的,但是 没有展开,没有分析,没有接触到实质问题。教科书没有写这方面的文章。所有 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後,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即全民所有的企业如何管理的 问题,集体所有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这方面是 大有文章可作的。当然全民所有制的企业,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在所有制方面还是 有它的变化,有它的发展。但是所有制的变革,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底的,总是 不能没有限度的。例如,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它的性质总还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当然将来还会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过渡到 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达到了这一步,它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又会没有多大变 化。可是在一定时期内,即所有制性质相对稳定的时期内,在劳动生产中人与人 的关系,却不能不是不断变革的。例如,我们的国营企业,解放以後,一直是社 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而在这十年中间,人与人在劳动生产中的关系,变化 却是很大的。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文章。要领导者采取平等态度待人一年 、两年整一次风进行大协作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属于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这 种关系是改变还是不改变,对于推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

关于产品分配,苏联教科书写得最不好,要重新另写,换一种写法。应当强 调艰苦奋斗,强调扩大再生产,强调共产主义前途、远景,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教 育人民。要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 长远利益。要讲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 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像他们那样强调个人物质利益,不能把人引向“ 一个爱人,一座别墅,一辆汽车,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那样为个人不为社会 的道路上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只看到足下,不想到远景,那还有 什么千里旅行的兴奋和热情呢(805-807页)

5.教科书只是讲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但没有讲它们之间的矛盾。 在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关系。在这里,例如领导人员以 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以平等态度待人,改进规章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 加管理,领导人员、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等等,有很多文章可做。生产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制度这三个方面。所有制 方面的革命,在一定时期内是有底的,例如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整个 国民经济变成了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以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还是全民所有制 。但是,人们在劳动生产和分配中的相互关系,总要不断地改进,这方面很难说 有什么底。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度,时间很长,几万年都是同样性质的,但是人们 在劳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却有很多变化。可以设想,将来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以 後,人们在劳动生产和分配中的相互关系,还会有无穷的变化,但是所有制方面 不会有多大变化。(319页)

6.我们的经验,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干部的老爷态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而且破坏劳动纪律的往往首先是那些老爷们。不能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不用做工作,就自然会出现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创造性合作。 既然“体力劳动和企业领导人员是统一的生产集体的成员”,为什么社会主 义企业必须实行一长制,而不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呢他们不能设想 工厂的管理可以有一个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不能说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的成员都“极其关心”生产的发展和改进。事实 上是有不少人“极其关心”自己的卢布。(456页)

7.这本书很多地方一有机会就讲个人物质利益,好象总想用这个东西来引人入胜。钱能通神。这本书没有体系,可是在这点上却有体系。他们说,这个问题和 个人物质利益有关,那个问题也和个人物质利益有关。似乎离开了个人物质利益 ,就什么也办不成。试问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物质鼓励出来的吗这样强调个人物 质利益原则,反映了他们相当多的经济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的精神状态,也反映 了他们不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不靠他们的所谓物质鼓励,他们就 没有别的办法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前一句话是讲要尽最大努力来生产。为 什么把这两句话分割开来,总是片面地讲物质鼓励呢在他们那里,唯物主义者 就成为不战斗的了。(403页)

8.教科书只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团结一致,十分稳定”,不说社会主义 社会内部的矛盾说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社会发展动力 ,不说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样一来,矛盾的普遍性这个规律,在他们 那里被否定了,辩证法在他们那里就中断了。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社会总是运 动发展的。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因为不一致,才 有团结的任务,才需要为团结而斗争。如果总是十分一致,那还有什么必要不断进行团结的工作呢(273页)

9.像我们这样的国家,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不是一两年整一次风,是永远也 得不到解决的。许多问题的解决,光靠法律不行。法律是死的条文,是谁也不怕 的。大字报一贴,群众一批评,会上一斗争,比什么法律都有效。(334页)

10.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 。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革命,从共产 主义的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也是革命。共产主义一定会有很多的阶段 ,因此也一定会有很多的革命。 这里说依靠群众的“积极活动”来克服矛盾。应该认识到,所谓“积极活动 ”,包含着复杂的斗争。要对各种错误的倾向展开批评和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有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有保守的阶层,还 有类似“既得利益集团”,还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城市和乡村的 差别,工人和农民的差别。要解决这些矛盾,消除这些差别,不经过斗争是不行 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先进的人对集体事业忠心耿耿,勤勤恳恳,朝气蓬勃 落后的人为名为利,为私为己,暮气沉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 时期都会有一部分人力求保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我国农村中的富裕中 农,在许多问题上都有他们自己的观点,因此他们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并且其中 有一部分人对这些变化进行抵抗。甚至在技术问题上也有斗争,广东在农村同富 裕中农展开“(农业)八字宪法”的辩论,就是证明。(341页)

11.教科书讲发展大工业是对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说得不完全。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旧的生产关系 ,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 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 路。 这本教科书,只讲物质前提,很少涉及上层建筑,即:阶级的国家,阶级的 哲学,阶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政治经济学和 唯物史观难得分家。不涉及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问题不 容易说得很清楚。

这本书的另一个缺点,是先下定义,不讲道理。定义是分析的结果,不是分 析的出发点。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但是,搞出了一本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学,总是一个大功劳,不管里面有多少问题。 写书要有批评对象,就会有生气。这本书,没有展开对错误观点的批判,所 以看起来很沉闷。(170页)

12.先要改变生产关系,然后才有可能大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普遍的规律。 东欧一些国家,农业合作化搞得慢,到现在还没有完成,这主要不是因为他们 没有拖拉机,相对说来,他们的拖拉机比我们多很多。主要是他们的土地改革是 靠行政命令的,是从上而下地恩赐的,他们没收的土地是有限额的,有的国家一 百公顷以上的土地才没收。他们在土地改革以後,又没有趁热打铁,实行集体化 ,中间整整间歇了五六年。我们则与他们相反,实行群众路线,发动贫下中农展 开阶级斗争,夺取地主阶级的全部土地,分配富农的多余土地,按人口平分土地 ,这是农村的一个极大革命。土改之后紧接着开展了广泛的互助合作运动,由此 一步一步地、不断前进地把农民引向合作化的道路。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我们这样强大的党、强大的军队。我军南下时,各 省都配备了从省、地到县、区整套的地方工作的干部班子,而且一到目的地,立即 深入农村,访贫问苦,把贫下中农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571-572页)

13.现代修正主义者,他们不是不要国家机器。他们要自己的国家机器可厉害呢 ,他们所仇视的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他们所谓反对国家对经济的领导 ,实际上是一种欺骗。他们的目的是用这个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产阶级 专政。(350页)

14.教科书说,现在苏联已经不再受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了。这个说法有使人睡觉 的危险。当然,现在的情况,比起只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改 变。但是,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周围,布满了美国的军事基地,这些基地的箭 头,都是朝向苏联和社会主义各国的。能够说,现在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 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吗(265-266页)

15.教科书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首先就是劳动者有没有权利来克服各种敌对势力和它们的影响的问题,象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的手里,由谁来发议论,都是属于权利的问题。如果这些东西由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这些少数人来掌握,那么绝大多数迫切要求大跃进的人,在这些方面的权利就被剥夺了。如果电影掌握在右派分子手里,人民又怎么能够在电影方面实现自己的权利呢

人民内部有各个派别,有党派性。一切国家机关、一切部队、一切企业、一切文化教育事业掌握在哪一派手里,对于保证人民的权利问题,关系极大。掌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手里,绝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就有保证了掌握在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者右派分子手里,它们就可能变质,人民的权利就不能保证。总之,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16.看起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民主集中制,还不理解。有些同志已经是老革命了,“三八式”的,或者别的什么式的,总之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共产党员,但是他们还不懂得这个问题。他们怕群众,怕群众讲话,怕群众批评。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的道理呢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又怕群众讲。越怕,就越有鬼。我看不应当怕。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国史研究学习资料),200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简本)第140页、141页

17.现在有些同志,很怕群众开展讨论,怕他们提出同领导机关、领导者意见不同的意见。一讨论问题,就压抑群众的积极性,不许人家讲话。这种态度非常恶劣。民主集中制是上了我们的党章的,上了我们的宪法的,他们就是不实行。同志们,我们是干革命的,如果真正犯了错误,这种错误是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人民的事业的,就应当征求人民群众和同志们的意见,并且自己作检讨。这种检讨,有的时候,要有若干次。一次不行,大家不满意,再来第二次还不满意,再来第三次一直到大家没有意见了,才不再作检讨。

我们有些同志,听不得相反的意见,批评不得。这是很不对的。在我们这次会议中间,有一个省,会本来是开得生动活泼的,省委书记到那里一坐,鸦雀无声,大家不讲话了。这位省委书记同志,你坐到那里去干什么呢为什么不坐到自己房子里想一想问题,让人家去纷纷议论呢平素养成了这样一种风气,当着你的面不敢讲话,那末,你就应当回避一下。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

我们的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直到区委书记,企业党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既然作了第一书记,对于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就要担起责任。不负责任,怕负责任,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人家总是要讲的,你老虎屁股真是摸不得吗偏要摸!

18.我们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本书提到了国家,但没有加以研究,这是这本书的缺点之一。当然,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这两方面的研究不能太发展了。生产力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了上层建筑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阶级斗争论、国家论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所研究的,是阶级斗争学说、国家论、党论、战略策略,等等。

19.【教科书说(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并不是说,社会沿着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发展就不要克服内部的矛盾。】

毛主席评论说,教科书说,“这并不是说,社会沿着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发展就不要克服内部的矛盾”。这不过是附带的申明罢了。这本书虽然有些地方也承认矛盾,但不过是附带地提起。说明问题不从分析矛盾出发,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一个最大的缺点。当作一门科学,应当从分析矛盾出发,否则就不能成其为科学。

20.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六章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比例和平衡问题的观点时说:“这段写得不对,既否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某种平衡,也否认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某种不平衡。资本主义技术的发展,有不平衡的方面,也有平衡的方面。问题是他们这种平衡和不平衡,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平衡和不平衡,在性质上不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技术发展有平衡,也有不平衡。例如解放初期,我们的地质工作人员只有二百多人,地质勘探情况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极不平衡,经过几年来努力加强工作,这种不平衡已经走向平衡。但是,技术发展的新的不平衡又出现了。” .

21.教科书说(第二十四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与愈来愈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高速度的不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余地。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在克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进程中所产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毛主席评论说:“教科书在这里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的存在,也讲要克服这个矛盾,但是不承认矛盾是动力。”

22.教科书说(第二十四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旧斗争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批评和自我批评可以克服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毛主席评论说:“这一段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个说法不妥当。矛盾才是动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矛盾的方法。”

23.我们要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和方法。第757,758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三十六章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时说:

鲁迅的战斗方法很值得学习。成仿吾曾说鲁迅第一是有闲,第二是有闲,第三还是有闲,并且说有闲就是有钱。鲁迅当时是向封建主义、买办文人进行坚决斗争的。创造社的成仿吾等很幼稚,这样批评他是不对的。鲁迅对这件事情很不满意,出了一本书,就叫《三闲集》,并且写了一篇序,说这是为了对付成仿吾的。鲁迅总是抓住成仿吾,一有机会就向他进攻。有时攻一下潘汉年或李初梨,主要是攻成仿吾。

鲁迅的战斗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向他射的箭,统统接过来,抓住不放,一有机会就向射箭的人进攻。

人家说他讲话南腔北调,他就出《南腔北调集》。梁实秋说他背叛了旧社会,投降了无产阶级,他就出《二心集》。人家说他的文章用花边框起来,他就出《花边文学》。《申报》的《自由谈》编者受到国民党的压力,发牢骚说,《自由谈》不要谈政治,只准谈风月,他就出了《准风月谈》。国民党骂他是堕落文人,他的笔名就用隋洛文。他临死时还说,别人死前要忏悔,宽恕自己的敌人,但他对自己的“怨敌”,“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战斗精神和方法。”

24.教科书说(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大工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某些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制定计划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引起一些不良的现象。工业发展规定的速度超过了这些国家的实际能力,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合作和广泛分工,这样高的速度也没有必要。没有完全实现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的计划任务。

毛主席评论说:“教科书只批评人家,对苏联发生了什么错误和缺点,却一句不讲。”

25.“教科书是有严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第700、799、633页)

教科书说(第三十四章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以资本主义不能达到的高速度有计划地不断扩大,全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充分就业,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毛主席评论说:“这个结论,赞成。

这本书有严重缺点,有原则错误,但是现在还不能说它完全错误,不能说它完全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说了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说了高速度,说了不少令人高兴的东西,这些总是好的吧。看来,这本书是想总结他们本国的经验,因此,不能不受本国一些经验的限制。

毛主席在读完教科书《结束语》对全书所做的总体评论说:“总的说来,这次读的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是若干观点有严重错误,部分地、又是严重地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还不能说是完全地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有严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书。说它已经基本上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目前还不好做这样的结论。

书中讲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说社会主义经济不是为剥削者谋利润的经济。不能说是错误的。书里还是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书里讲了高速度、按比例、计划性,等等。这些都是讲马克思主义的。至于如何按比例,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有苏联的按比例,有中国的按比例在苏联有斯大林的按比例,有赫鲁晓夫的按比例。

毛主席在读完教科书(第三十二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后评论说:“这次读书是跟着书走,可以了解他们的写法和观点,但是还不能算是研究。最好将来以问题和论点作中心,研究讨论一下,收集一些材料,看看他们的论文,知道争论双方的意见,或者更多方面的意见。问题要弄清楚,至少要了解两方面的意见。

看书的时候,大胆怀疑是好的,要有追求了解的意志和愿望,但是最后不要把好的东西否定。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要勇敢,也要谨慎。

不能说这本书完全没有马克思主义,因为书中有许多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也不能说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因为书中有许多观点是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特别是写法不好,不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出发,来研究问题,不从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开始自然得出结论,而是从规律出发,进行演绎。

26.“这本书的架子,不太高明。”(第713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敌对的阶级的观点时说:

“看来,斯大林在世时定下的这本书的架子,就不太高明。他死后的修改本,内容上删掉了斯大林的一些好东西,增加了二十次代表大会的不少坏东西,这是一个很大的退步,而书的架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但是,出了一本书总有好处,可以供我们发议论。”

27.写出一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条件还没有成熟。”(第803、804、152页)

毛主席在读完教科书《结束语》后对全书所做的总体评价中说:

“写出一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现在说来,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英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典型,马克思才能写出《资本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至今还不过四十多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离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还很远。现在就要写出一本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受到社会实践的一定限制。”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关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则在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具体运用问题的观点时说:

“看来,这本书没有系统,还没有形成体系。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本身还没有成熟,还在发展中。”

28.“研究通史的人,要研究个别社会、个别时代的历史。很有必要写出一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第158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的观点时说:

“很有必要写出一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研究通史的人,如果不研究个别社会、个别时代的历史,是不能写出好的通史来的。研究个别社会,就是要找出个别社会的特殊规律。把个别社会的特殊规律研究清楚了,那么整个社会的普遍规律就容易认识了。要从研究特殊中间,看出一般来。特殊规律搞不清楚,一般规律是搞不清楚的。例如要研究动物的一般规律,就必须分别研究脊椎动物、非脊椎动物等等的特殊规律。”

29.“要写一本科学的书,最好的方法是以一个人为主,带几个助手这本教科书是几个人分工写的,缺少集中,常常前后矛盾”。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敌对的阶级的观点时说:

“分工合作,集体写书,可以是一种方法。看起来,这本书是几个人分工写的,你写你的,我写我的,缺少统一,缺少集中。因此,同样的话反复多次讲,而且常常前后互相矛盾,自己跟自己打架,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要写一本科学的书,最好的方法,是以一个人为主,带几个助手。像马克思写《资本论》、列宁写《帝国主义论》那样,才是完整、严密、系统的科学著作。”第712页

30.“为了搞经济学,要参考一下古代人怎样搞学问”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七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关于消除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的城乡.地区和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的观点时说:

“为了搞经济学,要参考一下古代人怎样搞学问。像《史记》这样的文章和后来人对它的注释,都很严格、准确。裴松之注《三国志》,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第453页

31.革命首先从帝国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突破。88,442页

毛主席评论说:“列宁指出的那句话很对。一直到现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只有东德和捷克其它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都比较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革命都没有革起来。列宁曾经说过,革命首先从帝国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突破。十月革命时的俄国是这样的薄弱环节,十月革命后的中国也是这样的薄弱环节。” .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七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关于劳动技术进步问题的的观点时说:

“我国资本主义虽然不发达,但是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像上海、辽宁、天津、重庆这样的工业基地。这些地方在出技术、出工人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32.“十月革命的胜利能够巩固的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多。”第133页

毛主席评论说:“十月革命的胜利能够巩固下来,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多。当时有十四个国家出兵干涉,但是每个国家派的兵都不多。帝国主义者,例如丘吉尔,当时寄希望于苏维埃政权自己垮台。”

3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斗争是革命的间接后备军。”第798页

毛主席评论说:“最近,艾登发表了他的回忆录,大骂杜勒斯,说艾森豪威尔也是坏人。文章中写了不少我们过去不知道的关于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和争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斗争,列宁看成一件大事,斯大林也看成一件大事,说这是革命的间接后备军。中国革命也吃这一碗饭。我国过去存在着地主买办阶级各派的矛盾,这个矛盾同时反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正因为他们内部有这样的矛盾,我们善于利用这种矛盾,所以直接同我们作战的,在一个时期中只是一部分敌人,不是全体敌人,而我们常常因此得到了回旋的余地和休整的时间。帝国主义国家当局的回忆录,很值得看看。”

34..“事实证明第二国际所说的无产阶级没有足够数量的现成的干部,不能夺取政权和保持政权,是完全错误的。”第270,271,221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在革命前的俄国,文盲占全国9岁和9岁以上人口的76%。在苏联,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文盲就已经基本上扫除了。

毛主席评论说:

“革命前的俄国,文盲占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我国在解放前,文盲占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这两个国家都搞成了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文盲很少,甚至没有文盲,一直到现在革命还搞不起来。这个事实的对比,证明了第二国际所说的,无产阶级如果还没有足够数量的现成的能够组织国家管理的文化干部和行政干部,便不能夺取政权和保持政权,是完全错误的。三国时吴国的张昭,是一个经学家,在吴国是一个读书多、有学问的人,可是在曹操打到面前的时候,就动摇,就主和。周瑜读书比他少,吕蒙是老粗,这些人就主战。鲁肃是个读书人,当时也主战。可见,光是从读书不读书、有没有文化来判断问题,是不行的。”

教科书说(第三十四章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农村经济的低级合作形式使广大农民阶层养成集体管理经济事务的习惯。

毛主席评论说:“因为怕没有干部就不搞社会主义,这是第二国际的观点。”

35.“革命为什么不首先在西方那些资本主义生产水平高的国家成功,这个问题要好好研究。”第74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整个进程,不可避免地会使社会主义用革命手段代替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大机器工业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实现这一过渡的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

毛主席评论说:

“革命为什么不首先在西方那些资本主义生产水平高、无产阶级人数很多的国家成功,而首先在东方那些资本主义生产水平比较低、无产阶级人数比较少的国家成功,例如俄国和中国,这个问题要好好研究。”

36.事实证明,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水平的条件下,人愈穷,愈要革命。第145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就用不着经历苏联不得不经历过的那条充满了巨大困难的工业化的道路。“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 .

毛主席评论说:

“这几句,现在看来说得不对。事实证明,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水平的条件下,经济愈落后,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愈容易,而不是愈困难。人愈穷,才愈要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人数比较多,工资水平比较高,劳动者受资产阶级的影响很深,在那些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现在看并不容易。这些国家,机械化的程度已经很高,革命成功以后,进一步提高机械化,问题不大。

重要的问题是人的改造。东方像俄国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原来都是落后的、贫穷的,现在不仅社会制度比西方先进得多,而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也比他们快得多。就资本主义各国的发展史来看,也是落后的超过先进的,例如在十九世纪末叶,美国超过英国,后来二十世纪初,德国又超过英国,等等。

37.“在西方各国进行革命和建设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资产阶级的毒渗透到各个角落里。”第144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社会主义建设将在特殊的更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如果说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比较容易开始,那么,在这样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中解决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将要容易得多。

毛主席评论说:

“在西方各国进行革命和建设,有一个很大的困难,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毒很厉害,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里去了。我国的资产阶级还只有三代,而英国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已经十几代了。他们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有二百五六十年至三百来年,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影响到各个方面、各个阶层。这就可以说明,英国的工人阶级为什么不跟共产党走,而跟着工党走。”

38.“在目前的情况下,越往西越富,革命也越困难。”第685,686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三十四章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可能出现的比例失调现象的观点时说:

“法国《快报》的评论中有很多特殊的东西,其中一条是他们承认我们跃进的因素继续存在。并且还说,穷是中国跃进的动力。他们说,中国正向世界上将近二十亿人进行挑战。他们说,这不是军事上的挑战,而是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采取这样的办法来发展经济,向帝国主义挑战。中国的经验,唤醒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这些落后和贫穷的国家,使他们想一想,中国也曾经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采取了这种办法,很快地发展了起来,他们今天还是落后,还是贫穷,究竟应当怎样办

总的讲来,西方一方面轻视我们,另一方面不得不研究我们。

39.“印度没有取得革命胜利,主要是因为印度共产党不去夺取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第88,89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不一定具有最高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国家内开始和取得胜利的观点时说:

“俄国和中国的共同点是:都有相当数量的无产阶级,都有大量的农民群众,都是大国。在这些方面说来,印度也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印度不能像列宁、斯大林所说的那样,突破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呢主要是因为印度共产党起先站在尼赫鲁的对面,不积极参加他们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去夺取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在印度独立以后,他们却跟在尼赫鲁的后面走,没有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印度和中国还有一个区别,印度是英国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印度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由英国资产阶级训练出来的。而中国,则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这些帝国主义造成了中国长期不统一的、分割的局面。

40.“没有列宁主义,也就没有俄国革命的胜利。”第81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所需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观点时说:

“俄国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分裂,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准备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没有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的斗争,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十月革命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列宁主义是在反对一切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列宁主义,也就没有俄国革命的胜利。”

41.“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成熟的党。”第89,90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所需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时说:

“中国和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成熟的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地参加了俄国的民主革命,在一九○五年提出了同资产阶级相区别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不只是要解决推翻沙皇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在推翻沙皇的革命斗争中如何同立宪民主党争夺领导权的问题。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七年的时候是幼年的党,从主要意义上来说,就是指我们党在同资产阶级联盟的时候,没有看到资产阶级会叛变革命,而且也没有做好应付这种叛变的准备。”

42.“中国共党积极参加民主产革命,站在民主革命的前头。”第89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证实了列宁的这一原理: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不一定具有最高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国家内开始和取得胜利。

毛主席评论说:

“我国辛亥革命的时候,无产阶级的数量还很小,还没有自己的政党。那次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跟着资产阶级走。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没有其它阶级、其它政党站在他们的前面,来同他们争夺革命的领导权。那个时候,他们最有生气。他们所办的《民报》、《苏报》、《大江报》,表现得很有朝气,很活跃。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的政党走向堕落。正如孙中山说的:“革命功成,革命党消。”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立即积极参加民主革命,站在民主革命的前头。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的地位,无产阶级政党代替资产阶级政党的地位,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的国民党没有办法,到了一九二四年只好找共产党合作。在我们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通过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到这个时候,国民党才重新有了一点起色。

43.“中国资产阶级历来怕群众。”第149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革命消灭了地主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产生了。由于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群众的广泛革命运动的结果,议会成了广泛代表人民利益的机构。

毛主席评论说:

“我们解放后初期的政治协商会议,名义上是同国民党时期的政治协商会议一样的。抗战胜利后,同国民党谈判的时候,我们对政治协商会议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兴趣,蒋介石却很有兴趣。解放后,我们把这个招牌接过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了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中国资产阶级历来不搞群众运动。孙中山是革命的,也只搞军事暴动。原因是他们怕群众。

44.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任务 第157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中国革命胜利地完成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推翻外国帝国主义的统治、推翻封建地主和垄断的大买办资产阶级政权的任务,着手实现土地改革。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解决,这一革命即转变成社会主义革命。

毛主席评论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长时期内是反帝反封建。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又提出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包含着两重性: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45.“我们的党是连续打了二十多年仗的党,长期实行供给制。”第474,475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八章社会主义下的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货币)关于物质刺激观点时说:

“我们的党是连续打了二十多年仗的党,长期实行供给制。当然,当时根据地里,整个社会并不是实行供给制,实行供给制的人员是职业革命家、国家工作人员、部队指战员。实行供给制的人员,第二次国内战争多的时候有几十万人,少的时候也有几万,抗战时期从一百多万增加到几百万,一直到解放后初期,大体是过着平均主义的生活,工作都很努力,打仗都很勇敢,完全不是靠什么物质刺激,而是靠革命精神的鼓舞。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打了败仗,在这以前打胜仗,在这以后还是打胜仗,都不是因为有没有物质刺激,而是因为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的错误或正确。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有着很大的意义。” .

46.为什么只提革命斗争,不提革命战争”第155,156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中国人民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在革命斗争的进程中,组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其中包括工人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国内的一切民主人士。

毛主席评论说:“这里说我国“在革命斗争的进程中,组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什么只提革命斗争,不提革命战争事实上,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从一九二七年起一直到全国胜利,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连续不断的革命战争。在这个期间,我国还夹杂着几次军阀混战。在这以前,从一九一一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还有十六年战争,这里面有革命战争,也有帝国主义指使下的军阀战争。

帝国主义利用军阀来搞自己的势力范围,指挥军阀进行争夺地盘的战争。如张作霖,原先是勾结日本的,后来同日本人闹别扭,被日本人炸死,美国就乘机插进去。一九二九年中东路事件,实际上是美国指使的。如果从一九一一年算起,一直算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可以说是连续进行了四十年的战争,其中包括革命的和反革命的战争。我们党产生以后所参加和领导的革命战争,就有三十年。

47.“教科书说中国的阶级斗争不尖锐,这不合乎实际。”第287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之一,在于采用和平方式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代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过去苏联曾经是唯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它单独地抗击侵略性的帝国主义世界,国内资产阶级又在国际资本积极支持下拼命反抗,因此不得不采用极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式目前,社会主义已经在苏联获得胜利,在有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条件下,就没有必要采用那样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式了。

毛主席评论说:

“说中国的阶级斗争不尖锐,这不合乎实际。中国革命可尖锐呢!我们连续打了二十二年的仗。我们用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接着没收了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占百分之八十的官僚资本,这样才使我们有可能对占百分之二十的民族资本,采取和平的方式,逐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利用他们的经济、文化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改造过程中,还经过了“三反”、“五反”那样激烈的斗争。”

48.“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第288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运用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措施,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来实行和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这个联盟是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被粉碎的条件下产生的。

毛主席评论说:

“这里说,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是“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被粉碎的条件下产生的”,这个说法不对。在第一次大革命的时候,我们就和孙中山建立了这种联盟。大革命失败以后,大资产阶级背叛了这个联盟。但是,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因素还存在,如宋庆龄、何香凝坚持同我们合作。九一八事变后,杨杏佛、史量才也转过来靠近我们了。抗战时,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又建立了抗日的联盟三年解放战争,我们同他们是反蒋反美联盟。

49.在土地改革中要实行平分土地的政策是经过反复多次才认识清楚的。第153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关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则在各人民民主国家中的具体运用的观点时说:

“在土地改革中要实行平分土地的政策,也是经过反复多次以后才能认识清楚的。第二次国内战争的后期,当时的中央曾经主张按劳力分配土地,不赞成按人口平分土地。当时“左”倾冒险路线的同志认为,按人口平分土地是阶级观点不明确,群众观点不充分,对发展生产不利。实践证明错的不是按人口平分土地,而是按劳动力分配土地。因为按劳动力分配土地,对富裕中农最有利。

当时,他们还主张地主不分田。既然地主不杀掉,却不给谋生之道,地主有劳动力,却不分给他们土地,这种政策,是破坏社会、破坏社会生产力的政策。富农分坏田,也是这种性质的政策。中国的农民是寸土必争的。土地改革中贫农总是打富裕中农的主意,他们的办法是给富裕中农戴上富农的帽子,把富裕中农多余的土地拿出来。这个问题经过反复争论和实践,结果证明,按人口平分土地是符合我国民主革命阶段中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客观规律的。我们在土地改革中实际上消灭了富农经济,在这点上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50.“从富农那里没收来交给贫农和中农的土地是一种恩赐的观点,一种右倾观点。”第115,116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农民即贫农和中农群众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摆脱了地主的束缚,不受富农的盘剥,得到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全面帮助。

毛主席评论说:

“教科书中说:“从富农那里没收来交给贫农和中农的土地”。这说明他们的办法是政府没收,然后由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这是一种恩赐的观点,不搞阶级斗争,不搞群众运动。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右倾观点。

我们的办法和他们不同。我们是依靠贫农,使贫农和下中农联合起来,向地主阶级夺取土地。具体做法是:访贫问苦,发现积极分子,团结核心,进行诉苦,组织阶级队伍,开展阶级斗争。在整个过程中,党起引导的作用,反对包办代替。在解放战争中,我们对大批俘虏兵的改造,也采取诉苦的办法。这种办法,我们现在一直还在采取,发展为回忆对比。

51.“我们在土地改革中,就把富农经济实际上搞掉了。”第233、234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盘集体化以前,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实行了限制和排挤农村资本主义分子的政策。全盘集体化意味着彻底摧毁农村中旧的社会制度,根本铲除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农民加入了集体农庄,把自己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变为公有,建立起公共的劳动组合经济,从而摆脱了富农的剥削。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反对富农的措施,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消灭了最后一个人数最多的剥削阶级即富农阶级。

毛主席评论说:

“把自己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变为公有”。我们过去没有说把劳动变为公有。

苏联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需要富农的粮食,所以对富农只采取限制的政策。这有点像我们在解放初期对待民族资本家的政策。他们只在等到国营农场有了四亿普特的粮食,才敢对富农下手,提出消灭富农、实现全盘集体化的口号。而我们呢却在土地改革中,就把富农经济实际上搞掉了。

52.“我国地少人多,把农民的土地拿来搞国营农场,农民是不会满意的。”第、228,102,130页

毛主席评论说:

“我国地少人多,解放初期如果把农民的土地拿来搞国营农场,农民是不会满意的。

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私有观念很深,我们是逐步地引导他们改变这种私有观念。互助组只能解决集体劳动的问题,土地等生产资料基本上还是私有。到了初级社,因为农民的土地有多有少,不能不采取土地入股的办法。经过高级社和人民公社,进一步改变了农民的私有观念。

毛主席评论说:

“这里所说的土地的“一小部分用来组织大型国营农业企业”,在我们的国家里,这部分土地不能很多,只能很少。中国的土地私有,深入人心,农民一寸土地也是得来不易。我国很早以来就有土地买卖。《红楼梦》里有这样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这段话说明了在封建社会里,社会关系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这种变化造成了土地所有权的不断转移,也助长了农民留恋土地的心理。农民的小私有观念很厉害,认为侵犯别人的私有土地,是一种很不好的事情,甚至在土地改革中,还有一些农民说拿人家的祖业是没有良心。因此,土地改革后,我们必须把绝大部分土地分给农民,满足他们对土地的要求。只有在他们完全自愿的条件下,才把极少一部分土地建立国营农场。我们最后要实行土地国有,但是首先实行耕者有其田,然后经过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由人民公社的基本队有转变到基本社有,再由社有转变为国有。

现在农村的土地、工具、产品和劳动,都还是基本队有。我们的任务是在条件成熟时,首先实现社有,然后再实现国有。随着这种所有制的改变,农民对土地的私有观念也必然会发生变化。问题在于我们的政策是不是正确。只要政策对了,中国的农民是好讲话的,他们并不是那么保守的。当然,如果政策错了,就一定要受到农民的抵抗。例如,一九五三年河南长葛县要修飞机场(邓小平主持,转贴者注),由于对被占用土地的农民的生活没有进行安排,结果农民就三线布防,第一线是小孩,第二线是妇女,第三线是男人来反对修飞机场。他们说,麻雀被掏掉了窝,还要叫几声,何况人乎可是后来政府向他们承认了错误,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安排,他们也就没有意见了,机场也修成了。

53.“土地国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口号。”第599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三十一章集体农庄制度的经济基础)关于地租问题的观点时说:

“关于绝对地租的问题,土地国有之所以能够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口号,就是因为实行土地国有,消灭绝对地租,使土地涨价的利益归于资产阶级的国家,同时使资本家免掉一部分支出,来便宜地利用土地,减少了资本主义发展在这方面所遇到的障碍。”

54.“我们搞了二十二年的根据地政权工作,积累了根据地管理经济的经验。”第293,294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马克思和列宁指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是允许的,而且是有利的。中国共产党遵循着这个指示,执行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中国这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有价值的经验完全证实了列宁的结论:“国家政权如果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通过国家资本主义也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

毛主席评论说,我们的情况和他们不同,一条是有苏联的存在和帮助,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但是,主要是国内的因素。我们搞了二十二年的根据地政权工作,积累了根据地管理经济的经验,培养了一批管理经济的干部,同农民建立了联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粮食和原料。所以,在全国解放以后,很快地进行和完成了经济的恢复工作。接着,我们就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把主要力量放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同时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55.“我们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比俄国在十月革命后成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纯洁得多。”第99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无产阶级国家的形式,随着某一个国家所形成的革命特点而各不相同。在世界发展的新条件下,人民民主制度这种类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在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中取得了胜利。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当然不能不产生多种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个,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毛主席评论说:

“但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的代表中,有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他们名义上是工人、农民的代表,有托洛茨基派、布哈林派、季诺维也夫派等,他们名义上甚至还是属于布尔什维克的代表,但是他们实际上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而且,十月革命以后,无产阶级接受了克伦斯基的国家机构中的大量人员,这些人都是资产阶级分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在华北人民政府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各个部的成员都是根据地里出来的,而且大多数骨干都是共产党员。这个国家机构,同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比起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来说,要纯洁得多。”

56.“左”倾冒险分子没有区别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懂得,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之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第294,295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关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问题的观点时说:

“第三国际在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的一个决议中说,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要反对资本主义。这个决议没有区别中国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甚至认为中间派比蒋介石更危险。当时的“左”倾冒险分子执行了这条错误路线,结果把自己完全孤立起来。这个决议也没有区别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所以立三路线就提出,一省或数省胜利之日,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不懂得,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之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57.“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说法是不对的,但只就反对官僚资本来说,是可以的。”第157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中国革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上,已经胜利地完成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推翻外国帝国主义的统治、推翻封建地主和垄断的大买办资产阶级政权的任务,着手实现革命的土地改革。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解决,这一革命即转变成社会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过去有一种说法,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这种说法,混淆了两个革命阶段,是不对的但只就反对官僚资本来说,是可以的。

58.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在某些国家中,随着推翻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革命立刻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1917年10月俄国的情况就是如此。在另外一些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中,革命在最初阶段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只是后来才逐渐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主席评论说:

“这一段值得研究,对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没有讲清楚。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它附带地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十月革命一开始,就宣布了土地国有令,但是完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在革命胜利以后还用了一段时间。我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差不多,而封建经济则是更大量地存在。我们经过解放战争赢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们立即没收了占全国工业、运输业固定资产百分之八十的官僚资本,转为全民所有。同时,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国的土地改革。如果因此说全国解放以后,“革命在最初阶段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只是后来才逐渐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不对的。”

59.我们现在就是处在马克思讲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第77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在每一个国家中都需要有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开始于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完成于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即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与这个时期相适应的是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不能是别的任何东西,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毛主席评论说:

什么叫做建成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很有文章可做。

过渡时期包括一些什么阶段,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包括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另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只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究竟怎样说法才对,要好好研究。

马克思这里讲,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样的革命转变时期。“

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国内的因素是主要的。90,91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革命要在俄国取得胜利,至少要有中等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这是因为俄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唯一的国家。现在,当社会主义已经在苏联取得了胜利,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的时候,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前经济形式占优势的国家里,由于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也可以胜利地解决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毛主席评论说:

“教科书的这个提法不妥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以后,能够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主要是由于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国内的因素是主要的。已经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帮助,是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它不能决定我们能不能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只影响我们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是前进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的问题,有帮助可以快一些,没有帮助会慢一些。所谓帮助,包括他们经济上的援助,同时也包括我们对他们成功和失败的、正面和反面的经验的学习。”

60.社会主义要“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第73,74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整个进程,不可避免地会使社会主义用革命手段代替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大机器工业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实现这一过渡的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经济地位,是能够把一切劳动者团结在自己周围来消灭资本主义和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的阶级。

毛主席评论说:

“社会主义要“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要“用革命手段”,这个提法好,不能不这样讲。

无产阶级要“把一切劳动者团结在自己周围来消灭资本主义”,这个说法对,但是在这里还应当讲夺取政权。

在这里讲,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冲突,在帝国主义时代“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可是,他们在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却讲不那么尖锐。

这个“客观必然性”很好,很令人喜欢。既然是客观必然性,就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不管你决议里是赞成还是不赞成。你不赞成,它也还是“客观必然性”。”

61.我们始终强调要按照十月革命的道路办事。第80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关于十月革命的普遍意义的观点时说:

“我们始终强调要按照十月革命的道路办事,要讲“任何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内容”都是一样的,这就和修正主义者对立起来了。”

62“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第82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在每一个国家必然具有自己特别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这些形式和方法是由每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人民的传统,以及某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产生的。

毛主席评论说:

“每一个”国家都“具有自己特别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这个提法好。一八四八年有一个《共产党宣言》,在一百一十年以后,又有一个共产党宣言,这就是一九五七年各国共产党的莫斯科宣言。在这个宣言中,就讲到了普遍规律和具体特点相结合的问题。



//m.syxtk.com/wzzx/gsyz/lxff/2018-04-16/4982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