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提防资产泡沫损害实体经济

作者:梅新育   来源:红色文化网  

提防资产泡沫损害实体经济

2008年01月17日 《中国企业家》杂志


  如果实业不强,当资本市场牛市走向不可避免的终结之时,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下场呢?

  毫无疑问,在中国金融资产发展历程中,目前仍未完全结束的这一轮中国资本市场牛市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从2005年7月28日到2007年8月9日,短短两年,沪深两市总市值便从3万亿元猛增到21.14万亿元,增长约6.6倍,股市市值对GDP比例从2005年的不足18%突破了100%(2006年中国GDP初步核实数为20.94万亿元)。在世界证交所市值增幅排行榜上,沪深两市连续遥遥领先。至于另外一个主要资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其牛市已经持续数年,以至于在全社会受到了相当广泛、尖锐的抨击。

  如此“壮观”的资产市场膨胀,无怪乎很多人将其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相提并论了;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相同的是,越来越多的居民个人和企业满怀热情地投身于资产市场。这股风潮席卷了大中小企业,媒体能够普遍注意到的是一些大企业财务报表上股市和房地产投资收益超过了其主业收益,一些规模不小的制造业企业经营重心日益向房地产转移,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深圳市,不少中小企业今年主业利润大幅度下跌,甚至亏损,老板炒股收益却是主业利润的几倍,一些中小企业主干脆关闭了公司去一心炒股、炒房。

  无需否认,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个体和当期决策的角度来看,上述以虚拟经济投资取代实质经济部门投资的选择确有道理:国际收支顺差居高不下,导致外汇占款渠道的基础货币发行源源不断,过多的货币追逐货物和资产,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资产市场收益率则扶摇直上,实质经济部门则要面临经营成本上升、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减薄等种种压力,而且企业所得税率较高,资本利得税则是零……在这种情况下,投身炒股、炒房确实似乎是一种理性选择。

  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推动资产市场一定程度的膨胀也是合理的,因为此举能够大幅度提高中国资产和居民收入的名义水平,避免外国廉价收购中国货物、服务和优质资产。

  然而,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如何演变发展,其最终基础也只能是制造业等实质经济部门。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小国其GDP构成中第三产业、甚至金融服务之类虚拟经济部门完全有可能占到80%-90%以上的比重,但一个大国、特别是中国这样拥有全世界1/4人口的大国则完全不可能指望建立那样的经济结构。

  我们尤其需要时刻牢记的是,中国还是一个自主知识产权先进制造业基础还很薄弱的国家,我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海关统计账簿上大部分实际上是外资企业所为,在中国大陆完成的也只是其中技术含量和增加值都很低下的部分。我们去年出口笔记本电脑5198.78万台,价值总额385.22亿美元,是全世界笔记本电脑生产和出口的头号大国,但加工贸易、外资企业在这里面占绝大多数,按数量计算,加工贸易出口占99.67%;按价值计算,加工贸易出口占99.73%;而外商独资企业占笔记本电脑出口总量的99.7%,占笔记本电脑出口总额99.8%。这当中真正的内地增值部分微乎其微。我们的实质经济部门基础在许多关键方面还不如当年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当资本市场牛市走向不可避免的终结之时,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下场呢?

  要防止虚拟经济投机损害实质经济部门投资的现象进一步恶化,我们需要呼吁、告诫企业家们养成着眼长远的经营观念。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对股市热潮的观点是企业应积极争取上市,但不应积极参与股市投资,笔者对此颇为认同。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为此构筑尽可能合意的环境。当此之时,政府需要利用自己充溢的财力积极组织航空、航天、芯片等重大技术创新工程,带动众多领域的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税制,抓住目前财力充裕的时机,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成倍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开征资本利得税,至少是部分改变虚拟经济投机和实质经济部门投资之间的风险—收益对比关系。同时,考虑到内地部分地区可能因为这项税制调整而遇到某些财政困难,我们还需要相应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之予以补偿。

  (梅新育)



//m.syxtk.com/wzzx/llyd/zz/2013-05-02/2002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