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王伟光: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作者:王伟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W020140819647867599395.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华思想通史》编委会主任)

 

【核 心提示】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学派和话语创新,就将前途光明、 灿烂而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形成有品格、有尊严的当代中华思想史学派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作出具有 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中华思想通史》项目是中国社 会科学院重头学术工程,目的是深入贯彻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精神和习近平同志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三个定 位要求,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出真正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认识水平,深刻反映中国学术、中国精神和中国道路的标志性成果,通过对中华思想史的 研究,揭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先进文化和优秀思想的源与流,揭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基因和道德遵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 出不负于历史和时代的思想文化贡献。

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中华思想史冠名,是《中华思想通史》项目组着力打造的高端的前沿性品牌学术论坛,目的在于通过集体亮相,主动走向学术界,问计于学术界,推动中华思想史研究的繁荣与发展,打造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历史和时代呼唤新的思想史研究

欲 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悠久历史,有着三千年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历史,在领导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注重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在自觉把握历史潮流中开辟事业成功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老 师,可以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可以启迪后人。他说:历史记述了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记述了他们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思想与智慧,记述了他们经历的成 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

思想源于对现实的深刻把握。回顾人类思想史,一 切划时代的思想体系都在于它回应了时代最响亮、最迫切的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新中国成立 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异彩纷呈、硕果累累,但思想史研究在回应重大时代关切、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思想史学派方面,离国家和人 民的要求还有不少的距离;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些错误观点、错误思潮,特别是近年来以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复古主义为代表的错误思潮,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学术生 态,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尤其值得警惕。

历史和时代都在呼唤新的思想史研究。新的思想史研究,第一是无论从时间断限还是从思想脉络来看,都 要堪称贯通古今,要上溯远古,下迄党的十九大,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集成起来,为我们党总结历史、开创未来提供丰富的思想 资源,为世界文明和人类智识的提升作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奉献。

第二是既要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华,又要融合汇通外来先进思想文化。思想 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内核。要深入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宝藏,同时注意中华思想对优秀外来思想、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从中国和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 度,深入发掘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精髓内核,探寻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不断注入思想力量和精神动力。

第三是要进 一步明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从中华文明历史变迁的角度,审视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 党成立以来中国的思想发展轨迹,从学理上牢固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思想史上的高峰地位,进一步弘扬几千年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所形成 的先进思想文化,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思想史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同时也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是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史研究创新体系的根本保证,是思想史研究出好成果、出好人才、出好影响的关键一着。

第 一,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唯物史观是当代中国史学的旗帜和灵魂,也是思想史研究的本旨和指南。要学会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来认识思想史,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掌握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生产的、阶级的、群众的观点,运用经济的、阶级的、利益的唯 物史观分析方法观察、研究、分析、梳理、集成、提炼思想史,全面占有纷繁复杂的史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梳理出一条明晰的中华思想文化发展脉络和主线, 找到中华思想文化最精华的核心内核和基因密码。

第二,坚持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人类思想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映、体现和缩 影,社会的逻辑和思想的逻辑大体上是统一的,社会史发展到哪一步,思想史就发展到哪一步。人类思想既具有超前性,又具有滞后性,既要通过社会史看到中华思 想是从哪里产生的,是为谁说话的,是反映什么、说明什么的,又要看到思想对社会的反作用,提炼出哪些思想是先进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哪些是落后的、阻碍 社会进步的。将思想史和社会史研究相结合,就是要通过社会史来看思想史,坚持社会形态史的马克思主义分期。坚持用社会形态的视域考察人类历史、观察人类思 想史,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其他史学流派的本质区别。我们要从社会形态的深层次出发,揭示出时代思潮的本质和特点,深刻展现思想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 辑。侯外庐等人的《中国思想通史》,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坚持社会形态的正确分期,开创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境界,影响很大,推崇者众,至今仍是 一座难以逾越的学术高峰。我们要以侯外庐为典范,坚持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写出一部融通多样、包罗广泛但又深刻揭示中华思想主流的大思想史。

第 三,坚持人民思想史的写作思路。思想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从事者,也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是产生伟大思想家、理论家、学问家的摇篮,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是一切伟大思想、伟大文化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人民群众是 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创造者。汉代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讲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思想史研究一旦离开了对人民群众实践 的考察,不关注人民的愿望与诉求,不关注人民的思想泉源,必将脱离现实的土壤而陷入空虚,无法深入到人类思想的深处。写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的思想史都 要建立在人民实践史的基础上,要建立在人民创造的丰富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要把人民思想史与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个人思想史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主流意识 形态的变迁,高度重视杰出思想家们的精神成果,也重视普通人民群众的社会思潮、文化倾向、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把思想的历史还给人民,要写出一部真正 代表人民群众的思想史。

 

打造中国学派是思想史研究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 的精神产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激发理论创新、学术创造的活力,为思想史研究打开了世界性的宏阔视野,奠定了中国思想走向世界的理论与现实根 基。思想是时代的精华,学派是修史的果实。中华思想史研究要适应时代需要,不断回应重大时代关切,不断提出有客观依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原创性思想 理论和学术观点,推出具有时代思想高度、代表国家学术水准的思想史研究精品成果。在与国际学术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努力塑造和形成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为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总 结、研究学术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学术发展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学术传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优秀学术传统。魏征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五四运动以来,一批先知先觉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南和方法论基础,这是由中国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选择。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 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必须在这一理念下进一步构建自身的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也是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赖以 形成的主体和基石。

第二,坚持把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中华思想史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有什么样的人才,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果。打造思想 史研究的中国学派,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史研究人才队伍。在中华思想史的编研过程中要加强人才建设,要通过聚集人才,特别是组织中青年学者参与中华 思想史研究,努力造就一批坚信马克思主义、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思想史研究的高端学术人才,推出一批博通古今、学贯中西、坐得了冷板凳、 思想史研究功底扎实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能够在国际交流中直接对话、有实力争夺思想史研究国际话语权的国际型学术英 才,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学派的人才队伍。

第三,打造一流的学术交流、传播平台,坚持学术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史学界开展平 等的、有尊严的对话,从中汲取有益的智慧和营养,同时又为人类文明的提升贡献中国思想的智慧。就当前来说,我们要打造好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建设 好中华思想通史网站,并通过更多的新媒体平台,以及我院众多权威学术期刊,把我们的思想史研究成果和专家学者推介出去。

马克思曾在《政治经 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多年诚实研究的结果。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 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 程,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学派和话语创新,就将前途光明、灿烂而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形成有品格、有尊严的当代中华思想 史学派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作出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本文系作者1024日在首届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摘编)

 




//m.syxtk.com/wzzx/llyd/zz/2015-11-09/3486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