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抑或别有居心?竟拿敦刻尔克和长征比较!
长河红阳
网络上有些人,或者糊涂,或者别有居心,所以就有这么个恶心东西出笼——
【长征都有脸能拍,敦刻尔克当然能拍】
敦刻尔克,丢人败兴那是明摆着的;把长征等同,什么居心?
长征不能和敦刻尔克相比!两个大事件的起因不同;事件之后,中共和英国政府选择的应对道路不同,导致决然相反的结果!倒不知趸出这么恶心东西的,究竟是脑残?还是别有居心?!
敦刻尔克溃败之后,英国走了这样一条引狼入室之路——
为了困守海岛不被蹂躏,一边和希特勒拼死下注豪赌,一边向美国涕泪横流哀哀泣告——救命啊!美国人趁火打劫,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英国在加勒比海上的纽芬兰、巴哈马、牙买加、圣卢西亚、特立尼达一些列岛屿99年的租借权后,将英国人的势力几乎悉数逐出加勒比海。美国兵在北非折腾之后,并没有帮英国在巴尔干上岸驱逐德国势力,反而与苏联配合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以东西夹击之势,借打击纳粹德国的口实,放任苏联控制了东欧,美国控制了西欧和英国,英国加速衰落。
这,几乎是股票市场里的垃圾股走势,低开低走直到股价崩盘清算。
红军长征中和长征后,走了一条自力更生之路——
彻底把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就为祸中共近十年的教条主义势力逐出了党的最高领导层,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最纯粹的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的力量苦战日寇,逐出蒋记民国,越战越强大,最终建国。
这就是凤凰涅槃重生之路!
敦刻尔克和长征怎么比?!不知什么样的人要拿敦刻尔克和长征相比!
敦刻尔克的原因,最广为人承认的原因是英法绥靖德国,坐视纳粹德国的坐大,引流这股祸水向苏联冲击。但是,希特勒用他的高智商糊弄英法,尤其是英国,借力壮大自己国力,出其不意向英法反咬一口,咬残了英国,灭了法国。
这是广为人承认的。但是,这个看法中没有说明白这个“绥靖”政策的出笼仅仅是张伯伦及其幕僚的愚蠢?还是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借助于英国的政治制度中的某些特点而成型出笼这个祸害英国的“绥靖政策”。
在已有的史实中,早有英国人揭露在希特勒疯狂备战的时候,英国有一个亲德的内奸集团在“绥靖政策”的成型作恶中起了极为恶劣的作用。这个内奸集团在1937年底至1938年初,被英国著名记者和编辑科克伯恩在《周报》上接连撰文揭露——在英国上流社会有一个亲德反共的政治集团,并冠以"克莱夫登集团"的名称。这个集团借助于英国政治制度中独有的“民主”程序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强烈影响,已成为英国的"第二外交部"。也就是这个“克莱夫登”集团,对英国的绥靖政策的产生起了绝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个集团亲德的主因,就是它们的骨干成员,在经济上和德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自己这个小集团的经济上的利益,他们置英国国家利益于不顾,促成了臭名昭著的“绥靖政策”的出笼。而从这个集团的成员在丘吉尔上台到英国战后都没有被彻底地清算!
从这个集团从未被清算的历史看,这个集团在英国上层的势力极为稳固,背景极端深厚,那么,把英国的绥靖政策归因与张伯伦,这实际上就是有个阴谋在其中起作用——为了保护那个“克莱夫登集团”的每一个成员把张伯伦弄成了替罪羊!
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在国运转折关头,我们宁要智者的临危决断,绝不要庸才的所谓民主!而且更要检讨发现与外国有勾结的既得利益集团彻底清洗出去!欧美式的“民主”,在国运转折的时候,只能发挥极端恶劣的坏作用!
当时的英国政府不清洗卖国集团,反而在敦刻尔克耻辱之后进一步引入更大更可恶的外国势力——美国帮着自己“纾解”国难,这是英国必然走向“敦刻尔克”必然的归宿!而且还是不可改变的一个死亡归宿。此乃“敦刻尔克”的肇因。
长征的祸端:
在中共早期党内大部分成员被一种极端的不自信支配,产生一种对国外经验(姑且这样称呼)的过分“尊信”。这种“尊信”的动机是这样的: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是由外国传来的,外国革命者来中国指导中国人怎么做是正道。在一堆外国里,哪一国的革命者才是水平最高的?当然是苏联。因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苏联么!可是如果没有外国革命者的指导怎么办?那就听喝过洋墨水的外国留学生的指导。那么,什么样的留学生的水平最高?那还是在苏联喝过墨水的留学生水平最高么!
但是这样的“尊信”却给中国革命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对苏联革命者——鲍罗廷以及深厚的苏联背景的盲目“尊信”曾导致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处于劣势、被动,直至被蒋介石突袭损失大部力量。
在苏区时代,对王明这个苏联留学生的盲目“尊信”导致盲目跟从苏联掀起恶名昭彰的“肃反”,红军力量损失惨重;祸不单行,在王明之后,被王明支持的博古、李德上位领导中国革命,边缘化毛泽东。可是在这两个军政素质极端低下只知照搬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者的错误指挥下,面对蒋记民国百万大军的疯狂围剿下,竟然用欧洲一战式阵地战要“御敌于国门之外”,用早已该摈弃的“绞肉机”战术与绝对优势敌军拼人、拼装备。红军越打越少,苏区越打越小,最后选择仓促突围一路败退的道道,红军开始漫漫长征路。而这个长征路在那两个蠢材的指导下成了绝对的败逃,混不知还可以在有利地势还能打防守反击。到湘江之战后,再那样走下去红军没有生存的可能了!
不过中共的土生土长的苏区高层都是在战斗中一路打出来的真精英,知道该纠错时就纠错,对与错的重要性要比犯错者的来头和背景更重要。在遵义会议上,把背靠苏联的尸居其位者赶下台去,让真正的智者毛泽东挽救红军,才把长征从开始的败退扭转为边走边攻。
长征胜利结束后,抗战爆发。苏联又借助王明向中共渗入影响,引导中共给蒋记民国打下手“联合抗日”。但是,蒋介石用对付杂牌“国军”的手段驱使红军/八路军这借日本人的刀杀中共,样下去,中共和中国的前途基本没指望了。所以毛泽东适时发动“整风”,彻底铲除苏联在中共党内的恶劣影响,彻底清扫中共对外国/苏联经验的盲目“尊信”,彻底驱逐苏联利益的代表——王明,这才有日后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才有中国革命势力的大发展。
以上过程通过不断纠错,清除了盲目信奉外国经验和指示的路线,找到了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这是和英国统治阶级内部内奸集团为了自己利益勾结敌对国出卖国家利益的过程完全相反的。所以红军长征之后,路越走越宽,天越走越亮;而老英国就没有对那个勾结德国出卖国家利益的“克莱夫登集团”进行过无情的清算,所以,打完了战争,也就到了老本吃光的绝境,成了尾随美国宰制西欧的帮凶,成了美国对抗苏联最顽固、最稳固的一个前进踏脚石。
这是“敦刻尔克”和长征不能比的最要紧的原因。
“敦刻尔克”与长征不能比的还有这样一个原因——德、英在战术先进性上的严重失衡,不光导致“敦刻尔克”的溃败,而且,还在英国反攻德国时候,除了依靠美军之外,自己毫无建树。
德国人的“闪击战”华丽出彩。本质上这个东西是机械化战争,是步坦协同战争,是空地协同战争。把当时德国的军事技术能在战术上允许的任何推动作用都发挥到极限的战争样式,坦克部队被集中编为突击拳头,作为地面冲击敌阵的主力横扫对手;空军的轻型轰炸机也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集团前出坦克之前,为坦克打开突击通道。在天上、地上击溃敌人有组织的进攻和防御阵型后,由后面跟进的步兵围歼溃散的敌军。这个战术是头一次出现,墨守一战陈规的英法联军无力对抗一败再败。这样失衡的战术短板,英国在整个战争期间就始终没有补好课,“敦刻尔克”意味着英军已经是支落后的军队。倒是美国人旁观者清,向德国人学的有模有样,涨了见识打出了能耐。窃以为,英国,再有十次“敦刻尔克”也长不了能耐!二战后的英军只是一支二流三流不入流的垃圾军队,只能欺负欺负种转基因大豆的阿根廷。那此欺负阿根廷的战争,号称“昨天的战争”!可见英国军队的衰落!英国的衰落是必然的。
长征前的红军,在战术水平上就比自己的对手强得多。用游击战在军阀割据的交界地带打出自己的小片根据地,而后在实力壮大后,用更大规模的运动战击败蒋记民国的四次围剿。兵力、物资力量强大的蒋记民国从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这也是一种战术水平上的不对等。红军强,蒋军弱。这样的红军越打越强。被迫长征,只意味着有高水平战术水准的红军被无能者指挥失利后的暂时失败,如果换了高水平的指挥员,原有的高水准战术优势还能发挥。长征并不意味着红军战斗力的下降。
还是这支红军,与日本军队的苦战中,战术水准也高于日军。因为:日本军队的战术是向欧洲学的。欧洲军队的战术原则受拿破仑影响至深,希望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兵器通过一次或几次大的决战一劳永逸的击败对手。可是,拿破仑可以这样做不意味着其他欧洲国家也能办到。
拿破仑的决战思想依靠的是法国独有的全民皆兵的军事动员体制。这个体制在波旁王朝时代就有雏形。在经过法国大革命洗礼之后,法国普通老百姓都觉得国家有我一份,国家打仗我有义务出力,所以,适龄的法国男性除了身体有残疾者外都是兵源。所以,拿破仑和他的元帅将军们的每次战役中都能麋集十万人以上兵力与敌进行大会战。当时与法国对阵的欧洲君主国实行的是募兵制,国王打仗能聚合多少军队要看口袋里有多少钱。这些君主在兵力上就处了下风,再加上军事指挥能力也不如拿破仑,武器装备也不比法国强,所以,在决战中屡次被击败是顺理成章的事。到一战前,欧洲主要军事强国都学法国实行了义务兵役制,也可以做到把全国的适龄男性全部编为军队。这样的结果,法国一家的优长成了大家共有的普遍,各国的武器装备也没有明显的代差,再加上堑壕战阵地战在坦克出现之前没有技术手段可以强行打破,所以,如索姆河、凡尔登那样的大伤亡、大消耗的“绞肉机”式的屠场战就不可避免。
侵华日军的战术也是这个特点。可悲的是,蒋记民国的“国军”的战术也是这个特点。“国军”的战术大概两个来源:
其一、苏联帮助筹建黄埔军校,连带把苏军在一战时候的欧式落后战法传授黄埔生;
其二、蒋介石这帮子在日本留学的蠢货带回的二手欧式战法,这样的战法和苏联人的‘遗训’没什么不同。
那么日军和“国军”相遇,同样的战法,那就看谁的装备更厉害一点。这个,肯定是“国军”扯淡。所以,日军与蒋记民国进行的22次会战无不以这样的拿破仑式的决战思想为指导,凭借优势的武器装备与单兵弹药配给,加上高于“国军”的单兵素质就能把蒋记民国的“国军”打的无力还手。日军最喜欢和这样的“国军”打仗,基本上是一个个砂锅,一锤子一个,好捣砸!
可是这样的日军遇上以长征后的红军为骨干组成的八路军,日军的战术明显的遇上了克星。拿破仑式的决战战术首先围绕着一条清晰而分明的战线做所有文章,所有的作战行动依托阵线分明的敌我阵地进行攻防。可是八路军的游击战在大部分时候根本没有一条清晰分明的战线可见,也没有什么固定的,甚至是永备的阵地作为日军的攻击目标让日军集中兵力火力进行猛攻。游击战的阵地是不固定的,战线是不清晰的。任何地方都是战场,任何地方都能发生战斗。处处是战场,遍地有战斗。加上被中共发动起来的民兵对日本的袭击,日军始终初处于一种无时不战、无地不战的困境。日军对八路军、和民兵的作战如浮沉在汪洋大海之中一样,被海水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浸泡着、冲击着。
日本师从欧洲学来的拿破仑战法在游击战战法面前一无是处!可以这么说,日军对红军为骨干组编的八路军和辅助的民间游击队根本没有合适的战术对阵。
其实不只是日军对付不了八路军,在欧洲,纳粹德国一样拿不下南斯拉夫的铁托;在二战后,美国打不倒越南的游击队;苏军拾掇不了阿富汗的游击队!
这样的战术,中国是最高学府,校长/导师是毛泽东!
对于八路军的游击战,有中国人对一个侵华日军余孽做过一个采访,现在我刷屏,为了说明问题,文字比较长一点:
【老冰跑图书馆一般是周末,先从终端搜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书目,交给管理员,然后就坐在地板上看杂志,等管理员拿出书来,再找个位置全浏览一遍,决定借哪几本回家。因为能借回家三个星期,所以老冰跑图书馆也不是很勤。
但老冰这段时间几乎每个星期六都去图书馆,说是去图书馆,但还带上全副装备:名片,笔记本,录音机,照相机。冰太在一边疑惑地说,怎么每星期六都要去?
老冰是去守株待兔,不,待鬼子。这次去待的是正宗的“鬼子”,不是老冰平时拿日本人打趣的时候开口就来的“鬼子”。
一天老冰坐在地板上正在研究自卫队的F-2飞机,突然听到有人大声说:“我要找的是ou sei ei的自传,就是那个反对蒋介石,成立南京政权和日本提携的ou sei ei的自传,汉字是这样写的。你们这里会没有?”
嗯?汪精卫?新鲜,日本知道汪精卫的人好像不多诶,怎么会有人来找汪精卫的自传?老冰抬头,见一老头坐在柜台前正和管理员嚷嚷呢,老冰就凑上前去:“对不起,打搅您了,您是不是对战争的历史很熟悉?”
老头的脸上满是老人斑,看上去上了年纪,老冰注意到他脸颊上有一块伤疤——枪伤,这是位军人,老冰顿时觉得今天运气真好,怎么觅来了这么一块宝,伸手就到兜里去掏名片。但是摸了一个空,老天不太照顾众生,怎么让老冰出门没带名片。
老头对老冰说:“你说什么?我耳朵不好,大点声。”
大声没事,但这是图书馆的阅览室诶,老冰只好大起嗓门很尴尬地说:“对不起,今天没带名片,我是记者,您曾经是‘兵队桑’吧?”日语里的“兵队桑”就是“军人”的意思。
“是啊,我是陆士56期的。”
好,天上掉下来了个林妹妹:“陆士56期,昭和17年毕业的,那您今年86岁了。”
“你倒知道的不少啊,有什么事吗?”老头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
“我想知道您为什么要找汪精卫回忆录。”
“啊,我在写东西,要找参考资料。”
“能告诉我您在写什么吗?”
“我是‘昭和史研究会’的,在写文章批判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都写到22回了。”
事情好像越来越有趣了:“您写的文章能不能让我看看。”
“能啊,我写的东西都发表在会报上,我们的会报都捐赠给图书馆的。”老头说着,带着老冰又到了柜台,看他走路的样子,还真不像已经86岁了。
到了柜台前,老头对管理人员说:“刚刚拿来的会报呢?”
管理人员拿出了两张A3大小的纸,算是八版。老头很得意地指着第一版对老冰说:“这就是我写的。”
老冰扫了一眼,哦,这位姓长泽,随即脱口问了一句话,把个长泽老头很可能给问成了短泽:“您是第27师团的?”
“诶,你怎么知道?”
“哦,碰巧我知道点日本陆军的事,你这里提到李运昌,当时和李运昌作战的应该就是第27师团,正好我就在找有关第27师团的资料,我想知道第27师团参加攻略武汉作战时期的几件事。您如果是昭和17年才毕业的,当然没参加那次作战,但您总听说过啊,还有您手里应该有第27师团史,能不能借给我看看?”
“我现在在写东西,要作参考用的,不能借给你,你可以去找公刊战史。”
“公刊战史太粗了,我想找写的详细点的。”
“详细到什么程度?”
“武汉作战中第27师团参加救援第101和第106师团的作战情况,那场作战是在我的老家打的,所以我很关心。”
“师团史除了人事记录之外比公刊战史还粗,所以除了本师团出身的人以外不会有人感兴趣的。”长泽说着就往座位上走。
哼哼,老冰不会放过你。俗话说“雁过拔毛,水过地皮湿”,今天不让你开口,就算老冰白看《红灯记》了,今天就算你长泽是李玉和,老冰就是鸠山队长。“歌乐山下黑铁牢,地狱烈火熊熊烧,美式刑法四十八套,渣滓洞白骨比天高”,哦,不对了,这是《江姐》里的沈养斋。
老冰跟着他一起到了他座位上。说实话老冰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号年纪的日本人态度居然这么不友好,估计他对中国人有些什么成见。但老冰知道人到了这个年纪最大的弱点:寂寞,只要你在他边上想法子和他胡说八道,就不怕他不开口。
老冰就问:“您现在在写什么呢?”
果然,长泽开口了:“在写天津军为什么增兵。”
“天津军为什么增兵?”
“你们中国说是日本为了准备侵略中国。”
“不是这个原因吗?”
“不是。”
“知道山西省吗?”
天哪,这也太不把红薯当干粮了,无论老冰如何白痴也不能让个鬼子问这么可爱的问题:“您放心,年纪是小点,但您说出来的县以上的地名,少将以上的人名我基本上都能知道,您尽管说。”
“这么说你也知道中共的‘长征’了。长征就是中共在和蒋介石的内战中失败,从南方的江西省逃往北方的陕西省。”
你别说,到底是陆士毕业的精英军人,学过点东西。这么复杂的中国政治问题,他还弄得挺清楚:“嗯,可是这和天津军有什么关系?”
“中共在陕西站稳脚跟以后,就开始向阎锡山的山西省活动。”
连阎锡山都知道:“嗯,但这是中国的内部事情啊。”
“这就给天津军造成了威胁,所以天津军为了自卫才增强军力,不是为了侵略。”
“天津军是怎么增强的?”老冰在装糊涂。
“具体记不清楚,要查资料。”
“不用查,我记得。编制从2 000人增加到5 000人,司令官改为亲任官,就是说相当于师团长级别了,第一任亲任司令官就是梅津美治郎。这次增兵和中共无关啊,是不是侵略意图我们先不去做争论,但你必须承认增兵以后就出来了卢沟桥事件的扩大化,这说明了什么?”
“天津军是《日清条约》(也就是中国人说的《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不是侵略军。中共进出山西,对天津军造成威胁,天津军增兵没什么奇怪的,当然不是侵略了。”
老冰没打算说服这位86岁的老头,黄土埋到了眉毛上边,怎么可能改变观点呢?同时也还得留神用词,别把这位朝不保夕的给当场气倒或者激动倒了,那样的话老冰可打不起民事官司,老冰就是想尽量引得这位开口说话:
“《日清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这点先不说,就是根据《日清条约》日本也没有随便增加驻军的权利对不对?现在根据《日美安全条约》驻扎在日本的美军人数能够随便改变吗?这是一个道理。再说您说的‘中共军进出山西,对天津军造成威胁’这句话在时间上也不对,中共军的长征确实是失败以后的转移,但是长征的口号是‘北上抗日’,就是说从长征开始时中共已经表明是去威胁日军去的,为什么要到昭和11年4月(1936年4月)才想起来单方面增兵?这实际是天津军的梅津美治郎想学关东军搞满洲国,同时又为了防止关东军南下的措施,和中共军的活动毫无关系对不对?中共军当时还没有真正进入山西,只是刚刚开始在山西的政治活动,天津军根本不会注意到只有不满3万人,隔了河北、山西两个省的中共军队。而且你找不出来任何可以支持你的‘防共’的说法的天津军或者参谋本部的文件。”
长泽看着老冰,可能有点郁闷。这不是个历史的白丁,不像一般日本人那么好哄骗。
老冰接着说了下去:“您是陆士56期,36期的辻政信和44期的濑岛龙三总知道吧?”
“那是大先辈,怎么会不知道呢?”
“他们说的话,会不会有错?会不会像你所说的是像中国人那样在歪曲事实?”
“他们不会的。”
“那么辻政信的《中立的条件》和濑岛龙三的《几山河》看过没有?”
“《中立的条件》看过,《几山河》没看过。”
“这里就有,您可以找来看看。对于您说的《日清条约》一事,这两位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当时的日本就应该放弃在平津的驻兵权,而天津军不但不放弃驻兵权,还要增兵,这是不是整个十五年战争的祸根?”
长泽没有想到对面的这位中国鬼子没有和他扯什么侵略不侵略的,搬出他大先辈的话来和他扯,想了半天:“辻桑和濑岛桑都是在战败以后才说的话,有可能是对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实现的可能。”
老冰得礼不让人了:“但您现在也是在战后,您却主张天津军的增兵是对的,我想作为过来人的您不应该留给后辈这种结论。天津军的增兵行动就是卢沟桥事变扩大化的直接导火线,这是当时池田纯久在《陆军葬仪委员会》里给出的明确结论。”
长泽有点挠头了:“那个池田桑是谁?”
“当时的天津军作战参谋,后来的关东军参谋副长池田纯久中将啊。”
“噢,池田参谋副长啊,你连他的书都读过?”
“这个图书馆里所有的有关中日战争的回忆录我全读过。”本来想再加一句:“所以您说的不对”,想想算了。
长泽当然不肯退让:“结果是一回事,事实又是另一回事。我要说的就是中国说的天津军增兵从一开始就是在准备侵略不对,不是这么回事。”
“历史就是结果对不对?东条英机也没有准备把日本弄成一片焦土,但事实上日本就是成了一片焦土。”
再一想,老冰又不是找他辩论来了,继续让他说吧:“战争很可怕?”
“可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你说可怕不可怕?”
“您在中国两年吧,都是和中共军在作战?”
“嗯,中共军是我们日本人的叫法,你可能不知道,他们的正式名称叫八路军。”
得,没治了,这位确实有点老年痴呆了,说着说着又要给老冰上中国ABC课了。上就上,可那耽误时间呀,老冰就提醒一句:“那个,我是中国人。”
“对啊对啊,你是中国人,忘记了。”
“八路很厉害?”
“很厉害。”
“你们打得过八路。”
“参りましたよ,(头疼死了)。他们武器不好,打的是游击战。”
“陆士不教怎么对付游击战?”老冰逮着机会报仇。
“别说傻话,陆士哪有这种课程。”
“那要是八路有了好武器,不和你们打游击战,日本军打得过八路吗?”
老头认真地想了想:“打不过。”
“您别拍马屁,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真的,那是共产主义,精神能力很强大的。”
老冰这时是认真地在问了:“八路的士官知道共产主义,士兵不就是没有训练过的农民吗?八路的士兵也知道共产主义?也有精神力量?”
“知道知道,八路的士兵也知道。你不懂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能力很强的。中共的教育是很彻底的。过去的中国,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就是很了不起了。八路军的士兵人人都会写自己的名字,是不是很了不起?”
老冰顺便问了一句:“您是哪个联队?”
“支那驻屯军第一联队。”
引自《冰眼看日本》】
原谅我的刷屏字数多。我之所以刷屏这么多,除了说日军战术水平低于八路军之外,还觉得我的文字能让网上的日本拥趸们看到,所以,拿这些日本人的话教育那些人——不要给日本人说好话!
就抗战时期的战术水平来讲,八路军对日军有不均衡式的优长。这也是苏区时代养成,在长征中进一步强化的结果。而且,那个侵华余孽也承认,八路军的单兵战斗力至少不下于日寇的单兵战斗力!原因——“共产主义的精神能力很强的。中共的教育是很彻底的。”
长征,根本不是“敦刻尔克”能比的!
无论是“敦刻尔克”前,还是“敦刻尔克”后,英军有什么能打善战的名将么?有么?
估计有不要脸的货色们会高举蒙哥马利的牌位山呼万岁——打败“沙漠之狐”隆美尔了么!那么,打败隆美尔真是蒙哥马利凭着军事素养做到的么?非也!
"猎狐者"蒙哥马利
如果摆摆堂堂之阵,树正正之旗对攻,蒙哥马利必败!蒙哥马利击败隆美尔的本钱不是他的军事素养,而是几乎近于无限的物质保障。他对德军发动攻击之前,得了一大笔下注的“本钱”——285辆美制谢尔曼坦克。当然还有其他性能各异的战车。两下里合计1351辆。
而德军能与之抗衡的4号战车只有38辆。与其它战车合计211辆。
英军的野战炮数量几乎还是德军的2倍!
蒙哥马利在1942年10月23日发动对德进攻,英军弹药、汽油堆积如山,不限量供给。
这时的德军的汽油只够10天使用。炮兵在第一天开打,就开始管制射击,只为节省弹药。
这样的装备优势,已经是德、英士兵素质差距与指挥官水平差距无法弥补得了的了。
但是,这样的优势,也没使蒙哥马利放弃谨慎:在开战初期,他指挥发动的攻击纵深短浅,绝不超出炮兵发射炮弹的射程。如果遇上德军的反击,英军只用炮兵的炮弹做回击,用漫天的弹雨硬碰硬地炸毁德军的装备、人员,实打实地消耗德军的冲击力——蒙哥马利对自己的战术指挥能力实在的不自信!这样的情况下哪怕德军是一把所向披靡的战斧,遇上英军这盘永不停息的炮兵大磨,最终也只能把锋刃磨钝!
利用优厚的作战资源与后勤保障薄弱的德军死磨硬耗,磨光德军的攻击锐气,耗尽德军的攻击力道,这是英军取胜的路径,是依靠物资上的优势取胜!物资上的丰、瘠差别是英军的长处、德军的短板。也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是取胜的不二法门,就是一个“耗”字!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在整个二战中,其实是没有什么优秀的战术家的。
而且,更要指出的是,欧洲战场上军事素质最高的士兵乃的德军士兵,这是个常识!英国兵,绝对的稀松扯淡!听说阿三国也向欧陆战场派兵了,抓到碗里的也是菜啊!
长征之后编入“国军”的中共武装——八路/新四军里的那些“土头土脑”的师长、旅长、团长,甚至于营长、连长指挥作战的能耐如何?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普通战士的战斗力如何?自有抗美援朝做试金石;自有日本侵华余孽们的回忆做证言,当然,还有三年内战中,蒋记民国的国军的迅速崩溃做范例,不多说。
英国的敦刻尔克,主角是英国政府领导的英军;长征的主角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下里,领导阶层的素质高下不能比,两支军队的素质不能比,那么,敦刻尔克怎么就能和长征相提并论?!
看看网上那些居心叵测者们,你们还要脸么?!你们的智商够不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