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要领——提高领导干部统筹运作能力

作者:赵营波   来源:红色文化网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要领

——提高领导干部统筹运作能力

赵营波

摘要现代可持续发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提高统筹运作的能力,既要全面协调万无一失,又要提纲挈领高效运作。这就需要学会用大协调学把相关的文理工各门学科衔接起来有效地交叉应用,实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整合运作可持续效益。基本要领是:引导健全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增长掌握大局调动各种要素协同的务实能力,统筹解决和预防各种不协调问题。

关键词大协调学;统筹运作;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整合效益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规定:“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能否有效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是考察党的领导干部为党尽责的重要标准。社会主义的党政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同社会生产劳动者们有效协作,才能协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协作成效最大化。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运用大协调学研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要领,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领导效能,在全面协调的基础上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学会大协调学,高效统筹运作

大协调学是研究人类同自然与社会各环节大尺度交叉协调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能帮助我们在大时空尺度上思考问题,计算利害、得失,谋划生存和发展各种要素整合可持续效益最大化。

大协调学衔接各门相关学科为提高领导效益协同支持,使之轻松高效地进行统筹运作,提高可持续发展成效。例如,运用大协调学的人口、经济、自然界平衡律和劳动力、科技、资源复合律,研究提高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宏观协调,提高对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效益;用大协调学的视野认识国情和社情,制订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各级领导干部和负责综合管理、综合规划的部门,都应运用大协调学从提高整体可持续宏观效益出发,自觉应用大协调规律,引导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的发展同经济社会整体协调。

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大局观,能从全局运作效益上引导各部门各行业工作,把握处理事务的是非、优劣标准和分寸,实现整体运作成效最大化。

二、从全局效益上把握系统运作的能力

大协调学的研究认为,政治家应注重研究整体宏观运作,追求大框架的全面协调,各种关键问题都要点到,避免偏颇。宁可疏而不漏,不可细而不全。顶层设计、宏观决策、综合规划都要建立周全支持的学科群,责成相关学科专家提交供选择的预案,根据大局实际进行最佳选择。

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1]。要能及时地出好主意,就得有“见事早、得计早的谋断力”,有足够的预测能力和全局统筹能力,要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关学科支持,比如制订综合规划就该邀请环境科学、生态学、气候学、地理学、宏观经济学、资源学、能源学、未来学、系统科学、城乡规划、水土保持等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免出现规划或设计的先天不足。

选拔使用好干部,要“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学好人才学、组织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等,要组织各门相关学科的专家研究制订“筛选拔尖人才的客观标准”和选拔程序。领导干部不必是专家,但必须具有会用各类专家的能力。

毛泽东很注重从研究现实问题和中国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在他读过的大量历史书上作了见解独到的批注,对治国理政具有深厚的参考价值。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全球空间尺度和生物圈、大气圈、土壤圈之间物能循环的时间尺度上,审视人类各种活动及其后果,实现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大协调化。这就要求政治家们不仅要研究历史,更要研究未来;不仅要具备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文科知识,还要具备地球科学、气候学、生态学等理工科知识,运用大协调学把文 理工学科衔接起来统筹运作。要及时发现培养这种有大局意识和统筹运作能力,想干事、能干事、责任心强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以问题为导向,理顺机制、健全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措施,反腐防腐、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都取得了很大实效,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增强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信心。怎样巩固这些成效,把改革引向深处?是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理顺机制、健全制度,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有长久成效。

什么是制度?制度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邓小平说:“我们过去所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因此,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正视现实制度中的各种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健全制度。这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运用。

大量的调研表明,任何责任制不到位的地方,都可能成为以权谋私的平台、滋生权力腐败的温床。提高整体效能,需要研究制订全员责任制,需要每个工作岗位都尽责尽力,认真落实责任制。

发展社会生产力,客观上要求上层建筑及党政机关不断提高对社会整体发挥应有的服务效能。不能以权谋私,不能以破坏社会生产力为代价谋取其本部 门或私人利益。要从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出发,理顺利益关系,改进管理运作方式,健全党政机关各种效能机制,促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都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正能量。

领导干部视察下级地区工作,要注重查找其制度和机制的问题,帮助和督促其完善制度、理顺机制。

要全面检查每个地区或企事业单位的效能::⑴ 对生态环境的益损量或程度;⑵ 对社会经济整体的宏观益损量或程度;;⑶ 实现的企事业成就及社会成效;;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成效;(5) 在地区和国家整体中实现的结构效益。按照这些要求完善各单位的职责,提高各单位同社会协作的成效。“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3],让人们能舒展腰肢干活,使生产活动有益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493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3页。

[3]《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56页。

(本文作者: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省社科院大协调学研究中心主任)

原载:《中国领导科学》2017年7期(本文作了必要的修补)



//m.syxtk.com/wzzx/llyd/zz/2017-11-01/4700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