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政协委员:时间逾久,修宪重大意义逾得彰显

作者:白云怡   来源:环球时报  

政协委员:时间逾久,修宪重大意义逾得彰显

白云怡

3 月11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近3000 名代表投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完善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任职制度及国家监察委员会等内容正式入宪。自上个月《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对外公布后,相关内容备受海内外关注。出于各种动机,某些西方舆论就中国修宪发出复杂声音。但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清晰地认识到,正走在建设现代化强国道路的中国,是在通过新的顶层设计,让这些年的发展轨迹保持下去。此次宪法修正案以绝对高票通过,正是中国社会各界广泛共识的充分体现。在今年两会上,《环球时报》记者对数名全国政协委员进行专访,听他们畅谈对修宪及相关内容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有力的宪法保障。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委员

将中共执政这一重大制度优势写入宪法

“从新中国成立近70年以及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经验来看,中国取得一切进步的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此次修宪,“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被纳入宪法总纲,谈及这一修改,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对《环球时报》记者如是说。

“有部分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仅仅是奉行了市场经济,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世界上奉行市场经济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的国家比比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可以像中国这样保持如此长时间、稳定的高速发展?”张宏志委员说:“真正的秘诀在于中国把市场经济的优势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而能实现这二者的结合,关键就是共产党的领导。把这一重大优势写入宪法是中国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张宏志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把党的指导思想即我国的立国思想写入宪法,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体制的重大优势,这不仅有利于从顶层指明国家的发展方向,也和中国的国体、政体相一致。张宏志进一步解释说:“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我们在指导理念和理论上也需要有重大创新。此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此前的科学发展观一并纳入宪法序言,体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一脉相承。”

张宏志对《环球时报》记者提到,此次修改宪法的另一个重大意义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健全上有了重大进展,也就是把国家主席的任期规定和党的总书记以及中央军委主席的任期统一起来,这将有利于中国国家领导核心的稳定。

张宏志说:“从1993年开始,由党的总书记兼任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惯例,从宪法的层面将其进一步制度化,符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也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这一改动也有利于党的总书记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对外开展外交国务活动。”张宏志表示,如果前述三个领导职务的任期不统一,未来可能会出现党政两个最高职务分别由不同领导人担任的情况,而这将导致中国领导体制的二元化,不利于中国加强国家领导核心的稳定和在国际舞台上开展外交活动。“在我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进程中,党的领导人也需要在外交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领导人同时作为国家领导人在一线开展外事工作,将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在张宏志委员看来,无论是新发展理念,还是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一点一滴的修改都表明,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等问题,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上了一个新台阶。“未来中国的建设目标将越来越贴近客观规律,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贴近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

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委员

民声心声折射中共凝聚力

“这次宪法修改合理、合法,更加合乎民意!”全国政协委员、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刘振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次修宪最大的亮点在于强化了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有效结合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更延续了中国历次修改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和衔接性。

刘振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程序上来讲,本次修改宪法先后征求了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声音,反映出广大人民的呼声和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刘振宇说,从内容上讲,这次修订的部分都是长期沉淀并在全社会有高度共识的方面,因此得到民众的广泛拥护,也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依法立法和民主立法。

刘振宇还向《环球时报》记者描述道:“当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体现‘民声,‘民声体现‘心声,而无论是‘民声还是‘心声都折射了宪法修改的民意基础和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向心力。”

在21处宪法修改内容中,刘振宇委员尤其注意到有关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是中国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健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设计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心,旨在以制度和机构保障把反腐斗争进行到底。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被纳入宪法,则旨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再次明确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大国担当与风范、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在国际上日益提升的影响力,都将在宪法中得到明确体现”。▲

宁夏社科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委员

展现依法治国 重大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李保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在他看来,本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建设的最新成果;二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成果;三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新举措、社会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

李保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认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建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成果,把这两个成果纳入宪法是党对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的体现。“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律转化为国家意志,意味着中共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助于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有效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此外,这次宪法修改还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国家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即监察体制改革和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这些都需要有宪法依据。把这些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法治建设成果写入宪法,展现了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取向。”

李保平认为,这次宪法修改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比如在当下的发展阶段,我们除了经济增长,还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所以这二者自然被写入宪法;在新时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我们强调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次增加了‘和谐二字,这体现了新时代民族关系的新特点,也对未来民族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孙庆聚委员

中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孙庆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修改宪法虽然只是部分修改,但它标志着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因此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孙庆聚委员对《环球时报》记者回顾说,中国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经历过几个阶段,首先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但那时主要还是依靠“人治”。1954年通过第一部宪法后,初步实现“有法可依”,但在十年“文革”期间,法律和制度遭到很大破坏。“文革”之后中国提出要讲究“法制”,改革开放后的司法建设取得许多成绩,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多部法律。后来我们又提出将“法制”上升到“法治”,形成了“刀制”到“水治”的历史性飞跃。

孙庆聚说,从此次宪法修改的内容看,这次修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动就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更是未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这也意味着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时间过得越久,这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就越能够得到凸显”,孙庆聚说。▲



//m.syxtk.com/wzzx/llyd/zz/2018-03-13/4923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