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作者:曾宪奎   来源:世界社主义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曾宪奎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之后,全球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正引发全球的关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也呈现复苏态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得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提升。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11991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4.8%,高居全球第二位,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的60.3%;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进一步增长6.9%,达到827122亿元[1]。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在世界500多种工业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高居实际第一[2]。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在2011年便成为世界第一专利申请大国,并一直维持这一地位直到现在,且与排名第二的美国保持不断拉大的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我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更加引人注目。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我国将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全方位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形势

“二战”之后,尽管多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少的发展中国家表面上表现出经济持续增长趋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在矛盾不断积累提升,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性作用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除了极少数国家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实现了由落后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外,多数国家要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整体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其中部分国家还不时受到各种危机的影响,经济剧烈下滑,要么整个经济还停留在经济发展的起飞前阶段,还没有真正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整体来看,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的矛盾正在使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增长乏力、各种危机突出的困境。

从发达国家来看,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日益加重,特别是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受到突出影响。尽管危机已经过去10年,现在主要国家依然在受其影响,即便是资源条件最好、技术体系最发达因而经济发展恢复较快的美国,其经济发展速度也依然明显滞后于危机之前。例如,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6%,且其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事实上,正如有的学者所断言,美国可能陷入了长达40到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经济周期中的收缩期,在其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金融资本元气大伤,其实体经济受到重要影响[3]。整体来看,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地位正处于不断衰退进程之中。200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约为34%[4],而2016年这一比重下降为24.5%。

而从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看,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表现出长期经济低迷的情况。以日本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便陷入了持续的经济低迷,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直到21世纪初,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微超过美国,如2000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占美国的比重为105.7%,而到2016年这一比重下降为仅67.7%,下滑趋势较为明显。同时,欧洲的主要国家也陷入经济增长乏力的地步,即便是为了摆脱各自国家实力下滑而组建欧盟,也没有避免这一问题。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二战”以来,能够突破发展的“天花板”,实现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仅有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5]。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其中不少曾经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因为经济发展停滞或者倒退,而无法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阿根廷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国家。阿根廷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国家,曾经因在二战之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被当时的国际社会看作与日本具有同样发展潜力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发展过程中,阿根廷没有及时发展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没有摆脱对初级工农产品的依赖,加之阿根廷的金融体系学习西方国家保持自由化,结果导致本国经济体系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产生各种危机。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指导下,阿根廷实行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以及经济的跨国公司化,使经济体系更加依赖国外资本,使得经济控制权不断弱化,进一步加剧了本已脆弱的经济体系[6]。结果在频繁的债务危机及其他经济危机打击下,阿根廷经济相对地位持续下降,2000年时阿根廷人均国内总值为7669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5483美元)的139.9%,而到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449美元,占世界平均水平(10164美元)的比重下降为116.7%。可以看出,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在这16年间实际是不断退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加大。另外一个典型的国家则是泰国,作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曾经引起全球关注的“亚洲四小虎”之一,由于金融体系按照西方自由主义标准构建,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其经济陷入严重倒退状态,之后虽然有所恢复,但是经济整体上依然陷入停滞。2000年泰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008美元,占全球平均水平的36.6%,而到2016年则达到5908美元,占全球平均水平的58.1%。考虑到2000年是其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因而其经济数据严重偏低,实际上从相对地位来说,泰国整体上并没有太多改善。

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一)中国的成功发展经验,引发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反思

中国的成功发展经验,使得中西方发展形势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理解和反思。

首先,近几十年来中外的发展对比,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矛盾认识更加深刻,即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没有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而弱化,反而不断增强,如影随形的经济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冲击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在一段时间内推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使得部分人产生一个错觉,即在新技术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正在弱化。但是,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系形成巨大破坏,许多国家到现在还没完全走出其影响,少数受影响较重的国家多年的经济成果几乎毁于一旦。同时,这一危机还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一方面体现为其影响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这一危机已经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入低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这些事实都提醒人们,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在无形中逐步加深。

其次,以欧洲各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出明显的发展后续乏力态势,这使人们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缺陷已经无法支撑其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在资本主义国家较为突出,但是这是建立在全球顶尖人才持续输入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因而享受了很多其他国家无法获得的优势基础上的,因而它无法代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以欧洲为代表的多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体制和利益格局已经固化,无法支撑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同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选举制在很大程度上使部分国家的政府治理措施陷入频繁动荡和更改之中,严重影响了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效果。其实,资本主义制度的这些缺点对美国也已经形成了显著负面的影响,只是表现不如欧洲等国家突出。

再次,在现有资本主义发展格局下,发展中国家较难实现经济发展质的突破,“赢者通吃”的现象让人们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持续发展的障碍。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陷入经济发展停滞的原因,部分固然在于其经济体内存在各种不同问题,其经济发展政策也有各种缺点和漏洞。然而,问题的本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相关的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并不适合,强行推行这些模式和措施,往往会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断相互交织,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这些国家陷入停滞,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全球分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尽管可能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而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很难超越发达国家,而是容易陷入长期落后的境地。显然,发达国家要拼命维护自身利益,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跨越对这些发达国家而言,便是由有利(存在经济发展落差下的分工格局对发达国家有利)变为不利(变为直接竞争对手),因而会采取各种措施限制甚至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二)中国发展的经验,引发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更深理解,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信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阵营在一夜之间大幅衰败,社会主义运动也陷入低潮,而到现在为止,全球范围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几个,即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等。苏东剧变,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命运呈现出显著的悲观态度,西方知识分子中否定共产主义的思潮兴起。例如,著名学者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认为苏东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的失败,而只有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才是唯一的发展道路。同时,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更是将苏东剧变看作其理论胜利的标志,这一理论的影响力在全球随之大幅提高。整体来看,苏东剧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评价,大量的西方民众形成一个错误的看法,即社会主义制度无法和资本主义制度相提并论,不具有发展前途。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正在逐步走出低潮,迎来新的生机。在苏东剧变之后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接近苏联在全球经济中占比的最高峰。同时,当今的中国紧密参与了全球化,与全球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搞军事对抗,而是在经济上参与合作,与其他国家采取了平等交往的态度,而不去发动战争或者试图操纵其他国家,因而在国际上的形象要远胜于爱搞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这成就了中国不同于苏联的和平与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中国发展道路在与资本主义发展对比中,已经表现出相应的优势,当前全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传导至全球范围,并对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欧美的经济活力与经济地位有所削弱,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正不断提高,传统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在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文化等各领域蓬勃发展。这就形成了“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优势。

这一情况正在从根本上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方案”正引发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增进了世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并可能促使部分发展中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将更加醒目,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将愈发凸显,这就可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格局发生真正的转变。

纵观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在其发展早期,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引发全球关注和效仿,恰恰在于它能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实现的、在短期内成功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任务。苏联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得缺乏有效资金积累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克服发展初期缺乏“启动资本”的问题,不需借助于外资便能实现经济起步,从而有助于步入良性发展循环。但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整个苏联和东欧地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没有彻底完成在经济建设方面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实际上也就是经济建设全面实现赶超的过程,这一进程将向世界证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将有利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而这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例如,广受关注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质是由于整个经济体系、制度体系、治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而产生发展陷入停滞的问题。作为一个发展起点低、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的发展经验将为全球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一个新的样板,而中国之所以能够跨越这个陷阱,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无疑会给许多国家提供借鉴。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有可能在陷入低潮几十年后,真正迎来另外一个发展高潮,而那时的引领者将是中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使得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发展经验,能够为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精神激励。尽管在现阶段不同社会主义的国家依然存在各自的利益,但是共同的发展道路和信念使得彼此之间存在更多的共同点。当前,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威胁,部分国家更是直接被西方国家封锁和制裁,可以说,发展环境较为恶劣。而随着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强国的逐步崛起,就为这些国家化解这一不利环境提供了条件。在精神层面,中国的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可以发展得更好,从而增强这些国家应对和平演变的能力,增进这些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在其他层面,中国发展成功,使得中国能够在包括经济援助、国家关系、危机处理等方面,给这些国家提供有力支持,帮助这些国家更好地发展。

同时,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将为这些国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成功经验之一便是坚持改革开放,而这一点对当前现存的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具有较强的启示性。事实上,受到中国影响,古巴共产党已经开启了相应改革,尽管其具体的改革模式不会与中国完全相同,但是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影响,如建立经济特区、土地承包制改革等。随着古巴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在许多领域的改革所积累的经验一定可以为其提供有效借鉴。

三、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将是一个和平过程

曾宪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很可能会不断强化“中国威胁论”,妖魔化中国和中国的发展模式,可能不利于全球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和平的进程,中国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也是通过示范作用进行的,绝对不是西方国家宣扬的“新殖民主义”方式。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和平的内外环境下,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开放,才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对外开放战略的成功实施是分不开的,对外开放使得中国可以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而提供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而不需要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取这些。同时,无论是在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合作过程中,我们都是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合作,而不像西方各国在非洲、美洲和亚洲等地区的扩展过程中存在劫掠与殖民行为。相反,中国在与非洲、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合作过程中,给当地带来了充足的就业和发展机遇,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点和西方国家所扮演的角色迥然不同。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7],中国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必将带给国际社会和平。当前阶段,在国际上有部分舆论,将中国发展看作一个扩张型的、具有霸权性质的进程,究其原因,要么是简单地将中国发展的进程等同于历史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过程,要么就是纯粹的恶意宣传。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发展也不是通过殖民扩张而是充分利用内外两种资源所取得的。在领土争端的解决上,中国也一直强调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的原则。事实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不会给世界带来战争及其他不利影响,相反还会给世界人民带来繁荣,这也必然有利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注释:

[1]2017年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2018年2月28日。

[2]数据来源于马建堂:《六十五载奋进路砥砺前行谱华章》,《人民日报》2014年9月24日。

[3]李慎明:《美国经济极有可能已步入40年到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收缩期中的衰退》,《中国社会科学报》2008年3月18日。

[4]数据来源于朱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1期。

[5]从收入角度看,日本也是在战后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典型。但是由于日本有发达国家的根底,在这里不将其看作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例子。

[6]沈安:《阿根廷经济跨国公司化及其后果——阿根廷金融危机探源之一》,《拉丁美洲研究》2003年第2期。

[7]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3月29日。



//m.syxtk.com/wzzx/llyd/zz/2019-01-28/5480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