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理解马克思究竟有多难?——试论社会运动

作者:红色卫士   来源:红墙往事  

理解马克思究竟有多难?

——试论社会运动

红色卫士

  前面写了一篇关于阶 级斗争的文章,侧重于讲社会支配权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社会支配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可以说,国家和社会管理都是支配权的相应体现,支配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写完后有网友立刻指出:把所谓分配看成事物的本质,是根本错误的!我这么说,明显是本末倒置了。这话还是出自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呢,问题大条了,我要用自己的话理解马克思,最后却与马克思原文冲突,那还了得?

  我重新审视才发现,并非如此啊!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论,这是根本,我们不可能去否定这最基本的结论。而我所说的支配权问题,其实是一个派生的关系,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的结果。

  因为文章是应景而发,所述问题紧扣当今社会发展,所以侧重点并不一直停留在生产力上。这个地方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这样一个过程。并非我们没有注意到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就当今社会而言,生产力的发展往往被束缚在上层建筑所罗织的一张大网中,所以矛盾的主要方面才体现为支配权掌握在谁手中。

  说清楚了这个事情后,我们可以就此回顾一下历朝历代新政权建立的过程,为什么在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从不自己生产的统治者,却总是成为一个朝代的绝对支配者,而那些真正从事生产的人们,却沦为任人驱使的生产工具?难道是因为统治者的生产力更强吗?

  不可否认的是,在错综复杂的生产关系中,人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其他生产资料都依赖于人而产生。就古代而言,广大的农民群众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主力军。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主力军,在长达数千年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却一直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们难道不懂得守护好自己的劳动成果吗,为什么非要让人管着?看看我们朝代更替中的农民都在干什么吧。

  从汤武革命开始,严格来说,汤武革命最终结果是上层建筑内部的矛盾斗争,农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仅限于争取摆脱一个无道昏君的统治,至于由谁来接盘继续统治,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是没有决定权的,真正的决定权一直在上层建筑内部,选来选去,无非是选一个看起来不是那么无道的上层建筑罢了,所以夏商周三代,几乎是一脉相承的统治结构。

  秦汉交替之际,农民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统治者难道是天生有种的吗,为什么普通劳动人民就不能成为统治者?这一声呼喊打破了夏商周以来的陈规,最终结果似乎真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刘邦。

  然而,刘邦一翻手,沿用秦制,继续以前的统治制度,农民起义就这样成了少数人往上爬的工具。这过程虽然比汤武革命先进,但也有限,汤武革命是给予了劳动人民在奴隶主贵族中,选一个好人来当统治者的权利;秦汉之争则是给予了劳动人民在他们自己中间,选一个能人来当统治者的权利。

  新的统治者,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巩固自己的统治,屠龙者又变成了恶龙。

  呵呵,问题出在哪儿呢?劳动人民的革命,为什么没有换来他们所期待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反而为别人做了嫁衣裳?

  到了东汉末年,人们痛定思痛,终于明白了朝代更替的诀窍,干脆来一个谁给我好处我就为谁效力。所以,许多人开始打着给人民实惠的幌子招兵买马,什么免费看病、免费消灾等等跳大神的便来了。

  而那时候,最盛行的一句话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后来成了至理名言,可在当时,这句话几乎沦为几大势力竞相争宠的宣传口号,曹操如此,刘备如此,孙权同样如此,三国鼎立,相互攀比,又相互诋毁。回头想想,就不知道劳动人民被他们放在哪儿了,总之,我们从最终的历史走向上来看,三国归晋,司马家族可没得到什么民心啊。

  经历了历史的分分合合,到了隋唐时期,人民终于有所觉悟,只有拿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包括政权。因此,以一个小小的瓦岗寨为据点的农民起义军,也敢自封为王,甚至有逐鹿中原之势。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进步,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认识的进步。不要小看了这个进步,它是整个社会运动真正的力量所在。强大的生产力一经与相应的分配制度相结合,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瓦岗军虽小,却传递出不服输的性格,这或许也可以称之为人民尝试当家作主吧。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农民起义基本上就是在争夺主导权,因为农民并不缺乏生产力,所以主要矛盾体现为对生产力的支配问题。宋江之所以因主张接受朝廷诏安而备受诟病,其根本原因就是将支配权拱手让人,使梁山英雄纷纷枉死,大好局面就这样败得一干二净。

  他们不是离开了朝廷就活不了,只是因为领导层决策失误,导致满盘皆输;而朱元璋的成功,恰恰是迎合了劳动人民掌握政权的大势。后来的李自成,包括太平天国运动,都有效仿朱元璋之势,甚至太平天国运动还明确提出了具体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方案,比如均田制等制度。然而,终因领导者私心未除而背离人民,落得惨败的下场。

  由此不难看出,在物质利益得不到合理分配的情况下,人民群众作为生产的主力军,会处处受到掣肘,这时候往往就会爆发起义,而起义的诉求基本上是改变体制,使自己劳有所得,而并非单纯为了填饱肚子。

  这里需要弄清楚的事实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是作为本质存在,而社会运动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在前,反抗在后,这才符合事实。

  从这个道理出发,我们甚至可以大致估量一下未来社会运动的方向会是什么,劳动人民的诉求将会转向哪里。

  如果说,此前一切历史都是劳动人民为争取生产资料而斗争的历史,那么,未来的社会运动很可能是劳动人民为争取信息对等而斗争的革命,因为未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越来越体现为掌握信息量的多寡,也就是说,信息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生产资料。

  其实现在,以大数据为标志的各行各业已经有所体现了,那个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小哥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人力物力成了次要的问题,只要信息足够丰富,没有人可以很快锁定人,没有物可以很快找到物,所有作为人参与的劳动,最后都会服从于大数据的安排。

  这样一来,人就彻底成了被大数据所支配的对象,要想摆脱这种局面,那就只有掌握大数据,也就是信息对等,一旦信息对等,人的选择就会相应变得开阔,大数据对人的支配作用才会弱化下去。

  所以我大胆猜测,未来社会运动会演化成“我们要知情权,我们要大数据”的信息争夺战。上层建筑虽是派生,有时候却往往能左右大局,你能怎么办呢?



//m.syxtk.com/wzzx/llyd/zz/2021-04-04/6851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