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警惕外资掠夺式贱买我国资产

作者:丛亚平   来源:红色文化网  

警惕外资掠夺式贱买我国资产 


2007年09月04日 00:00:13  来源:新华网 
 
 
    丛亚平 作者文集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存在一种怪现象: 一方面,国外热钱挤进国内大肆购买我国被严重低估的实物资产和产业;另一方面,国
内的资金却被挤出国外承受许多风险和损失。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我们就成了牺牲自己补贴别人的“活雷锋”。

    泡沫美元挤进国内狂捞廉价资产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大量外汇从明的暗的各种渠道纷纷涌入中国,加剧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在此情况下即便我们不给外资任何优惠,外资都会打破头地想挤进中国(一进来就升值5-7%,加上国内到处都是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实物资产),而我们面对全球资金泛滥,国内外汇和内资已多到成灾的情况下,仍然采用20多年前资金紧缺时期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安全,都是弊大于利。

    另一方面,我们花了巨大代价和成本引进外资,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却只能用这笔钱去购买收益极低的美国国债,或去国际市场高价采购、高价并购,这明显是一笔亏本买卖。许多国内企业走出去后纷纷亏损,因为人民币正处于长期升值通道,加上在国际市场上国内企业的实力很难和跨国公司较量,外国又不像我们给外资许多优惠政策,相反不少国家对外资实行“次国民待遇”,致使我许多企业在外经营亏多盈少。这样的结果是,让自己受尽损失,让外资占尽便宜。

    国内大量资产被严重低估贱价出售

    更严重的是,我国大量资产长期以来是被严重低估的,尤其是国有资产被低估幅度更大,这就使外资在并购中得到了更大的盈利空间。由于中国的土地不是私有的,土地价值被严重低估,使我国的整体实业资产的价值也被严重低估。还有不少地方政府领导,为吸引外资甚至采取白送土地的政策,或以行政命令逼迫企业以低价卖给外资,导致国有资产被严重低估。

    近些年我国国有资产出售上存在重大制度性缺陷。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国资委关于“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价格不能低于企业净资产”的规定,将底线作为国有资产交易的定价标准(而国际上只有对新成立的小企业和快破产的企业才按净资产计算),严重低估了国有资产价值。净资产只是一个财务概念,不能代表整个企业的整体价值,对于名牌企业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基本未予计入。一些名牌企业和龙头企业(如徐工、双汇、南孚、娃哈哈等)的无形资产价值很高,如名牌效应、专有技术、市场网络等,每个企业仅无形资产就值十几亿、几十亿,然而在许多外资收购案中并未将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在内。

    二是帐面固定资产在折旧后消失。过去的算法是帐面固定资产为折旧后的净资产,这导致实物资产价值严重低估,如:一栋20年的办公大楼或厂房,折旧年限是20年,则在20年后帐面上便找不到这栋办公楼,然而这幢办公楼或厂房仍是有价值的、存在的,却在出售时完全没有计算在内。加上土地价值被严重低估,即使是按现值仍有很大低估。

    三是未将企业应有的未来盈利空间计算在内。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是按企业的“依贝塔值”(EBITDA值)(即企业的税、息、折旧前的利润合计)再乘以一个系数,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根据。行业不同,系数不同,如机械行业的价值评估系数大约为EBITDA值8—12倍。而只有在企业面临破产清算时才以“净资产”作为估价依据。而我们许多企业出售时仅按EBITDA值出售而并未乘以几倍的系数,导致国有资产成倍的流失。

    四是许多企业在出售中未将拥有土地的实际价值计入资产,即使有的企业计入了,也仅按八九十年代划拨土地的象征性收费价格计入,使企业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一些收购者在购买企业时其实眼睛盯的也正是这些能带来巨大升值空间的肥肉,然而这块却没有计入出售价格。

    五是未将国企与一般企业的不同制度成本算在内。国企利润(除垄断行业外)比民企利润低的原因之一是国企老职工难解雇等用工制度障碍使国企员工成本普遍高于用工制度灵活的民营企业,因而降低了国企的账面利润,降低了企业资本值。因而按原先国企的账面利润计算出售价格是扭曲的估值,一旦转手到民营企业利润立刻上升。因此在出售国企时,应当遵守资本市场的规则,按照真正实行“资本雇佣劳动”时的企业利润来估算国有企业所有权的真正价值。

    六是未将特许经营权和包含着国家信誉、众多网络资源、名牌效应等给予充分估值,使我国大量金融股权被廉价出售。例如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国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股权,都是以一、两元的价格卖给了外资,在短短一、两年价格就暴涨到五、六元甚至26元、40多元。许多外资的金融股投入仅一两年、两三年就收回成本,有的甚至一年就挣了几倍。

    这些因素的综合后果是,我国的现有资产、尤其是国有资产被严重低估,贱价出卖,而且这种廉价出售带有普遍性。这造成了我国大量的资产、财富被外资廉价买走,获得暴利,例如,一家美国大公司在中国一两年内的获利就高达900%。可以说,近10多年来,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到外资企业和国内少数人手里的数额巨大,无怪乎一些专家痛心地表示:这么多年来,让外资以极端的低廉价格抢购我们的实物资产和实体产业,尤其是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卖的越多,损失越大!而且更糟糕的是,往往向外资出售的还不是经营亏损的包袱企业,却净捡行业龙头企业、名牌企业、好企业贱价卖给外资,这样的损失更是巨大!

    目前,众多强势外资大兵压境,合纵连横式的兼并我实体产业,对国内众多企业形成围剿和呑并。对于外资来讲,中国市场是一个需要战略抢占的阵地。就连在全球35个国家拥有40个并购顾问和投资银行公司、5年间完成1000多宗并购交易的MAI,也首次将年会放在中国举行,研究的就是今后怎样在中国并购更多的企业。中国现在成了外资最看好的“世纪大金矿”。

    不该进行违反经济规律的反向操作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3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过多,一方面加剧了欧美等国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指责和争端,而且还造成外汇贬值带来的我国财富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外汇储备过多,还迫使央行不得不放出更多的人民币,推动国内资金进一步过剩和泛滥,引发新的通货膨胀和投资过热。

    其实,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加上国内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市场,我国即使不给外资以任何优惠政策,外资都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挤进中国。而现在我们仍然不改各种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为追求GDP表面数字,给予外资各种优惠和方便,更加助长了外资和热钱的汹涌流进,各跨国公司还通过在中国的分公司,利用贸易渠道高进低出把大量热钱带进中国。

    由于人民币升值,外资一进来就升值,加上在股市和房市的大幅套利,以及廉价收购我国优质产业和金融资产,使流进我国的外资获得了许多暴利。这进一步促进了外资和热钱的流入热情。

    我们在用高成本、高优惠、高代价引进大量外资的同时,自己的资金却被挤出国外,进行成功概率很低的投资和收购(我国相当多的境外收购案效益都不理想,一些实力强的国内著名企业尚且如此,其他实力一般的企业出去后命运更可想而知)。而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用大量的外汇储备去购买美国国债等低收益的美元资产,这就意味着我们把国内的大量挣钱机会让给外资,而我们自己的资金和辛苦蓄积的财富却在不断地损失。

    这样违反经济规律和国家利益的反向操作是不可取的。例如,政府和金融机构为让我国外汇储备能有所降低,采取各种措施推动QDII ,劝导老百姓买QDII等外汇金融产品投资海外,但怎么推动也没有多少人买,因为连老百姓都知道,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一出境就意味着5-7%的损失,这一损失意味着至少要在境外投资获取超过15-20%的利润才值得投资,而这在境外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因此老百姓不买这个账,QDII怎么推,也没有多少老百姓买。现在连全球的人都知道最大的获利机会在中国,外资纷纷要挤进中国来“淘金”。我们把外汇投给美国的私募基金黑石,可黑石又想方设法地要转进中国投资。可以想见,连拥有巨大技术优势和经营能力优势的外资都觉得,在中国的营利空间比在国际其他地方大得多,而中国人的国际经营能力、经验和手段、体制等与跨国公司比都不占优势,因此资金流到外边,亏损的风险比获利的机会大得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企业都不要出去,而是说除了确实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出于自身的需要走出去以外,国家没有必要因为外汇储备多了而不管企业的实际情况,以行政力量硬把不太会水的企业逼到国际海洋中去受淹,而是应该改变目前的政策,改变以超国民待遇招商引资,或廉价出售企业、出售股权,或海外上市等做法。

    总之,现在这个市场是“钱比货多”,在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多到成灾的情况下,廉价出售我国优质国企换美元更是一种错误。在外汇储备太多、资金泡沫泛滥、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国家应该推动的不是拿好企业去换不断贬值的外汇,而是应该相反,借目前资金充裕的机会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以创造更多的能给本国带来产业升级的优质企业,推动这些企业科技创新,培养出更多的、持久的利润源、税收源。

    如果我们仍然允许把许多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廉价卖给外资,让许多重要行业都被外资收购和控制,那么我国的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被扼杀,经济将产生严重的对外依赖性,我国经济的长远竞争力将明显下降,一旦经济波动发生还将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
 



//m.syxtk.com/wzzx/llyd/zz/2013-05-02/872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