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公开的、彻底的、全面的反对民主的言论,已不多见,起码是在公开的媒体上是如此。但各种方式的阻挠、干扰以民主为原则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言论和行为,却屡见不鲜。 这些言论和行为,集合起来是:民主是好的,应该的,但今天的中国,还不具备实行民主的条件,因此,要实行“新权威主义”或其他什么非民主的方式,先创造实行民主的条件,待民主的条件成熟以后,自然而然地就有了民主。 那么,什么是他们所说的实行民主的条件呢? 汇集相关议论,包括以下诸条:一,生产力高度发展,起码得赶上美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二,民众素质--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要相当的高;三是要有“民主传统”和“民主习惯”。 这三个条件,据“民主条件不成熟论”者所说,是最“基本的”,至于达到了这三个条件后是否真的可以实行民主,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以这三个条件来衡量,时下的中国离民主还差得远呢。先看人均国民收入(现在又有人用国内收入)水平,美国已达两万多美元,中国才八百美元,相差30倍,即令中国的增长速度总保持在百分之八,而美国只增长百分之二,中国要追上美国,起码得一个多世纪。况且,谁又能保证这中间没有天灾人祸呢?也就是说,仅此一个条件,现在活着的中国人,谁也甭想民主。 第二个条件是从属于第一个条件的,国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发展,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不仅远低于美国,还远低于印度等国家。至今,教育还牢牢地控制在“计划体制”之中,高等教育虽在“扩招”,但远不能满足民众接受教育的需要。更严重的是所谓“重点学校”制度,使绝大多数小学毕业生被排斥于可能升入“重点”高中的“重点”初中,而“重点”大学所能招收的“重点”高中学生又只占几十分之一。这几十分之一中的大多数,又被只注重教洋话、识洋礼的教育方式输向发达国家,“援美、助日、帮欧”,中国的“精英”用于外国,但他们都不能在其所援助的国度享有民主权利,何况留在国内的非“精英”大学生!至于连大学也上不了的人,还有什么资格谈民主? 第三个条件简直匪夷所思:实行民主要先有民主传统和民主习惯,可在实行民主之前,这个传统和习惯从何而来?这是“新权威主义”的“精英”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常人是很难理解的。咱们这些俗人,自然理解不了这“创意”,也不必去理解,否则,大家都成了“精英”,都有了“新权威”,这中国岂不乱了套。咱们只要记住:别再要求什么民主,因为你们没有民主的传统和习惯;而不实行民主,也就永远不会有民主的传统和习惯。民主只属于有民主传统和习惯的西方人--“精英”们为杜撰这个“种文化”观,不惜把古希腊的奴隶制说成“民主”,甚至把天主教会内的选举说成“民主”,而中国不仅国情特殊,还有“种情”特殊,没有民主传统和民主习惯,所以不应实行民主。 我们说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它的主要和根本条件,是公有制,是公有制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建立了公有制,就应建立民主制。对于中国来说,公有制经济已建立了50多年,那么,它的民主制也应该有相应的时间。中国不是没有民主制,而是我们的民主制还不健全,又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破坏,更显得残缺不全。当我们说民主时,是改革现有的政治体制,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而非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 “民主条件不成熟论”者显然是把民主看成美国式的民主了,否则,为什么把第一条件就规定为达到美国的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呢?即令如此,为什么不去考证一下美国在实行其“民主制”时的生产力水平,而非要中国赶上今后美国的生产力水平?美国自独立之日起,就建立了它的以财产为标准的民主制--财主制,而到20世纪初,又实行了普选制,若以生产力水平论,现在的中国早已超过了200年前 或80年前的国,为什么不能实行“民主制?” 我们不要求美国式的民(财)主制。我们只要求与公有制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制。这当然要有一定的生产力基础,否则,早在隋朝,甚至唐朝就可以实行民主了。但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劳动者素质技能又取决于社会关系,特别是劳动者的地位和权利。过分强调生产力发展水平,忽略劳动者的素质技能,看不到社会地位和权利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的作用,就看不到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对于已经建立公有制经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来说,民主制的真正基础,就是公有制,而实行民主又是公有制经济的保证。只有改革和发展民主制,才能提高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明确和强化他们的权利,由此提高其素质技能。这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条件。生产力发展是民主之果,民主是生产力发展之因。倒果为因,目的只能是取消民主,进而阻碍生产力发展。 民主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观念,实行民主制度,民众必须有民主观念。这已是素质问题。教育是普及和提升民众民主观念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不能把受教育程度与素质,特别是民主观念等同起来。教育只有将民主观念作为其主要内容,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民主意识。不包括民主观念,甚至反民主的教育,怎么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民主意识呢? 民主观念当然要经教育而普及,但关键在于教育本身要充实民主观念的内容。对于现代中国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不仅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也要强化对社会主义民主观念的普及,这样,不用多长时间,民主意识就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此外,民主观念的传授,还要由各种社会媒体,乃至党校等培训机构承担,从而使民主意识成为全民意识,民众的文化素质也会全面提高,民主的这方面条件,也就成熟了。 实际上,不必经历如此复杂的教育,现在中国大多数民众的民主意识就已经相当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已有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传播,另一方面是对社会上因民主制不健全而出现的腐败现象的沉思--腐败是民主的最好教材,民众已经普遍意识到只有强化民主,才能克制腐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些硬把民众素质说得低而又低,藉此来反对民主的人,真正是别有用心。 再就是那个所谓“民主传统”、“民主习惯”,其逻辑上的自相矛盾自不必说,而且也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以前,其主要的思想武器和组织原则,就是民主。试想,无权无势无财的中国共产党,凭什么将民众聚集到自己的旗帜之下,奋斗牺牲?这就是理想,是社会主义的理想,民主的理想。而革命队伍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它的民主原则。一本汇编了1941年至1946年间毛泽东、周恩来及中共干部公开发表的政论文章的《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记载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自由、人权的论述。这是比现在“生产力水平”低很多的时期,但民主观念已经很明确。它的出版,不仅证明了共产党取胜的原因,也证实了“民主条件不成熟论”的荒谬。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民主的胜利,是民主战胜专制的过程。这个过程并未完结。革命斗争时期初级的民主,要向高级的建立制度的民主提升,而这种提升,必然受到旧集权官僚制传统下来的旧势力的干扰。这就使民主的进程显得曲折复杂。 民主,是一个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矛盾对立双方的势力较量。 民主,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主题,也是社会进步的真正推动力。由于两千多年集权官僚制传统下来的旧势力的阻挠,中国的民主进程显现出曲折,但仍缓慢地前行着。现在社会主义势力所要求的民主,仍然会遇到旧势力顽强、全方位的抵抗,它会想出各种理由,拖延、歪曲民主。旧势力的代表人物非常清楚民主意味着其既有权势的丧失,制服这股势力,才是民主的历史意义所在。 民主并不是最终目标,不是说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实行民主。以民主联合民众,由民众联合而形成民主,这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它贯穿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全过程。作为一个过程,民主制也有其阶段性,根据已有的条件实行阶段性的民主,以此来巩固和提高社会主义势力,并为民主向更高阶段的演进创造条件。这是社会主义者必须明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公有制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内在的民主法制之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