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2011年10月第六次考察草地留影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最为艰苦卓绝的是红军时期,红军时期最为艰苦卓绝的是长征,长征最为艰苦卓绝的是“爬雪山过草地”。
“雪山草地”,是凝固红军长征艰难困苦征程的标志性地貌;“爬雪山过草地”,是定格红军长征坚韧不拔精神的标志性历史。
然而,中国至今尚无一套红军长征路线详图,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红军长征路线略图也多有错漏,或模糊不清。
考察确认80年前红军三个方面军翻越雪山穿越水草地的全部行军路线并出版考察报告,是草根军史家周军(笔名“双石”)自设的史学课题。经过十多年实地探险踏勘,该课题将在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纪念日前夕,即2016年入冬前,全面完成。
课题意义
2015年7月14日翻越雪山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史部门和地方史志部门在收集文物、考察遗迹、整理出版历史文献、编辑出版相关传记回忆录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就,特别是《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出版,为周军的课题搭建了良好的起始平台。
然而,由于受行政管辖、交通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迄今为止史学界对长征中这些重要路线和重要活动的认知相当有限,更不要说完整的实地踏勘考察了。特别是进入了“不差钱”的年代后,人们往往热衷于传媒参与的各种大型活动,热衷于到处建碑塑像,热衷于打着长征名头的各种POSE和各种秀场,而对于作为历史事件基础载体的各种重要历史数据、地理要素、人文环境、行军路线等等重要史据,却懒于或疏于考察和复原。比如,我们迄今没有一幅准确可靠的长征路线详图,没有一套分省分县的大比例尺地图集,史料史籍中还有相当多的生僻冷僻地名没有考证注释以至于被误读,红军在很多偏僻地域的活动路线因此而仍然模糊不清,直接影响到了对长征中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叙事,有些甚至还产生了不小的误导……
正是在此背景下,周军探险踏勘考察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并绘制详图,也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意义一,为填补军史空白提供全面精准的地理史据和行军作战详图。
作为凝固红军长征艰难困苦征程的标志性地貌,“雪山草地”关联着红军长征历史上的诸多重要活动、战事、进程和会议。比如: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以及会师前后的岷江战役和松潘战役;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北进第一次穿越草地;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四军、红三十军南下第二次穿越草地;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期间的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红四方面军西进康北期间的康道炉战役及“战斗准备”活动;红二、六军团沿金沙江上行并从金沙江畔进抵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再次北进,第三次穿越草地;长征中著名的两河口政治局扩大会议、芦花政治局常委会议、芦花政治局扩大会议、沙窝政治局扩大会议、沙窝政治局常委会议、毛尔盖政治局扩大会议、巴西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巴西政治局紧急会议,等等,都需要提供全面精准的地理史据及绘制行军作战详图。
除此之外,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一直是作为中国革命的主线来研究来传扬的,当年斯诺那本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也是以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为样本来作叙事的——斯诺到陕甘苏区时三大主力还未会师,这从一般意义而言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因此而造成了红二、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的研究受到了忽视,这当然也是不应该的,理当予以补正。
意义二,为破解历史谜团提供准确的地理史据。
多年来,周军实地探险踏勘考察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并绘制详图的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诸多重大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性谜团之破解,恰恰就系在路线、地名上——路线、地名、地理要素破解了,这些关键性迷团也就破解了。比如,长征中著名的“草地密电”前夜,张国焘发出的“扣留军委纵队电”中被长期误以为是漏字的“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一句,电文中的地理要素一旦厘清,就可以说明该电文中并没有漏字,原电的文字的确应该是“如其听则将其扣留”——看似不合理实则十分合理……;再如,长征史上张国焘召开的“杂谷垴会议”,只要把一个很容易被误读的地名“东门外”的位置确认了,即可知这个会议实际上是在东门外(今汶川县东门寨)召开的……;还有,红二军团在进抵巴塘县城之前翻越的藏巴拉山——也是红军在长征中跨越的最高海拔(垭口实测海拔高度为4901米),只要把一个很容易产生误读误判音译地名“东南多”辩析出来,那么,他们翻越这座雪山的路线也就随之破解……
意义三,为开发红色资源奠定扎实的地理学基础和史学基础。
2012年,一些单位启动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活动,有学者甚至提出要“为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献礼”,然而,建国至今几十年,史学界对红军长征中三次穿越水草地,竟然还是没完全弄清楚他们各自的行军路线——已有的路线都是略图,还有诸多错讹;红军三大主力在川西北高原翻越过很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但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翻越过的五座外,其他红军主力还翻越过哪些雪山?这些雪山数量有多少?位置在哪里?有什么名称?藏语名称翻译成汉文应该如何确定?是哪些部队翻越的?翻越这些雪山是基于什么原因?这当间发生过什么重要历史事件没有?比如,红六军团在理塘翻越一座无名雪山后,何以被当地藏民冠名为“死人山”,等等,都长期笼罩在若隐若现的一片历史迷雾之中,甚至连当年许多从此间匆匆过境的一些历史当事人都难以说清楚道明白……
周军是草根军史作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在学术泡沫泛起泛滥的世界里,他坚定信仰,执着追求,耐住寂寞,忍受清贫,不辞辛劳,十余年如一日地追寻考证这些几乎濒临湮没的红色轨迹。他和四川凯旋摩托车俱乐部的志愿者们自愿、自觉组织起来,自费投入,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了诸多难以预计的曲折,在收集和认真辩析大量历史文献文电、当事人回忆文字和地方史志的基础上,七次穿越水草地,数十次登临雪山,在实地探险踏勘和考察中发现、发掘和确认如今已经鲜为人知的地名和地理要素,绘制出了目前为止最为详尽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行军路线详图。这项工作成果,使红军长征研究被置于更加可靠也更加严谨的基础之上,一些由来已有的历史谜团也随之破解……
草根学者进行这种考察会遇到什么困难,那是不难想象的,时间、交通、资金、安全、资料等等,都有很大困难。周军和他的伙伴们只能从小到大,一件一件日积月累去做。红军在川西北高原活动时,没有大比例尺地图可以参照,常常要根据询问当地群众得来的藏语地名音译成汉语,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同一个地名经常译得五花八门,辩析起来非常困难,只能自费搜集当地史志与地名录,坚持不懈地辩析下去。
周军的信条是:下笨功夫,做精学问;立大志向,干小事情。
这样的研究成果必定能够传世,这无量功德无疑是对长征精神的真传承。
意义四,推动藏区扶贫攻坚及反藏独工作。
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雪山绝大多数位于四川的康巴藏区,穿越的水草地全部在四川康巴藏区境内。如今四川康巴藏区,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17个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13个县,全部都是“藏区连片特困县”,其中甘孜州的甘孜、德格、石渠、色达、理塘5个县和阿坝州的小金、黑水、壤塘3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除德格、石渠两县外,红军长征均有经过或驻扎。
周军考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之路,不仅有政治意义、史学意义,还有前景可观的市场价值——笔者借出差机会为周军实地探险踏勘问路时发现:当年贺龙率红二军团沿金沙江上行翻越雪山之路,人烟稀少,生态自然,景色绝佳,如今正好与金沙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修筑的公路基本重合或相邻,沿途有峡谷、雪山、草地、海子等壮美的自然风光,有父系氏族“山岩文化”等神秘罕见的人文景观,有“河坡藏刀”等精美手工艺品的作坊一条街,盛产虫草、麝香、天麻等名贵中草药,有的寺庙还珍藏了红军长征时赠送的红色锦匾,多有旅游开发价值。随队考察拍摄集风光、民俗、红军史、重走长征路导游为一体的电视片或微信视频,也不可能没有收视市场。
在这片有待开发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红色旅游路线上,国家已经建成了稻城亚丁机场、康定折多山机场、九寨黄龙机场、阿坝红原机场,正在修建甘孜格萨尔机场;途径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等县的川藏铁路也已经开建;公路干线、支线的建设就更多了。
依托上述交通网,不仅可以开发完整、精确的红军各部队“爬雪山过草地”红色旅游专线——如“红六军团爬雪山过草地红色旅游专线”;还可以开发节段性、标志性的红色旅游专线”——如从阿坝红原机场到九寨黄龙机场的“红军一、四方面军先遣部队首次穿越水草地红色旅游专线”,等等。
而一旦开发了一条条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红色旅游专线,沿途接待游客的“藏家乐”建设,沿途租越野车、租摩托、租骡马的市场需求,沿途导游、旅馆、餐饮从业人员的增加,相关机场客流量的增加或合理分流,以及相应的市场建设和市场消费,都会随之而来,进而,不仅可以带动一方藏民脱贫致富,争取民心,还能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并进一步瓦解藏独得以滋生的社会基础。
动员摩友周
周军实地探险踏勘“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是从他参加、影响并最终率领一支摩托车队开始的。
这支摩托车队自发组织起来自费考察的摩友,全部来自非专业领域的各个行业:
唐皓,四川摩托车俱乐部理事长兼教练,有时自驾越野车从事生态旅游向导,是摩托车队前期公推的“老大”、队长。
李肖伟,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美国空军抗战援华史的草根专家,当时曾自费出版129.5万字并配有约500张图片的《超堡队——美国第20航空队与中国人民共同抗战图集》第一、二、三、四卷。2015年5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该书压缩为两册后,出版了中文版和英文版,首发式在2015
年纽约国际书展举行,获得了国内外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杨亮,开摩托车维修铺的个体户,邻里叫他“杨老三”,摩友捧他“杨神仙”。
张晓龙,某国营工厂食堂管理员兼厨师,车队的“大管家”。
还有电视台编辑冯光瑞、退役武警连长孟传淦、当时的在校大学生杨立、退休职工李力、企业职工裴宏信、铝合金加工个体户叶光伟,以及胡旭辉、刘建伟、王艺森、王昇、欧阳蜀勇、肖逢春、陈建、张吉等。到后来,还有赵文捷、李巍、张帆,蓝锦、虞彬、丁力、彭继欣、宋伟、陈敏锐、陈智伟、能文权等摩友加盟。
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是140万字的《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李际均作序,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四川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3年5月联合再版)、《毛泽东的神来之笔——记中央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月首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以《非常轨迹——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为书名再版)、《魂作楚天雄——刘少卿将军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5月版)等书的作者周军,笔名“双石”,时任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计算机中心主任。
周军2002年参加这支摩托车队之初,只是跟着出行,顺便考察红军长征路。当他和队友们熟悉并被他们接受后,便开始动员队友开展以“考察红军长征路线”为主题的红色摩旅。
然而,他的提议大家最初并不认同。有些队友认为:我们出去就是耍,未必还要接受教育?我们天天被报纸电视和单位领导教育得还不够?……
周军耐心解释:红军长征路特别是“爬雪山过草地”,大都在人迹罕至尚未开发的偏远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具特色,而且又不花钱买门票,反正我们出去也是耍,搂草打兔子稍带着干点正经活计,何乐而不为?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独有全人类共享的精神遗产……
唐皓也是军人出身血性汉子,率先赞同并拍板定夺。
虽然有些队友仍然不以为然,但多数队友站在了队长的身后。
于是,他们在旅游出行中加上了“红色考察主题”,驰骋在大渡河、金沙江、赤水河、腊子口……,考察核对了一条又一条罕有车行的红军长征路线,到达了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红军长征节点。
三年后的“十一”大假前夕,周军建议,正式打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考察队”旗帜,尝试探险踏勘红军穿越水草地的行军路线。
建议刚提出,立刻有摩友不屑一顾:“我们出去还是耍得安逸噻,草地有啥子好嘛?”
周军灵机一动,干脆一一历数过草地的危险与艰难,顺势为队友打退堂鼓找台阶下。
队友个个是摩技高手,挑战极限是他们的天性。果然,激将法起了作用。毕竟,此行有可能在史学界和摩旅界开创前所未有的“世界第一”。
出发前的考察准备工作是大量的:周军负责查阅史料,采访老红军,研判卫星地图,确定行军路线,选择宿营地,制作每日行程表,预想困难及应对措施,准备测绘地图的工具等,有时,还要准备担负补给、救援任务的越野车;队长唐皓负责接受每位队员的“生死责任状”,制定并宣布车队的纪律和要求;开摩托车维修铺的个体户“杨老三”为大家检查、保养甚至改装坐骑,准备修理工具和备件;某国营工厂食堂管理员兼厨师张晓龙是安排食宿的“大管家”,负责预算并按每人每天50元标准向各位队友收取食宿、向导等出行经费;胡旭辉、裴宏信、杨立等携带摄像机,不懂拍摄,就在也是队友的成都电视台编导冯光瑞、李肖伟的指导下,现学。每位队友还要自备防雨防寒的冲锋衣、裤、靴,帐篷和卧具,GPS卫星定位仪或指北针等。
踏上征程
周军和摩友2015年7月14日攀登雪山
2005年9月30日8时,九名精神抖擞的考察队员在西南交通大学大门口准时集合,打出四川凯旋摩托车俱乐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考察队”猎猎队旗,风驰电掣,驶离成都。
一队摩旅高手,一路铁汉狂飙。
虽然,由于气候变暖及过度垦、牧等原因,曾吞噬许多红军战士的长征路线上的水草地已不再像当年那样沼泽遍野泥潭连绵,一些地方甚至有了机耕道,但河溪泥塘依旧纵横交错,路况依然坎坷泥泞,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气候变化多端,风雨雪雹不时迎面袭来。
困难,意味着挑战。
有的地方本来没路,但越这样,“车疯子”们越来劲儿。
到达目的地时,藏族牧民都大吃一惊:这条“路”只能走马呀!
队员们牛呀,比发了大财还得意!
虽然,他们放弃了“黄金周”的大好生意;虽然,他们摔跤无数,常常一身泥水。
人烟稀少之处,队友真情更浓。
第一次进入草地,“大管家”张晓龙帮助车技不咋地的周军把摩托滑下分水岭后,又去方便,事情一杂,大伙一催,“游兴”一发,竟把装着“公家”盘缠的腰包落在路上了。
到达宿营地发现时,已近傍晚,就算能顺利找到,往返也得三四个小时。茫茫水草地,路难辨,人烟稀,一旦落雨洗刷掉车辙印,迷失方向,在雨雪交集之夜,以冻馁交加之身,想熬过去,谈何容易?
此时,无人抱怨,个个争先恐后把自家的坐骑往回开。
结果,被领队吼住,只派了一流车手裴宏信和机械师杨亮陪着张晓龙踏上返程路。
找到腰包还算顺利,但途中艺高人胆大的裴宏信驱车打算鱼跃飞过一道沟壑时,却鬼使神差连车带人跌进一片泥沼。虽说人很快爬了上来,但陷入沼泽里的摩托车三个人合力好一阵子都没拽动,最后还是靠“杨神仙”到远处砍了根粗树枝,用阿基米德的办法,才把摩托撬了出来。
从此,每到“五一”“十一”大假,他们都要踏上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
有一次,车队要从求吉寺穿越包座河谷,找向导,人家开价300元,严守“人均日开支不超过50元”规定且收入都不高的队员们一听都不干了,想省点盘缠,不就80公里的小路嘛!
结果,日落西山时还没走到头。
那一夜,迎面的风雪差点儿把大家的情绪打到谷底。有人几乎绝望了,边开摩托边嘟囔:“队长,我们今晚还能不能走出这个鬼地方呀?”
“唐老大”野外经验丰富,很沉着镇静:不要慌,我们一定能走出去!
周军打开GPS定位一看,213国道就在附近。
果然,两位探路的队友返回报告,前方正是!
然而,就在213国道已经在望的时候,急涨的班佑河横亘于前,摩托已无法冲过,登高寻觅,附近也无桥梁。这时,天色渐晚,雨雪交加……
“唐老大”还是那么沉着,他柱着旗杆率先下河探测河深,然后,决定三人一组推车过河。随即,大家横下一条心,冒着呼啸凛烈的风雪往返于寒彻刺骨的班佑河中,终于将摩托车一辆一辆地全部推过了河,又身着湿透了的行装,顶风冒雪在公路上疾行了80公里才到达宿营地……
探险踏勘水草地红军长征路一次难于一次,第四次上路甚至作了最坏的打算,为此,队长特意规定:任何人不准带“拖斗”,不管她是夫人、情侣还是崽子。
皈依家园
周军和摩友2015年9月14日翻越雪山
经历了这甘苦与共、意义非凡的长征苦旅,一个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建立了起来。
每每考察归来,周军都要把经历、感受和收获调侃成方块字,贴在自己的博客“双石茶庄”的“行万里路”栏目上,让队友们的自豪感在互联网上洋溢开来。
2011年“十一”假期,周军又组织了第六次红军过水草地路线实地探险踏勘,重走当年叶剑英、程世才率领红三十军一部作为红一、四方面军的先遣队最早穿越草地的路线。就在这一次考察途中,考察队在茫茫水草地搭帐篷露营的一个夜晚,天降大雪,早上起床后发现,本来在沼泽间曲折前行的小路,已被大雪覆盖,无法辨认,摩托车不能开了。而此时,考察队的给养已经用完,手机无信号,又不能原地等候。于是,周军决定,自己留下看候摩托车和随车装备,其他队员一律向公路方向徒步进发,寻找考察队的补给救援车,然后,带着给养返回解困。分手那一刻,这些自愿报名、自带“干粮”、自担风险的考察队员主动举起右拳向“革命领路人”宣誓:“坚决完成任务!”留守草地露营点的周军,独自一人被风雪困于草地整整四昼夜,其间,与当年红军向导的牧民孙子相遇,被告之:晚上露营必须在帐篷外点燃篝火,否则容易被野狼袭击。
几番考察红军长征路之后,所有的队员都迷恋上了这条红色之旅,每次出行前都要问上一句:“是不是红军长征路?”就连有些已经离队的队员,也要求重新归队。有时,因路况复杂危险需要限制参加考察队员人数,“落榜”队友甚至一个接一个电话哀求。
皈依了红军长征路上营建的精神家园,摩友们的生活更充实了。
特别是那位“杨神仙”,每次探险踏勘都忘不了拉着队友扯开他“杨老三摩托车维修行”的招牌留影,甚至向导德让喇嘛也不放过,然后,将放大的照片挂在成都西门的铺子里。“杨老三摩托车维修行”的名声因此远播,车行铺面也很快扩大到了四个。
周军呢?升“官”了。第一次闯荡水草地后,以“革命领路人”身份被队友们众星捧月补封为“政委”。
硕果累累
周军探险踏勘考察红军穿越水草地路线的故事太多了,他探险踏勘红军翻越雪山长征路的险情、故事更多——在四川叙永考察红军长征路线时,差点摔断脚筋;在藏区道孚县考察红军翻越的雪山时,摔断了肋骨;各种小伤更是难以数计……
更为危险的是,考察红军翻越雪山路一般需要至少两台越野车,以便遇到险情时能互相施救,否则出了事,在人迹罕见的高原山区,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周军的工薪积蓄,只买得起一台低廉的国产越野车开进深山,几次遭遇险情都是靠运气脱险的。
周军考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之路,不仅自费,而且押上了自家性命!
作为草根学者自愿行动,地方有关部门有的支持,有的因为缺乏信任和理解就不那么配合、支持,多数时候开展考察相当困难,有时甚至还会被当成“坏人”而遭受非礼。当然,也有人鼎力支持——考察组在阿坝州红原县色地乡遇险时,当地派出所就曾出警救援;色达县洛若乡党委副书记桑格得知周军一行的目的后,大为感动,亲自当向导带领考察组翻越了本乡的一座雪山……
周军忘我、辛勤的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线探险踏勘考察,带来了红军长征史研究的累累硕果:
硕果一,纠正了不少著述红军长征史中的误判——比如:周军经过实地探险踏勘判定: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垭口,下同)不是红一方面军1935年6月12日翻越的夹金山,而是红四方面军1935年5月下旬在茂县翻越的海拔4097米的红军棚子;红军翻越最高的雪山不是红四方面军翻越的海拔4810米的党岭夏羌耶阿垭口,而是红二军团在巴塘县翻越的海拔4901米的臧巴拉山垭口;可以与红一方面军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急行军媲美,创造大部队在海拔4000米高原长距离徒步强行军80公里最高纪录的,是红六军团在理塘……
硕果二,红军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实地踏勘已经全面完成——经过七次实地探险踏勘,完成了附有红军三个方面军穿越水草地全部路线并标记各要点海拔、地理坐标等详细地理要素的30余张详图,以及上百条注释和几十处重要事件所在地点考证结果的考察报告《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
硕果三,红军翻越雪山行军路线的实地踏勘接近全面完成——迄至2015年9月,已经初步完成74座海拔超过4000米雪山(垭口)图测定位和地名考辩,其中41座已完成实地探险踏勘,获取了三维地理信息及红军翻越部队番号等各种信息,考察报告《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即将完成。
硕果四,针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妖魔化红军长征历史的各种歪理邪说,周军(署笔名“双石”)系统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红军史研究系列著作,除《拂去历史的尘埃——西路军问题再考辩》(大风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网上有售)外,今明两年还有五部力作已经或即将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
红军长征非常历史三部曲:
《非常轨迹——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首次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再版
《非常突破——1935年大渡河之役详考》,预计2016年出版
《非常抉择——红军北出陕甘的前前后后》,预计2016年出版
红军长征非常险境两考证:
《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预计2016年出版
《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预计2016年出版
硕果五,周军等每一次探险踏勘考察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线的活动,都做了录像并拍摄了大量照片,为下一步的电视片或网上视频的制作,积累了可观的素材。2015年7月和9月,海南红山之外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两次跟随周军出行踏勘考察红军翻越雪山之路,所拍摄的两集电视片即将面市。
独到功夫
周军做军史,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外,还有着不同于其他史家的独特本事,比如﹕
——亲自绘制行军路线图﹑作战部署和作战经过图。研究历史,判读地理要素是一项基本功。一般写军史的,少有能掌握司令部参谋识图﹑判图﹑制图﹑用图基本技能。周军,就有这个本事。别人写战史,多是先成文,后找图来配。周军常常相反,他先根据敌我双方的历史文献绘图,一套完整的行军路线图﹑作战部署图和作战经过图烂熟于心后,才走笔著书。有些历史当事人的事后回忆,还有一些权威出版物记述的历史,一绘图,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些被颠倒了的历史,一上地图,真相便霍然入眼。由于功底深厚,周军在绘制﹑分析西路军作战部署或作战态势图过程中,就敢﹑就能发现《周恩来年谱》等权威出版物误读冷僻地名等问题。
——亲自收集整理文献汇编。针对中央政治局1937年关于西路军失败原因的历史结论在改革开放后被人推翻时,翻案始作俑者所依据并向有关领导提供的52封历史电报是有选择性的,周军在两本已经公开出版的西路军文献汇编的基础上,又在浩瀚书海中收集了二三十部著作,总共抄录了1500件历史文献,重新整理编辑了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汇编》,作为撰写《拂去历史的尘埃——西路军问题再考辩》
的依据,并从中提取了因不利于翻案而被张国焘路线翻案的始作俑者“选择”掉了的68件关键历史文献,以正视听(注:中央政治局的历史决议,未经中央政治局或中央委员会重新作出决议,而被党员个人或党的媒体公开否定,是违反党的组织原则的)。
——实地探险踏勘、走访。这些年来,为研究红军史,周军几乎踏遍了四川省境内的红军长征路,相邻省的红军长征路也走了不少。不少历史谜团就是在实地探险踏勘中破解的。比如周军实地考证了被所有军史研究者误判了的“下东门”的确切位置后,就为多年的史学争议,破解了红军第一次过草地之前松潘战役被延宕的历史谜团。
周军对红军史的研究甚至跨越了国界——2002年10月16日至2003年11月8日,英国青年李爱德和马普安历时384天重走长征路,当他俩回到北京后断言“长征路没有二万五千里”时,时任新华社特稿社副社长的熊蕾告诉其中一位洋小伙儿:“我让我的朋友周军反驳你们。”随即,周军迅速电传去了自己依据严格考证和实地踏勘的反驳意见。两位洋小伙儿没敢接招儿,却又坦言:这是惟一拿着地图与我们争辩的中国人。
在全国的红军长征史研究者中,有此非凡付出非凡成就的,唯有周军!
在全国的红军长征史著作者中,有此制图技能治史功底的,唯有周军!
初步“脱困”
有人说:周军的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踏勘考察,应该由国家立项拨款×××来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项很有社会价值的史学工程,却让草根史学家周军付出诸多有形和无形的代价:迄今为止,他已经跑废了三辆摩托、两台汽车,全家的存款从来没有超出过十万——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两万存款。周军的夫人曾遭车祸重度残疾,夫妻二人没有自己的住房,长期借住亲友家,直至2015年才在亲友们资助下借款购房……
周军非凡的军史研究功底和独到的军史研究成就被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发现后,立即约周军详谈,随后向本公司和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作了郑重推荐。2014年,周军从成都市电视台经济频道计算机中心主任的位置上调到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重大历史题材的策划出版等工作,并曾一度单配一个办公室。一到新单位,公司立刻为周军配置了本公司最高级的电脑,原本还提出给周军配一台工作用车,但周军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不愿给领导多添麻烦,他只要了一台大功率的国产摩托。
工作调动后的周军,工薪收入虽然有所减少,但从此有了可以自行支配的时间自由,这对他的红军史考察、研究和创作,至关重要。
接下来,四川省委宣传部以下划出版基金名义,通过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补助周军10万元钱,专项用于探险踏勘红军翻越雪山之路。在此之前,周军实地探险踏勘红军翻越近20座雪山用了十多年时间,有了这笔“巨款”,周军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仅仅一年多,在四川省委宣传部、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宣传、史志办及部分乡政府,以及阿坝州国税局和壤塘县国税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翻越红军路上的雪山数量猛增,总数已达41座。
不过,麻烦也随之而来——周军的考察多数在偏远山区,费用支出开不了发票,周军的新单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省委宣传部下划的出版基金没有可以入账的财务科目,又不能报销“白条”开支,以“预付稿费”形式支付吧,还要扣一大笔税……
争取其他经费支持也有困难——十八大后,各地严格贯彻“八项规定”,严守财经纪律,严控“转移支付”,所有专项支出都受到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严格约束……
但不管怎么说,也就是从这个时期起,由于获得了组织的扶持,周军探险踏勘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的不朽事业,开始进入“脱贫”“脱困”并可以实施最后冲刺的新阶段。
最后冲刺
2016年10月,是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周军探险踏勘并考证绘制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路线详图的作品面市,有重要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地探险踏勘红军翻越雪山路并绘制路线图,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不仅需要能适应高海拔运动的超常体力,还要有极为丰富的红军史知识储备并对红军文献烂熟于心,还要有功底扎实的识图、判图、绘图、用图的技能,还要有能破解历史谜团的正确思维方法,还要有能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治史精神。这种人才,可遇不可求。在我看来,迄今为止全国似乎还无人能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取代周军。
也正是基于上述意义、上述情况,可以认为:周军实地探险踏勘红军翻越雪山路并绘制路线图,是党的事业;有此非凡治史功底和非凡史学成就的周军,是党的珍贵人才!
截止2015年9月,周军根据图测定位和地名考辩,初步确定红军翻越的海拔超过4000米雪山(垭口)为74座(总数有可能在考察过程中增加),其中41座已完成实地探险踏勘(不含1座已经踏勘过但需要重测的雪山)。
剩余33座(含1座重测,下同)红军翻越过的雪山分布在三省四市州的23个县境内,其中多数分布在四川省甘孜州的康定、甘孜、道孚、炉霍、丹巴、雅江、理塘、新龙、白玉、色达、得荣11个县,以及阿坝州的马尔康、红原、茂县、小金、金川、黑水、松潘、阿坝、壤塘9个县境内;有2座分布在四川省之外,其中1座是云南省丽江县和香格里拉(中甸)县的界山,1座在青海省班玛县境内。
由于剩余33座雪山地理位置更分散、更偏僻,社情更复杂,路况更危险,这一填补党史军史空白的艰巨工程进入了更为艰难的境地——周军2015年57周岁,从他2015年9月翻越雪山的照片看,均露出从前少有的疲惫之态,体力、精力明显不如从前。2016年探险踏勘剩余33座雪山过程中,周军的安全与健康已经不是以往的个人问题了,因为这关系到一项即将传世的不朽的史学工程,周军一旦中途倒下,不仅影响工程的完成,还将给他的残疾妻子和负债家庭带来难以克服的一系列麻烦。为此,我曾劝周军出行前做一次体检。但周军持反对态度,他的理由是:“真查出来有问题咋办?继续整还是不继续整?”我觉得有必要呼吁:这踏勘考察红军翻越雪山之路的最后“冲刺”,一定不能由着周军的性子任他“蛮干”。更何况,计划2016年翻越的雪山将更为艰难,其中最高的党岭海拔4810米,比2015年翻越雪山高多了,2016年58岁的周军临近花甲,再爬雪山,不但要制止他“蛮干”,还需要强制其多骑马,少步行,以节省体力,确保其身体状况能支撑全程考察。
目前,周军2016年探险踏勘剩余33座雪山面临“三缺”困难:
困难一,缺少越野车。
2016年探险踏勘剩余33座雪山,需要两台越野车,以便在人迹罕见的偏远高原山区遇险施救。周军2015年才开始借款购房,全家已无积蓄,每月4000来元的工薪扣除购房还债,所剩不多,周军的越野车即将报废,摩托车也损耗严重,2015年的10万元“预支稿费”早已一个子儿不剩地铺到了雪山路上,妻子重度残疾,房债压身,工资减少,生活费都紧张,不仅没钱买车,也没有财力像以往那样往考察中贴钱了。
困难二,缺少助手。
以往考察红军过草地的自愿自费业余考察组合在雪山考察中已难以为继——雪山分布地域很广,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两个大假日所能完成的,周军的摩托车俱乐部队友们大多数已难以参与。目前配合周军工作的队友赵文捷没有正式工作,是靠自己跑旅游来维持生活。赵文捷配合周军考察时,身兼司机、外联和测绘制图等多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才难得,但周军不能不考虑人家的生计,大半年的时间,临时“抓差”总不是个办法,更何况小赵马上要结婚,朋友正拉他办公司。而赵文捷一旦被新办的公司拴住了,周军另找一个可以胜任的助手,很难。周军倒是想为这位助手谋求一个既有稳定收入又能外出配合考察的工作,但无能为力。
困难三,缺少资金。
由于以下原因,2016年踏勘考察红军翻越雪山的费用,在以往的基础上,将大为增加:(1)剩余33座雪山分散,偏僻,路远,道险;(2)由于出行时间短了不合算,时间长了体力精力受不了,所以,出行次数要增加,计划出行6~7次,每次出行15~20天,行程约3000~5000公里;(3)要给考察队员买保险,不能再让他们以签订“生死状”的方式承担安全后果了;(4)租马骑的费用要增加,翻越多座雪山中间的休整要适当增加,以确保体力能维持对剩余33座雪山的持续考察;(5)出行前,最好安排做一次体检;(6)不能再让周军家庭继续贴钱了……
面对这一四川独有的重大红色文化项目,目前,四川省委宣传部和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积极解决周军下一步探险踏勘红军翻越雪山之路将面临的困难,其中,2016年实地探险踏勘红军翻越雪山长征路的第一笔5万元补贴已经下拨。有关领导正本着不能任由周军“冒险”、不能再让周军家庭贴钱的原则,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力争2016年完成剩余33座雪山的探险考察,用五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红军史研究系列著作、一部两集周军考察组踏勘红军翻越雪山之路的电视片、一部同样内容的多集微信视频,向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献礼!
踏勘中国工农红军全部长征路线并绘制行军路线详图,是我们党史界、军史界早晚都要启动的面向世界也面向未来的史学工程,且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今,这其中最为艰难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路线的探险踏勘和绘制详图工作,即将由草根军史家周军完成。在此基础上,已经完全有条件启动后续工程——踏勘中国工农红军全部长征路线,绘制长征路线详图,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
目前,周军踏勘雪山的实地考察虽困难重重,但已经启动,特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