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为什么当年“强大”的国民党消灭不了“弱小”的共产党

作者:进击的熊爸爸   来源:中国军网  

1

1935年,有一支军队陷入了包围。

围堵这支队伍的是国民党军队精锐中的精锐,中央军王耀武部。

这支红军努力抵抗并试图突围,但在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兵力火力面前,奇迹并没有发生。

他们坚持到最后一刻,官兵死伤大半,队伍被打散,只有很小的一队幸运突围。

而这支军队的领导人,一位年轻的红军高级将领不幸被俘。

俘虏他的国民党军队士兵知道他的身份,于是对他搜身,打算抢点什么随身财产。

但结果很失望,除了一支笔、一块表和几个铜板,他身上什么都没有。

一无所得的国民党军队士兵很愤怒。他们打骂了他。如果不是考虑到还要凭借他领赏的话,他们甚至可能像对待其他俘虏那样,一枪了事。

然后他被当作极为危险的敌人押解至南昌,不久后被枪决。

他的名字叫方志敏。

1935年方志敏同志在南昌赴刑场前留影。新华社发

2

1948年,又有一支军队陷入了包围。

围困这支军队的是解放军精锐中的精锐,三野粟裕部。

这支队伍在新闻媒体面前高调地表态不成功便成仁,但其内部却早已士气全无、各做打算。在对方开始进攻时,有一半部队直接放弃抵抗,剩下的也很快投降或溃散。

这支军队的领导人,一个国民党军队中将带着几个卫士,早早出逃,但还是遇到了盘查。

盘查他的士兵一开始只是怀疑他的身份,根据例行的要求进行了搜查。

但结果除了搜到金元宝、银元和现金外,还有雪白的高档卫生纸。

卫生纸在当时是非常之人的“雅致”。经过审问,他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正式成为俘虏。而后,财物和卫生纸被悉数退还。

他被作为重大战犯到“功德林”接受改造,十多年后被宽大释放。

他的名字叫王耀武。

王耀武(资料图)

3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其实很多事并不需要三十年之久,比如山河易色这件事,从方志敏就义起算到王耀武被俘,只用了十三年。

那一年的接下来,就是轰轰烈烈的三大战役,再接下来就是令世界瞩目的新中国开国大典。

这一幕,当年身陷绝境的方志敏可能没想到,当年春风得意的王耀武估计也想不到。

其实很多人也想不透,为什么当年“强大”的国民党却无论如何都消灭不了“弱小”的共产党?为什么那支曾被追逐落魄到极点的队伍,却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并最终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当年战败者方志敏被俘虏时在“供述词”上写:“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

与此同时,战胜者王耀武忙于讨好上级挤兑同级平衡下级,为的是把战功对自己仕途的影响扩大到极致。

共产党人们唯一所拥有的,是信仰。

4

当年从王耀武重兵围堵中逃离的红军中,带头的是个年轻的军官,叫粟裕。

刚刚逃出生天,喘息未定,粟裕凝视着周围不到四百人的队伍,不知内心作何感想。

当时中央苏区已经沦陷,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几无消息、生死未卜,而自己也亲眼目睹了所在的红十兵团被强大的敌人围剿消灭。

是否到了绝望的时候了?

年轻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过多犹豫,他带着这支弱小队伍重新开拓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哪里值得绝望?只不过是重来再来罢了。

何止他没有绝望,当时在狱中被以厚禄引诱和死亡威胁的方志敏也没绝望。

他拾起用来写供述的纸笔,他睨视威胁,“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奋力呼喊,“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

何止他俩没有绝望,那支在失去消息的中央红军队伍,正在围追堵截和雪山草地中艰难行军,他们多灾多难、损失惨重、前途未卜,但依旧坚定前行着……他们都没有绝望。

正是有心中那支不灭的火炬,那些幸存的革命者很快就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并最终绽放了整个春天。

5

不知道,1948年粟裕率兵围济南时,他内心又是作何感想。

“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他一定深信,是当初未变的信仰,造就了今天如此伟大的奇迹。

当年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时候,一群年轻的中国人选择了以共产主义来拯救这个国家。

一经选择,终生不改。

有的人为了这个选择死了,但无怨无悔。 活着的人继续为这个选择而奋斗,就算有再大的困难,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会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英勇奋斗。 从南昌城下到井冈山上,从长征途中到延安窑洞,从太行山上到鸭绿江畔……有多少奇迹因此而诞生?! 真正强大并连绵不衰的,是信仰的力量! 当年几乎一无所有,共产党人最能依靠的力量,来源于信仰。

而今沧桑已变,共产党人最不能失去的力量,还是来源于信仰。

理想依旧远方,路途依然艰难,前行需要力量。

习主席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唯有不忘初心,才能奋力前行!



//m.syxtk.com/wzzx/llyd/ls/2016-09-05/3984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