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戴旭:长征深藏民族复兴“精神密钥”

作者:张军胜 李沫   来源:中国国防报  

长征深藏民族复兴“精神密钥”

张军胜 李  沫

记者:您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灵魂的真实写照。我党我军的一切胜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未来中国和中华民族发展和强盛的密钥,也深藏在这里。

戴旭:从今天的角度看,长征不仅仅是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还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完成了信仰的淬火,之后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红军将士在长征中通过了最严格的现代军事考试,为随后战胜各种各样的敌人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

美国作家协会前主席索尔兹伯里曾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一座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我同意他的看法。长征是个传奇,是历史对中国共产党的检验,是中国革命续写和创造新历史的开篇。长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高超的军事艺术和坚若磐石的团结精神。

索尔兹伯里认为,长征留在了中国和世界的军事史上,也必将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和心灵史上。一个能够产生长征奇迹的民族必将崛起。纪念长征不仅要追寻我们的党和军队的魂和根,同时也为今天的人类重新擦亮当年那一座丰碑,供拥有高尚精神的人们去瞻仰。

记者:世界上许多作家、记者和历史爱好者对于这次史无前例的远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写出了不少记述和称颂红军长征的著作,人们对长征历史意义的认识仍然在不断深化。

戴旭:那是一座人类精神的巨型富矿,对它的发掘和认知远远没有结束。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长征创造了跨越时空的奇迹。长征精神已成为支撑中国人民克服历史进程中的重重困难,并获得伟大历史进步的文化财富。

80年后的今天,世界众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长征。重走长征路在国内早已跨越了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也有不少外国人加入到重走长征的队伍中。一名外国老兵被长征传奇的故事所吸引,专门沿着当年红军所走的道路重走长征。他说,当年,那么一支装备落后、缺衣少粮、人数又少的军队,在如此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之下,历经千辛万苦,居然能够取得胜利,在中国和世界的军事史找不到第二支军队能够创造如此辉煌的奇迹。确实如此,长征创造的奇迹用战争史上的常识无法解释。

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奇迹,同时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创造的奇迹。它是丰富世界精神宝库的一次伟大行动。长征精神不仅照亮了东方,也照亮了世界。

记者:长征途中,红军指挥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这些年轻的官兵是怎么创造这一伟大军事奇迹的?

戴旭:人民军队从诞生起一直发展到今天,就是一支不断改革创新的军队。开始叫红军,后来叫八路军,再后来叫解放军。服装、装备变换了很多次,但宗旨和军魂永远不会变。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年轻官兵创造的军事奇迹。红军为什么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因为它永远都充满昂扬的斗志和振奋的精神。长征中,平均年龄25岁的指挥员指挥着一批20岁左右年轻人担当重任,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敢书写了中国和世界战争史上的灿烂篇章。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启示。年轻将领有坚定的信仰、青春的活力,勇于创新,敢闯新路;年轻的战士有充沛的激情和无敌的勇气,有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压倒的精神气概。

军队是年轻人的群体,是年轻人创造军事奇迹的舞台。衡量一名合格军人的标准,并不是他的年龄和资历,也不完全是他的知识结构。年龄只是年轻的外在尺度,关键是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因为这是军队士气、锐气的源头。无数事实证明,年轻人可以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创造奇迹。如何激励军队中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敢于给有军事才能的青年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长征为年轻的红军将士提供了舞台,他们不负使命,演出了波澜壮阔、流传千古的军事奇观。

长征及我军的革命战争史,就是一部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画卷。人才是强军兴军第一资源。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习主席强调:“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这也触摸到了我军的历史脉搏。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才这个宝贵资源,要反对按资排辈,也要反对不问德才的片面年轻化。

今天,我们既要重视用法规管人,更要重视用信仰管心。长征中,什么编制体制、什么装备都不足以让年轻的红军将士舍生忘死,只有信仰能够激发他们内心的力量。国民党军队以绝对的军事优势和几乎所有方面都优越的战争态势,都无法消灭绝境中的红军,说明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人心向背。长征就是通过坚定的信仰焕发出军队中所有战斗员的意志。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目的是从并不久远的历史当中寻回我们胜利的根本,重新寻找初心需要擦亮曾经明亮的、干净的心,用初心激励创新,打破外部阻挠,打破内部陈规陋习。一切为了胜利!

记者:您提过要守卫“网络上甘岭”,在信息网络时代,如何让长征精神在年轻人喜爱的信息网络平台上扎根。

戴旭:现在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在通过传统媒体传播长征精神的同时,一定要借助新媒体技术提供的便利,把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发扬光大。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把长征精神以通俗、生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符合时代特点的制作,让长征精神在网络平台传播开来,让长征精神进入我们这个民族的躯体,培本固元,培育我们这个民族的正气,直接服务于当前日趋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能够抵御文化入侵的强心剂和精神疫苗。同时,我认为还要让长征精神进入现行教育体系,让我们的青少年接过长征的火炬,这是对长征最好的纪念。

记者: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80年前的长征对当代中国有什么样的启示?

戴旭:纪念长征是为了启迪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事业。我们不能忘了长征当年是怎么胜利的。忘记了当年胜利的原因,就可能却步于未来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纪念长征会让我们更加自信地战胜眼前和未来的一切困难、一切敌人。

1936年长征结束,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再到1953年赢得抗美援朝战争,长征精神在军事上完成了完美演绎。但长征精神的奇迹还在延续,长征是中华民族可以永恒汲取的精神财富,深藏民族复兴的“精神密钥”,长征精神已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两弹一星”就是长征精神在国防军工领域的延续。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无不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赓续,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生动注脚。

习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党所领导的事业是一场新的长征。今天,我们纪念长征有了完全不同的时空,变化的是具体的环境,不变的是长征的精神内核。我们的根本目标没有变,我们党的宗旨没有变,人民军队的性质没有变。我们应该重新梳理、重新领悟、重新提炼长征精神,把它具体细化为每个领域的精神支撑和信心支撑,乃至形成战略指南。

(戴旭: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大校军衔。)



//m.syxtk.com/wzzx/llyd/ls/2016-10-13/4049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