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鹿野:鲁迅晚年为何不去苏联?

作者:鹿野   来源:察网  

鲁迅晚年为何不去苏联?

鹿  

  鲁迅不是不想去苏联,而是不能去。因为去苏联容易回国难,鲁迅如果去了苏联就回不来了。这既可以解答鲁迅为什么不去日本和德国养病,也解答了胡愈之原文当中鲁迅为何强调如果去了苏联就“完不成我的任务”——回不了国,自然就无法在国内发挥作用了。而且在当时早已有前车之鉴,像郭沫若去了日本之后便无法回国,不是他不想回来,而是国民党当局阻挠之下无法回来。 

鹿野:鲁迅晚年为何不去苏联?

  近年来,某些研究鲁迅的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所谓的“新观点”,诸如什么鲁迅并不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更是坚决反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才拒绝去苏联疗养;等等。笔者在这里不想一一驳斥,只是就关于鲁迅晚年为何不去苏联这一问题简单作一梳理,以让大家看看某些专家到底有多么不靠谱。

  一般认为,关于鲁迅晚年不去苏联疗养的最早出处是胡愈之的《谈有关鲁迅的一些事情》,其实这个讲话是胡愈之和冯雪峰两人共同的谈话记录整理而成,原文如下:

  【我到上海在北四川路一家饭馆约鲁迅见面,把苏联的邀请告诉他,并把去莫斯科的交通情况也说了。他说:“很感谢苏联朋友的好意,但是我不去。苏联朋友关心我无非为了我需要养病;另外国民党想搞我,处境有危险,到苏联安全。但我的想法不一样,我五十多了,人总要死的,死了也不算短命,病也没那么危险。我在上海住惯了,离开有困难。另外我在这儿,还要斗争,还有任务;去苏联就完不成我的任务。敌人是搞不掉我的。这场斗争看来我胜利了,他们失败了。他们对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把我抓去杀掉,但我看还不会,因为我老了,杀掉我,对我没什么损失,他们却损失不小,要负很大责任。敌人一天不杀我,我可以拿笔杆子斗一天。我不怕敌人,敌人怕我。我离开上海去莫斯科,只会使敌人高兴。请转告苏联朋友,谢谢他们的好意,我还是不去。”过了一会,鲁迅又说:“国民党,帝国主义都不可怕,最可恶的是自己营垒的蛀虫。”鲁迅讲话时没指名道姓,显然是指当时党内出了一些叛徒,以及机会主义者,暗中在攻击鲁迅。

  鲁迅研究资料编辑部编,鲁迅研究资料  1,文物出版社,1976年10月第1版,第82页】

  应该说,这个回忆当中,鲁迅不去苏联的原因说的还是比较清楚的,一方面是自己的年事已高,所以也不怕死,另一方面是还有革命斗争的任务,如果去了苏联的话就无法和国内沟通,“完不成我的任务”,对于中国的革命不利。但是,鲁迅对于苏联本国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也对于苏联邀请自己去疗养很感激。最后,鲁迅还说了点题外话,表达了对于左联内部一些人的不满。

  但是,当前的一些学者宣称原文之中在结尾删除了这样一部分,“再后他又说:‘苏联国内情况怎么样,我也有些担心,是不是自己人发生问题?’鲁迅是指当时苏联扩大肃反,西方报刊大事宣传,他有些不放心。这也是他不想去苏联的一个原因。”这种观点认为,所谓“删除的这部分”才是鲁迅不去苏联的关键,乃至进一步引申出鲁迅是对斯大林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所以才不去苏联的。问题是,这部分是在新世纪以后才被重新“打捞”出来的,并没有什么原始的底本,也与前文当中“很感谢苏联朋友的好意”矛盾了。

  经笔者检索相关资料,发现最早提出鲁迅是因为苏联在搞肃反扩大化才不去苏联的说法是1988年的一篇文章,原文中关于鲁迅的讲话如下:

  【如果去苏联,就不便于在国内及时发表文章,不能与蒋介石反动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发挥不了战斗作用。在上海,国民党最多是把我枪毙了,但他们不敢!如果到了莫斯科,反而不见得好。我从报纸上得知斯大林在搞肃反扩大化,我在这种时候去苏联也不适宜。

  金城《怀念胡愈之》,文刊1988年第6期《中华英烈》。】

  如果要是和1976年的原文核对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与胡愈之原文的回忆有了本质的不同。既没有提到自己的疾病,也没有提到与左联内部一些人的矛盾,仅仅是强调从(国民党和西方的)报纸上得知苏联搞肃反扩大化才不去苏联。问题是,鲁迅显然不是一个把国民党和西方报纸当真理的人,因此,此文的真实性大可怀疑。

  如果要是结合一下当时的背景,我们大概就可以猜出个十之七八了——当时正是戈尔巴乔夫通过制造种种谣言段子搞历史虚无主义的高潮时,中国国内有不少人与之呼应,尤其是文艺界更为严重。原来左联内部一些和鲁迅有矛盾的人打着“思想解放”的旗号,成了20世纪80年代文坛上鼓吹自由化的旗帜。在这种形势之下,媒体舆论中当然不好说他们的不是,于是便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春秋笔法,把原文当中鲁迅对于左联内部一些人的不满改成了对苏联的不满。

  当然,这种说法也仅仅是一种笔者个人的猜测,具体是怎么样还需要一些实质性的证据。不过,在这里边儿有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胡愈之邀请鲁迅去苏联治病是在1936年3月,苏联推行的正式开启大清洗运动的第一次莫斯科大审判是在1936年的8月,鲁迅怎么能做到未卜先知,对于苏联半年以后进行的肃反扩大化给出结论呢?

  而且,我们不应单纯的把鲁迅1936年谢绝去苏联访问看成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因为此前早在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鲁迅就已经拒绝了去苏联访问。我想,应该不会有人说1934年的时候鲁迅就已经预测到苏联进行的肃反扩大化了吧?还有,在1936年鲁迅患病期间,也有一些人劝他去日本,去德国养病,同样被鲁迅拒绝。这总不会也是反对苏联肃反扩大化的缘故吧?

  更重要的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逝世后不久,其生前的亲朋好友们就已经就鲁迅为什么不去苏联作出了回答。笔者认为,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不像现在什么脏水都可以往苏联身上泼,而且由于时间间隔较短,人们的记忆也比较准确,所以还是值得一看的。像萧三著名的《鲁迅在苏联》一文当中,就对鲁迅为何不去苏联参加第一次作家大会的回信做了抄录:

  【鲁迅回信说:

  大会我早想看一看,不过以现在情形而论,难以离家,一离家,更难以复返,更何况发表记载。那么,一切情形,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能传给社会,不是失了意义了么?也许还是照旧的在这里写些文章好一点罢。

  鲁迅之所谓“家”,当然指的是“国”。“难以离国,离国即难复返”,——可见压迫之重,可见鲁迅行动之不自由。因为去苏联,唯一以平等待我的国家,在当时统治者看来是犯罪的!鲁迅便终于没有到这个新社会来看看。

  萧三著,人物与纪念  三联经典文库  090,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06,第176页】

  这才是历史的真实!即鲁迅不是不想去苏联,而是不能去。因为去苏联容易回国难,鲁迅如果去了苏联就回不来了。这既可以解答鲁迅为什么不去日本和德国养病,也解答了胡愈之原文当中鲁迅为何强调如果去了苏联就“完不成我的任务”——回不了国,自然就无法在国内发挥作用了。而且在当时早已有前车之鉴,像郭沫若去了日本之后便无法回国,不是他不想回来,而是国民党当局阻挠之下无法回来。

  鲁迅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知道自己去世之后不久的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蒋介石又放松了政策,允许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流亡学者回国。所以在生前“出了国就无法回国”的形势之下,鲁迅自然就无法去苏联了。只不过这种历史的真实不符合所谓“国民政府之下的中国是黄金时代,千古完人空一格蒋公自由民主”这一流行的政治正确,被刻意地选择性失明了罢。

  不过,鲁迅虽然没有去苏联,但是却非常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苏联乃至社会主义制度的赞赏和对西方“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萧三的原文当中一字不改的抄录了苏联《真理报》的三个问题及鲁迅的亲笔答复,大家可以看一看:

  【问题:

  一  苏联的存在与成绩对您有什么影响?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使您的态度有何变更处?这些对您的思想与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二您对于苏联文学的意见?

  三  资本主义国家底一些什么事变与文化过程引起您的注意?

  鲁迅亲笔的答复:

  一、先前,旧社会的腐败,我是觉到了的,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道这“新的”该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新的”起来以后,是否一定就好。待到十月革命后,我才知道这新的社会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但因为资本主义各国的反宣传,对于十月革命还有些冷淡,并且怀疑。现在苏联的存在和成功,使我确切的相信无产阶级的社会一定要出现,不但完全扫除了怀疑,而且增加许多勇气了。但在创作上,则因为我不在革命的漩涡中心,而且久不能到各处去考察,所以我大约仍然只能暴露旧社会的坏处。

  二、我只能看到别国——德国、日本——的译本。我觉得现在的讲建设的还是先前的讲战斗的——如《铁甲列车》、《铁流》、《毁灭》等——,于我有兴趣,并有利益。我看苏维埃文学,是大半因为想介绍给中国,而对于中国,现在也还是战斗的作品更为紧要。

  三、我在中国,看不见资本主义各国之所谓“文化”,我单知道他们和他们的奴才们,在中国正在用力学的和化学的方法,还有电气机械,以拷问革命者。

  萧三著,人物与纪念  三联经典文库  090,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06,第178页】

  无独有偶,鲁迅晚年最为交好的后辈作家之一萧红也在回忆当中透露了鲁迅去世前和自己交往时对于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很多人不明白,其著名回忆性文章《回忆鲁迅先生》为什么那么长,而且都是讲的凡人琐事。其实,这是为了躲避当时严重的白色恐怖,以传递出以下两段信息:

  【有一天晚上×先生从三楼下来,手里提着小箱子,身上穿着长袍子,站在鲁迅先生的面前,他说他要搬了。他告了辞,许先生送他下楼去了。这时候周先生在地板上绕了两个圈子,问我说:

  “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

  “是的。”我说。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先生走过二万五千里回来的。

  ……

  鲁迅先生坐在××电影院楼上的第一排,那片名忘记了,新闻片是苏联纪念五一节的红场。

  “这个我怕看不到的……你们将来可以看得到。”鲁迅先生向我们周围的人说。】

  这两段内容既代表了鲁迅和萧红的政治态度,也体现了他们在白色恐怖下进行舆论战的高超技巧。当然,现在无论是在关于鲁迅的研究当中还是在关于萧红的研究当中,某些学者仅仅强调《回忆鲁迅先生》是希望通过凡人琐事以小见大,以日常生活表现鲁迅的品质,刻意对这两段关键性的内容选择性失明,就好像他们总是对萧三著名的《鲁迅在苏联》一文选择性失明,乃至对于鲁迅本人《我们不再受骗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白纸黑字的文章视而不见一样。随他们去吧!笔者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清历史,鲁迅也终将恢复真实形象。



//m.syxtk.com/wzzx/llyd/ls/2018-04-12/4976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