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这场纪念,永不过时

作者:独孤九段   来源:侠客岛  

这场纪念,永不过时

独孤九段

一百年对人类历史来说,不过弹指一挥间。一百年之于中国,却是沧海桑田。

一百年前,岛叔和手机屏前的你都没有出生。那时,一群19、20世纪之交出生的青年正在努力探寻一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

在那个百年风云际会的舞台上,清政府、北洋政府,保守派、革命派……城头变幻大王旗,但等来的却依旧是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一个号称一战“战胜国”却在巴黎和会上毫无话语权的中国。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丛林中,弱者就没有生存的权利。

这场纪念,永不过时

那个时候,因为工业革命的助力,西方真的成了整个世界的“圣经”。所有的落后国家都在向西方学习,拜西方为师。没办法,现实就摆在那,谁落后,谁就要挨打。

那个时候,中国的首要问题是要“救亡图存”:活下来。既然自家开不出药方,那就只能用各色各样的“西药”: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都是当年中国求救的药方。

这是百年前摆在中国青年面前的“大变局”,那时候是西升东降、西强我弱。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面临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岛友们肯定记得美国学者福山,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也就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夜,抛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历史终结论”。当年他断言,人类已经走到文明演变的终点站,没有其他体制可以超越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后来历史的发展似乎验证了他的预言,因为曾经跟西方抗衡的社会主义,一夜之间“破产”了。

30年过去,“历史终结论”迎来了自己的终结。“第三波民主浪潮”中,很多照搬照抄了西方民主模式的新兴国家陷入了危机,“民主崩解”的故事持续增加。有些国家虽然还勉强维持“民主”门面,但早就蜕变为被家族政治、部族政治、金钱政治把持的劣质民主。

岛叔曾观察过被西方树为“民主橱窗”的菲律宾。这是美式民主的忠实模仿者,但因为政权由几大家族轮流坐庄,腐败、贫富差距、毒品、枪支等等已成顽疾——“民主”形式如果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又有何用?

即使一向“光芒四射”的美国民主体制,同样遭遇危机。30年前鼓吹“历史终结论”的福山在新书《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写到了美国政治,他认为美国政治面临家族制复辟、利益集团“互利互惠”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等问题,已经背离立国初衷,且两党制逐渐蜕变成意气相争、“为反对而反对”的否决制,再无“忠诚反对党”。

对这一切,福山称之为“政治衰败”

30年间,像福山一样逐渐转变看法的西方学者不在少数。某种程度上这至少是因为,“历史终结论”忽视了一个巨大的变量:中国。

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或多或少跟中国有关。台湾学者朱云汉总结了“四重趋势”,岛叔觉得总结得挺全乎,不妨引用于此:

【第一重趋势反转:以美国为核心的单级体系式微,世界日渐多极化;
第二重趋势反转:“第三波民主”退潮,也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西式民主未能解决新兴国家的发展问题;
第三重趋势反转: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兴起,产生了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河拆桥、以邻为壑的做派;
第四重趋势反转:西方中心世界没落,非西方国家崛起,其中以中国崛起为代表。

举个例子。一年多前,中美爆发经贸摩擦,当时还有不少人说,是不是因为我们走错路了,太张扬了,把西方惹毛了?现在看,这正好应和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四重趋势”,是这场“大变局”迟早要来的挑战。

中国体量的变化,势必造成世界天平的波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靠的绝不是西方那一套“自由民主”模式,不是“西方模式”之路。

有人问,你确定中国不是“拿错剧本走错片场”?怎么会呢。如果中国真是按照西方模式亦步亦趋,怎会引起一些国家的恐慌?君不见“中国威胁论”一直没有散场,这些年西方又炮制出一套“锐实力”的论调,说到底,还是“非我同类,其心必异”的心态。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中国真是按照西方模式“照葫芦画瓢”,到头来肯定是“邯郸学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中国人一直懂,任何制度、学说、主义如果都照搬照抄,肯定会“水土不服”。连马克思主义,我们都在中国文化、中国现实的磨砺中发展出了“中国特色”。

如果说中国发展有什么秘诀,可能就九个字:不迷信,敞开学,做自己。

所以说,中国的兴起真有点打破历史宿命的意思。一个非西方国家,靠着自己的学习打拼,硬是在西方模式一统天下的世界中挤出一条生路,而且还短短几十年间让人刮目相看。

“史上最厉害逆袭”莫过于此。

这场纪念,永不过时

当然,岛叔这样说,也绝不是说中国已经完美无缺。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一不小心就致命的,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强调“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强调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有问题并不可怕,哪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百年前的问题不比现在少,现在的问题也不比百年前容易,关键是有没有勇气和能力去解决问题。“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过程中,任何问题也都是在发展中得到解决的。

所以,我们既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又要有找到方法的智慧,也要有等待时机的耐心。

在这次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有句话说得很棒。他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刚才说这么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是给这场“接力跑”做个注脚。一百年前,“五四”青年跑出了第一棒,接下来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都有无数青年在奋力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传到新时代的这一代青年,怎么奋力奔跑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习总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提了六点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仔细琢磨,六点要求,涵盖了“知”与“行”,其实是新时代知行合一的“心学”。

每个时代都不缺清谈客,但实干家的多少决定了这个时代的成就到底有多高。尤其是中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既有挑战,更有机遇。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需记住,“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青年的精神状态和实干作风很大程度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尤为重要的是,“知”是“行”的先导,这“知”不是肤浅的,而是深刻的,不是盲目的,而是清醒的。这需要青年对这个时代变局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更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来自大历史观的自信。这个自信是来源于百年的历史回溯和对比,更是来自于中国成就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方法。

回头看,一百年来,我们学过西方,学过苏联,但不要忘了,我们走过这百年风雨,干的始终是中国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从已有的成功实践中找到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在一套习以为常的“域外标准”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如果一切套用“域外标准”,中国就无法解释自己的成功,倒是会变得“精神分裂”。

如果说百年前,“五四”是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运动,那么百年后,我们何尝不面临另一场重塑自信的启蒙?

百年前,落后的我们只能“向西看”,提不起自信;百年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起来的中国向何处去?答案就在这过往的百年历史中,也在你我这代青年的一言一行中。



//m.syxtk.com/wzzx/llyd/ls/2019-05-06/5642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