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暮山:从一首词看毛泽东与傅柏翠的友谊

作者:暮山   来源:红色文化网  

1.jpg

在毛泽东诞辰126周年和在古田会议召开89周年之际,迎来了电影《古田军号》展映的日子。在电影《古田军号》的情节中,向观众讲述了毛泽东一段艰难的革命岁月,这就是毛泽东的第一次大落。毛泽东在红四军七大上被撤销了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决定,毛泽东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到闽西休养,并指导地方工作。在闽西开展地方革命工作时候,经常有一位年轻人跟在毛泽东的身边,慷慨体恤劳苦大众,他就是傅柏翠。在闽西上杭这个地方,出现了两位对红军的成长和发展举足轻重的两位姓傅的名人,一位是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基督医生的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傅连暲,另一位则是被毛泽东尊称为闽西傅先生的傅柏翠....

在毛泽东的全部诗词正文中,提到全名的现代人物,只有两个人,一个是19312月第一次反围剿时写下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诗词中提到了抓获的国民党中将师长张辉瓒;一个就是19307月从福建汀州到南昌的途中写下的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诗词中提到了红一军团的第三军军长偏师借重的黄公略。但是,还有一首不为人知的诗词中也提到了一个名字,只是在时隔27年后,在人们的反复建议下,毛泽东又修改了诗词,所以这首诗词正式发表时就没有了人名。这就是19302月,在古田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军离开闽西进军赣南,在行军途中,毛泽东写下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原词起首两句原本是: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无柏翠。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诗词中提到了被毛泽东一直尊称为闽西傅先生的傅柏翠。这是为什么呢?

在原国民党革命军中,张发奎领导的第四军是最革命的,因此,在红军初创时,就采用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称号。毛泽东希望这支红四军成为一支有思想会思考的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思想上建军。党在军队里的工作,就是研究和思考战争的规律,中国发展的规律和世界发展的规律。因此,思想上建军,表现在组织上,就是党对军队的领导。但是,当时的红四军,却很少对毛泽东极端重视的东西进行思考。红四军从失败中走出来,部队四处转战,自从井冈山下山后连停留整训的时间都没有,自然无瑕思考,这就不免使红军陷入了游击主义流寇主义。在当时的红军领袖们看来,红军的任务就是打仗,多打胜仗,扩大红军的影响力。至于红军存在和战斗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则茫然一片,就出现了纯粹军事思想。毛泽东认为,没有掌握战争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思考世界发展的规律,红军领袖只能是经验主义者。当时的红军很难理解毛泽东所说的政治是什么,所以毛泽东没有被理解,被人懂。伟人也要有人懂,毛泽东是孤独的,而这正是他一生的悲剧。在井冈山之后,在闽西,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之间,以致出现了朱、毛分歧

朱、毛分歧是围绕着前敌委员会这个问题,关于取消还是恢复红四军军委问题的争论,作为了一个导火索。前敌委员会是党中央设置的一个机构,192864日,上海中央在给红四军来信中指示:毛泽东、朱德、谭震林等5人组成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统辖红四军和湘赣地方党政工作。这个机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机构,它是一个集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为一体的领导机构,可以凸显红军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军事性的,而是政治性的,体现党对红军的领导。

19295月,一位神秘人物出场了,他就是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刘安恭,党中央任命他为临时军委的书记和中共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他向前委和党员大会作报告,贯彻中央二月来信的精神,他带来了一种形式主义理论,思想路线完全是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照搬主义。加上6月下旬党中央任命的杨开明为湘赣边界特委书记,这样红四军就出现了前委军委”“特委互相制约掣肘的尴尬局面。毛泽东主张取消临时军委并暂时不恢复正式军委;朱德则主张立即恢复按中央批示成立的军委。毛泽东和朱德就要不要恢复军委组织的问题争论不休,很快形成以朱、毛各为一方的局面。毛泽东在红军具体工作中,面临着很多的棘手问题,以致在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如果前委不能担负部队思想路线的大问题,要求马上撤换书记,离开前委。

可是红四军将领,包括朱德和陈毅等主要红军领导,对于毛泽东所强调的战争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历史的规律这种大问题,不感兴趣更缺乏理解。军队认为毛泽东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无非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家长制,把持着总前委书记的职务。以致在随后召开的由陈毅主持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会议认为毛泽东存在着严重的家长制作风,是把自己的意志凌驾在红四军之上,会议争论的结果,最终决议是否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必须反对不要根据地建设的流寇主义和必须坚持党的集权制。大会选举前委书记,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毛泽东第一次被从红军的领导岗位上赶下来,这就是毛泽东的第一次大落,这件事就发生在1929622日的闽西龙岩。

毛泽东离开了自己亲手创建的红军队伍,来到闽西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在上杭,毛泽东病倒了,得了很严重的疟疾。正是在上杭,毛泽东与传奇人物傅柏翠增进了友谊和了解,建立了一生的情谊。在闽西根据地,除了广为人知的闽西共产党人有张鼎丞和邓子恢之外,就是传奇人物傅柏翠。傅柏翠是上杭蛟洋镇一个大财主的儿子,19869月出生,小毛泽东三岁,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7年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留日期间,傅柏翠加入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回国后,傅柏翠成为福建第一个开业律师,他劝说父亲把田地分给农民,并替穷苦人打官司,与官府衙门对抗。在闽西一带,傅柏翠声名鹊起。由于军阀连年混战,为保卫乡里,傅柏翠号召组织了一支农名自卫队,成为了一支闽西子弟兵。1927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关头,傅柏翠以毫无功利的信仰,毅然加入共产党,参加了革命。

19293月,傅柏翠张开怀抱,迎接从井冈山下来的毛泽东和红四军进入了闽西。傅柏翠第一次见到穿着一身蓑衣的毛泽东,立即将自己的坐骑赠送给毛泽东。时隔三个月之后,在毛泽东从岗位上撤职来到闽西,在最困难的时刻,又是傅柏翠挺身而出,对毛泽东的照顾最多。当得知毛泽东下乡时身上只有5块钱时,傅柏翠立刻送来了200块大洋,毛泽东当即退了回去:现在部队正是用钱的时候,我只是休养,不需要钱。傅柏翠博古通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学都有极为精深的了解,擅长辞赋的毛泽东与傅柏翠经常在一起互相唱和,谈古论今,互相引之为至交和知音。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在他重病期间,仍以顽强的毅力翻阅书籍。由于缺医少药,毛泽东的疟疾一直没有治好,于是,傅柏翠将毛泽东安排到了上杭的临江楼居住,并找来了一位西医给毛泽东看病。在西医的调治下,毛泽东的疟疾在十多天后终于慢慢地治好了。

在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的一段时间里,红四军内部出现了争论和队伍的混乱。在毛泽东在闽西上杭休养期间,19299月,陈毅专程来到上海,向以向忠发、李立三、周恩来等为首的党中央汇报工作,他一共写了七个报告,最主要的就是《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给红四军做了一个指示,这就是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著名的中央九月来信,党中央决定恢复毛泽东的前委书记一职。

官复原职的毛泽东回到红四军,进行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及随后的12月学习和整训,为召开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作了充分的准备。19291228日在上杭古田镇的和声小学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这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次政治会议、思想会议,会议第一次在红军中广泛地讨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研究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规律问题,以及党和军队的思想路线问题。

古田会议选举了前敌委员会,毛泽东顺理成章地当选书记。会前,毛泽东曾同傅柏翠作过交谈,通知他出席会议,但因家务缠身,他未能按时参加会议。于是一些人议论纷纷,傅柏翠在选举中意外落选了。这次落选前委委员对傅柏翠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情绪极为低落。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此后坎坷的命运。

古田会议后,毛泽东立即开赴闽北,进军赣南,以打破赣军对闽西根据地的围剿。当时,贺子珍面临生产,留在了上杭蛟洋的傅柏翠家。1930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越过武夷山,进入赣南,在赣南汇集在一起的红军第四、五、六军声势浩大。26日至9日,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和红六军军委的联席会议决定集中兵力攻打吉安。红军攻打吉安,在1930年有9次之多。19302月,国民党调集7个旅12个团,开始对赣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行会剿。毛泽东和朱德遂决定不攻打吉安,改在吉水县值夏一带打孤军进犯的国民党唐云山旅。在红四军和红六军第一次攻打吉安的时候,行军至广昌西部境内途中,遇到了南方罕见的风雪,骑在傅柏翠赠送的那匹宝马上,毛泽东想起了留守闽西的傅柏翠,于是写下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无柏翠。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处?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首词写作后,为了鼓舞士气,1个月后,毛泽东似乎有意要把自己的这种喜悦感觉,这种积极情绪,流播于军营,在1930年2月间,就把这首诗词抄给了陈毅,还同朱德一起进行探讨。这首词在红军队伍里传开后,有的战士还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面,爱不释手,时时翻看。在时隔27年后,在人们的反复建议下,毛泽东又修改了诗词,将原词起首雪里行军无柏翠一句,改为了雪里行军情更迫

这首诗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5月号,总题为《词六首》,以词牌为标题,未标明写作时间。1963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时,增加了现在的标题,并标明写作时间。词中描写了红军受命前去攻打吉安时路过广昌的情景,描写的是行军,一首小令,一幅壮美的行军图,一首洒脱明快的山歌。词中展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全词画面色彩鲜明,节奏轻快流动,格律严谨,音韵铿锵,强调高亢。

诗词中的傅柏翠,与毛泽东有着深厚的情谊。古田会议上落选的傅柏翠于19303月任闽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财政经济部部长,12月因与中共闽西特委领导持有不同意见,拒绝工作。后被指控组织社会民主党,开除中共党籍。这一期间,毛泽东时时挂念着傅柏翠。19326月,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再次转战闽西,途经上杭县白砂镇时,曾向白砂区委的同志询问:傅先生近来有什么动向吗?”“他拥兵自卫,仍在古蛟独占一方,与我们没有什么冲突。当区委同志说这句话之后,毛泽东听后长叹一声惋惜地说道:顺其自然吧,只要相安无事就好。

抗日战争时期,虽然傅柏翠任国民党政府官员,但是解放战争时期却参与组织国民党闽西地方军政人员武装反蒋起义准备,19495月又组织闽西义勇军起义,为人民解放立了大功,又回到革命队伍里来了。解放后不久,毛泽东十分关心傅柏翠。他询问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闽西傅先生在哪里,如果身体还好,叫他出来工作嘛。随即,张鼎丞和龙岩地委书记伍洪群向傅柏翠转达毛主席对他的关怀和问候,并邀请他来福州工作。根据傅柏翠在留学时学过法律、做过律师的经历,他被任命为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长和省政府委员。随后,傅柏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党的统一战线,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86年,年逾90高龄的世纪老人重新回到党内,为自己的传奇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中,在毛泽东诞辰126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89年前从闽西进军赣南途中写下蕴含对中国革命摇篮闽西深厚情谊的著名诗篇《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带走了傅柏翠等视为父老的闽西子弟兵,拥有了诞生在闽西这块英雄红土地上古田会议的建军思想,使红军成为一支有文化、有思想的军队,成为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革命无不胜。从毛泽东诗词的结束处无一不佳中可见一斑,此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最后一句:十万工农下吉安则是豪放而自然,起语言特色不是工丽,不是清奇,不是浓纤绵密,而是朴素精炼,纯以白描手法,表现宏伟气魄。这里写的是工农,是十万工农,是十万工农下吉安。以工农入词,大约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正是这首诗词所体现的诗眼,为工农服务永远是共产党永恒的主题。共产党领导的这支人民子弟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把国民党以致几千年反动统治的历史彻底结束,一场中国人民推翻一切剥削制度的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弹指89年后的今天,在走进新时代的革命征程中,我们吟诵起毛泽东扫空万古的十万工农下吉安的豪迈诗句,将会以更加饱满的革命热情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

(作者是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委员,民盟朝阳区委委员,朝阳区政协委员)

 



//m.syxtk.com/wzzx/llyd/ls/2019-12-27/6047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