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夏,延安的年轻干部们满怀热情地大批奔赴前线。由于斗争非常激烈残酷,不适合带着孩子。为了让干部们安心去前方,延安第二保育院诞生了。
这些在保育院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经历呢?
1945年6月,延安第二保育院建立后,加上此前的延安第一保育院和中央托儿所,延安已拥有三个保育机构,受护儿童也涵盖了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到7、8岁的少年儿童。
在延安保育院对孩子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下,不论是各级干部还是边区百姓,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保育院。那时的延安,山坡上、大树下、窑洞前,随处可见孩子们愉快玩耍的身影。延安,既是大人们心中仰望的革命圣地,也是孩子们在战争时期的温暖港湾。
此时,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并不知道,在他们快乐成长之时,战争的阴霾,正悄然向延安逼近。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撕毁“双十协定”与政协协议,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随后,又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战争之初,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中国共产党依然坚强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作战,痛击敌军。国民党军队接连失败,让蒋介石气急败坏,开始谋划针对陕北和山东两大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6年8月的一天,朱德夫人康克清行色匆匆地来到了保育院的院子里,她把时任保育院院长张炽昌叫到一旁,要他尽快在后山制作一批能够安放在马背上的木驮床。
康克清的未雨绸缪很快得到了印证。
1946年冬,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计划进攻延安。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中共中央决定,延安保育院和非战斗人员要尽快撤离!
军事素质过硬的张炽昌马上组织起全部保育员,将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这其中最要紧的问题,就是在行军途中如何应对敌机扫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保育员们用玩游戏的方式教给孩子们最基本的求生技巧,这一幕既温暖又残酷。
张启予 延安保育院亲历者
阿姨装成飞机,就这么“呜呜”飞。阿姨说,飞机来了大家都趴下,不准抬头,就趴在那儿。
临行前,康克清再次来到了保育院,原本欢声笑语的院子里,挤满了马车和物资。看着眼中满是天真与好奇的孩子们,康克清向保育院全体人员发出了动员。
“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这激昂的口号不仅是行军的目标,更说出了所有保育员的心声。
1946年的冬天,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带着懵懂与不舍,坐进了马背上的特制摇篮,在保育员“妈妈”及359旅战士的护卫下,开始了颠沛坎坷的转移之旅。
这种放在马背上的小床,就是孩子们转移途中的摇篮。由于战事变化无常,“马背摇篮”的行军速度只能根据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敌情紧迫时,行军速度明显加快,敌情缓解时,则走走停停,寻找落脚点让孩子们休息。
行军途中,“马背摇篮”曾数次遭遇国民党飞机的空袭,但在张炽昌和其他保育员的高度戒备下,孩子们都会按照之前“做游戏”的样子,就地趴下隐蔽。这时,保育员们再扑到孩子身上,用身体做掩护,孩子们就这样安全度过了数次危机。
1947年2月,“马背摇篮”的队伍走到了山西汾河。
此时战事正在胶着,前方就是敌人的封锁线。为了躲避敌人的搜索与监视,张炽昌化整为零,将保育工作人员与孩子们分为一个个战斗小队,时任延安保育院保教科党支部书记程宜萍,当时就负责带领其中的一个小队。在这个小队里,有六个孩子和一名警卫员,其中有两个孩子,正是程宜萍的女儿。
然而,就当小队即将渡过汾河上的浮桥时,意外发生了。
刘松柏 延安保育院亲历者 程宜萍女儿
我们是最后一个过河,浮桥也快踩散架了,小骡子走路不稳,走到浮桥边它一脚踩在了冰上,双腿一跪,连驮子带孩子全甩到冰河里去了。
河水冰冷刺骨,掉进河里的刘松柏和姐姐瞬间被冻得浑身麻木,在水里动弹不得,几近昏厥。而此时,她们的母亲早已护送其他孩子渡过汾河。
程宜萍心如刀绞,她想回去救自己的孩子,但又不能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因为她还要负责另外四个孩子的安危。更重要的是,程宜萍还负责保管着几个珍贵的文件箱,里面放着延安保育院一百多位孩子的档案。等革命胜利时,这些档案将成为孩子们找到父母的重要依据。
极度痛苦中,程宜萍泪流满面,忍痛向前走去。
刘松柏 延安保育院亲历者 程宜萍女儿
我身旁有一个359旅的十八岁小战士叫全超,看见我们出现危险立刻跳下河里去抢救。第一遍捞上我姐姐,第二遍捞上行李,第三遍才把我捞上来。
捞上来没有气了怎么办?他把我倒过来控干了水,然后嘴对嘴人工呼吸把我救活。
自1946年冬天从延安出发,“马背摇篮”渡黄河、过绵山、翻太行,在这场举世罕见的大转移中,孩子们在保育员与战士们的护送下,避开了无数危险。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于7月通知保育院准备迁入北平。9月24日,“马背摇篮”终于坐上了前往北平的火车,在那里,他们将迎来全新的人生。
这是一次旷古未有的“娃娃长征”,孩子们在“马背上的摇篮”里度过了近三年时光。在各解放区军民的协力保护下,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在战火中辗转三千里,竟无一人掉队,也无一人伤亡。
姜秀花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研究员
后来很多从延安保育院出来的儿童,成了祖国各个行业建设的栋梁。延安保育院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80多年前的延安,中国共产党在连绵的战火中竭尽一切为了孩子的故事,展现出感人至深的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