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毛主席针对浮夸风的思想批判!

作者:火炉   来源:重读老旧书  

1959年,毛主席在庐山上开始提议,阅读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他不断地推动下,自1959年到1960年初,不仅在领导层,而且在全党掀起了一场读书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活动!

为一本书,毛主席推动的学习热潮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前所未有!

毛主席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并且为什么还要推荐给当时的广大干部一起读?

其实就是为了遏制那令人错愕的浮夸风!

吹牛皮的兴起,并非因为红旗三面之下领导层失去理智。

而是源于某些人简单粗暴的使用极端严厉的戴帽子、打棍子的方式,大搞拔白旗活动,造成高压,逼迫各级带头人用谎报数字来过关。

caa92fa3c210b02547c443e0a6206885

毛主席并没有制造问题,却是最早发现问题并努力纠正的人。

195810月,他在视察天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问题。所以才有后面的两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上海会议、庐山会议反复开会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压缩空气”、“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对于一些冒进分子提出批评并亲自主持会议“压指标”,却都无法生效。以至他还写了一封信,要求发到“小队长”这一级,让他们不要管上级那一套高指标,然而这封信被当时在北京工作的某人(邓力群回忆材料)扣押而没有下发。

然而,人们忘记了毛主席带领大家鼓足干劲搞生产所开创的大好局面,大跃进只剩下了浮夸风和吹牛皮的恶劣印象在我们心中,浮夸风的历史罪责也被一股脑儿得移花接木到了毛主席的头上。

好了,我们不再纠结这个问题,重新回到历史场景中去。

522f2a7b4f09de09e02bbf9f6989a898

尽管受到严重干扰,但是毛主席并未对这些人失去信心,他依旧认为,路线没错,执行者也不是坏人,只是执行者的思想水平不够以及工作方法不对。所以,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加强思想引领。

于是,在接连不断的开会做思想工作之外,毛主席的另一项整顿干部的工作,便是带大家一起读书讨论,而文本材料便是《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比如,《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里有“这些同志大错特错了。他们认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那么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当时读到这,毛主席说,“我们也有这样的人”。

跟中国类似的情况,毛主席都要拿出来警醒同志:

“人民公社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过渡?结合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学习,好好议一下这些问题。”

“我们的计划工作是否研究了、掌握了、熟练的运用了客观规律的要求呢?”

“他们在看书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碰到经济实践,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就打了折扣,思想很混乱,如果按照他们的意见去办,在政策上犯了错误,就有脱离农民的危险,就要把农民引到敌人那里去,这个问题很严重,很值得我们注意。”

“如果你们不同意,你们就来驳斯大林吧!”

“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要不要画一条线?有的同志说划了线就会损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斯大林是划了线的,三个先决条件,基本上不坏,但不具体”

……

比照着苏联的经验和理论,毛主席主张把书中“我国(苏联)”换成“中国”,什么意思?就是拿着苏联的情况和经验,拿着苏联的例子,对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分析和评判!

毛主席看书,都是从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因而对苏联的经验和说法,也有相当多的批评和不同意见。对我们自己的情况,毛主席更是了如指掌。因为当时的干部,还不那么“精明”,骗人也不过是用“亩产万斤”这样粗鄙的谎言来进行,一眼就能看穿。在毛主席的多方了解和再三追问下,还是能说实话。所以,毛主席带领大家读书时评论和讲话,往往既高屋建瓴,又深度关切现实问题

现在很多研究,都把毛主席这段时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当作是个人的理论探索,要把它同拔白旗,反击浮夸风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切割开来。

我们可以凭借常识来判断一下,毛主席一生自己读书,那多了去了,为什么唯有这一本非要拉着全党高干一起读,就因为自己学理论上头了?这种论调是难以解释的。

d242d3e66da3039f59a3ff0c3610561b

只有真正结合1958年、1959年的历史背景,去阅读毛主席当时的一些批注和谈话,才能理解毛主席的用意,才能读懂毛主席在批注和谈话中的所指、和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切关照。

阅读这些批注和谈话的内容,你能体会到:毛主席怕同志们搞不清楚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不明白如何协调的十大关系,怕同志们还会犯这一类荒谬的低级错误,所以千方百计,不仅一遍一遍的在会上讲,还要系统的把苏联这个历史实践拿过来,分析对比,好让大家又一个刻骨民心的理解和认识!

你会感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呈现在这里。毛主席从多个角度反复论述:新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不同于任何西方国家侵略扩张和资本主义方式,更不靠资本的力量来整合人力物力。相反,它是通过先锋队启发广大群众的自觉性来实现组织动员,为了长远利益调整内部资源应用方向(工农业剪刀差、重工业优先等),由政府来主导完成。其组织方式、激励方式、发动方式成本体现皆不相同。

联系着浮夸风背景,去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有毛主席当时的批注和谈话,我们更能感受到那一颗致力于提高干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水平的良苦用心!

601f6921f9cda77df3e4e329b67e761a

不管各级干部到底有没有领会其中的苦心,毛主席确实做了他所能够的一切努力来挽救。这些都是基于毛主席判断,党章没有问题,路线没有问题,是执行出了问题的一个补救措施。

不论某些人如何攻击毛主席和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建设成绩,新中国还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成功地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工业化基础,因此我们才有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条件与资本。

毛主席对当时建设中执行偏差的批评与指正,在批注与谈话中的字里行间,多有体现。对于新中国现代化实现方式的构建,也多有评述,这些对我们最终实现中国是现代化事业也有历史参考价值。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毛主席的《批注和谈话》(邓力群记录版),它们结合苏联42年的历史和现实,新中国10年的历史和现实,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超越前人、启迪后人的卓越见解,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阅读时,尤其应当结合1959年浮夸背景情况来进行阅读,才能读出历史,读出深度来!



//m.syxtk.com/wzzx/llyd/ls/2023-03-31/8098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