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闫树军:档案记忆中的二七大罢工

作者:闫树军   来源:党史博览  

二七百年 精神不朽

——档案记忆中的二七大罢工

闫树军

二七,不仅是一个日子,也是一部历史档案,记录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定格了二四罢工第一把火,书写了浩歌悲壮的中国工运史上的光辉篇章!

二七,是一个反抗日、示威罢工日。“头可断,工不可开!”从容就义,纲纪谨严。一百年前的资料和评论,至今仍震撼心灵。档案记忆中的二七歌谣,更是华夏正气的心曲!

浩歌悲壮的篇章

192321日,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天,京汉铁路工人以郑州为中心,在当时距离火车站不远的最大的戏院普乐园里,举行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大会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军阀武力阻拦。

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

上午10时,作为武汉地区的代表,出席了党的二大、在京汉铁路总工会第二次筹备会上被选为筹备会总干事的项英,在带领各路、站代表和各工团代表,从五洲大旅馆向花地岗普乐园剧场进发时,被军阀部队阻拦,相持约2小时。林祥谦、施洋等一起率领工人代表和群众,最终冲破军警拦阻线,撕下门上的封条,砸开大门进入会场。京汉铁路总工会在大批军警层层包围中,宣布成立!大会选举杨德甫为总工会委员长,凌楚藩、史文彬为副委员长,项英为总干事。

这时,郑州警察局局长黄殿辰咆哮道:“限5分钟解散大会,有反抗者以军法从事!”

下午4时,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军阀的武力高压下被迫宣布散会。但军阀的恶行并没有结束,军警开始包围代表及来宾所住各旅馆,不许工人自由走动和交谈;总工会会所被重兵占领,禁止工人出入;室内一切文件、什物被捣毁一空;各团体所赠的匾额、礼物等,尽被摔毁,弃置道旁;军警还下令各地代表和来宾,限时离开郑州。

为了应对军阀的恶行,总工会于当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发动全路总罢工,以抵抗军阀的武力压迫。同时,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决定将总工会临时办公地址迁到汉口江岸。总工会在罢工决议中表明罢工是“为争自由作战,争人权作战”。会议决定立即成立总罢工委员会,统一指挥罢工行动,杨德甫为全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江岸罢工负责人为林祥谦、曾玉良等。

22日,京汉铁路总工会负责人离郑去汉。总工会于次日迁移汉口江岸分工会内。中共武汉区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成员陈潭秋、包惠僧、林育南、许白昊、项英、施洋、杨德甫、陈天、林祥谦等组成罢工指挥中心,以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名义,统一指挥江岸和湖北的总罢工。《真报》的工作人员负责大罢工的舆论宣传工作。

24日,中国产业工人首次以主人翁的姿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跃上依旧处于北洋政府黑暗统治下的政治舞台,以“争自由、争人权”为口号,宣布全路总罢工。

这就是轰动全国的二四罢工。二四罢工的第一把火,便烧在了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会处的郑州。24日上午9时,郑州铁路工人率先拉响了罢工的汽笛,随后,京汉铁路沿线的铁路工人纷纷宣布罢工,以此来抗议军阀吴佩孚对总工会成立的粗暴阻挠。自此,全长1200多公里的京汉铁路陷入瘫痪。

按照总工会的布置,郑州、江岸、长辛店分别于上午9时、10时、11时宣布罢工。正午12时,全路客车、货车、军车全部停驶,车站、桥梁、道棚、工厂一律停工。长达12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3小时内,3万工人一致实行全路总同盟罢工,充分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25日,军阀企图用武力强迫工人复工。但是,工人们“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决不复工”!

26日,陈潭秋等组织武汉各工团2000余人的慰问队在江岸分工会门前举行了慰问大会。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沿途自动加入游行行列的有3000余人。游行队伍从江岸出发,穿过5国租界到达华界,巡捕岗警不敢阻拦。像这样闯入租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在湖北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开始后,帝国主义国家驻北京公使团召开紧急会议,议决向北洋政府提出严重警告,怂恿北洋政府立即采取武力手段镇压罢工。英国驻汉口总领事劳灵费尔在6日召集湖北省省长、督军萧耀南的代表和外国资本家在领事馆举行秘密会议,策划镇压罢工运动。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压力下,27日,军阀吴佩孚向工人举起了屠刀,制造了二七惨案。

京汉铁路总工会移至江岸,这里成为军阀屠杀的重点。7日下午,军警以谈判为名,派出全副武装的军队包围总工会,并开枪屠杀,鲜血染红了工会门前的场地。被捕工人被捆绑在江岸车站电线杆上,湖北督军参谋长张厚生提灯找出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一边用刀砍,一边逼林下复工令。林祥谦宁死不屈,被活活砍死并枭首示众,牺牲时年仅31岁。

江岸京汉铁路工会会员证徽章

当晚,著名劳工律师、共产党员施洋被捕入狱。15日晨6时,萧耀南以“煽动工潮”的罪名将施洋秘密杀害于武昌,他时年34岁。

京汉铁路全线在二七惨案中牺牲的二七烈士共52人,其中江岸39人。此外,受伤者300余人,被捕者60余人,1000余人被工厂开除,流亡在外。

江岸惨案后,湖北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帝国主义的海军陆战队也全部登陆,准备对罢工工人进行更大规模的屠杀。

为保存实力,2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联名下复工令,工人忍痛复工。至此,轰轰烈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进攻下,宣告结束。

华夏正气的心曲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的标志。这次大罢工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工人阶级和全体劳苦大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壮烈诗篇,唤醒了民众,以武汉、郑州、长辛店工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更加强有力的姿态,展现于国内国际政治舞台。

历史记忆,档案有载。这次轰轰烈烈的大罢工,似铁流,如狂飙,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和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林祥谦

诗言志,歌咏言,情动于中,发于外。在二七大罢工中,诞生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记述了二七大罢工的悲壮历程,礼赞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咏唱了二七大罢工的历史意义,歌颂了二七烈士的革命气节,最终汇聚成华夏正气的心曲:

二月七日,正是那年今日。怆神州(又记“怆神时”),卢沟桥鲜血,丹水池边雪,保定狱中链,辛店站前旗……万众同仇感,四海知,二七烈士永垂革命史册!

林祥谦英勇就义的事迹和他对敌人气壮山河的回答,很快遍传于京汉铁路的千里铁道线上。大义凛然,字字金石,掷地有声,口口相传。于是,在工人的传颂过程中,又演变创作成一首名为《奋斗精神不可灭》的著名歌谣:

军阀手中铁,工人颈上血,头可断,肢可裂,奋斗精神不可灭;劳苦的工友们,快起来,团结!团结!!

热血开花,生命放歌。林祥谦的铮铮傲骨,惊了天地,泣了鬼神,气吞河岳,书写了时代风流歌,于是《奋斗精神不可灭》的姊妹篇,开始流行于中华大地:

提起林祥谦,眼泪湿衣衫;二七大罢工,他是钢铁汉;刀枪眼前晃,脸色从不变;刀砍他骨肉,胸挺腰没弯;为保总工会,热血洒江岸;英名传千古,正气留人间。

“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于192151日,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教员和北京大学进步学生共同创编的《五一纪念歌》,每每唱起仍令人热血沸腾。五一当天,长辛店1000多名工人就是高唱着《五一纪念歌》,第一次举行了中国产业工人庆祝自己节日的集会。同时,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长辛店工会。

二七惊天,在这一伟大的洪流中,很快就在长辛店的工人当中传唱出来一首名为《怀揣革命心》的歌谣:

头顶共产党,怀揣革命心,手拿团结刀,离别妻子,死也光荣。

这首歌谣,不仅表明了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高度的思想觉悟,更为可贵的是,还表现了工人阶级对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的敬爱,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广大工人群众中建立了崇高的威信。

心曲心志心声。“争自由,反抗军阀;争民权,反抗枪杀”,传唱于北京、郑州、武汉三地的这一揭帖,更是深刻揭示了二七大罢工的性质,也是对“成年累月做马牛,吃喝如猪穿如柳。军阀刀鞭沾满血,工人何时能出头”这一歌谣的回答。

多重意义的纪念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中国工运高潮的“最后一个怒涛”,谱写了中国工运史上一页激昂悲壮、荡气回肠的篇章,所以,二七惨案后,国共两党及社会各界均举行了多种形式的追悼和纪念活动。

1924年的二七纪念日,中共党员陈为人在《为二七纪念告国人》一文中发出革命号召:“请更看那为国民革命而奋斗的孙中山与国民党,现在还是在那反革命重围之中,孤军苦斗,我们应当快去直接或间接地援助他们肃清东江,移师北伐!”这种号召不仅表达了中共对国共合作政策的支持,而且表达了对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领导地位的认可。在继承二七革命精神、打倒军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国民党的认识与中共基本一致。

1924年国共合作刚刚建立之际,国共两党在上海就对二七纪念的领导权展开了争夺。当时,为顾全大局,中共最终派人参与了国民党人组织的二七一周年纪念大会。

1925年,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会明确规定27日为京汉铁路永久纪念日及例假日。在这一年的纪念活动中,中共方面以彭述之的总结较有代表性,他从三个层面总结了大罢工失败的根本原因。

1926年,长辛店工会举行了二七纪念日仪式。会后,“全体出场游行,队伍整齐,精神严肃”,游行队伍沿途高呼“二七死难诸烈士万岁”“打倒吴佩孚”“打倒张作霖”等口号,“声震天地”,并分发传单,如《工人自白》《劳工日刊》及国民党工人部所刊行的《二七三周纪念刊》等万余份,长辛店全镇几乎布满传单,游行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但在1927年后,国共关于二七纪念,有了分歧。但为了维护国共合作大局,反对部分国民党人破坏革命统一战线的行为及推进北伐的顺利进行,中共利用二七纪念,多次明确提出要维护革命统一战线。192727日,邓中夏明确提出:“继续二七精神前进!拥护国民党的农工政策到底!达到国民革命之迅速成功!”同时,中共也强调了自身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如在武汉的二七纪念中,中共提出:“二七是中国革命世界革命的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国内民众开始一切革命斗争的政党,二七运动共产党的力量也是很大的。”

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二七纪念成为国民党反共、反苏的工具。在1931年后,除平汉铁路外,国民政府开始严格限制各地举行二七纪念活动。

此后,中共遂独立举行二七纪念活动,在革命根据地更加重视开展二七纪念活动,利用纪念活动进行革命动员。二七符号开始从城市向中共苏区所在的广大农村地区传播。

19281月,中共中央发出通告,将21日至7日定为“中国职工运动死难烈士周”,指出:“在这一周中,对于为职工运动死难诸先烈,无论党外党内的,通通要追悼,作一广大的宣传。”

1930年,中共领导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明确宣布:“从本年21日至27日为全国工人‘争自由运动周’。”这一时期,中共对二七意义的阐释主要是从“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角度进行的。

194927日,长辛店铁路工人纪念二七大罢工

纪念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具体形式,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纪念活动,其纪念方式大致有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行为纪念、符号纪念等等。

1930年的二七纪念中,中共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性文章,指出:“从辛亥革命直到二七运动之前,中国的革命总是在混沌的状态之下,谁也没有认识中国的革命对象是谁。中国共产党认识了中国革命的二大敌人,即提出‘打倒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口号。”

1931128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在二七纪念工作通告中指出:“在今年纪念中,要提出反对军阀混战,发展革命战争,争取苏维埃政权的胜利的政治口号,去发动工人起来斗争。”

随着国民党对中共的“围剿”战争日益加紧,扩大红军、进行战争动员成为中共最为紧迫的任务,所以纪念活动便适时顺应,各个革命根据地响应中共中央局的号召,举行了隆重的二七纪念大会,并以此为契机进行革命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33年的二七纪念日,江西石城举行了阅兵、誓师及检阅地方武装等仪式,并成立了模范赤卫军军部及模范赤卫军师部,有5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检阅仪式,群众“表现出非常热烈的革命精神,尤其是誓师时会场的革命空气更加紧张,表现出个个有杀敌的决心”。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抗战时期,中共更加注重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来阐释二七大罢工,并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及自身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1938年的二七纪念日,中共在《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纪念“二七”要争取抗战胜利》一文,强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正因有工人群众加入国民革命队伍,形成国共两党之合作,才有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北伐之胜利,同时亦正因为1927年两度民族统一战线之破裂,使得日本帝国主义乘虚而入,才有‘九一八’以来的空前国难,这是现在我们纪念二七应有的认识。”

193927日,在延安二七纪念大会上,毛泽东强调中国工人阶级今天的伟大任务是“抗日救国”。

1940年的二七纪念中,中共工运领导人张浩指出:“二七意义的伟大,就在于它指明了我们的革命的工人阶级,只有在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表现出它的伟大的力量与作用,这就等于一个强大的铁的军队,不能没有一个健全的指挥部、参谋部一样。”

抗战胜利后,中共在国共和谈上虽极尽努力,但最终还是因国民党政府积极进行内战准备、实行一党独裁的腐朽统治,和谈宣告破裂。在全面内战爆发后,二七纪念遂成为中共争取国内和平和进行解放战争的政治军事动员武器。

194627日,中共在《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纪念二七二十三周年,指出:“二七是中国工人阶级为自由民主奋斗的光荣纪念日”。“现时中国工人的任务,就是用和平的方法巩固这个胜利,争取已经通过的国家民主化方案的完全实现,同时争取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使中国变成一个工业发达的富强国家。”

194727日,中共在《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中国工人阶级今天的任务》纪念二七斗争二十四周年,对自身20多年来的革命经验进行了总结:“学会了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买办势力的斗争中如何掌握政策,如何结成同盟军,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还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毛泽东的旗帜”,并再次提出中共是二七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19471010日,中共中央以“人民解放军”的名义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2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坚持职工运动正确路线,反对“左”倾冒险路线》,再次重申了中共对二七革命事业的继承。同时,中共提出了中国职工运动的总目标:“争取工人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民众解放,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并使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因生产力的大大提高而逐步地有依据地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去”。

1949年中共的二七纪念主题,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21日,中共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纪念二七二十六周年的通知》中指出,目前的形势是人民解放战争获得空前胜利,国民党政府很快就要垮台,全国胜利在望,纪念二七要与目前反对国民党假和平、争取永久和平密切联系起来,要号召工人拥护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反对国民党迁移和破坏工厂,保护机器、保护工厂等。中共向全国民众发出号召:“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一切武装力量,为完全解放中国人民与中国工人阶级而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

经过中共的宣传组织,二七纪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动员效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东北铁路工人大力支持中共的解放战争,提出“解放军打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把火车开到南京去”的口号;济南工人经过二七纪念座谈会、游行、演剧等各种活动的宣传教育后,思想觉悟显著提高,劳动热情高涨,“最近为完成重大迫切的支前任务,工作时间由八九小时增至10小时,掀起生产竞赛”;解放区女工在二七纪念活动后,也迅速掀起了增产的热潮。

珍贵文物的见证

以文本为载体实施纪念,运作成本低、传播范围广,简单易行,是中共纪念活动运用最广泛的形式。

为纪念二七惨案,当时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出版了许多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图书,比如珍藏在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的《二七工仇》《京汉工人流血记》《二七惨案》《施洋先生纪念录》《二七流血纪念》《二七二周年纪念册》等。

《二七工仇》《京汉工人流血记》《二七惨案》这三本书,均用报道的形式详尽地记述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过,围绕罢工的过程展开,斗争激烈,军阀凶残,充满血泪和仇恨。《二七工仇》这本书还用七页红色画面展示了在这次惨案中牺牲的部分烈士的照片,其中有施洋、林祥谦、曾玉良、陈伯年、刘寿真、叶志松、邱在坤、邵承鹰、陈端炳、刘耀亭、晏佑来、姜和顺、朱仁斌、柳成有、王光端、吴彩贞、梅才泳、胡兴顺、林开庆等19人。用三页黑白画面登了罪魁吴佩孚、萧耀南和罪魁题名表,提示广大群众爱憎分明,要为烈士讨还血债。《京汉工人流血记》这本书,在每一章节前都插上一段语录,以此来鼓舞人们的斗志,树立起革命到底的信念。《二七惨案》封面和封底都用红色,象征着该书是用鲜血染成的,封面有无数大小人头,组成了二七惨案的图案。

郑州二七纪念馆

《施洋先生纪念录》,全面地介绍了施洋的革命精神。《二七流血纪念》,分二七运动之始末、二七运动的意义和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纪念二七三部分。《二七二周年纪念册》,全书128页,16开,分二七遇难诸烈士遗像、纪念文、记载文和附录四部分。这些为纪念1923年二七惨案而出版的图书,是极为珍贵的文本纪念,是后人了解、研究、考证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好的历史见证。

当然,在见证历史方面,文物更为直接。

走进今天的武汉市江岸区,曾经的二七片区早已旧貌换新颜。武汉二七纪念馆在1200平方米的陈列厅中增加了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着二七革命斗争的全过程。在松柏绿荫间,馆藏的5000余件历史资料、101件套革命文物,向人们讲述着曾经的历史。其中3件一级文物,将参观者迅速带入百年前的中国。

郑州二七纪念馆由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等四处近现代遗迹组成,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座近现代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主楼现陈列“千秋二七”,展览设置铁路修建、星星之火、革命烈焰、永恒丰碑、精神指引、传承弘扬、红色地标、城市记忆、百年辉煌共九部分内容,以传承弘扬二七精神为主线,通过1.5万文字描述、220多张图片展示52位二七烈士的英勇事迹,生动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红色历史,揭示了二七精神的深刻内涵。

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位于丰台区长辛店花园南里甲15号。在建党百年之时,进行改造提升后,纪念馆设“北方的红星———长辛店与中国工人运动”专题展。其展览分为8个展厅,展区面积共1300平方米。展览通过227张图片、200余件文物史料、22幅绘画作品以及众多还原场景、模型和虚拟现实多媒体,为观众展现出长辛店在中国早期工人运动中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符号纪念的神圣

一处革命遗址,一座历史丰碑。

位于京西卢沟桥畔的长辛店,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这里被称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更因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彪炳史册,孕育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二七精神。它被概括为千里同轨、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顽强拼搏、勇为前锋的斗争精神和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武汉二七纪念馆所在的片区,曾是百步亭和永清街之间破破烂烂的过路地,没有水泥路,漫天黄沙。而今,随着一系列城市名片的兴建,这里已蝶变成让当地人刮目相看的地段,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纪念馆的中央广场上,巍峨耸立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碑体后方刻的纪念碑文,催人奋发。

的确,在这片承载老城烙印与新城荣光的沃土上,先烈们用热血铸就的二七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

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站在京广线和陇海线的十字交会处,郑州见证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也参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二七惨案,记录在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二七纪念塔之中。

二七纪念塔,是对二七的符号纪念。作为思念与寄托的象征,精神与灵魂的升腾,以标志性的完美耸立,完成了人民与国家所赋予的责任与担当。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千载变幻:曾经的忍辱负重,反戈一击;曾经的刀光剑影,同仇敌忾;曾经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皆伴日出月落,光阴荏苒化作史书一卷,香墨数点。曾经的二七英烈,曾经的民族英雄,曾经的劳工斗士,不屈的铁路儿女,也随着年轮流逝、岁月回转升腾为英骨清魂,流芳永世。

二七纪念塔的建立,不仅是为了纪念在19232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更是为了告慰和怀念所有参与二七罢工斗争的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工友,以及他们所传承后人的革命斗争气概!

一座碑塔,记忆了历史;一座碑塔,展现了力量。晴空双塔,巍峨挺拔。时代与激情并进,梦想与双塔交融,二七纪念塔已成为一座城市的寓意,一座城市的化身,更是人们心中的革命圣地,一处历史的坐标。

二七百年,精神不朽。

(本文原载《党史博览》2023年第2期,授权红色文化网发布)



//m.syxtk.com/wzzx/llyd/ls/2023-04-05/8107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