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从满清小王爷到红色特工

作者:民生文创   来源:民生文创  

他的父亲末代肃亲王善耆,曾从“贤王”沦为伪满的复辟党首;他的姐姐川岛芳子,则是臭名昭著的日本间谍。他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土崩瓦解。他注定一生要背负家庭的十字架,但他却追寻另一种了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他是满清皇族后裔爱新觉罗·宪东。

01

“跌入尘埃”的王子

1914年8月9日,清王朝最后一个肃亲王善耆家的第四侧福晋生了个男孩,取名叫宪东。正是在宪东出生的这年,王府里重新有了生机,所以,大家都说宪东是福星下凡,宪东也成了王爷的娇宠和精神寄托。但也是在这一年,宪东的亲姐姐—十四格格过继给了川岛浪速做养女,改名川岛芳子。

善耆“铁帽子王”正照

1921年7月,善耆病重。随后,宪东的额娘也因病危在旦夕。没多久,两人相继离世。肃亲王府的男主人没了,只能由福晋赫舍里氏主事。

在她的安排下,遗孤们有的留下管家,有的出国留学,只有年纪较小的十八子宪开、二十一子宪东和长孙连组没有确定的去处。于是,福晋赫舍里氏召见与王府关系密切的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两人商定,宪开、宪东和连组都随川岛浪速到日本接受武士道教育。

就这样,宪东他们离开北京,远赴日本。从此,他们周围的一切都变了,身边没了仆人,也没有人再喊他“王子”和“爷”。川岛浪速和川岛芳子在他们一离开北京后,便开始按照日本的规矩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宪东改名川岛良治,身份是川岛浪速的养子。

善耆与川岛浪速合影

在川岛浪速身边,宪开、宪东、连组和川岛芳子一起接受武士道教育,每天按时聆听川岛浪速的关于武士道学说的“教诲”。而川岛浪速所谓的教育其实都是侮辱。川岛浪速说:“你们身上虽然流淌着高贵的血液,但是你们也有许多贱毛病,你们心灵里缺少刚毅的精神,缺少必胜的信念,缺少为事业赴死的勇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宪东渐渐长大,而同身体一起变化的,还有他的思想。他开始反思,日本真的是想与中国共荣吗?

02

接受红色思潮洗礼

1924年年底,宪东在川岛浪速的弟弟川岛量平的陪同下,告别川岛浪速,回到了旅顺肃王府。

善耆的四名子女

1927年底,宪东的十九哥宪容取得日本国一所名校的学籍,宪东随宪容第二次来到日本,继续使用川岛良治这个名字,考入东京府立第六中学。就是在这所具有浓厚日本神道传统的学校里,宪东的世界观悄然发生了变化。

宪东自幼住在王府里,父王亡故后寄居在川岛浪速家。这次东渡,哥哥和他住在租赁的一间民宅里,接触的是下层劳动人民。宪东很尊敬他们。

一年半以后,哥哥结识了东京学生运动领袖加藤惟效。加藤惟效是日本共产党员,和共产国际有联系。在加藤惟效的影响下,兄弟俩走进了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

加藤惟效目睹了宪东兄弟二人的思想转变,但是他无意吸收他们兄弟加入日本共产党,他希望他们兄弟二人将来学业有成,回国去找中国共产党,去当中国共产党员。

善耆在旅顺的肃亲王府旧址

1930年,宪东中学毕业,想报考早稻田大学。加藤惟效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华大队,派系林立,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韩复榘、阎锡山、李宗仁派系都派学员到这里学军事。中华大队的学员派系斗争很激烈,人们经常把他们的派系斗争戏称为帝国学校里上演的“军阀混战”,是中国国内派系斗争的缩影。他建议宪东也报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军事。

同时,加藤惟效还告诉宪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已经在江西建立起强大的根据地,将来可以去投靠。现在一要努力学习,二要认真做人,不做坏事,要下决心为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社会而献身。同时,要谨慎做事,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信仰。现在法西斯势力很猖獗,要警惕敌人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和袭击。最后,加藤惟效说:“只要你努力向革命靠拢,革命党人会和你取得联系的。”

03

一顿饭看穿溥仪和伪“满洲国”

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应几位同窗好友的约请,宪东到日本关东地区炮兵大队当见习军官。期间,宪东暗中和哥哥筹划回国的途径,希望早日回国当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寻找参加革命的机会。

儿时宪东

恰好,1934年3月,溥仪当上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而几位在伪满洲国做事的哥哥都怀有几多复辟幻想,也希望宪东回来有所帮助。于是,1935年2月9日,宪东回到了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长春),改名金宪东。

回到长春后,金宪东的哥哥金璧东(宪奎)立即向伪满洲国宫内府递上报告。溥仪得到报告,第二天便降旨接见。宪东被领进皇宫,神情很紧张,不知道该怎样向溥仪行礼,他哥哥金璧东事先没有嘱咐。等见到昔日皇上的龙颜,宪东在慌忙中跪倒在地,给溥仪行了三拜九叩君臣大礼。

接见后,溥仪留宪东用晚膳,用膳当中,他让宪东讲一些关于日本皇室的见闻。宪东把从川岛浪速那里学到的关于日本皇室的知识,一股脑儿地搬了出来。宪东讲得有条有理,情趣横生,溥仪听得有滋有味,不停地点头。

宪东光讲没吃,而溥仪在为他即将到来的日本访问做准备,根本没注意宪东吃了什么。溥仪吃饱了,听够了,说了声“用好了”,就转身离去。

金宪东

溥仪和金宪东的这次会见,他们二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溥仪觉得宪东好学,有一定学问功底,宪东却觉得溥仪处事谨慎,甚至有些胆小怕事。而且,和“皇帝”一起进餐的记忆一直留在宪东的脑海,那顿什么也没吃的晚膳,令宪东殊深难忘。

更让宪东看穿伪满州国真相的是张景惠。接见后,金宪东照溥仪的话到军政部拜见张景惠,让他给自己安排一个差事,但张景惠说他并不主事。金宪东这才发现,“满洲国”不论是“皇帝”、“总理”或“各部部长”、“各省省长”等,虽然名义上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各部”、“各省”头目,但都必须听从日系官吏和关东军的指挥。溥仪只是傀儡,所谓“满洲国”,也只是日本侵占中国的幌子。

04

历尽曲折投奔共产党

此后,金宪东虽然被任命为伪满军高射炮团连长,但他频繁地和有抗日思想的亲戚联系,准备兵变,投奔抗日武装。

然而,举行兵变难度过大,一来寻找抗日武装并非易事,二来高射炮团的军官基本上是日本人(日系官兵),中国人(满系官兵)只有十几个人。而就是这十几个人,也不愿意和金宪东接近,因为金宪东是傀儡皇上的亲人,是大汉奸金璧东和大间谍川岛芳子的弟弟。

一天,忧心忡忡的金宪东与愁容满面的溥杰(溥仪的弟弟)在街上相遇。溥杰突然把宪东拉到一个僻静角落里,悄悄地对宪东说:“战争的前景已经很清楚,日本难以支撑了,要留意找左翼的朋友想想办法,绝对不能坐以待毙。”说完,溥杰便带着随从人员匆忙离去。金宪东望着溥杰的背影,不禁抱怨道:“共产党为什么这样难找?”

事实上,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抗日组织,多年来始终在观察金宪东。但是考察进展缓慢,没敢贸然发展他参加组织,一是因为殖民统治太严酷,发展必须谨慎;二是宪东的家庭背景太过复杂。

金宪东

1944年春季,共产党地下组织经过多年考察和缜密研究,确认金宪东倾向抗日,追求革命,于是派出奉天共产党地下组织主要负责人之一章晋,和金宪东进行接触。就这样,金宪东终于走进了共产党在东北开辟的隐蔽战线。

自此,金宪东成了和章晋单线联系的抗日青年地下组织的一名成员,时常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传递情报,以及掩护同志进行活动。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旷日持久的抗日赢得了胜利。不久,中央领导彭真、伍修权、李运昌、潘汉年到达沈阳,他们对金宪东的工作和贡献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之后,曾克林率部进驻沈阳市政府大楼办公,曾克林任卫戍司令,金宪东的直接领导人章晋任参谋长,金宪东和章晋同时由地下转入公开。金宪东主要负责清查敌伪军事物资的储存地点,保卫军火储存的安全。

随后,东北地下党组织推荐金宪东参加八路军李运昌部队,李运昌任命他为沈阳卫戍司令部第二纵队副司令,从此,金宪东正式由地方转入军队。经组织同意,金宪东改名为“艾克”,开始了新的生活。

2002年3月13日,艾克栉风沐雨88个春秋,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路程,悄然离去……

第二部分

哈尔滨花园街有一座洋房(现南岗博物馆),正是当年张景惠与儿子张绍纪住过的家。

张绍纪说,他父亲是个“老好人”,连张府的佣人都称他为“老头”。“父亲从来没跟任何人吵过”,“也没说过不三不四的话”,

张绍纪认为他父亲比母亲好。母亲最令他“反感”的就是“忘本”:“她过去是唱戏的,不许别人提及‘唱戏’一说。”徐芷卿曾是戏剧名伶,1921年成为张景惠的七姨太。

张绍纪回忆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家里来人非常多,一是希望抗日的,想让他父亲领个“头”;二是日本人,希望不用打仗就能直接进入哈尔滨;三是部属,天天跑来问到底应该怎么办。他父亲很矛盾,只是讲“看看再说吧”。当年他9岁,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只感到他家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继而,“维持会”在哈尔滨成立。1932年3月,“伪满”成立,张景惠到长春当上了“军政部长”,全家都搬到长春。1935年5月,张景惠又继郑孝胥之后,当上了伪满总理大臣。

张绍纪留下几帧少年时代的照片。有一帧摄于1935年底,是家人在伪满国务总理大臣官邸的合影。

张景惠居中而坐,左侧为七姨太,半坐在他们身后的少年是张绍纪,而右侧坐着的是张景惠大哥的独子、张绍纪的堂兄张绍维。

正是这位堂兄最早让张绍纪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并从1940年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张绍纪说:“堂兄比我大6岁,对我影响很大。是堂兄最早告诉我,说我家已属于‘汉奸家庭’,那时我已经懂得,‘汉奸’就是坏人。原来我很崇拜父亲,帅气而高大,这一下子就完蛋了。

当时,看到苏联驻哈尔滨的领事馆门前挂一种特殊旗帜,上面有镰刀,还有锤子,不明白其含义。

堂兄告诉我,就是‘由工农掌握政权’。我又问:‘什么叫掌握政权?’堂兄干脆地回答:‘就是说了算。’”

1938年初春,16岁的张绍纪收到堂兄来自早稻田大学的信,劝他也来日本留学。此时张绍纪正想逃离自家,不与其父共背“汉奸”的骂名。张景惠也很高兴,他想让儿子学习日本文化,将来也能像他一样为日本效力。

1940年7月,18岁的张绍纪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见到当时已是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东京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简称“东北青年救亡会”)成员的堂兄(此时已化名丁非)。堂兄介绍他加入了组织。

“东北青年救亡会”是由中国留日学生张为先(共产党员)、丁宜、赵家宾、侯洛、田琛、赵冬日、夏航、高亮、丁非等在日本东京创立的“东京反帝大同盟”“社会科学研究会”“东北留学生读书会”三个秘密抗日组织于1938年合并而成的,到1939年会员已发展到60余人。在堂兄的引领下,张绍纪接触了马列著作,看过不少巴金、曹禺、老舍的文学名著,他的精神状态从此好了起来。过去是一个富家子弟、豪门小少爷,不得不忍受周围同学的鄙视和嘲讽,内心苦闷,找不到出路;现在他加入了地下秘密组织,起了变化,立志要走出去为国家干大事……张绍纪树立的人生目标是抗日,“不当亡国奴,要堂堂正正做个中国人!”

成为革命队伍中的潜伏者

1941年10月初,晋察冀中共组织来电,要求摸清日军动向情报,遂调张绍纪从日本回到东北地区。任务明确,就是要他利用家庭背景,了解和掌握敌伪上层人士的动向并及时报告。还在留日期间,张绍纪就被组织派遣,以“回国探亲”名义,刺探军事情报。

新的任务给了他新的身份和新的人生,在国家与亲情面前,他选择了国家,当年尚不满20岁……



//m.syxtk.com/wzzx/llyd/ls/2024-07-09/8892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