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潘维:中央党校怎么会有多元的价值观?

作者:潘维   来源:红色文化网  

回归民本主义,重建中国的政治价值

《绿叶》杂志

潘维


摘要:中国的传统一直在那里,道德诉求很容易,但无法自动地变成现实。对中国来说,关键在于找到落实价值目标的制度化机制。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的沦丧上,因此,复兴儒家文化只是隔靴搔痒。古今中西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文明、政治价值观,西方是法制加民主,中国是远古的民本主义、今天的“为人民服务”。中国需要重建政治价值观,回归民本主义。


 

一、我们的精神出了不小的问题

    当代中国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重物质轻精神。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共产党原有的价值观被“掏空”了。国家目标或者党的目标,从过去的强国转变为现在的富民。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前30年目标是强国,主要是为了解决不挨打的问题;改革开放后30年目标是富民,主要是为了解决不挨饿的问题。总体而言,前后60年都非常成功,这与共产党人强调物质第一、突出唯物主义有关,强国也好,富民也罢,都需要有物质基础。然而,成功也导致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前30年强国阶段,我们党有很强的精神,但是,到了富民阶段,集体主义这种被共产党人继承的传统、社会主义这种被共产党人开创的精神被摧毁了不少,甚至遭到抛弃。这样的变化,其实并非完全突然,在中国现代史开端也有前车之鉴:中国革命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保证我们革命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合法性,我们把传统文化劈了出去,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如“忠孝节义”被抛弃,这种抛弃在进入前30年社会主义阶段时更加明显。从上述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社会、中国人在精神上的确出了问题,而且还不小。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强调以爱国为荣、卖国为耻。现实又如何呢?比如,最近热播的电影《色·戒》,在官方媒体的大肆宣传中,几乎没有一个对《色·戒》就是汉奸文学进行批判的。文学界,以前我们强调它要有社会责任感,这些年来转向讲它要有纯粹的美感,近年更是追逐它要获得快感,所谓的“你有快感你就喊”。从责任感到美感再到快感,我们的文学界就这么一路走了下来。
    再比如,现在的医院不讲究救死扶伤而讲究先收钱,显然,我们这个社会在生命价值观上出了问题。
    还有,原来的教育讲“有教无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现在是教育产业化,是谁有钱谁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可我们连高中都普及不了,还要收费。显然,我们在教育价值观上出了问题。
    从上述诸现象来看,我们的价值观的确出了问题。惟物质、惟金钱的价值观肯定是没有前途的。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轻精神重物质的现象?这是有原因的,人民连基本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都保障不了,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重视物质。但这里一个悖论值得重视: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不少还很贫穷,连一些日常的基本东西都处理不了;另一方面我们的年财政收入已经突破五万亿,钱多得花不了。设想,如果政府在住房、教育、医疗上让人民放心,人民在精神层面就会安全一些,提升也会容易一些。而现在吃住行全部地市场化,必然给人一种很不安全的感觉,物质如此,精神亦如此。

二、全社会需要一种荣誉机制

    1.共产党要有统一的价值观
    中国进一步发展,需要呼唤社会共识。这种共识首先是共产党的共识,党没有共识,社会就没有共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党作为一个精英的中立的领导集团,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不讲究真理、不强调精神这样的问题。比如,我们许多官员的孩子都送到国外念书了,他们的钱是怎么挣的?再比如,中央党校发出那么多不同的声音:有倾向资本主义的,有倾向资产阶级国家竞争式选举的,有说社会民主主义的,说什么的都有,可以说是社会势力利益多元化在党内的反映。在大学校园里可以有多元的价值观,但在中央党校怎么会有多元的价值观?中央党校不是一所大学,它是培养领导干部的地方,一定要讲究有统一的意志。毛泽东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但同时,毛泽东也说,要团结,不要分裂;他告诉大家,党内必须要有统一的价值观。
    2.价值观要有不同层次
    中国的传统一直在那里,道德诉求很容易,但无法自动地变成现实。对中国来说,关键在于要找到落实价值目标的具体的制度化的机制。新中国成立快60年了,在前30年,我们的精神价值是不错的,但存在着问题:用统一的、共产党人的极高精神层次的价值观来要求整个民族、全体人民、每一个人去做;后30年的问题,就是没有价值观。
    社会是分层级的,精英集团、领导集团是一类价值观,你不能用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去要求乞丐,你不能用共产党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去要求升斗小民。就好比现在提出的“八荣八耻”,谁都不会说有错,但如果让政治局的委员来学习“八荣八耻”,就显得太低了。价值观是有不同层次的,高层必须是非常坚强的集体,要有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所以,当社会上说高薪养廉的时候,我就觉得有问题了:你把党的领导干部当成普通市民来要求,而价值观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是有所不同的。
    3.中国社会需要一种荣辱机制
    在中国,强调精神,强调价值,需要一种价值观的机制:荣辱机制。荣辱机制的关键是一体两翼: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荣誉,那么,他肯定也不知道什么是耻辱。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有很强的光荣感,不管你是最高层,还是最低层,你在任何一个层面都有荣誉机制,如掏粪工时传祥。今天,这种荣誉机制全部被破坏了,只剩下钱了。层级高的就发高的奖金,层级低的就发低的奖金。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已经不是问题,除非你给他更多的钱。这就不知耻了,这是因为没有了荣誉感。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是有荣誉感这个东西的,同样,西方也有。比如在英国,如果一个普通的人对社会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在退休之前会给你一个“太平绅士”,这个人会很骄傲地将它印在名片上;高层次的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可以给他一个“爵士”。这些,都没有金钱,但是荣誉。
    可以想见:在中国,一个人当了一辈子科长,就会觉得真没有希望,不贪点弄点图什么?但是,如果有一个荣誉机制,则当了一辈子科长并遵纪守法的人,政府会给你一个荣誉称号,这些人会在政府现职人员开会作有关决策的时候,被请来咨询得到尊重,他的荣誉称号就是参与政务的通行证:向你咨询,是因为你是这方面的老人,经验丰富,社会承认你。
    政府的人,可以一届一届地换,但是,有荣誉称号的人可以永远地参与政治,这就是荣誉。所以,时传祥可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有他的一票可以投,他可以和大知识分子、大政治家坐在一起讨论问题,这就是荣誉带来的,尽管他对有些问题的理解不够好。因此,对官员这一层级,提拔上去就不给荣誉,没有提拔的要给荣誉;那些兢兢业业干一辈子没有出差错的,政府就要给他荣誉,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
    其实,教授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全社会都需要荣誉。荣誉有时候比金钱更重要,甚至可以比生命更重要,因为这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我们国家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就有这个机制:一个战士获得了荣誉,就会伴随着物质方面的好处,不是先有物质方面的好处后再得到荣誉,而是有了荣誉才能得到物质上的好处。所以,我们要诚心地恢复这个社会的荣誉感。

三、重建中国的政治价值:回归民本主义

    其实,现在中国最大问题不在于文化和精神上,中国需要的是重建政治价值。所谓文化和精神,其实只是泛泛的说法,最根本的文化是政治文化,最大的精神是政治精神。光说儒家思想,同现实生活没有太大关系,只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问题。
    为什么说精神层面的东西首要就是政治层面的东西呢?这就要说到西方的精神和文化其核心是什么。从历史上来说,古埃及的文明是金字塔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城堡文明,今天西方文明的核心是法制加民主,这就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一切文明的核心。
    那么,我们中华文明为什么伟大,其核心是什么?有人说是京剧,有人说是书法,有人说是四合院。如是,则没有京剧、书法、四合院之前,中华民族有没有文化?答案是肯定的。很显然,这些都不是本质的东西,真正本质的东西是政治文明,是政府与人民关系的一些共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文明是民本主义,“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照顾老百姓的利益,还要政府干什么?民本主义不是儒家思想里面的,老子的《道德经》说“无为而治”,“无为”可以治理天下也不是源头。三千多年前,《尚书》就明写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就是民本主义最初的源头,说的是夏代的事。
    从远古的民本主义,一直到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以民为本”,这叫万世一系,这才真正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东西。当官干什么?服务于老百姓的整体利益。老百姓没有房子住,没有钱上学,没有钱看病,这些事政府不抓怎么办?政治文明是一切文明的核心,政治价值观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四、共产党决定知识精英的走向

    在重整政治价值中,中国的知识精英应承担什么责任?我认为,知识分子是“毛”,他要附在一张“皮”上。对今天的中国知识精英来说,可以附的有三张“皮”:一个是共产党这张“皮”,一个是西方式的民主主义这张“皮”,一个是中国亿万老百姓这张“皮”。知识分子到底附在哪张“皮”上,这很重要。
    我们的党永远说:党和老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与全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至少现在,我看到了那么多的腐败官员,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一定!共产党里面的思想分裂了,含含糊糊的:有说民主的,有说法制的,也有说社会主义民主的。至于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希望民本主义的。于是,我们就看到,知识分子处在摇摆不定中:有人要靠向西方,有人要靠向共产党,有人要靠向老百姓。我们希望的是共产党与老百姓利益的坚定统一,这样的话,知识分子就有得靠。但现实却是:知识精英的“毛”在天空飘来飘去。
    由上,我想强调的是:知识精英所起到的作用,关键是看共产党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共产党决定知识精英的走向。知识精英的分裂是必然的,但共产党人、共产党的领导集体站在哪一边,他坚定不坚定,他让那个“毛”附得上去附不上去。否则,你自己把这个“毛”都抖落开了,那这个“毛”肯定就依附到别的“皮”上去了:要么跟老百姓造反,要么跟西方人反共。如果老百姓都支持共产党,而共产党自己又很坚定,则中国大部分的知识精英就会附过来了。
    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对的。中国60年的成功,核心原因是共产党。改革开放这30年,遇到那么多的沟沟坎坎,每次知识界都认为过不去了:物价改革过不去、国企改革过不去、银行改革过不去……现在回头一看,都过来了。仔细想想,为什么能过来?集中到一条,是因为有共产党,尽管对这个道理知识界基本不愿意承认。
    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我到俄罗斯访问时,俄国一个院士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俄国要复兴是必然的,但是,要想真正地复兴,光靠普京是不行的,光靠一两个英明领袖是不行的,一定还要有某种形式的共产党出现。没有这样一个坚强的组织,把俄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俄国就没有复兴的希望。

结语

    文明,不是静止的;文明,在时代中变迁。今天,当中国出现轻精神世界问题时,如何看待,如何应对,继承传统文明学习西方文明应该并举。在继承上,值得注重的是:中国的传统文明不仅仅是儒家文明,尽管儒家文明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比较长,更接近我们,更系统化。在重新挖掘我们的精神世界时,《大学》中的11个字:“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华文明之根。
    说到学习西方文明,前30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表现得非常有气魄、做得比较好。百年前张之洞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罢,一个半世纪前日本人说的“和魂洋才”也罢,都不如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种气魄体现了文明的民族精神,没有什么“体”“用”之分,什么能为我所用就用什么,汲取全世界的营养,不担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被拔了,也不担心中华文明会被摧毁。

(作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本文在本刊编辑周仕凭对作者访谈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未经作者审阅。

《绿叶》杂志2008年第1期



//m.syxtk.com/wzzx/llyd/wh/2013-05-02/1601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