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集体主义文化基因与中国的文化安全

作者:赵壮道   来源:人民论坛  

  目前学术界在保护文化安全的措施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强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文化。笔者从社会主义文化基因的角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凝炼出了集体主义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提出用社会主义文化基因来保护中国文化安全,即用集体主义价值观来维护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安全。

  中国文化“马西中”的结构

  从文化基因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整合了中西方文化而形成的。在政治文化方面,它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在经济文化方面,它吸纳了西方市场经济的文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传统文化方面,它激活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既守住了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念,又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①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狭义的定义是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定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也包括后人对它的丰富和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它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包括政治理论文化和政治制度文化两个方面。在政治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的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一份宝贵的资源,中华民族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在不断传承着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的和谐文化主要包括:

  其一,“中庸之道”,它是和谐文化的哲学基石。《中庸》一书明确界定“中”与“和”概念的本质:中庸是天下的根本,和合是天下的准则。北宋程颐的解释更为明确:“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②

  其二,“天人合一”,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理念”。它反映的是天与人之间的和谐运动,主张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其三,“贵和思想”,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理念”。“和”代表平和、融合、协和、和睦、和平等文化理念,儒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墨家提倡“兼爱非攻”,道家提倡“无欲”、“无争”,这些思想都是为了实现“和”的社会环境而提出来的。

  西方的市场经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经济特色就是引入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产物,个人本位是西方文化理念的核心。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伯杰(Peter L. Berger)也赞同这一点:“个人自治的根源存在于西方文化之中,它要比现代资本主义早得多。”③

  个人主义被放在文化演进与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中考察时,正如伯杰所说,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基因是欧美现代化市场经济形成的一个先决条件。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基因,先经过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洗礼表达为个性解放、个人自主和个人自由的文化理念,接着这些文化理念为人际间形成契约关系提供了条件,由于契约关系明确界定了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这就又向制度化的现代市场经济秩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从这个视角来看,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文化基因,尤其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得以弘扬的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的文化理念,是西方近现代社会最终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内在力量。

  中国文化的安全现状

  文章涉及的文化安全是指国家文化安全,关于它的内涵在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看法。从广义上讲,国家文化安全就是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民族认同、语言符号、宗教信仰等免于威胁的状况。从狭义上讲,国家文化安全就是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政治认同、国家形象等免于威胁。两者的区别是后者内涵局限于政治文化,而前者内涵则更为宽泛。结合当代中国的宏观文化结构,目前国内的文化安全突出表现为意识形态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和民族传统文化安全。

  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中国的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受到了来自国际与国内两方面的挑战。

  从国际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抗从未结束,社会主义制度仍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攻击和颠覆的主要对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对它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侵蚀从未停止过。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经过多次修订,至今仍在使用的《行事手册》(又称为《十条戒令》),其中第一条就是:“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④

  从国内来看,除了西化思潮与西方和平演变相呼应外,还出现了新儒学等思潮,它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破坏了儒家思想的道统,使中国文化‘花果飘零’。它认定,在当代中国,只有复兴儒学,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⑤这些现象和事实充分表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并不安全。

  价值观文化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入了市场经济,也就吸纳了西方文化形态的长处和优势。从文化价值方面看,对西方经济文化的吸纳,必然引入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这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大文化发展模式: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其中个人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伴生,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在中国,从封建社会的群体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都强调社会、国家、集体的利益,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西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个人主义,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等价交换原则代替了大公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对个人来说,见利忘义不再受到谴责,见义勇为反而引起误会,个体的个性自由得到了张扬,社会公德却被忽视,“范跑跑事件”引起了公德伦理的争议,“郭美美炫富”引发了红会公信危机;对经济主体来说,为了追逐物质利益,罔顾社会责任,践踏社会公德,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不断出现,这些价值危机的负面现象若不能得到及时的遏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社会公民将会出现价值迷茫,整个社会将失去价值向导。

  传统文化安全。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更是民族的身份名片。从民族精神的角度看,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的群体性格和精神风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如爱国主义、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尚德务实、重义轻利、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市场经济的引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德受到了冲击,“向前看”变成了“向钱看”;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等封建糟粕重新沉渣泛起;家庭美德正被异化,“养儿防老”,正演化为“养老防儿”,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民族美德正受到西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销蚀,东西方“两个老太太”的故事成了消费主义的有力证据。

  从传统节日的角度看,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传统文化给了我们同样的生活习惯,让我们过着相同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体现着美好的民族理想,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感,承载着绵绵的民族血脉。但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受到了西方文化节日的巨大冲击。在西方国家文化扩张、价值观渗透的图谋下,在节日经济红利的利益驱动下,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迅速登陆中国,“过洋节”成了青少年的时髦,而极具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却被忽视。

  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保护

  集体主义保护了意识形态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集体主义的文化理念。简而言之,公益优先的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一种方便的比喻,文化基因是指特定文化现象之中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理念和精神。而社会主义文化基因就是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理念和精神,这种理念精神就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文化基因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保护作用,体现在它的自私性特点上。基因的自私性是说基因都是利己的,每个基因都只复制自己。例如植物要尽力散布自己的种子,动物要努力地繁衍自己的后代。同样,集体主义文化基因也有自私性。它要本能地排斥和批判个人主义文化,复制集体主义文化,这样它才能发扬壮大。集体主义文化基因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机体里,扮演的就是人体内免疫基因toll基因的角色。在1995年德国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哈德因在果蝇体内发现了一种toll基因而荣获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而在2011年10月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因为发现了该toll基因具有免疫功能而成为生理学诺贝尔奖得主。这种toll基因在人体的两道免疫防线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先天性免疫)中,它扮演着免疫应答感应器的角色,起着“监视与识别各种不同的病原菌、抗御和限制病原菌对宿主的伤害”⑥的作用;如果入侵者冲破了第一道防线,进入了家门,在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获得性免疫)里,toll就直接参与第二道防线的战斗,激发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武器’,消灭已被感染的细胞及‘入侵者’”。同样,在社会主义文化基因里,集体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基因的内核,它尽可能地传播和复制自己,宣传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理念的无产阶级文化观,而且同时它还兼具toll基因的角色。

  集体主义文化基因要监视、识别、批判各种非社会会主义文化理念,抗御和限制它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有机体的伤害。在国外,它要对西方所标榜的“人权”、“自由”等所谓的“普世价值”保持警惕和批驳;在国内,它要抵制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文化观,应对和驳斥各种非难、攻击、颠覆社会主义思想的错误观念。

  集体主义守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价值内核是一种群体主义或整体主义文化,而群体主义或整体主义价值观正是集体主义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历史表现形态,中国的集体主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群体主义的积极内涵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如爱国主义、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观念。中国的集体主义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实的集体”思想的简单移植,而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群体主义的有机融合,因而当代中国,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就守护了中国传统文化。

  集体主义文化基因守护了“天人合一”和谐理念。“天人合一”思想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种思想把人类看做一个整体,主张人类与自然界也就是和谐相处。这是一种站在人类高度的集体主义。这种人类集体主义对“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守护主要表现在对生态危机的应对上。生态危机危及的是整个人类的利益,任何民族都不能单独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全人类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才能化解危机,拯救自己。于是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基因就以科学发展的时代观念出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为集体主义在新的时代下开辟了新的场域,也守护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

  集体主义改造了市场经济文化。市场经济产生于个人主义文化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文化基因。把西方的市场经济移植到社会主义体制之中,这不仅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造,也显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转基因工程,这项转基因工程首先要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资本主义的体制外切割,然后和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实现拼接重组,最后形成既带有西方市场竞争优势,又兼具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最终把它导入社会主义体制中,实现与社会主义的完美结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方面,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约束了私有制的发展空间,规制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是从生产开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关系,“它们决定着生产的全部性质和全部运动。”⑦恩格斯也说:社会主义社会“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⑧。公有制实质上是集体主义文化在经济制度上的一种表达,坚持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另一方面,集体主义对市场经济的改造还表现在道德领域。在道德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行为准则是“八荣八耻”,这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它们对市场经济中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起到了抵制作用,从而保障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体制内的健康运行。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本文系作者博士基金启动项目“集体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7页。

  ②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隋唐宋元明清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54页。

  ③[英]伯杰:《资本主义革命》,吴支深、柳青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70页。

  ④“美意图搞垮中国的《十条戒令》”,《党政干部文摘》,2000年第10期,第33页。

  ⑤李宗桂:《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0页。

  ⑥张田勘:“没有免疫就没有生命—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揭示免疫系统的奥秘”,《文汇报》,2011年10月11日,第12版。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55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8页。



//m.syxtk.com/wzzx/llyd/wh/2013-12-02/2396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