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昆仑岩:需要多一些文化正能量

作者:昆仑岩   来源:环球网  

  最近,中国文坛出了一桩新鲜事,“一名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张黎上将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魂牵梦圆》,在书店里热销,在网上引起热议。笔者有幸拜读,既为老将军炉火纯青的文学才华而欣佩,更为他厚积深思、呕心沥血、弘扬正能量的精神而感动。

  一个国家的文化领域,历来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地位不断提高,西方敌对势力在政治思想文化上对我渗透颠覆的力度也在加大;而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内各种矛盾凸显,社会政治共识分歧和价值观念混乱愈加突出。反映到文学领域,被扭曲的文化现象比比皆是。从西方对中国宣传看,盛行的有三种:一是“唱衰中国”,二是“捧杀中国”,三是“妖魔化中国”,而如实的凤毛难见。从中国国内看,也有三种:一是“歌颂派”,主流是好的,但一接触具体往往容易失真,理想化、概念化、简单化色彩较重,有的还回避敏感问题,难以让人信服;二是“暴露派”,伤痕文学,专写阴暗面,写得越丑陋越受吹捧,也越受西方欢迎;三是“庸俗派”,避开主旋律,靠低俗下位搏眼球挣大钱,市场上到处充斥。总的看,这些年中国文坛上体现社会进步导向、又能被广大群众认可接受的正能量作品少了些,而那些丑化社会、歪曲历史、颠倒黑白、宣扬所谓人性本能的恶意低俗之作随处可见,给人一种“主旋律受冷落、唱反调被张扬、下三烂最吃香”的感觉。这种文化怪象,是与西方实施对华文化战略相联系、相呼应的,前苏联垮台早有此鉴。可见,习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增强阵地意识,意义极其重大。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党政官员和年轻人的信仰追求,有没有“三个自信”,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这是思想意识形态争夺的焦点;而历史的困惑,现实的矛盾,种种不尽人意动摇人们的心志,这是最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拿出有说服力的道理,动员起千千万万的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魂牵梦圆》的问世,有如旱地里的及时雨,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滋心慧目、通理开窍的力作。

  在历史与现状,成就与错误,传统与新潮的碰撞中,人们种种迷茫和困惑的产生并不奇怪,危险的是被利用和误导,澄清需要的不是简单说教和口号,而是切合实际的事实教育。《魂牵梦圆》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它是在讲故事,又是在讲道理。它讲的是一代人经过的故事,是中国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不是靠怪异离奇的情节编造、淫秽下流的低俗描写来引诱人,而是靠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来教育人,有一种细雨润物、自然而然、无可辩驳的历史说服力和思想影响力。一部历史文化作品,何以有如此之力?

  其一,用历史的本相来诠释历史。一代人走过的路是很具体的,不是历史书上的抽象,不是历史戏说的想象,而是历史客观的存在和必然。这位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能够以80万文字之巨,生动呈现新中国成立后60年党史、军史、国史的伟大征程和蓝图,绝非二手资料拼辑,都是作者在长期的人生经历中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的写照。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反映历史生活的真实。从真实的历史中,让我们很自然地看清共产党在中国能够站住脚的根本原因,看清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看清前后两个三十年是不可分割、一脉相承的历史探索过程,看清对追寻理想的道路不能理想化的对待,艰难曲折不可避免。

  其二,用过来人的真实感受来解读社会。现在很多作品靠标签式人物来塑造社会形象。所谓标签式人物,要么是最高大的,要么是最低下的,塑造的形象很难有普遍代表性,与一般民众离得较远。而这部作品,从平民百姓中的三位有志少年入笔,以他们的成长发展历程为主线,写出社会有代表性的基本民众和干部群体是如何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通过一代过来人的真实感受,抒发映射出宏伟壮阔的中国历史画卷,揭示出重大深远的社会主题。作品主人公的典型意义,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见证,一种说服力,以普通人的身份、普通人的生活体验和理性思考来解读社会,既不回避社会潮流中的过激和落后,又不沉沦其中,而在现实生活错纵复杂的群体矛盾交织中,揭示出一次次历史冲突问题迎刃而解的锁钥,写出社会的主流,时代的主流,民心的主流,写出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战胜一切困难艰阻而顽强前行的历史必然性。

  其三,用现实生活中的客观辩证法来破解疑惑。正视现实,直面问题,用生活化、故事化的客观辩证分析来讲清道理,让人感到入情入理,很实很近,尤其是敢于深触敏感问题,弦绷紧张,令人心悬,而破解起来举重若轻、一点即通,有如拨云见日、醍醐灌顶。就像“反右”这个被西方和国内有些人责骂不休的问题,作者毫不回避,用一番曲折动人的故事描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说明反右初衷是对的,也是必要的,而扩大化是错误的,且此前美国发生麦卡锡主义,“白色恐怖”要厉害得多,这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东西方两个半球发生的相同形式的事件,无非是一个反左、一个反右,在当时尖锐的国际阶级斗争背景下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奇怪的。任何国家和政党,在工作中都会存在失误和不足,甚至是严重失误。何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前无古人,没有经验可鉴,这种探索会更加艰辛、曲折和漫长。无论是只见成就,不见问题,还是以偏概全,把问题无限放大,都是不客观的。就像世界上只要有阳光,便会有影子一样,面对影子岂须哀叹?无有征途多坎坷,怎见得事业伟大!

  其四,用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来呈现希望。作品可贵之处,还在于不仅能够正视问题的存在,又能揭示问题的症结,给出切合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用故事形式展现出来,授人以睿智明策之启迪,增强事业前进的希望和信心。社会关注的官冗吏乱、奢靡腐败、分配差距、人口老龄化、环境保护、城镇化建设和“三农”等许多问题,都成为书中的故事,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方略,而这些都是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和广泛接触军地实际的过程中,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和不懈探索的成果积淀。民族复兴大业,需要亿万赤子之心,多建务实之策,多行良善之举,众人划桨开大船。

  说到底,实事求是是魂。这个魂是人们信服的关键,作品成功的关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光明的关键。社会需要我们的文坛,乃至各类文化舞台,多出一些拥有实事求是之魂的正能量作品。实事求是,决定着我们过去的路,今天的路,乃至将来的路。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就有信心,中国梦圆就能一步步实现。(作者为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m.syxtk.com/wzzx/llyd/wh/2014-01-06/24476.html
Baidu
map